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信步漫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05-06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一回:一失徐州(1)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刘备的起点是多么低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清楚刘备在兴平元年(194年)年底或转年年初领有徐州,是他人生中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此时,在黄河以北,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远未分出胜负,曹操还在为夺回兖州而与吕布苦斗,孙家第二代少年英雄20岁的孙策此时还没有拿下江东。在很大程度上,刘备似乎追了上来。
  但第一次做州牧,的确不是好玩的。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里,围绕徐州,象走马灯一样,刘备经历了徐州迎、袁绍收、公孙分、曹操合、吕布投、袁术攻、曹豹反及吕布叛。结果,弹指之间,徐州就丢了。
  刘备得了徐州,除了公孙瓒的死敌袁绍以及徐州官僚、士绅举额相庆外,恐怕没有什么人感到高兴了。在短短的豫州刺史任上,刘备就已开始向袁绍靠拢了,最重要的证据是他将袁绍的长子袁谭举为茂才。老袁家的家乡在豫州汝南,身为豫州刺史的刘备正好有这个权力。虽然此举对已经身为高级干部的袁潭未必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举茂才毕竟是仕途正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局级干部来说,现在有人替他补上一个正规本科学历以及党票,毕竟是一件好事。既然刘备向袁家示好,袁家以后也真的没有一次亏待他。总的来说,袁绍其实是一个好面子的厚道人。有权力就敢用,这也是刘备的英雄本色。英雄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非此他以后就不会有胆量做出一生中最帅的举动——虎口拔牙,硬夺徐州。
  做上徐州牧,刘备第一件事是就封官加委,封的第一个人是有拥戴之功的前北海相孔融。孔融是海内名士,刘备自然不能让这样的人做自己的部下,于是就向朝廷表荐他做了一个挂名青州刺史,就象几天前自己做的那个挂名豫州刺史一样。而此时的青州刺史,还是刘备的老上级田楷,而且他还占据着半个青州。刘备此举似乎是不给公孙瓒面子,也好像是与公孙瓒彻底决裂,但其实隐藏了更深的用意。表面上看是报恩以及提拔名士,但实质上是刘备想把青州圈进自己的势力范围。此举凸显刘备其志向不小,也露出枭雄本色。
  刘备领了徐州,投靠袁绍,对于公孙瓒也不算十足的背弃。毕竟刘备在公孙瓒集团内始终处于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半部属状态,并不是公孙赞的铁杆亲信。毕竟是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了嘛,现在刘备自己把分公司做大了,谋求独立法人资格也是应该的。只要不与公孙瓒直接为敌,便不算撕破脸。何况表荐孔融为刺史,毕竟也隐隐含有限制袁绍势力染指的深意,估计公孙瓒也会心领神会,甚至把刘备当作卧底也有可能。
  现在,到是公孙瓒自己混得越来越不像做大哥的样子了。他跟袁绍打了N多年,结果家里还留着一个老上司还没摆平。他这一路诸侯在三国时代做得最为奇特,尽管早已是幽州实质上的NO1,但脑袋上还顶着一个随时爆炸的雷——州牧刘虞。三国时代精彩无比,就在于没有一个雷同的故事。在刘备援助徐州的前一年,公孙瓒终于找个茬子解决了刘虞,但他给这位三国时代最忠厚正直的人加以谋反罪名却太过牵强,结果谁也不信。最终,公孙赞别说南下跟袁绍争锋,就是为了收拾刘虞残部无休止的复仇都忙活不过来。公孙瓒是越想图清净,还清净不了了。由此,这个阳光大男孩在斗争中感到社会的复杂、人世的艰辛,身心俱疲,深感自己真的无法应对这个变换不定的世界,对付汉人要比对付胡人难得多,不是一码事呀。于是他竟然效仿起当年的董卓,筑垒自守,一头扎进女人堆里,还不出来了。老哥哥既然已经混成这样,就不怪小弟另立码头了。
