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hpwzh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易中天品三国》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6-12-14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师父就是厉害,选个接班人就那么多学问了,

问一句:接班人生出来了吗?[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6-12-17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强烈要求大师兄做接班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 乘虚而入

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基本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为了扩充实力,三大集团都把目光盯上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地——益州。在这场争夺中,刘备集团实力最弱,为什么在争夺中最终胜出了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乘虚而入。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为了扩充实力,三大集团都对益州虎视眈眈。益州是东汉十三州当中最大的州之一,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且益州的拥有者刘璋生性柔弱,缺乏谋略。而此时的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实力强大;孙权依靠父兄留下的基业,也称雄江东;只有刘备,这时的实力最弱小。那么,在三大集团对益州的争夺中,刘备为什么最终得到了益州呢?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乘虚而入”。

易中天: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三分了荆州。荆州七个郡,曹操据有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孙权呢,据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刘备呢,趁着孙权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时候,夺取了荆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长沙、贵阳、零陵、武陵。这样可以说就是三家三分荆州,一个在北,一个在东,一个在南,这个时候他们的情况是谁也吃不掉谁,于是大家都来打益州的主意。

  益州也是东汉十三个州当中最大的一个州之一,益州的范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重庆、四川,还包括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和陕西的一部分就是汉中,地方大人口多,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是一块肥肉。而益州的这个主人刘璋,相比较而言,这个能力是比较差的,他守不住,所以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只虎就都盯住了益州这只羊。争夺的结果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刘备得手,刘备不但得到了益州的蜀郡,后来还得到了益州的汉中。而当时的情况,曹、刘、孙三家应该说论力量刘备是最弱的,为什么一个最弱的最后成功了,而两个相对比较强的都没有拿到益州呢?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孙权困难。我们知道孙权的根据地是在江东,孙权要取益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旱路,也就是走北路,这要通过曹操的防地,这是不可能的,曹操怎么会让他过去呢;第二条是走水路,也就是走南路,顺江西进,这要通过刘备的地盘,刘备也不同意,所以孙权是很困难的。

  但是按照鲁肃当年给孙权规划的东吴版的“隆中对”的规划,孙权是要拿下荆州,进而拿下益州,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益州还是必须拿的,怎么办呢?孙权就想出一个主意来,就向刘备提出来说联合取蜀,就是我们孙刘两家还组成联军,去把这个刘璋干掉,把蜀郡拿下来。孙权向刘备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刘备手下人都表示同意,说可以啊,因为孙权不可能越过我们去攻打刘璋,那么我们两家去打刘璋,打下来蜀就是我们的了。但是有一个叫殷观的人他不同意,他说不行,我们如果和孙权联合打刘璋,肯定是我们的部队在前面,孙权的部队在后面;然后如果刘璋打不下来,前面有刘璋的军队堵着,后面有孙权的军队堵着,我们成三明治了——那个时候没有三明治,有锅盔夹肉,我们变成锅盔夹肉了,这个太危险。这个意见刘备同意,何况刘备还有刘备的心思,刘备的心思是什么呢?自个儿一家把蜀郡给吞了,不能分给孙权,所以即便是联合取蜀成功刘备也不会同意的。但是这个时候孙权还是不能得罪的,他们还是盟军,怎么办呢?殷观又出个主意,说你答应他联合取蜀,但是说我们刚刚得到江南四郡,天下不太平,我们的军队不能动,按兵不动,随他去打蜀。这个意思谁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孙权就退兵了。这大概就是《三国志·先主传》的这么一个记载。

  但是这个事情其实还要复杂一点,据说当时刘备还给孙权写了信,陈述了不能攻打蜀地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蜀这个地方它是个盆地,易受难攻,就是孙武现在在世恐怕也攻不下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曹操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和刘璋联合起来对付曹操,而不应该是攻打刘璋,提出了这两条理由。孙权不听他的,孙权派孙瑜率领军队,做出了一个要进攻蜀地的态势。这个时候刘备就写信给孙权,说:孙将军啊,现在是天下大乱,奸臣窃命,曹操那个贼在颠覆我们大汉王朝,这个时候我们这些人应该团结起来啊。刘璋和我刘备都是刘氏宗室,刘家的宗室,我们亲如手足,我们是一家人,现在刘璋他不小心得罪了你孙将军,我刘备来道个歉行不行?如果孙将军一定要打刘璋,我刘备没有办法,只好披头散发到山林里面去做隐士了,荆州牧我不做了。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自己,各带一支部队,把守在长江的要害地段。那么孙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打不过去了,就把孙瑜又叫回去了。那么孙瑜被孙权叫过去了以后,刘备自己进去了,刘备自己最后入蜀了。所以后来孙权得到这个消息,气得咬牙切齿地骂:刘备你这个滑头,你竟敢使用诈术!

  * 因为刘备的阻挠,孙权只能暂时放弃图谋益州的打算。但孙权放弃后,刘备却趁机独吞了益州,孙权因此气的大骂刘备滑头。那么,我们回头来看,刘备究竟是怎样独吞益州的呢?益州的州牧刘璋会将自己的地盘拱手相让吗?

