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说明两个问题: 1、九品中正制是曹丕所创立,用曹丕改制的官职来衡量汉朝(三国)的官职大小是不合理的。 汉制: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大于前后左右大于四征四镇大于杂号将军。这是基本常识。晋以前通用。 2、蜀国以军师将军为中央军的最高统帅,军中将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师、监军、军司马等职。(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关羽: 别部司马(杂号)->中郎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杂号)->行(下邳城)太守事(建安4年)->偏将军(建安五年,杂号)、汉寿亭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赤壁之战后,杂号)、汉寿亭侯->董督荆州事(成都既定)->汉寿亭侯、前将军、假节钺(刘备称汉中王)->已卒(刘备称帝)
张飞: 别部司马(杂号)->中郎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杂号)->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赤壁之战后,杂号)、新亭侯->巴西太守(成都既定)-新亭侯、右将军、假节(刘备称汉中王)->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刘备称帝至飞卒)
马超: 偏将军(建安十三年,杂号)、都亭侯 ->平西将军、都亭侯(成都既定)->都亭侯、左将军、假节(刘备称汉中王)->骠骑将军、凉州牧、犛乡侯(刘备称帝至超卒)
黄忠: 中郎将(归刘备前,杂号)->讨虏将军(成都既定,杂号)->后将军、关内侯(刘备称汉中王)->已卒(刘备称帝)
赵云: 牙门将军(建安十三年,杂号)->桂阳太守(赤壁之战后,只做了一个多月,没过试用期因能力问题被诏回,再次成为留营司马)、牙门将军->翊军将军(成都既定,杂号)->中护军(杂号)、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刘禅登位-223年)->镇东将军(北伐前)、永昌亭侯->镇军将军(箕谷后至卒,杂号)
从上面看,关羽在生前都是最大的(最先封侯),生前是汉寿亭侯、前将军、假节钺,而早期是马超排第二,后期是张飞排第二,张马都是乡侯,但张是司隶校尉。
黄忠生前排第四。
赵云在前面4人生前一直都是杂号将军,并且没有封侯,所以只能屈居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