  刘备得了徐州,最不爽的到不是公孙赞,而是另外两个人。第一个肯定是本来即将拿下徐州的曹操。要是没有张邈他们在背后捅刀子,估计此时的徐州已经姓曹了。这口气老曹早晚是要出的。
  当然,恼火的还有袁术。这个四世五公的后裔,最看不上卖草鞋出身的刘备了。虽然袁术极其骄横平庸,但他到有一个必须承认的优点,那就是斗志旺盛,不过这也许仅仅是肝火太旺的表现。由于自孙坚死后东南始终没有英雄人物出现,孙坚也还没有做大,因此袁术始终是东南半壁的第一号人物。假如他好好经营江东,后来在江东分鼎一方的也许就是他袁术了。不过,那时他肯定还不那么想,以为用不了那么麻烦,自己就会统一中原。于是尽管他不会用兵,却不停地浪费源源不断的兵马钱粮对中原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结果在豫州吃了曹操的闭门羹,只好改道徐州。事实上,在陶谦未死之时,袁术对徐州已经垂涎三尺了,而等到陶谦一死,他就立即自称徐州伯。袁术是一个有创意的人,当人家最多做个州牧的时候,而他已经自称半官半爵的“伯”了。虽然这个提法最早来自刘焉,但敢于实践的却唯有他袁术。不过他以后还要提出一个更大的创意方案,那就是干脆自称皇帝了。
  现在,袁术对刘备是恨之入骨。你刘备拣了个便宜做了徐州牧也就做吧,还故意把俺拎出来晃陈登他们,结果还引出孔融一句经典台词——冢中枯骨,难怪现在淮南的老百姓都骂俺棺材瓤子呢。
  刘备,你等着,看俺如何与你善罢甘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8-05-07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是你写的么?大叔?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05-08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一回:一失徐州(2)
    
  整个兴平二年(195年),是刘备做徐州牧做得最稳当的一年。
  这一年,小皇帝刘协已经15岁了。董卓死后,他落到了李催和郭汜的手里。结果这俩小子太不成器,内讧不断,小皇帝得以趁机摆脱他们的魔爪,逃出长安,一路虽屡被劫持,但好歹活着跑到了废弃多年的洛阳城。不过,献帝以后回想起来,肯定会把亡命天涯的这一年当作做皇帝以来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暂时获得了宝贵的自由。
  这一年,公孙赞崩溃了。不用袁绍出马,公孙瓒就被刘虞的残部、乌丸以及鲜卑的联合部队打得大败,彻底丧失斗志,困守易京,以为囤积的三百万斛(音“胡”,十斗为一斛,亦为一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够他吃一辈子,那无数娇妻美妾够他玩一辈子。但历史能够让这样天真烂漫的人得逞于一时,却怎能让他得逞于一世?四年后,作茧自缚的公孙瓒被袁绍所灭。
  这一年,曹操彻底打败也打服了吕布,同时灭了发小张邈的三族。吕布靠不上了,张邈只好去投靠袁术,结果半路上被部下杀害。曹操重新夺回兖州,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毋庸置疑地确立了中原一哥的地位,从此笑傲江湖。事实上,灭了黄巾之后,曹操的自信心早就膨胀了。即使张邈在背后捅刀子的时候,他也毫不气馁慌乱。那时他从徐州回军经过泰山,发现吕布没在此埋伏阻击却退守濮阳,于是对吕布非常蔑视,并对部下说:“吕布不据守东平,切断我军从亢父、泰山的回归要道,却退到濮阳,摆明了这傻小子成不了气候。”后来,曹操的这个“他如果怎样怎样,我们将怎样怎样”的句式被罗贯中多次借用,特别是在华容道猛用了一气,为诸葛亮的脸上涂了不少粉。正是由于拥有这种绝对自信,曹操在极其不利的局下,却发挥得游刃有余,以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战役干净利索地打跑了吕布。
  这一年,刘备格外快乐。徐州士民对他的拥戴是不必说的,智谋过人的老狐狸陈珪以及他的杰出儿子陈登对刘备都支持有加,豪族糜竺、糜芳兄弟也举家相随。此外,刘备还收了一位跟简雍角色类似的北海人孙乾,从此身边又多了一位“随从周旋”的人。刘备不用老是跟老简斗嘴了,看着老简跟老孙斗嘴,也够乐一阵子了。