* 易中天先生认为,刘备能够成功夺取益州,原因之一就是同样有野心的孙权在具体行动中面临很多困难,不得不放弃,这样,刘备就占得了先机。但刘备想要独吞益州,还要面对益州的州牧刘璋的抵抗。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刘备实力并不强,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夺取益州呢?

  第二个原因,刘璋窝囊。刘璋是刘焉的儿子,刘焉是最早来做益州牧的,后来传位给他的儿子刘璋。刘璋这个人跟刘表比较相像,就是胸无大志,欲守不能,他的心思就是守住这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但他守不住啊,守不住而且也很担忧自己守不住,这样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时候,曹操就让钟繇去讨伐张鲁。

  * 曹操讨伐张鲁,实际的目的是要逼反关中的马超和韩遂,将马超和韩遂逼反后,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荡平关中。但出兵之前,曹操放出的风声是讨伐张鲁,而张鲁的驻地紧临益州,曹操一宣布打张鲁,益州的刘璋就紧张了。

  刘璋一紧张,他手下有一个叫张松的就跑去跟刘璋说:将军啊,不得了了,曹公要打汉中。张鲁我们知道他哪是曹公的对手啊,曹公一旦拿下了汉中,我们怎么办啊?请问将军我们如何抵抗啊?刘璋说:是啊,你看这个事我就正发愁嘛,为之奈何?张松说:好办好办,请刘豫州来帮忙啊,刘豫州和将军你是一家子,和他曹操是死对头,如果刘豫州能够进入汉中取代张鲁,替我们挡住这个门户,不就安全了吗!刘璋认为有道理,于是派法正率兵四千去迎接刘备。张松这个主意,吃里扒外,明摆着就是要引狼入室,何况就算不是引狼入室,你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把刘备请来了,你还能把他送出去吗?你还送得出去吗?所以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以后,蜀中的一些重臣都表示反对,当时强烈表示反对的有一个叫做黄权,黄权就去跟刘璋说:“左将军素有骁名”,左将军就是刘备了,刘备这个人历来就有天下枭雄的名声,他来了以后请问将军你如何对待呢?你如果把他当作下属,当作部下来对待,他干吗?他怎么肯做你的部下?如果你把他当作客人来对待,和他平起平坐,一国不容二君,你怎么处理?结果是“客有泰山之安,主有累卵之危”啊,他安全了我们就危险了。这是黄权的意见,对于刘璋来说无疑是正确的,那么刘璋为什么不听呢?是刘璋糊涂吗?

* 史书记载,刘璋生性柔弱,为人宽厚仁慈,缺乏谋略。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能作为一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刘璋也不至于糊涂到公然引狼入室的地步,那么他为什么要派兵迎接刘备入蜀?

  原因就在于刘璋另有打算。据史料记载,当时张松去说服刘璋的时候还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现在我们这个地方不安静,也不安全,手下的很多将领都一个是居功自傲,第二个有谋反的动机,这个时候如果曹操拿下了汉中,来攻打我们蜀郡,那么敌攻其外、民攻其内,一定是敌人在外面打,我们里面造反,那个时候就不好办了。这句话说到了刘璋的心病,因为刘璋他这个政权是他父亲刘焉建立的,刘焉建立的这个政权它是一个外来政权,它依靠的是刘焉从外面带进来的以及从外面流浪进来的、避难进来的那样一批人,形成了一个集团叫做东州集团。这个东州集团和土著的,也就是蜀郡土生土长的那些益州人,是有矛盾的,那些人也形成了一个集团叫做益州集团。现在是外来的东州集团在统治着土著的、土生土长的、本地的益州集团,这个矛盾是很激烈的。刘焉在世的时候就镇压了一次,刘璋继位以后又镇压了一次,但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些人是口服心不服,刘璋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吕思勉先生说:“事实所患者,实在蜀中诸将。”就是这个时候刘璋最害怕的不是外面的人,是家里的人。那么他就打了一个如意算盘:他说我要把刘备请来,请来以后我并不让他进蜀郡,我是让他去打汉中,去打张鲁;打下张鲁以后汉中这块地方我就送给刘备,反正这个汉中也不是我的,给谁不是给;刘备在那个地方,北边他给我挡住曹操,南边他帮我看住蜀中诸将,因为蜀中诸将都知道又来了一个姓刘的,我们姓刘的都是一家子;虽然我们益州这么大,名义上我还是益州牧,刘备在汉中他可以独立自主,我们可以相安无事,不存在一国不容二君的这样一个问题,反而可以形成一个唇齿相依的关系,不是很好吗?所以,刘璋其实是打了一个如意算盘。

  但是可惜啊,刘备的算盘珠子不是由刘璋来拨动的,刘璋有刘璋的算盘,刘备有刘备的算盘。刘璋至少有两个没有想到,就是第一个没想到刘备不听指挥,第二个没想到劝他迎接刘备的两个人,张松和法正并不是他的忠臣,反倒是两个出卖他的人。

