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BBS
综合讨论区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三国策论坛
»
首页
›
出师表[联通1]
›
智者联盟
›
[转帖]ξ花絮╰☆╮三国∮诸葛亮的“半神主义”
返回列表
查看:
1232
|
回复:
7
[转帖]ξ花絮╰☆╮三国∮诸葛亮的“半神主义”
[复制链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8-04-23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诸葛亮,这个德才兼备,品貌具佳的“完人”。其罗贯中塑造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儒雅风流,被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借东风,三气周郎,七擒七纵等,无有不把他推向“神”的地位。今天,我来用我个人的眼光看看这位智慧的化身。
观丞相,就先要提到著名的隆中对策。先来看看荆州这个地方,北有汉水,沔水,南可直达南海郡,东南可连接吴郡,会稽郡,西则通往巴郡,蜀郡,是个用武之地。益州天府之国,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北有崇山剑阁,可攻可守。诸葛亮的对策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一,消灭较为软弱的二刘势力,占据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
二,改革政治,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内部,积蓄力量。
三,结好孙权,孤立曹操,形成鼎足之势。
四,抓住有利机会,分兵两路,北伐灭曹,统一天下。
年仅27岁的诸葛亮就能有如此远见卓识,并在不久的赤壁大战之后履行并实现前面三条,实在是有管,乐之才。刘备极为赞同诸葛亮的谋略,从中看到了斗争的广阔前景,非常器重,两人“情好日密”。
李白有诗赞曰: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珉蜀,壮志吞咸京。
收藏
0
顶
0
踩
0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04-23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看诸葛亮几次经典的用兵。
223年,雍闿发动叛乱之后,越隽郡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高定,牂柯郡的太守朱褒也叛蜀,响应雍闿。叛乱发生之后,诸葛亮非常镇定。他一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巩固内部,准备力量;另一方面派邓芝使吴与孙权恢复盟好,减少外部阻力。225年,吴蜀恢复友好,诸葛亮率兵南征。蜀军分三路前进。诸葛亮率大军进攻越隽郡,先从西路攻击高定叛军。另一路由马忠带领,由僰道向东南攻打牂柯郡。李恢率军从中路向叛乱中心益州郡方向进攻,先吸引和牵制雍闿等人的力量,等待诸葛亮主力军的到来。诸葛亮的西路大军由安上经水路进入越隽郡地区的时候,高定的军队已分别在旄牛,定莋,卑水等地驻垒防守。为了将高定的军队集中到一起,以便全歼,诸葛亮进军卑水以后,就停止前进,诱使高定集结军队决战。等到高定把分散在各地的军队收拢到一起,诸葛亮便以突然的行动,打败了这股叛军,杀死高定。前来救援高定的雍闿被部曲所杀。与此同时,东路的马忠,也打败了朱褒,占领牂柯郡。东西两翼的叛乱势力肃清后,诸葛亮便指挥大军进攻叛乱的最后据点益州郡。诸葛亮率军渡过波涛汹涌的泸水,经过艰苦的行军,终于逼近益州郡。这时,孟获代替雍闿成为叛军首领,继续顽抗。孟获是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诸葛亮为了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采用“攻心为上”的战术,多次和南蛮军作战胜利后,孟获折服:“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也!”诸葛亮获取胜利后,把一些强壮的少数民族男子编为军队,号称“飞军”
,是一支精锐部队。
228年,诸葛亮从汉中北上,开始了“五出祁山”(演义里的六出是算上了魏军因雨退走那次,而诸葛亮兵到祁山只有两次)。第一次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兵出子午谷,命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据箕谷,摆出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诸葛亮亲率主力,向西北的祁山方向进攻。蜀军兵强将勇,号令明肃,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位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响应蜀军,在天水的冀城,姜维投降诸葛亮,关中大震!魏明帝亲自到长安坐镇,先派大将军曹真去郿,防御赵云,又派张合领兵五万西拒诸葛亮。可以说,目前的形式对蜀军是有利的。反观魏延的计谋,从褒中出发,向东北,由子午谷直抵长安。譬如,诸葛亮真用魏延之计,自己从斜谷进攻。先看看地形,赵云疑兵去取郿,未到,就在斜谷受到曹真的阻绕,可以感叹魏军出兵之神速!子午谷长600里,在斜谷的东边,距离更近长安。