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65|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后人对诸葛亮评价汇总(不带眼药水来的,后果自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司马炎:朕闻卿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为祭其忠贞。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乾隆:端推诸葛是完人也!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非常推崇的


杜甫: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晴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夔州歌十绝句》

武侯祠堂不可忘,
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
云日如火炎天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李商隐:
《无题》

蜀相阶前柏 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 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 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 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 金刀历数终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陆游: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少时谈舌坐生风,
诸葛奇才自许同。


《自警》

少年不自量,
妄意慕诸葛。

《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尚思忠武公,
身任社稷重。

《感旧》

壮气河潼外,
雄名管乐间
堂骨高遗像,
千载愧吾颜。

《昼卧》

千秋有诸葛,
看镜汗吾颜。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

《元微之诗》

拨乱扶危主 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 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 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 应叹古今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 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 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 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 令人一览泪沾襟

胡曾:

《 咏史.南阳》

乱世英雄经百战
孔明方此耕作乐
若垂蜀王三顾来
争得先生出草庐

陕西岐山佚名:

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晚清四川总督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明代文人游俊: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清代文人吴耀斗:

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
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
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
汉祚将终,霄沈羽钨,
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全国文联主席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评:乍看起来,身为文学家和史学家的郭老这副对联似乎有些简单。其实郭老所以这样写是有所指的。因为曾经有人评论说,诸葛亮功业虽高,诗文水平却低。郭老不同意这个观点,曾说:“如武侯终身隐居,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他所以写这个对子,就是要肯定诸葛亮的文采。郭老这种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诸葛亮的态度,对后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含义是很深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清末西南边疆著名文人赵藩:

《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评:上联是赞扬和肯定诸葛亮在平定云南少数民族反叛活动时,使用攻心战术的。具体是指诸葛亮对待彝人头领孟获的故事。孟获在第七次被释时,终于反省了自己的过失,满含感激地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下联则带有明显的借古讽今的目的。清末政治腐败,岑春萱、刘丙章相继为四川总督。时任四川盐茶官的作者和川中百姓,多认为岑只讲宽容而无度,刘则严酷而无法,致使蜀地怨声载道。作者利用给武侯祠题写对联的机会,直抒胸臆,告诫后来治理四川官员要宽严适度。



南阳知府的顾嘉蘅: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佚名:
世上有多少高年叟,
为什么丞相早仙逝?
为什么你口口只吐鲜红血,
为什么你渐渐昏迷神不收,
为什么你悠悠气短难接续,
为什么你凛凛身材一旦休?
从今后西川倒了擎天柱,
从今后中原绝了心腹忧,
从今后昏庸后主无依靠,
从今后汉室的江山不得久留!
只落得朗朗前后《出师表》,
只落得耿耿忠心志未酬,
只落得巍巍八阵图空设,
只落得烈烈英名青史留!
年年岁岁的哀思,
生生世世的怀念。
悲哉武侯!惜哉武侯!壮哉武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佚名:

哀鸿遍野哭诸葛,

蜀汉人皆断肝肠。



百度帖吧-诸葛亮吧---白丁香:


《相见欢》

羽扇纶巾扶风,夕阳愁。苍天悠悠,未捷竟白头!

英雄恨,中原梦,泪空流。唯有一江苦水向东流。


《 虞美人》

禳星七日星灯灭,星陨五丈原。
流光四散人皆见,子规悲啼,梦断总难圆!
扶柩千里哀声残,魂归定军山。
箫管呜咽山风怨,千古英雄,谁不泪满衫!

《蝶恋花》

龙卧南阳卧龙岗,田垄参差,草庐琴幽扬。
三分天下隆中对,运筹帷幄得荆襄。
师出祁山出师忙,羽扇纶巾,八阵胸中藏。
忧劳成疾还忠义,长星夜坠人断肠!


百度帖吧-诸葛亮吧---SecondFlight:

《诸葛亮》

挥扇曾驱十万师,当年客至醒来迟。
小乔弦断夫相妒,陆逊石迷马不驰。
只为成名天下颂,空筹先主霸一时。
传说蜀中不闭户,何不息兵乐耕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佚名:

草庐起卧龙,三分天下雄.
羽扇飞敌军,纶巾系乾坤.
临险扶危主,名成八阵图.
五丈落孤星,忠义天下明.