* 张松和法正为什么要投降刘备、出卖刘璋呢?原来张松看中的是刘备叫板曹操的勇气,因为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张松曾经受刘璋之命出使曹营希望表示友好,但张松却遭到了曹操的羞辱,张松从此恨曹操入骨,他投降刘备就是因为刘备的立场是反对曹操。而法正投降刘备则是因为他在刘璋手下得不到重用,心中郁郁寡欢,希望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法正和张松又是好朋友,两个人私下里一嘀咕:对,你看我们这个主人,刘璋又是个不中用的,刘备又是个英雄,我们干脆把益州卖给刘备吧!所以刘璋派法正将兵四千去迎刘备,这不但是引狼入室,而且是送货上门。那么法正一见到刘备当然先办公事,传达刘璋的意思,然后坐下来就开始讲:刘豫州还是趁机把这个蜀郡拿下吧!这时候法正对刘备说,他说:你看,将军你是一大英雄,我们那个呢,又是个不中用的,何况里面还有张松可以做内应,拿下蜀郡易如反掌啊。刘备没有接受,犹豫。这个时候庞统也来说相同的话,庞统也向刘备提出来趁机把蜀郡拿下的这样一个建议。因为庞统是自己人嘛,法正毕竟是人家的人,那么刘备就跟庞统说:哎呀,这个事情不好办啊。他说你知道的,现在天下和我视同水火的就是曹操,曹操是我的头号敌人。所以我做事,每件事情都是和曹操相反的,处处和曹操相反,曹操急切,我就宽和;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诈,我就忠厚,“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我要处处和他相反,我的事情才做得成。但现在人家刘璋又是我们刘家的人,他请我去帮他看家护院,我趁机把他干掉了,这个事儿,不可以吧。

  那么我们分析刘备的这一段话,有的历史学家说刘备这个话是叫做言不由衷,其实在我看来叫做半真半假,他确实是有这个顾虑,但是他也确实是很想趁这个机会把蜀郡拿下来。因为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做的规划,这个益州是必须拿下来的,而且刘备现在处境并不好,表面上他得到了荆州的江南四郡,但是他夹在曹操和孙权之间日子并不好过,他必须向西发展,必须利用这个机会。所以这段话在《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改了字,就把刘备的最后的结论改成了两个字:“奈何”,怎么办?这是很准确的。那么庞统说:不要紧不要紧,这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死心眼,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刘璋他反正是守不住这地方的,守不住的那个地方我们把他拿过来那是天经地义的;再说了,我们把蜀郡拿下来以后封他一个大官,厚待他嘛,那也不算背信弃义,那也不算失信于民嘛,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我们要是不去拿下蜀郡,那就便宜别人了。

  这个话呢,其实是混帐逻辑,等于说什么?人家有一栋楼是人家的,人家请我去做客,我做了客以后说我把这栋楼拿下,拿下来以后说我分他一间大房子,就对得起他了?没道理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它不是个讲道理的时代,而且法正、庞统的这个话也有道理,就是你不拿别人拿。那么好,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建安十六年的十二月命令诸葛亮、关羽、张飞守荆州,赵云做后备,自己和庞统带兵入蜀。事先因为刘璋一路打了招呼了,所以入境如归,就像回家一样得就进去了。进去了以后,刘璋还从成都赶到涪城,就是现在的绵阳,和刘备相见,给了刘备很多军队,也给了他很多钱财,还给了他很多军需物资。刘备的力量很强大了,他就请刘备去打张鲁。

  * 刘璋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坚持派兵迎接刘备入蜀,他希望刘备能按照他设想的那样去打张鲁,同时还能利用刘备和他都是刘氏宗亲的关系来震慑想造反的部下。但问题是,刘备会听他的吗?刘备入蜀,真的会去打张鲁吗?

* 因为有外患还有内忧,刘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请来同为刘氏宗亲的刘备,希望借助刘备的力量帮他抵御外患,同时震慑内部想造反的势力。那么,刘备会听他的吗?刘备入蜀,真的会去打张鲁吗?

  那么刘备他去了吗?没有。这就要讲到刘备终于得到益州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刘备厉害。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的时候,庞统、张松和法正就跟刘备说:刘璋跟将军要有一次宴会,将军就在宴会上干了他!刘备说那不行,他说我们刚来,还没有得到人心,这个不合适。所以刘备的做法是什么呢?从涪城出发,走到葭萌,葭萌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涪城和张鲁的阳平之间,在那个地方他就停下来了,不走了,干什么呢?广树恩德,收买人心,等待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孙权,于是孙权就写信给刘备求援,我们两家不是联盟吗,曹操现在要打我了。刘备拿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去找刘璋,写信说张鲁是一个成不了气候的,不要太重视;孙权跟我亲如手足啊,我们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现在我得去救援孙权,请刘璋将军再给我一万人,再给我多少多少武器装备。这个时候刘璋怎么样呢?刘璋已经起疑了,说这个刘备去打张鲁的,怎么走到葭萌就不走了,还就在那儿收买人心?那不行,你要一万人我不能给,给五千,减半,这个叫做“刘璋狐疑”。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呢?“张松猴急”,张松不知道刘备这个时候要干什么,赶快写封信给刘备说:哎呀,你怎么能够现在回荆州去呢?你怎么去救孙权呢?现在大事马上就要成功了。这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树举报,刘璋就把张松给杀了。那么刘璋的狐疑和张松的猴急就给了刘备一个借口,于是刘备开誓师大会,控诉刘璋,说这刘璋啊,你看看,多么多么坏,这样的人留着干什么?而且杀掉了刘璋在白水关的守将,调过头来攻打涪城。