  唯一需要刘备费点心思的,是想法解决陶谦留下来的那些丹阳兵。刘备入主徐州时,靠的是徐州士民的拥戴,而不是他手里那一千来人的胡骑。陶谦留下的丹阳兵仍有不少,但他们却没有什么杰出的领袖,事实上连陶谦都不算。对于这些丹阳兵,刘备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予以解决,只好维持现状,留待慢慢整顿改造。
  见于史册的丹阳兵首领有三位,即下邳相曹豹、中郎将许耽和司马章诳,估计他们仨就是丹阳兵最重要的领袖。他们此时的官职至少维持了原职,但更可能是刘备提升的。按惯例,长官升迁时也要提拔属下。曹豹的下邳相一职,很可能是刘备有意委任的。此职是徐州洲治所在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同时也是一个文职,刘备大概是以此换取曹豹的兵权,曹豹只好闹了一个哑巴吃黄连。而许耽和章诳的职位很可能也是刘备亲自提拔的,他们的上级曹豹被明升暗降,剥夺了兵权,提拔他们俩,是希望他们感恩戴德,效忠刘备。
  刘备接手徐州的威望是足够的,他的手腕也不差,因此丹阳兵也没瞎闹腾,徐州易主进行得非常顺利。似乎,刘备已经坐稳了徐州。但天不随人愿,恶狼吕布却突然出现在徐州,一时间让刘备好生为难。哪里有刘备或吕布,哪里就混乱不堪,而现在这两个活宝却凑到了一起,想不热闹都不行呀。三国时代最精彩的一幕,即将开始。以后的官渡之战、定四州、赤壁之战、取四郡、夷陵之战都算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2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一回:一失徐州(3)
    
  
  吕布偷袭兖州得手,本来大得地利、人和之便,最终却被曹操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只好乖乖撤离。向西走,是走回头路,不会有什么前途。向北走,也不可能,那是袁绍的地盘,在那里已被袁绍摆过一道。向南走,也不行,也曾被袁术拒绝过。于是,吕布只好选择向东走,要去的地方就是刘备占据的徐州。于是,三国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两个习惯流浪的苦孩子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此后那里的局面变得一片混沌。显然,把吕布赶向徐州,是曹擦的预谋,他不想放过徐州这块本已到手的肥肉。刘备在袁绍的羽翼下不好动,但吕布一去,情况自然就要发生变化。
  对于吕布的到来,刘备当然很不痛快。吕布的资望以及能力都要比自己强得多,刘备自认没有收服他的本事。但问题是,三国时代各路诸侯对于前来投靠的人,即使有过仇怨甚至交过手,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似乎都要网开一面,甚至都没有理由不收留。何况吕布还曾是刘备的恩人,要是没有他在背后捅了曹操一刀,刘备别说做徐州牧,就是捡条活命都难,那时很可能与郯城玉石俱焚了。是债早晚要还,刘备现在必须还债了,而且还要付出高额利息。
  吕布是只猛虎,但刘备还必须养虎为患,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后来曹操、刘表不得不收留刘备也是同一个道理。对吕布除了惊惧,刘备内心还有一层厌恶,因为第一次见面,吕布的表现让刘备大跌眼镜。
  吕布操着一口古怪的西北口音,拿出哄弄自己兄弟的那一套粗浅的把戏跟刘备套瓷,说什么咋俩都是苦孩子呀,都来自边地,真是同病相怜呀。这第一句话就让刘备非常不爽。什么边地之人,刘备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边地之人,而是堂堂的汉室宗亲,而且还在卢植那里镀过金,好歹也算半个儒生出身,我怎么跟你这个大老粗是一样呢?幸好刘备喜怒不形于色,要换了一般人,就冲这句话,脸上早就挂不住了。
  吕布接着说,当时诸侯都反对董卓,是俺杀了董卓,可你们都不把俺当人呀,都想弄死俺,真是没有天理啊!刘备听到这里心里又是暗骂,这都哪跟哪!你不是因为贪图富贵才杀了义父丁原吗?你投靠董卓不就是助纣为虐的吗?怎么到最好到成了除暴安良的侠客了?