曹真出兵之快,很有可能在魏延未到,或未克长安就已经赶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8-04-23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从褒城到箕谷,通过斜谷,取郿然后到长安,这个距离,和从褒到骆谷,经过子午谷到长安,距离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在于:斜谷到长安路上有郿,厔可据坚而守.历史上,赵云未到郿曹真已经出发,可以想象,魏在这两郡上的兵力布防是很虚弱的.然而,子午谷到长安却是一片旷野,但要注意的是,魏延是小股人马,有一万的说法,也有五千的说法,反正是不过万人.长安自古就是都城,必定固若金汤,深壑高墙,既然曹真有足够的时间到郿抵抗赵云,为什么就不能短时间救援长安?况且这里是平原,魏军擅长使骑兵,野战魏延必然吃亏.渭水以南的并州南下出渭水,潼关以东的衮州西进出函谷关,都可成三面夹击之势援救长安.而诸葛亮大军在斜谷会受到张合所阻,到魏延兵败,曹真从西南,出斜谷一起联合张合破诸葛亮,后果很难想象.只有一种可能,魏国不知道有子午谷这条小路,就和阴平一样.可是联系后来曹真攻蜀,由于子午道长期没有人修理,栈道难行,说明魏军并不是完全不知道有这么条小路,况且攻城需以一当十,魏延那点兵力够用吗?魏延是寄希望于诸葛亮能和他会师于长安,然后东据潼关.如果不是诸葛亮识人错误,用了马谡,这次兵出祁山,结果如果,很难说,但我肯定,蜀国是占了垄右的一大片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8-04-23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二出祁山是诸葛亮趁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出散关,包围陈仓.陈仓虽然是小城,但地势险要,曹真早就派郝昭在此防守,蜀军多次进攻被打退,后来粮食发生困难,援兵又至,不得不退兵回汉中,并在途中用伏兵打败追兵,杀死王双.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他派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郭淮领兵来救,被打败,蜀军占领二郡,诸葛亮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安抚工作,然后留下将士据守,自己回汉中.第四次出祁山,魏明帝调驻守荆州的司马懿来西线督军迎击蜀军.诸葛亮留下王平带部分军队继续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在上邦打败郭淮,费曜,然后东上迎击司马懿.司马懿凭险而守,拒不出战.后来,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司马懿只好出战.五月间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领兵迎击,大败魏军.司马懿与张合会兵一处,退兵保营,不再出战.此时,李严由于督促粮草的失误,欺上瞒下,骗诸葛亮退军.司马懿派张合追击,在木门被杀死.期间经过几年的征战,诸葛亮决定“休士养民”,积蓄力量。234年春,最后一次出兵,司马懿背水构筑营垒阻挡。双方在渭水南岸对峙。司马懿仍然坚守不出,这年的8月,诸葛亮病重,终于在五丈原与世长辞了,终年54岁。蜀军秘不发丧,司马懿怕遭到诸葛亮的暗算,在蜀军退兵的时候不敢擅自追击。
杜甫的诗赞曰: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几番用兵,拿到后人手中,抨击他穷兵黩武。我则不然,西蜀是偏远小国,能力不足抵抗东吴和北魏。从丞相的几次用兵,无有不克,无果而反,乃是内部不稳定以及国力亏空所致。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呢?诸葛亮为西蜀的治理可谓费尽心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5
#
楼主
|
发表于 2008-04-23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推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以法治蜀。比如李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以国事为重,诸葛亮上书刘禅将他削职为民,流芳到川北梓潼郡。长水校尉廖立自命不凡,不可一世,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群臣不和,诸葛亮得知后,立刻将他罢官,流放到汾山郡。三国志的作者陈称赞诸葛亮说:“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该赏的一定赏,该罚的一定罚;没有一件恶事不受到惩罚,没有一件善事不受到奖励。官吏不容忍有奸邪,人人都自求奋勉。社会上的风气是清明而严肃的。”诸葛亮的工作作风一向是“集众思,广忠益”。比如他的《又与群下教》:“我职责重大而才能浅薄,所以缺点错误很多。以前我同崔州平交往,经常听到他指出成绩而后过失;后来与徐元直交往,多次受到他的启发和教诲;同董幼宰共事时,每遇到问题他都能把心里话讲完;同胡伟度一起办事,他多次对我规劝阻止。虽然我的天性鄙陋愚昧,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可是我和这四个儿女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很融洽。