* 刘璋因为打错了算盘,主动邀请刘备带兵入蜀,结果是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进入蜀地的刘备突然反戈一击,毫无准备的刘璋被迫自食其果,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地盘一点点丢失,刘备的大军长驱直入。在一路败退的情况下,刘璋怎么办呢?

  到了建安十九年,刘备下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和刘备会师,围攻成都,关羽留在荆州继续守荆州。这下刘备力量更强了是不是?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年马超也来投奔刘备,这样好,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这么多人围住成都,成都实在是守不下去了。这时候刘备就派人劝刘璋投降,刘璋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父子二人在蜀在益州二十多年,对人民一点儿恩德都没有,没有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一点好处,如果为了我个人的面子还让蜀郡的人民受战乱之苦,于心不忍,我投降。于是刘璋开门投降。

  这个事情呢,如何评价,这个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比较倾向于赞成张作耀先生在《刘备传》里的看法,就是刘备夺取益州,夺取蜀郡的这一整套做法从道德上是无可恭维,但是从当时的情势来讲也无可指责。刘璋蒙辱投降,避免了蜀地人民的苦难,还是应该肯定,我们可以说他懦弱无能,但是不能说他骨头不硬,不要讥笑他。

  这里面有两个事件我们可以补充来说明以便大家理解。一个就是刘备攻下涪城的时候,曾经大宴诸将,兴高采烈,喝酒作乐,然后跟庞统说:你看,今天快乐吧!庞统说:哎呀,人家请你来做客,你把人家地盘夺了,有什么好快乐的?刘备说:什么话?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也不仁吗?出去!然后庞统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刘备想想又不对,又把庞统请回来,请回来以后庞统一屁股坐下来照吃照喝,也不道歉也不谢罪,什么事儿都没有。于是刘备就说:哎,刚才我们两个人的那个争论,谁不对啊?庞统回答说:都不对。刘备哈哈大笑,照吃照喝,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刘备向成都进攻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建议,要刘璋坚壁清野,把所有的粮食或者地里还没有长的庄稼都烧了,不给刘备留一点东西。刘璋没有接受,刘璋说:我只听说过作为一个地方官,应该保境安民,没听说过要让人民来承担这样责任的。结果一路上的粮食,包括地里长的庄稼,都成了刘备的军需物资,刘璋在刘备攻打他的时候做了一回后勤部长。那么这两件事情补充给大家,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们对于刘备夺蜀这件事情应该怎么理解。

  刘备夺蜀成功的第四个原因,是曹操失误。因为刘备夺蜀花了三年功夫,三年期间曹操对刘备居然没有任何动作,他的心思都在别的地方在忙别的事情,而且还在这个期间打了一次孙权,结果是曹孙鹬蚌相争,刘备渔翁得利。所以我说刘备的入蜀是乘虚而入,这个“虚”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刘璋的懦弱,他的虚,还有一个是整个三国的战场上,这儿是一个空挡,所以是乘虚而入。但是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以外,刘备的这个成功也有他的原因。

  那么刘备拿下益州以后,孙权就坐不住了,于是孙权就派人去找刘备,说益州你都拿下来了,我借给你的荆州该还给我了吧!那么这番话里面也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第一,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了吗?第二,刘备占有的荆州的那些地方是借来的吗?第三,如果刘备确实是向孙权借荆州,孙权为什么会借给他?第四,孙权讨还荆州,他讨得回来吗?请看下集——蜜月阴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6-12-20 12:07:00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蜜月阴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 蜜月阴谋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结成了联盟才打败了曹操的进攻,但来自曹操的威胁暂时缓解之后,孙权和刘备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孙、刘两家表面友好的“蜜月”期也就成为充满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孙刘联盟在蜜月中究竟有哪些阴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蜜月阴谋。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史上的分水岭,赤壁之战后,曹操南征的脚步被迫停止,三国鼎力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曹操、孙权、刘备三大集团的力量对比,曹操的力量最为强大,孙、刘两家只有结成联盟才能抵抗曹操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继续维持表面友好的“蜜月”期。但在“蜜月期”中,双方在共同抵抗曹操的大前提下依然小动作不断,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孙刘联盟在“蜜月期”中究竟有哪些阴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蜜月阴谋”。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三分了荆州,这个时候,刘备就上表朝廷,推荐孙权领徐州牧。孙权也同意刘备领荆州牧,双方的关系非常好,孙刘联盟进入了“蜜月”期。但这是一个充满了阴谋了“蜜月”期,体现蜜月阴谋的主要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孙权嫁妹妹,第二件是周瑜出狠招,第三件是鲁肃“借”荆州。