   说道高兴处,吕布更加忘乎所以了,还以为真的把刘备给忽悠了,于是拍着刘备的肩膀口口声地叫着贤弟,甚至还把自己的女人叫出来拜见刘备。
  吕布说的话都是小儿科,而让女人出来拜见客人这件事,更是没有礼数,又太把女人当回事了,这些都令刘备极度看不起,于是“外然之而内不悦”。当然,以刘备的城府又哪能表露出来呢?
  不过,吕布的率真和鲁莽,在一定程度上到让刘备感到放心。这样的傻小子还是留着慢慢收拾吧。于是让吕布和他不多的人马驻扎在下邳以西,既便于监控,又可以作为防备曹操的一道屏障。
  刘备安抚了丹阳兵,安置了吕布,以为可以过几天消停日子了。不想,由于南边袁术的突然进攻,刘备又面临着生死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2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刘备一到郯城,陶谦就像见了救星,立即从箱子底拿出四千丹阳兵补充给刘备”
  这跟后来孙权借兵给刘备指挥一样
  看来刘老大会打仗,得到当时很多诸侯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05-12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本来人家都是天下真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3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一回:一失徐州(4)
    
  袁术是一个奇怪的家伙,好像始终活在一场梦中。不过他有一个特点还是非常可爱的,就是从不让自己闲着,永远象一个水獭那样活跃。他敢于攻击任何人,甚至敢于当皇帝,但有趣的是任何一个人也敢于蔑视他。
  在建安元年夏天,也就是刘备做了一年半徐州牧之后,袁术派兵来到徐州地面。现在的刘备已经不同以前了,不仅脾气见长,胃口也大了。现在,刘备要做的不仅仅是防御,而是“争盟淮隅”,也就是要和袁术争做徐、扬地区的老大。刘备留下张飞守徐州,自己和关羽率领主力部队到盱眙、淮阴一带迎敌。
  刘备出兵几个月后,把献帝挟持到手的曹操意识到刘备已经彻底与公孙瓒、袁术集团彻底决裂了,于是立即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从而把刘备拉到自己的旗下。从此刘备封疆大吏的身份,得到朝廷的正式确认。刘备受到诰命,斗志昂扬地上了战场。袁术的确是个软柿子,不太习惯打胜仗的刘备,竟然也能在淮河一线稳稳守住了战线。此时,刘备甚至准备发起反击了,但徐州方面却突然传来噩耗,丹阳兵造反了。
  刘备率领主力出征,并不草率,因为他留给张飞的人马并不少。在历史上,张飞不是莽撞的人,而且比关羽还得刘备信任。此次镇守下邳,就是替刘备看家的。
  但刘备一走,张飞却与丹阳兵的领袖曹豹掐了起来。冲突的原因很难查考,但很可能是刘备授意,而张飞蓄意为之。果然,张飞杀了曹豹。曹豹一死,他手下残存的一千多部下却不干了,退守下邳西城,张飞久攻不下。面对张飞疯狂的进攻,丹阳兵的第二号人物许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吕布来解救危局,于是派章诳连夜去联络驻扎在城西几十里处的吕布。吕布也是吃过见过的,投奔刘备也只是权宜之计,背叛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面掷戟、背后捅刀子的事情也都做过,遇到这样的机会岂能放过,于是立即带着兄弟连夜奔赴下邳,并于凌晨时分赶到西门。许丹不敢轻易开门,直到天明方才辨明来人,开门放进吕布一干兵马。
  吕布是一条饿狼,缺的是地盘;丹阳兵则是一群失去父母的孤儿,缺的就是领袖。两路人马结合到一起,立时声势大振,一往无前,随即杀败了张飞,而且还俘获了刘备的老婆孩子、辎重以及部下的家眷。那时,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也就是说在阿斗之前刘备还应该还有过别的孩子。
  刘备一听徐州出了乱子,立时与关羽撤兵北还。未及赶到下邳,迎面却遇到败下阵来的张飞。下邳丢了,老婆孩子也没了,要换了一般人,估计此时万念俱灰了。可刘备却是枭雄,他一挥手说:“主力尚在,咱们接着打。”关羽和张飞睁大了疑惑的眼睛问道:“打吕布?”“不,袁术!”
