所谓大丈夫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凡一人,一家,一国,贵有自知之明而后行;羸弱者黩武,是为莽;强盛者坐守,是为懦。或进或退,是攻是守,必先自知而后知敌。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说孙权无取天下之志,惟务鼎足偏安,未免有失公允。我们研究历史,不能以结果为依据倒推过程。 首先,通过以下语录,我们可以知道江东君臣,积极进取者,绝非一人: 1、孙权:黄武5年,陆逊上书建议“宽赋息调”(即减缓赋税徭役的压力),孙权对曰:“至于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恐临时未可便用也。” 2、鲁肃:“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3、周瑜:“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4、甘宁:“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5、吕蒙:“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