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ebd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人水库(非人莫进)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2:00 | 只看该作者
开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公元220-280年)
公元 干支 蜀汉
220 庚子 文帝曹丕(220-226)
黄初元年
221 辛丑 二年 昭烈帝刘备(221-223)
章武元年
222 壬寅 三年 二年 大帝孙权(222-252)
黄武元年
223 癸卯 四年 三年
后主刘禅(223-263)
建兴元年
二年
224 甲辰 五年 二年 三年
225 乙巳 六年 三年 四年
226 丙午 七年 四年 五年
227 丁未 明帝曹叡(226-239)
太和元年
五年 六年
228 戊申 二年 六年 七年
229 己酉 三年 七年 八年 黄龙元年
230 庚戌 四年 八年 二年
231 辛亥 五年 九年 三年
232 壬子 六年 十年 嘉禾元年
233 癸丑 七年 青龙元年 十一年 二年
234 甲寅 二年 十二年 三年
235 乙卯 三年 十三年 四年
236 丙辰 四年 十四年 五年
237 丁巳 五年 景初元年 十五年 六年
238 戊午 二年 延熙元年 七年 赤乌元年
239 己未 三年 二年 二年
240 庚申 齐王曹芳(239-254)
正始元年
三年 三年
241 辛酉 二年 四年 四年
242 壬戌 三年 五年 五年
243 癸亥 四年 六年 六年
244 甲子 五年 七年 七年
245 乙丑 六年 八年 八年
246 丙寅 七年 九年 九年
247 丁卯 八年 十年 十年
248 戊辰 九年 十一年 十一年
249 己巳 十年 嘉平元年 十二年 十二年
250 庚午 二年 十三年 十三年
251 辛未 三年 十四年 十四年 太元元年
252 壬申 四年 十五年 二年 神凤元年
会稽王孙亮(252-258)
建兴元年
253 癸酉 五年 十六年 二年
254 甲戌 六年
高贵乡公曹髦(254-260)
正元元年
十七年 五凤元年
255 乙亥 二年 十八年 二年
256 丙子 三年 甘露元年 十九年 三年 太平元年
257 丁丑 二年 二十年 二年
258 戊寅 三年 景耀元年 三年
景帝孙休(258-264)
永安元年
259 己卯 四年 二年 二年
260 庚辰 五年
元帝曹奂(260-265)
景元元年
三年 三年
261 辛巳 二年 四年 四年
262 壬午 三年 五年 五年
263 癸未 四年 六年 炎兴元年 六年
264 甲申 五年 咸熙元年 七年
乌程公孙皓(264-280)
元兴元年
265 乙酉 二年 二年 甘露元年
265 乙酉 吴末帝孙皓 甘露元年
266 丙戌 二年 宝鼎元年
267 丁亥 二年
268 戊子 三年
269 己丑 四年 建衡元年
270 庚寅 二年
271 辛卯 三年
272 壬辰 凤凰元年
273 癸巳 二年
274 甲午 三年
275 乙未 天册元年
276 丙申 天玺元年
277 丁酉 天纪元年
278 戊戌 二年
279 己亥 三年
280 庚子 四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3:00 | 只看该作者
夏侯惇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左眼中箭失明
官至 大将军 谥曰忠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夏侯廉
子女 夏侯楙
相关人物 曹操 夏侯渊 吕布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夏侯惇 - 简明历史传记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夏侯惇 - 简明演义传记
夏侯惇是曹操同族兄弟,自小学习枪棒,性格刚烈,武艺过人,在曹操起兵时率众来投,从此随曹操南征北战。夏侯惇在征讨吕布之际,被吕布手下曹性偷袭,射瞎左眼,夏侯惇勇猛地“拨矢啖睛”,并奋力刺死曹性,两军无不骇然。此后,夏侯惇仍经常被任命为前部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曹操病危时,夏侯惇前来晋见,在宫门处遇鬼惊倒,自此染病,于曹丕继位后不久病逝。
夏侯惇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5:00 | 只看该作者
荀彧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容貌 伟美,有仪容
官至 太尉 谥曰敬
家族资料 父亲 荀绲
母亲 未知
配偶 唐氏
兄弟姐妹 荀衍 荀谌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曹操 荀攸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袁绍
荀彧 - 简明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 简明演义传记
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並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彧的历史评价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
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別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別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別传》
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荀彧传》注引《彧別传》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6:00 | 只看该作者
徐庶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豫州]颍川郡 [今河南许昌一带]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司马徽 庞统 石韬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蜀汉
徐庶 - 简明历史传记
徐庶原名徐福,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因中原战乱,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长坂之战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徐庶 - 简明演义传记
徐庶年少时爱好击剑,后折节向学,游学四方。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与刘备,被拜为军师。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曹将吕旷、吕翔,斗阵胜曹仁,并计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拉拢徐庶,于是程昱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降。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后徐庶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在庞统建议下,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
徐庶的历史评价
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三国志蜀书九董和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6:00 | 只看该作者
邓艾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荆州]义阳棘阳 [今河南信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太尉
家族资料 父亲 子(邓忠)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姜维 司马昭 钟会
曾效力过的势力
邓艾 - 简明历史传记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艾性刚急,轻犯众人,不能协同朋类。以口吃,喜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艾修治备守,凿河灌溉,积谷强兵。又上疏言:戎狄兽心,分其势,利趋之。初艾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艾为人傲慢自矜,常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自诩。人多讥。后胡烈等陷告艾反,囚艾送京,于路杀。
邓艾 - 简明演义传记
邓艾资性敏捷、善识地理,司马懿认为他是个奇才。乐嘉胜文钦等反叛,后与陈泰、诸葛绪、司马望等在西线抵御蜀姜维的进攻,在段谷、侯和挫败姜维。姜维鏊兵长城,艾惧不战。祁山斗阵被姜维辱,又身披四箭;用诈降计折将,又弃甲舍马败逃。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艾因功封以太尉官职。艾为人傲慢自矜,钟会等陷告邓艾谋反,艾被囚送京城治罪,在路上被田续部杀死。
邓艾的历史评价
▓邓艾自评::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邓艾自评: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邓艾自评: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
▓陈寿: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7:00 | 只看该作者
姜维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凉州]天水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容貌 美姿颜
官至 凉州刺史 大将军