  刘备此时大概斗想豁命了,不过他还是把玩命的对象定位于袁术。大概是想起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刘备领军返回身与袁术再战。他到是想玩命,不过他手下的丹阳兵却不想给他卖命了。用不着袁术将他击败,丹阳兵就溃散了。刘备又成了光杆司令,而且进退两难,退守海边的一个小县城——海西。
  刘备大概没有享福的命,刚刚在徐州任上过了一年半的快乐日子,就要付出地盘全丢、妻离子散的代价。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刘备陷入生命中第一次最大的困境。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十二回:与虎谋皮(依附吕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0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二回:与虎谋皮(依附吕布)(1)
    
  刘备一生最风光的时候,并不是做汉中王乃至称帝之时,而是短暂的徐州牧时代。那时袁绍还没有收拾掉公孙瓒,曹操正忙着夺回老巢兖州,而刘备却坐领徐州,以一路中原诸侯的姿态与袁术叫板,争夺江淮霸主,真是很爽很逐鹿。此后,都是疲于奔命的历史了。即使以后做了皇帝,却也再也没有争夺天下霸主的机会了。所谓的“隆中对”以及“兴复汉室”,都是骗三岁小孩的鬼话。惟有现在的刘备,才最有机会在中原做大做强,并进而成为天下一哥。
  但三国历史最变幻处也正在发生在这里,中原现在是狼多肉少,别说争天下,在一个地方坐稳就不容易了。现在,一个徐州,就扭结着三股军阀势力,一股地方势力。三股军阀势力,一个是早先的丹阳兵,一个刘备,再有就是后到的吕布。丹阳兵群龙无首,而刘备势力却并未必比吕布强大,只是来的早并得到糜竺、陈登等地方势力的支持。因此,徐州的形势非常微妙。而徐州的外部环境也很诡异。徐州最致命的威胁曹操,现在却成为盟友,而过去的盟友袁术却成了死敌。
  假如说,三国时代真有什么鹿的话,一个是汉献帝,一个正是此时的徐州。这二位都体现了所谓鹿的可爱与可悲。曹操既得了一个,很快又得了第二个,此后天下的局面也终于开始有了眉目。此时徐州的命运关系着中国历史的走向。刘备在徐州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创造历史,但他来得太晚了,无法承担他所无法承担的使命,最终只能分鼎于西南了。那时历史反过来了,刘备是那里的地头蛇了,而曹操的南下却显得仓促了。
  三国时代,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台面上生死相搏的都不是最大的庄家,真正的庄家基本都在幕后,徐州也不例外。刘备必须出兵,也敢于出兵与袁术作战的原因,一是刘备自己有野心,但更重要是因为广陵是陈登的地盘,说什么也不能让袁术染指。刘备得以与袁术在淮河一带战平,这里肯定有陈氏父子的帮助;而丢了徐州之后,还敢于继续与袁术作战,这里还是有陈家的支持。丢了徐州,还有广陵,既可保存势力,也算对得起陈家了。
  徐州让丹阳兵和吕布轻易给夺了,最大的责任者不是刘备,而是陈家父子。以刘备的智商虑不及此情有可原,但以陈家的智慧却不应该。看来是他们是大意了,但更可能是顾不过来了,现在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广陵了。不过,这次大意失徐州也给陈家父子上了生动的一课,以后他们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出手都是招招见血,把他们看着不顺眼的吕布生生玩死。这是一个典型的庄家玩死散户的典型个案。
  仁义之名,不是虚的,也没有那么玄妙,它仅仅是一种让人放心、让人看着顺眼的品质。刘备就是让孔融、陈家夫子、糜家少爷看着舒服和顺眼,即使现在暂时成了斗败的鹌鹑。
  此时的刘备进退无据,只好驻扎在海边的一个小城——海西,士兵们饭都吃不饱了。但糜竺并没有对刘备失去信心,举家相随。一看刘备现在妻离子散,于是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并把自己二千奴客送给刘备这个光杆司令,同时又提供了大量金银钱财为部队买粮买衣,刘备稍微缓了一口气。而此时的陈登也没闲着,过去他跟着刘备亲临前线,现在徐州都丢了,广陵也成了飞地,自己只好回到徐州算计吕布了,他要来个中心开花。