先讲第一件,孙权嫁妹妹。孙权嫁妹妹是阴谋吗?《三国演义》说是,而且说这主意是周瑜出的,结果呢,弄巧成拙,周公瑾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演义,事实是什么样的呢?据《三国志》的记载是这样的:“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什么意思呢?就是刘备拿了江南四郡以后就上表朝廷,推荐刘琦做了荆州刺史,后来刘琦病死了,于是荆州集团这些人就推举刘备做荆州牧。这个时候刘备的力量强大了,孙权也逐渐地感到了畏惧,因此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便巩固孙刘联盟。

* 孙权嫁妹妹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想通过和刘备联姻来巩固孙刘联盟,加强双方的关系,以共同抵抗曹操,所以刘备和孙权妹妹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作为政治婚姻当然政治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那么在这种政治的前提下,刘备和孙权的妹妹他们之间是否幸福呢?

  这里面至少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年龄问题,刘备当时多少岁呢?49岁,孙权的妹妹多少岁?19岁,年龄的悬殊是很大的。

  第二点是性格问题。孙权这个妹妹叫孙仁,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又嫁给了刘备这样一个人,她是江东第一小姐,荆州第一夫人,脾气恐怕是比较大的,史书上的说法叫做“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就是她的作派和孙策这些人一样。据说她嫁给刘备以后随身带了很多女兵,这些女兵都拿着刀在她的房门口站岗,这个刘备每次到他太太的房间去的时候两边都是女兵拿着刀,我都不知道洞房怎么入的,史书上的说法是先主“衷心常凛凛”,寒风凛冽的“凛”,就是感到一股寒气从脊梁背上升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说法是“恐为所图”,就是随时都害怕孙小妹做什么动作。

所以就有第三个问题,他们关系如何。关系如何呢?刘备方面很紧张,据《三国志·法正传》,诸葛亮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就是随时都提防着孙夫人要在刘备集团内部搞政变。刘备自己也很紧张,他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让赵云来担任他的内政部长,帮他管这摊子事,因为赵云这个人严重,“严重”就是很严谨,很持重,是个很稳重的人,很让人放心的人,把赵云调过来看住他的这位太太。那么现在看起来,刘备、诸葛亮的担心不无道理,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刘备一入蜀孙权就派了一个船队去接他的妹妹,他妹妹也愿意回东吴去,而且准备劫持刘禅,把刘禅也带走。幸亏刘备、诸葛亮早有安排,所以赵云来了一个截江夺阿斗,才总算是把这位未来的皇太子给夺回来了。这个事情虽然当时是记载在野史里面的,但是《资治通鉴》采用了,也就是司马光也认为这个事情恐怕是真实的。

  * 阿斗是刘禅的小名,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备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就成了刘禅的继母。如果她把刘禅带回江东,在孙刘联盟的关系中,孙权的手上就会多出刘禅这张人质牌。

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孙小妹或者说这个孙夫人回东吴的时候要把刘阿斗随身带走,这是孙权的指使呢,还是孙小妹的自作主张呢?这个就不知道了,如果是孙权的指使,那就是蜜月阴谋;如果是孙小妹的自作主张呢,那我们就得承认她是巾帼英雄。事实上后来很多人对于这位孙小妹评价也是颇高的,你想一个女人出于她哥哥的政治事业的需要嫁给自己未必爱的一个男人,到了对方的这样一个军营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毫无畏惧,反倒把对方弄得是“衷心常凛凛”,刘备这样一个英雄见了她都一股寒气升上来,这样的女人好生了得啊!是不是女中豪侠?而且她虽然最后也没有带回阿斗,她总算也没有丢了脸面,还是很体面地回到了江东,所以我们得承认她是一个女中豪侠。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指出,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不幸的,她嫁的不是她爱的人。

  * 孙小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为在政治婚姻的结合中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因素,孙小妹嫁给刘备是他哥哥孙权出于巩固孙刘联盟的政治需要所采取的一项政治措施,孙小妹甚至还肩负着带回刘禅作为人质的政治嫌疑。所以易中天先生认为,孙刘联盟的“蜜月期”是充满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在这个“蜜月期”中,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他有什么动作呢?

* 处于巩固孙刘联盟的政治需要,孙权将十九岁的妹妹嫁给了四十九岁的刘备,这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孙小妹甚至还肩负着带回刘禅作为人质的嫌疑,孙刘两家表面友好的“蜜月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在孙刘联盟的蜜月阴谋中,他有什么动作呢?

