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zhanwei9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瑜为什么比吕蒙陆逊差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6-11-29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个贴,顶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11-29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我同意你的看法,周瑜在亮还没出山的7年前请了鲁肃给孙权当谋士,鲁肃就给孙权讲诉了未来的三国形式——三分天下(那时候因为没有刘备在,所以他的看法是未来三国形式是曹操、孙权、刘表的天下)这个比刘备与诸葛亮的龙中对早了7年呀。后来刘表死了,他的看法就变成了三分形式是曹操、孙权、刘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11-29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nsgc855777在2006-10-15 13:22:00的发言:

读过苏夫子词的都会知道,儒将的打扮吧……不是孔明的专利。演义是亲汉派。看看史记或是三国志吧那样你会明白的周瑜之才是什以样的,在这我想说一个人那就是鲁肅他的能力你们如何看?在演义里有一句话是他给孙权说的,他那时就提到了三分而后争天下的战略……呵吴国绝不是演义里那样的一个陪角……

[em05]

我同意你的看法,周瑜在亮还没出山的7年前请了鲁肃给孙权当谋士,鲁肃就给孙权讲诉了未来的三国形式——三分天下(那时候因为没有刘备在,所以他的看法是未来三国形式是曹操、孙权、刘表的天下)这个比刘备与诸葛亮的龙中对早了7年呀。后来刘表死了,他的看法就变成了三分形式是曹操、孙权、刘备。再后来赤壁之战之前曹操追杀刘备时,还是鲁肃去找孙权跟刘备联盟共战曹操的,那才有了以后的赤壁之战,才有了三分天下,才有了刘备和孙权以后的三国地位。那你们就要想想了鲁肃会出吕蒙陆逊差吗?可以这样的人才在三国时还是比周瑜差一点。那我就不说周瑜会不会比吕蒙陆逊谁能力高或是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6-11-29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古曲通幽在2006-10-15 10:19:00的发言:
[em05]周瑜没人家帅

有三国时,就只有孙策和周瑜被称为孙郎和周郎(郎在当时指的是帅哥的意思),分别取了大乔和小乔。那你说他会没人家帅。请求这人家指的是谁。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6-11-29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pycrj12345在2006-11-29 9:40:00的发言:
靠,按这逻辑,诸葛亮才应该出来就100气的才行,要不也太差了

演义里写的诸葛亮有些过,在历史里诸葛亮是政治天才那里不错,但还不是一个军事奇才。游戏里的他有那样就够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6-11-29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周俞是一大军事家,这个看法,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6-11-29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
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
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
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
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
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
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
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
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
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6-11-29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得志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治巴蜀;治军有度才服程普,力辩群臣宁战不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决胜千里的帅才;羽扇纶巾,轻袍缓带是儒士风范;狂吟舞剑,听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风雅;时人无不知"曲有误,周郎顾",一曲《长河吟》与《广陵散》一般成为世间绝响。这样的人生还嫌不够精彩,又与小乔配为佳偶,琴瑟相合羡煞世人。历史上多少夫妻是见于传说的,杨玉环与唐明皇相爱而不相配,朱淑珍珠玉之姿配了莽夫,周瑜与小乔却是珠连璧合的一双人,一个男子有再大的作为没有似水柔情也是枉然,时人皆将小乔之配周瑜传为佳话,可以想见他们的幸福,诸葛亮特地以"铜雀春深锁二乔"来激起周瑜的怒气也可想而知小乔之于他的珍贵。

  他拥有举世皆知的美妻,他是国之栋梁,军之明帅,可惜正当英年却寿终于三十六岁,去翻《三国志》,查证他的死因,果不其然,诸葛亮三气之说是子虚乌有的,孙权的三哭却是真的:闻道周瑜死讯,孙权放声大哭;见了周郎绝笔,再哭不止;接了灵柩
又哭祭于前,三军举孝,举国哀悼。这样的人也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的绝笔中写出"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的叹息,我又何尝不为之叹不为之伤,正当击退强敌踌躇满志之时却一病而亡,高潮时骤然落幕,花盛时突遭霜毁,他死前该是何等无奈,何等悲凉,孙策死时国中因有周瑜而不至慌乱,而周瑜早亡却使孙权方寸大乱,直到看到他遗书中妥当安排才稍许安慰。

  小乔呢?花容月貌适为谁妍,寂寞空房又何等凄凉?可她仍是值得羡慕的,她毕竟有回忆,有他抚过的瑶琴,舞过的长剑,翻过的书卷,有整个国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并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6-12-01 02:47: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在那里抄回来的?

对周瑜的看法.不可以单方面去看.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每个人在那个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在那个时候,应该也会想出这样的方法或对策.

如果说他们之间能力对比.又一句老话:人比人比死人.

[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6-12-01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那都是一家之谈!你说周喻如何如何,还有小苏帮他说话,甚至现在的易中天,那都不能代表正史,即便是正史,也是后朝写前朝,也不会处处写的正确!个人意见诸葛亮是优于周喻的,二周喻的功绩又非陆逊,吕蒙可以比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