  海西小县实在养不起刘备的几千残部,糜家少爷提供的钱粮也都耗尽了。当刘备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他被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投靠本来是自己门客却刚刚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的吕布。三国历史由此上演最为光怪陆奇的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0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往事之刘备正传》
  第十二回:与虎谋皮(依附吕布)(2)
  文/周舆(罗衾不耐)
  
  刘备被吕布抄了后路,妻离子散。这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尽管刘备几经败落,但为什么关羽、张飞和简雍一干人总是忠心耿耿地跟着他?其实很简单,刘备对待他们不是笼络,而是真的把他们当做了亲兄弟,一开始他们就是一起打天下一起坐天下。因此,刘备早期这些哥们从来不存在变心或背叛的事情。
  那么,刘备去投吕布为什么可以成立呢?这其实也符合三国时代的潜规则。那时的天下已是天下人的天下了,谁有本事都可以去抢。但被抢者假如仅仅是没本事,而非罪大恶极残害百姓之徒,胜利者却也没有理由肆意杀戮。
  从理论上刘备回下邳是安全的,而且吕布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加之还有陈登的内应,刘备大可放心了。不过这时,袁术也帮了刘备的忙。由于一贯的短视,袁术看到吕布捅了刘备一刀,便不再兑现曾经承诺的粮草,引得吕布对袁术心怀满,对刘备也就不想赶尽杀绝,甚至幻想刘备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羽翼。
  刘备和他的兄弟以及不多的残部,在海西大概也就熬了一个月,便回到了下邳。现在我们看出来吕布的确是好人来了,吕布没有杀刘备,也没有难为刘备,而且大方地把刘备的老婆孩子都原物退还。吕布这个苦孩子,现在堂堂的镇东将军、徐州牧不仅成为手下败将而且前来投靠,无论如何是一件大大有面子的事情。于是,吕布兴高采烈地留下了刘备。
  以什么名分留下刘备是唯一的问题,不过也不是很难解决,因为早有先例了。就像两年前刚到徐州一样,刘备再一次成为无主之地——豫州的挂名刺史。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是被陶谦任命的,而这次是被吕布任命的。
  很快刘备就到小沛上任了,这里的确属于豫州,但它仅仅是一个县城。刘备要想成为豫州的真正主人,也不是不可以,但得自己去拿。吕布对刘备是“礼送出境”,这有点像当年两广军阀对待红军的态度。敌人的敌人就是暂时的朋友,现在不必厮杀,先留着以后也许有用。
  但袁术现在跟刘备没完了。他没有让刘备多喘几口气,大概在刘备到达小沛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袁术手下大将纪灵就领着三万兵马打到了小沛。事实上,袁术现在也非常恼火吕布。袁术与刘备在淮河一线厮杀,却让吕布白拣了一个便宜。现在吕布成了徐州的新主人,袁术也无法把徐州当作自己进攻的目标,而只好重新把目标对准了豫州。过去,曹操把吕布赶到徐州,为自己日后再攻徐州埋下了伏笔。现在,刘备到了豫州,则也为袁术进攻豫州提供了借口。
  在真实历史中,单靠武将的勇猛是成不了事的。以刘备现在手中千把人的实力,估计给纪灵打一顿牙祭都不够。刘备现在不是等死,就是又要跑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0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二回:与虎谋皮(依附吕布)(3)