  孙小妹的婚姻是不幸的,孙小妹要劫持人质这个做法在江东也已经是下策,因为江东方面原本是要劫持谁做人质的呢?刘备,这就牵涉到我们要说的第二件事情,周瑜出狠招。建安十四年刘备到了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也就是当时孙权的治所,来向孙权借地盘,借什么地盘呢?江陵,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借荆州。孙权到了京口以后,周瑜就写了封信给孙权,说刘备这个人不是寻常人物,天下枭雄,而关羽和张飞,熊虎之将,这样三个人弄在一起,绝不会心甘情愿地受我们的指使和指挥。他说因此我建议将军把刘备迁到吴县,就是现在的苏州,在吴县把他软禁起来,给他修很多的好房子,给他配备很多的美女,给他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让他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消磨他的斗志;另外把关羽和张飞两个人把他拆开了,再各派一个像我周瑜这样的人去当这个张飞和关羽的领导,带着他们去打仗,这就天下太平了。这是一个狠招啊,但是周瑜的这个招它是不现实的,为什么说不现实呢?说你软禁刘备做不做得到?做得到,因为刘备是只身一人到京去见孙权的;但是你把刘备软禁起来,你还要去指挥关羽、张飞?这个异想天开。

那么周瑜这边呢,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周瑜看软禁刘备不了,自己来到京口对孙权提出三项建议,就是夺蜀、并张、联马,什么意思呢?就是夺取蜀郡,吞并张鲁,联合马超。这个主意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付曹操的,因为周瑜最后说的话是“北方可图也”,但是它是什么呢?它是明功曹操、暗算刘备,你想想看,如果周瑜的这个计划实现了,蜀郡拿下了,汉中也拿下了,还联合了关中的马超,那么等于说是西部地区归孙权了,江东的东部地区也归孙权了,刘备夹在当中真成三明治了。何况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周瑜去进攻蜀郡的时候,会不会打到一半的时候调转枪口来对付刘备,因为在江东集团周瑜是坚持要干掉刘备的。

  这个计划孙权批准了,周瑜就回去收拾行装,回江陵去收拾行装。但是他走到巴丘,就是岳阳的时候,一病不起,病故了,享年36岁。周瑜临终的时候给孙权上了一封表文,两点,第一,推荐鲁肃继位;第二,再次提醒孙权,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和刘备。周瑜的原话是:“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现在刘备在我们旁边,我们就像养了只老虎似的,所以周瑜是至死都念念不忘要干掉刘备。我们知道赤壁之战以后,江东集团内部由于政治路线的不同开始有了分歧,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周瑜为首,我们称之为吞刘派,还有一派以鲁肃为首,我们称之为联刘派。就是周瑜是主张尽快干掉刘备,而鲁肃主张还要联合刘备,周瑜和鲁肃是好朋友,但是他们现在政见不同了。然而周瑜临终的时候依然推荐鲁肃继位,这在周瑜应该说是大公无私,不以私见来影响关系。

* 周瑜和鲁肃在如何对待刘备的问题上虽然观点不同,但周瑜了解鲁肃的才干,依然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鲁肃接任后,没有因为周瑜对他的这样一份恩情而改变自己的政治观点,鲁肃还是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甚至说服孙权把江陵让给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借荆州”的故事。那么在“借”荆州这个问题上,孙刘两家又体现了什么样的蜜月阴谋呢?

  这就要说到第三件事情,就是鲁肃“借”荆州。周瑜去世,鲁肃接位以后,就向孙权再三地提出来,要把江陵也就是南郡这个地方让给刘备。最后孙权也接受了鲁肃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借荆州”。但是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可以讨论的,可以商榷的。第一,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也要不了,因为荆州的北部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在曹操的手上,怎么能够借?江夏郡在孙权的手上,也没有借。所以最多只能说刘备借江陵,或者说刘备借南郡,他要的只是这块地方。而且江南的其他四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怎么是借的呢?他实际上就借了南郡的江陵,所以最多只能叫借南郡或者借江陵,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算是南郡和江陵也不能说是借,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指出来,清人赵翼就指出这个问题来,他说什么叫借?就是这个东西是别人的,我拿来用,经别人同意我拿来用,这叫做借。那么你说刘备借荆州,这荆州是孙权的吗?不是啊,荆州是谁的?是刘表的,那么刘表死了以后该是谁的?刘琦的。所以这个刘备打下江南四郡以后,他没有自己去当荆州牧啊,他上表朝廷是推荐刘琦做荆州刺史,是后来刘琦也死了那么刘备才接过来当荆州牧,那么依这个继承关系来说荆州是谁的?是刘备的啊,这个东西本来是我的我怎么还找人家借呢?这个讲不过去。何况刘备也没有跟孙权说我要借荆州,或者借江陵,或者借南郡,他也没说这个字,因为本来就是他的嘛,要说他应该说是讨荆州。