家族资料 父亲 姜囧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邓芝 赵云 钟会 司马昭 邓艾 夏侯霸 王经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蜀汉
姜维 - 简明历史传记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九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浩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姜维 - 简明演义传记
姜维字伯约,智勇足备,文武双全,又侍母至孝,心存汉室。曾为魏天水中郎,降蜀官至大将军。诸葛初向祁山取天水,维破其策又外设伏兵,败孔明。后降亮,献计取天水。维深得诸葛器重,亮授之平生所学。后随亮出祁山,维斩费耀,胜魏军。又取散关,破武都。及亮卒,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结羌人、断陇西,拓界厉兵,伺图中原,恢复汉室。乃会羌兵取南安,斩魏大将徐质,困司马于铁笼山,射杀都督郭淮,挫魏国之威。出狄道,背水大破王经,迁大将军。后段谷胡济失约维退败自贬后将军。奔长城,艾惧不与战。又祁山口识破邓艾混乱计,斗阵胜邓艾。将计就计诛诈降将王瓘,败邓艾丢盔弃甲,越山舍马。再出兵,侯和为艾破。黄浩弄权欲黜维,维避祸沓中,司马伺机兴师伐蜀,维守剑阁抵钟会,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姜维的历史评价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三国志·蜀书十四》
▓诸葛亮: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 《三国志·蜀书十四》
▓傅玄: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傅子》
▓费祎: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汉晋春秋》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汉晋春秋》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暢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三国志·蜀书十四》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
▓钟会: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三国志·蜀书十四》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世语》
▓孙盛: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锺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晋阳秋》
▓裴松之: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三国志·蜀书十四》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三国志·魏书四》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三国志·蜀书十四》
▓孙盛: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 《晋阳秋》
▓裴松之: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郤正也。 《三国志·蜀书十四》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三国志·蜀书十四》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锺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搜神记》
▓常璩: 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 《华阳国志 》
▓王崇: 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为成禽。禽艾以讫,复还拒会,则蜀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艾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华阳国志 》
▓郭冲四事: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人皆贺亮,亮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於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难曰: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於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於魏何损? 《郭冲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7:00 | 只看该作者
张辽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并州]雁门马邑 [今山西朔县]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前将军 晋阳侯 谥曰刚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张汛
子女 张虎
相关人物 丁原 吕布 曹操 孙权 关羽 李典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吕布 董卓|李傕|郭汜
张辽 - 简明历史传记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说降关羽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三岁。
张辽 - 简明演义传记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为吕布部将,曾多番令曹军陷于苦战,其武勇连关羽亦甚称道。后吕布丧于白门楼,曹操经刘备、关羽劝说,待辽以上礼,张辽遂降为曹家将。从曹操以后,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益待之如亲信;又从劝关羽降于曹操。赤壁战中,张辽亲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赤壁战后,曹操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智激李典后三人一同出战,自率二千余骑打败敌军十万,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后来张辽于黄初五年随曹丕征江东,为吴将丁奉以箭射其腰,回营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
张辽的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张辽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8:00 | 只看该作者
张郃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冀州]河间鄚县 [今河北任丘北]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车骑将军 谥壮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曹操 诸葛亮 司马懿 夏侯渊 袁绍 卑湛 韩馥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袁绍 韩馥
张郃 - 简明历史传记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张郃 - 简明演义传记
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此后,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时,于在剑阁设计埋伏,张郃前往追击,中埋伏被乱箭射死。
张郃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郃以巧变为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04-10 05:48:00 | 只看该作者
许褚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豫州]谯国谯县 [今安徽毫州]
容貌 长八尺余 腰大十围 容貌雄毅
官至 武卫将军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许仁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曹操 马超 曹仁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在野
许褚 - 简明历史传记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 倒牵牛反向百余步, 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 右手控船护操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合所为)]。 马超欲袭曹操, 以从骑为褚, 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 后迁武卫将军, 曹叡继位封牟乡侯, 谥曰壮侯。
许褚 - 简明演义传记
许褚身長八尺,斗典韋未果,為曹操所賞識,擔負護衛。褚素呆滞,戰場英勇,人稱“虎痴”。裸衣恶斗马超。后互粮以醉为张飞所败。
许褚的历史评价
曹操:“此吾樊哙也。”<许褚传><BR>陈寿:“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魏书十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