    文/周舆(罗衾不耐)
  
  刘备前去投靠吕布,已经让三国历史变得一片乌烟瘴气,而随着纪灵大兵压境,三国历史上发生了更加匪夷所思的一幕——吕布竟然前来帮助刘备抵御袁术。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打破三国历史的逻辑,只是一般人不晓得罢了。三国是乱,但并没乱出圈。此时,三国的天边并没有透露出天下重归一统的曙光,各路军阀也没有哪个升腾起称王称霸的决心,对待敌人还不敢下死手,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互相还是尽量给活路与出路的。除了董卓那样人神共愤的禽兽,大家一般不会赶尽杀绝,那样是有失人望的。所以,那时的攻伐需要师出有名,杀人更需适当的借口。
  不过,吕布现在其实也可以不救刘备。事实上,他的部下就是这么劝他的:“您不是早就想宰了刘备这小子吗?现在难道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您只要见死不救就成了,剩下的交给袁术就可以了。”但此时的吕布,却在最不恰当的时候表现出罕见的“远见”。他说:“不对呀!假如袁术打败了刘备,他的势力会逼迫到徐州的侧翼,可以北连泰山诸将,咱们就全让这小子给装进了包围圈,你说咱们不救行吗?”
  吕布的确不应该对刘备如此客气,事实上他可以趁袁术与刘备相掐的时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不过那时刘备的实力太过微弱,几乎不堪一击的,吕布担心袁术顺利占据小沛,不仅威胁自己的侧翼,更有可能趁势攻占整个豫州。于是,吕布带领马步军一千多人,来援刘备。救刘备,反映了吕布的妇人之仁。刘备这股势力对吕布始终没有丝毫好处。
  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战将,带了这么点人马来到小沛城下,就吓得纪灵和他的三万大军乖乖地停止了攻击。次日,吕布在自己的中军大帐摆下酒宴,同时请刘备和纪灵这两个冤家对头一起来赴宴。刘备自是求之不得,而纪灵竟也不敢不来。
  辕门射戟的英雄传说,就是此时上演的。这不是罗贯中编的,而是《三国志》明文记载的。在这个历史时刻,吕布其实有N种选择,但他选择了最具豪侠色彩、最快意恩仇的一种做法,这符合这个山西汉子的性格和品行。他背负三姓家奴的骂名,现在做一次大哥应该是很爽的事情。
  纪灵进帐时,吕布与刘备已经对饮半晌了。数月前,当吕布来投刘备时曾自称为兄,刘备还很不以为然,不过这回刘备已经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酒过三巡,吕布对吓得不敢做声的纪灵说:“你知道刘玄德是谁吗?那是俺兄弟!你们不长眼睛,竟然来打他,你说我这个做大哥的能不来救他吗?俺吕布虽然是万人敌,其实向来不喜欢争斗,却喜欢替人消灾解怨。”也不等吓得半傻的纪灵答话,吕布站起身,领着刘备和纪灵走出大帐。吕布让一个小校将自己的大戟远远立于营门,然后弯弓搭箭,对刘备和纪灵说:“喝了半天酒也怪闷的,咱们也来个耍子。你们看,要是俺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枝,你们就各自罢兵,要是不中你们俩就接练!俺要是再多说一个字,就不姓吕。”言罢也不等二人答言,一箭如电飞出,正中戟枝。纪灵一见吕布如此勇武。不禁吓得面如土色,连呼吕将军天威,不几日即解兵而去。
  三国时代,佛教已传入中土。若以佛眼观人,人之大欲莫不是追求尊严,大致相当于近世西人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辕门射戟,也许是吕布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他以属于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尊严。不过想到他不出一两年脑袋就搬家了,俺不禁悲从中来。这个时候,吕布绝对想不到受自己庇护的刘小弟将有比他长得多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