但是这个时候我讲过它是个不讲道理的时代,不是讲什么我们还有继承法啊,找个律师来打官司那个都不顶用的,那个时候是一个靠拳头说话的时代,哪个地方谁用武力打下来的就是谁的,你要讨回来可以,你再用武力啊。而这个时候刘备没有这个能力发兵去从周瑜手上把江陵郡打下来;而江陵是周瑜花了一年功夫打下来的,当然也不可能拱手相让。所以这个时候刘备只能忍气吞声地去找孙权说什么呢?说“求都督荆州”,这是比较准确的说法,而且《资治通鉴》采用的就是这个说法。什么叫“都督荆州”呢?因为刘备这个时候不是已经自己任命自己为荆州牧了吗?他任命为荆州牧以后孙权不是也同意了吗?那么荆州牧就应该在荆州的治所,就是他的首府上任,首府在哪儿呢?在襄阳,襄阳在谁手上?曹操手上,他去不了。所以刘备只能退而求其次,说我不可能在襄阳就任,我哪怕在南郡就任也行,因为襄阳是南郡的,南郡的治所又在哪里呢?在江陵。所以刘备的说法是“求都督荆州”,实际上的意思是要南郡、要江陵。

  但是东吴方面他不这样理解,他的逻辑是这地方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江陵是我们周瑜打下来的,那就是我们的,给你用可以,借。所以我看一开始两家就没有对这个借的问题讲清楚,东吴方面认为是借,荆州方面认为是拿。何况就算是借吧,那也是老虎借猪,刘备就没想还过。所以就是这一个“借”字留下了或者说埋下了孙刘两家联盟破裂的伏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孙权为什么肯“借”?打引号,“借”字打个引号,他怎么肯“借”呢?答案是四个字:“公拒曹公”,就是为了共同地对付曹操。因此据《三国志·鲁肃传》说,当鲁肃说服孙权把江陵“借”给了刘备的时候,曹操得到消息正在写字,听到消息后“啪”,吓得笔落到地上去了。这个事情虽然见于正史,司马光认为不可能,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里面说曹操不至于此,曹操不可能吓成这个样子,所以《资治通鉴》不采用这个说法,这个给大家也交待一下。

  * 在刘备向孙权提出“求都督荆州”后,也就是刘备向孙权提出他要南郡这个地方后,鲁肃为了孙刘联盟的大局,建议孙权把南郡这个地方让给刘备,孙权也同意了,这就是历史上鲁肃“借”荆州的故事。那么鲁肃“借”荆州的结果是什么呢?

*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孙刘联盟“蜜月期”是充满了阴谋的“蜜月期”,双方都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孙权嫁妹妹,既是出于巩固政治考虑,也有想带回刘禅做为人质的嫌疑;周瑜出狠招,干脆就把劫持人质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刘备本人;而鲁肃“借”荆州,则是出于孙刘两家联盟共同抵抗曹操的打算。那么,鲁肃“借”荆州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刘备得的便宜最大,他得到了一块战略要地,那么孙权有没有好处?孙权也有好处,没有好处他不干,他的好处是什么呢?他解除了后顾之忧。因为曹操如果再次南下的话,他还是要从江陵这边打过来,那么有刘备在那挡着,孙权就可以暂时喘一口气,他解决一些内部问题。因为他的南方也不太平,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腾出手来了。也就是说孙权打的主意,和我们上一集讲刘璋打的主意一样,是让刘备替他看家护院。可惜的是算盘人人会打,打发各有不同,刘璋有刘璋的算盘,孙权有孙权的算盘,刘备还有刘备的算盘呢。一通算盘打下来了,是刘璋赔得最惨,破产了,孙权也亏了,对不对,眼睁睁地看着刘备牧兼二州,就不但是荆州牧,同时还是益州牧,大大地壮大起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就不干了,在建安二十年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去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的回答是这样的:哎呀,现在我正在打凉州的主意,等我把凉州打下来了我就把荆州还给你。孙权说这是什么话?这明明是赖皮嘛,凉州,天知道你凉州什么时候打下来!孙权说那不管,这个荆州是我的,下一道命令,往这个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派太守,派官员。这些官员拿着孙权的任命书就去上任了。这个时候荆州谁在管着呢?关羽,你想关羽是什么人,关羽听你的?关羽吃你这一套?关羽下道命令,把孙权派的这些官员都给我轰出去,又把他轰回去了。孙权勃然大怒,下令吕蒙率军两万进军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鲁肃率兵一万进驻巴丘,和关羽摆开阵势,文的不来武的来。刘备这个时候在哪儿?在益州,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好,于是亲率精兵五万从益州回到公安,公安就是现在湖北的公安;然后命令关羽率军三万进军益阳,双方拉开架式,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战争之前,鲁肃和关羽有一次会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但是要讲清楚,单刀赴会的是所有人,就是当时约定所有来参加谈判的人都只能带一把刀,鲁肃也是单刀。见面以后鲁肃就讨还荆州了,鲁肃就跟关羽说:你们刘豫州这样做不好吧,当年你们打败了仗,没有地方落脚谋生,是我们主公出于一番好意把荆州借给你们,现在你们有地方了,你们不是有益州了吗?那你就该把荆州还给我啊,现在我又没有让你把所有的荆州都还给我,我只要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你们都不肯给,像话吗?关羽怎么说,关羽说:鲁将军这是什么话?这地方是怎么来的?当时曹操那么多军队杀过来,是我们左将军,就是刘备嘛,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才拿下来的,怎么就是你的呢?怎么你说拿就拿去?没道理嘛。那么这一番谈判不欢而散,没有任何结论,实际上也不可能有结论,因为双方的老大都没有出场嘛,也就是谈谈而已,然后各自回营准备厮杀。