曾国藩 :

《早发沔县遇雨》

此身病起百无忧,敢为艰难一怨尤。
晓雾忽飞千嶂雨,西风已作十分秋。
近知地利其堪恃,早信人谋不自由。
昨日定军山下过,苍天一望故悠悠。

刘志禹:

《谒武侯祠》

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
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
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允刚:

两汉以来无双士,

三代而后第一人

解释: 诸葛亮自西汉、东汉以来没有匹敌者;
夏、商、周之后,诸葛亮是第一个杰出人才。

清.马履泰书:

日月高悬处师表,

风云长护定军山。

解释:诸葛亮的《出师表》象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着光辉;
大自然的风和云长期保护着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清.光绪西蜀骆成骧题:

此地始终关大汉,

何年将相似先生。

解释:汉中这个地方,始终关系着汉朝的基业和前程;
什么时候的文武官吏,才能又类似于诸葛孔明先生。

乾隆乙卯(公元1759)科进士,工部侍郎四川长寿韩鼎晋题:

两汉之间见儒者气象;

三代而下有王佐经纶。

解释:西汉、东汉之间,可以见到知识渊博的学者气质与情态;
夏、商、周以后,有诸葛亮这样辅佐帝王事业才能的人。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十二月,冯玉祥题于南京行营: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解释:诸葛亮为成就蜀汉统一大事业,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生小心谨慎;
仰慕先贤崇高遗风于武侯祠,诸葛亮是永远不慕荣利而洁身自好的人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落叶归根:

《诸葛亮》

蜀国丞相在世时,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二川六出七擒,排八阵以效刘备。
点四十九盏明灯,拒魏于五帐原前。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佚名:
蜀相西驱十万来!
秋风原下久徘徊!
长星不为英雄住!
夜半流光落九垓!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余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佚名:

托孤未付先君望.
恨如泯江彻夜流

佚名:

生逢乱世亦飘零,少违双亲复伶仃。

博览群书观大略,躬耕垄亩思苍生。

草庐一晤隆中对,天下三分亲践行。

绝代伟业垂千古,无边风韵动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仲秋(九月),于右仁:
大名垂宇宙;

遗像肃清高。

解释:诸葛亮的大名流传在天地万物之间;
诸葛亮的遗像肃穆、清正而高大,使人敬仰。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二月,天津徐通久书:

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解释:诸葛亮意志坚定地匡扶蜀汉帝业。但是,只有谨慎小心,才能担当起这样重大的事业; 诸葛亮早年就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名望。他必然是隐居深藏后才能腾跃,去施展志向和才能。
戍子冬日广州书抄:

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解释: 诸葛亮没有完成北定中原而统一河山的志愿,其魂魄怎能甘心归葬于家乡故土? 为了永远怀念、留恋蜀汉帝业,诸葛亮含恨遗命而葬于汉中的定军山下。

清道光(五年至十七年,公元1825——1837)陕西总督,增太子太傅(皇太子的老师)、兵
部尚书,四川崇庆,杨遇春撰:

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纬后人师。

解释: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潇洒从容地指挥军事,不愧是天下的名士;
在治理国家的文武才能方面,诸葛亮堪称为后代人的师表和典范。

清\王鼎丰题:

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

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衷。

解释:领兵打仗要以攻心为上策。三足鼎立中,诸葛亮依赖此战术竭力瓦解敌方悬殊的军事力量;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情投意合,有所依靠。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尽劳苦,完全是为了尽内心的忠诚。


清\嘉庆\李复心题:

萃灵爽于一堂,国之忠臣,家之孝子;
享明烟于亿代,前有烈祖,后有慈孙。

解释:武侯祠内聚集了诸葛亮父子的灵魂与精英之气。他们堪称为蜀汉国家之忠臣,诸葛氏族家庭的孝子;
供奉祭献神明的烟火世代相传。前面有诸葛亮这样功业显赫的祖先,后面有诸葛瞻、诸葛尚这样忠孝的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9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解释: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解释: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冢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解释: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解释: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日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虚白道人李复心:
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解释: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解释: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民国十五年中秋,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王恒?题: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
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
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解释: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冢,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