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kyzy_fz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特好玩的游戏,大家测测自己是三国中哪一位将领

[复制链接]
451#
发表于 2006-10-08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晕,竟然是汉灵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发表于 2006-10-08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em15]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2006-10-11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代表武將是《周瑜》。

  周瑜,生於西元一七五年,死於西元二一○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錶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但有人批評其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事實上,從諸葛亮用計激周瑜的情形來看,不僅周瑜有瑜亮情結,諸葛亮也有亮瑜情節呢!所以,對周瑜的這番批評,實在非常不公允!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发表于 2006-10-11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占算的結果, hd 的代表武將是《趙雲》。

  趙雲(?-229)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初從公孫瓚,後來歸順劉備,為主騎。西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逃。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沖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嬰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隨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後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2006-10-11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占算的結果《孫尚香》。

  孫尚香,孫權的妹妹,吳國太的掌上明珠。性情剛烈勇猛,頗有哥哥的風範。才華敏捷的她,自幼喜歡習武練劍,連婢女都個個佩帶刀劍。後來因政治考量嫁給劉備,當時孫尚香才二十多歲,和劉備年齡差距二十歲以上。但她對劉備非常忠貞,甚至和劉備一起離開東吳,讓周瑜和孫權的計策失敗,這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的典故由來。

以西元日期為準???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发表于 2006-10-11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占算的結果, 的代表武將是《小喬》。

  東漢末年,東吳世家喬玄,即後世所稱之「喬國老」,家業豐實,與孫堅家為世交,往來頻仍,相互支援結親。

  喬玄生有兩位出水芙蓉般美麗的女兒,皆有沉魚落雁之容,姐妹倆兒都知書達禮,通音律,曉詩文,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後來喬家大姑娘(世稱大喬)嫁給孫策,二姑娘(小喬)嫁給周瑜!

  小喬與周郎實為三國裏第一佳配。曹操對喬公的二女也頗有想法。曹子建賦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1 9:45:1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发表于 2006-10-11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占算的結果, WO 的代表武將是《張昭》。

  張昭是三國有名的軍師,字子布。是孫策、孫權二代位高權重的謀臣,凡文武之事都由他經辦。與張紘一起被孫策聘用。孫策臨終時,把孫權託付給張昭,並對孫權說道: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可見其地位之高。孫權經常向他徵求意見,並視之如父。張昭率領群臣輔佐孫權,不管上朝或私下,常對孫權直言進諫,孫權對他心存敬畏,不敢任意妄為。魏國遣使拜孫權為吳王,使者舉止狂傲,被張昭言語折之而收斂。81歲高齡逝世,被謚為文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06-10-11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这个少,翻了10几页,没看到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发表于 2006-10-11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占算的結果, 张贺 的代表武將是《張魯》。

  張魯(?~216)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國豐縣(江蘇豐縣)人,為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其祖張陵為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因此,張魯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傳人。

  東漢初平二年(191)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劉焉死後,其子劉璋代立,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理由,盡殺魯母家室。張魯一氣之下,遂割據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根據史書所載,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並增飾之。自稱師君。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

  張魯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義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因此,有人說張魯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最早實行者(有此一說)。

  東漢末年,群雄蜂起,社會動亂,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午穀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朴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憑藉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

  當時曹操把持的東漢政權無暇顧及漢中,遂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一作鎮夷中郎將),領漢甯太守。張魯統治巴、漢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弟張衛以數萬人馬據陽平關堅守,為曹操所破,張魯避走巴中,不久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邑萬戶。其五子皆封侯,且與曹操聯姻。後世道教徒稱張魯為『張鎮南』。次年,張魯卒,諡原侯,葬於鄴城(今河北臨漳)東。他投降曹操後,大量徒眾北遷,使五斗米道的勢力發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區。

  張魯以《道德經》為該教的主要經典,主張治國之君務修道德,忠臣輔佐在行道。因此他尤其重視道徒的自身修養,倡導誠信,有病則懺悔己過。相傳他又創塗炭齋等齋醮儀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張魯為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張魯代表什麼意義呢?其實張魯降曹,不僅沒有失去權威,還讓自己的地位更穩固,勢力更擴張。因此,張魯代表的不僅是投降的智慧,也是投降的藝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06-10-11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投降的艺术,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