  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鲁肃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鲁肃是极力主张维护孙刘联盟的,而且鲁肃在前线和关羽两军相对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工作,不希望两家翻脸。同时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是不会赞成,因为诸葛亮也是主张维护孙刘联盟的。所以孙刘两个集团当中,诸葛亮和鲁肃的关系是最好的,鲁肃后来去世的时候诸葛亮是吊唁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了,除了打一仗以外不可能有别的解决办法。

  哎,非常巧的是,曹操出来帮忙了。

* 曹操出来帮了什么忙呢?那就是曹操不合时宜地出兵征张鲁,使剑拔弩张的孙刘集团握手言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建安十九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后实力大大增强,而临近益州的张鲁军事力量较为薄弱,曹操担心刘备会继续向外扩张吞并张鲁,所以在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而张鲁所占据的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曹操打张鲁,刘备的后方就感到了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和孙权当然不能再打下去了。

  消息传来,刘备知道这下糟糕,腹背受敌了,因为曹操拿下汉中以后就掌握了益州的门户,南下打蜀郡是势如破竹啊。想想这个时候还是不能跟孙权翻脸,于是马上发出求和的信号;孙权也不想这个时候跟刘备翻脸,于是马上又派诸葛谨去跟刘备谈判。一谈下来,好了,湘水为界,瓜分荆州。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湘水为界限,湘水东面的长沙郡、江夏郡、桂阳郡归孙权,湘水西边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也就是说刘备从江南四郡当中拿出了长沙和桂阳两郡给孙权,换得了他在江陵比较长期驻扎下去的这样一个结果,也换得了两家的和平,这叫做以土地换和平。

  这一场斗争的结果,是孙权最终没能收回荆州,只接回了妹妹。孙权是不会死心的,孙权也是不会甘心的,而且在孙权集团内部有很多人是主张一定要收回荆州的。当然再说一下,解释说明一下,收回荆州这个说法是站在东吴集团的立场上说的,他们认为是收回,那刘备看来就是夺取。而且后来,极力主张联合刘备的联刘派的领袖鲁肃也去世了,接替鲁肃的,是新一代的吞刘派的领袖吕蒙。这个事情它非常好玩儿,就这个前线总指挥,第一任是主张吞刘的周瑜,接班的是主张联刘的鲁肃,鲁肃去世以后接任的又是主张吞刘的吕蒙。那么吕蒙一上任以后,就向孙权提出了夺回荆州的这个战略方案,而且进行了实施。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极力主张吞刘自大,夺回荆州?吕蒙能够从关羽的手中夺回荆州吗?请看下集——白衣渡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6-12-20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顶一个 虽然我不太喜欢老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6-12-20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太认同易种田

不过我喜欢三国,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6-12-21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师傅的宝 我就更喜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掌门人的“火”也是有一定的所谓“理由”,主要出自于教授的身份,次要出自于他灵活的说书形式和方法。我虽不认为“成者王候,败者冠”对,但“英雄不问来路”这句话我想许多人都懂,若“大家”们要这般论出身的话,那么罗大佑肯定要挨批了,他可是丢下了手术刀而写歌、唱歌的啊!如果这件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请你们翻开长征的故事,李德的名望不能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而他贬低的毛泽东——一个教书先生却凭着自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理解乃至于热爱,将中国革命引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十五后,建立共和国,今天的我们才有可能在此聊天,至于说书时、言语过于通俗,流行言辞过多,这有什么不好,难道文化只能在士大夫间一本正经的流传吗?不能俗到老百姓家吗?七十年前,共和国的领袖就向文人骚客阐述了文学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试问易教授的“三国”老百姓喜欢, 是不是件好事,难道我们听不懂或不想听,反而是书著者的本意或文化人的骄傲?唐朝的白居易怕群众听不懂,特意将诗赋初稿念给市井里的老人们听,一改再改,改到最后老百姓都懂了再定稿,难道这不是“俗”? 我就不懂,教授之言俗到我们乐意听,“大家们”却叫板反对,为什么不改变一下你们自己,若你们也这样说书,我照样热爱;当然,若你们要墨守你们所谓的“陈规”,那我们这些掌握摇控器的人们,只有不理你们,任由你们在某个角落里传经授道,也只能任由你们的文学及形式成为你们下一辈掌门人的“武林秘笈”。
聊了许多,也许不合“大家”们口味,只是内心意愿的流露,不吐不快,一吐为快,也建议“掌门人”向创造了“福建那边红一角”的中天教授学学,让祖国文化如日中天一片红,让广大群众乐于接受,那才是你们应该做的。在这里我想学鲁迅先生奉劝某些人也奉劝某些人不要再“自诩为太阳”,那会让人发疯的。那么究竟该怎么做?一个标准,群众喜欢,我们接受。在这里也为教授和许多教授们讲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其实也没什么,你和你们只不过将文学宝库中的一本书演义给我们,还有许多书有待你们去演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6-12-27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师傅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