这也足以表明,我对直率提意见的人是不会疑忌的。”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在诚心诚意地公开鼓励部署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讲真话,在争论中寻求统一,以避免工作中犯错误,并且列举事例表明虚心听取意见是他一贯坚持的作风。诸葛亮“贤愚竞心,俭忘其身”,为蜀汉效力。对此,王安石赞叹说:“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诸葛亮用人主张“唯贤事举”。比如张嶷,“识断果明”,诸葛亮提拔他为越嶲太守,去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张嶷施以恩信,“蛮夷皆服”,在贯彻诸葛里亮的“抚夷”政策上,起了不小作用。王平,出身士卒。“忠勇而严整”,“遵履法度,言不戏谑”,诸葛亮提拔他为讨寇将军。蒋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后来推荐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还有姜维,费yi,杨洪,何祗,杜微,秦宓,杜琼,尹默等,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人才。诸葛亮还注重通过学校教育人才。益州在刘璋统治时期,“学业衰废”,对教育不重视。刘备占据益州后,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开办教育,以张爽,尹默为劝学从事,掌管教育,以许慈,胡潜为学士,教授学生。并建立太学。诸葛亮还颁布了用人的七条“知人”之道: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他提出答案不同的问题,观察他的志向。
二:穷力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向他提出尖锐的难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请他出谋划策,观察他的见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就是告诉他存在的艰难危险,观察他的勇敢精神。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同他开怀畅饮,观察他的品性和醉酒后所显示的本色。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他有利可图,观察他是否廉洁。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托他办事,观察他是否守信用。
上述情况表明,诸葛亮对人才的提拔和培养,保证了蜀汉官吏较高的素质,从而使蜀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局面。在发明创造和军事思想方面,有被人津津乐道的“神刀”,“损益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等等……
到现在,很有一部分人喜欢抨击权威,喜欢称诸葛亮为“走下神坛的诸葛先生”。其实,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一度改善了西蜀人民的生活,抚慰了南方的少数民族,并传授他们铁具,兴修水利,屯田养民,和他们通婚。从大局上看,人们喜欢把“五出祁山”称之为劳苦无功,毕竟,这是诸葛亮和先主隆中对策早就拟订的战略,就算丞相不攻不伐,又岂能回天?什么都不做,就能坐观成败么?量以卵击石,尚且维持了蜀汉40年的稳定久安,这不是功劳么?
我鄙人一个,学识尚浅,我眼中的诸葛亮绝对不是所谓的神,也绝对不是碌碌之辈。纵使有匡扶河山之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丞相,允许我为您献上一首歌,记忆您那饱经沧桑,劳心劳苦,安民攮外的完美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信步漫游
信步漫游
当前离线
积分
93492
6
#
楼主
|
发表于 2008-04-23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碍…
盛衰岂无凭碍…
一夜风云散哪……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碍…
离合总关情碍…
担当生前事碍…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ytsunbozww
ytsunbozww
当前离线
积分
3435
7
#
发表于 2008-04-25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em09][em09][em09]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意普
意普
当前离线
积分
12551
8
#
发表于 2008-04-26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兴亡谁人定碍…
盛衰岂无凭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意见及Bug递交区
Ⅲ帝国
九锡府
系统公告区
挥戈白马津
海浪
逍遥津[电2]
三国名人录
中华野战军
公会交流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