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第十回:封疆大吏(2) 文/周舆(罗衾不耐) 其实,当麋竺、陈登等在决定迎请刘备之时,他们对徐州的未来已经筹划好了,那就是让徐州归顺袁绍集团。曹操荼毒了徐州,但也震慑了徐州,徐州上下被吓破了胆子了。自然,徐州士人不想直接归顺曹操,而且曹操毕竟还是袁绍的伙计,因此徐州即使要卖也得卖给袁绍,不能卖给曹操。于是陶谦一死,徐州方面的第一要务就是向袁绍集团求和。但求和也得讲点技巧,一是得越过曹操直接去找袁绍,二是先得给徐州找个代理人,这样才能在袁绍那谈出一个好价钱。有趣的是,徐州方面此时大概已经猜到袁绍未必希望曹操染指徐州并继续做大,徐州完全可以推选出自己满意的代理人。事实证明,陈登他们的算盘是打对了。但现在要实现这个计划,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刘备必须离开公孙瓒、袁术集团,而改投袁绍集团。 对刘备而言,在袁绍的默许下接手徐州,的确意味着对公孙瓒的背弃。事实上,当他在小沛做着豫州刺史之时,并没有想到陶谦会那么早地死去,也没想到自己会接手徐州,而且将以背弃公孙瓒的发方式。于是,现在想问题还是着眼长远。既然已经与盟友袁术的地盘接壤,刘备于礼自然主动去联络。 正史未载刘备与袁术的交往,但《裴子语林》却记载了下面一个故事。那时只有十四岁的孙策还寄寓在袁术处,一天去拜见袁术,见面还没说几句话,有人来报说刘备来了,孙策连忙说,不不行,我得走。袁术感到很奇怪,问道:“他来了有什么关系,你坐你的,慌什么吗?”孙策答道:“不是呀,刘备可是英雄,他可非常会看人算计人呀。”说完马上出了大厅,低着头沿着东侧的台阶慌忙而下,而此时刘备正好从西侧台阶上来,一看有人出来,刘备回过头定睛看了许久,神色大变。(“吴孙策年十四,在寿阳诣袁术。始至,俄而刘豫州备到,便求去。袁曰:“刘豫州何关君?”答曰:“不尔,英雄忌人。”即出,下东阶,而刘备从西阶上,但转顾视孙之行步,殆不复前。)这个故事品的是人,从中却透露出刘备与袁术交往联络的消息。 既然与袁术本来就是盟友,似乎有过交往,刘备在接手徐州之前,因此一再推脱并建议让袁术来接任。其实,这一方面是给自己改换门庭遮个羞,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麋竺、陈登等对袁术的真实态度。一看,他们都把袁术视为“冢中枯骨”,自己弃公孙、领徐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刘备当即表示,脱离公孙瓒,而愿与麋竺、陈登等在袁绍的旗帜下保持着徐州半独立的状态,而与曹操则保持较为平等的盟友关系。与陈登等的这笔私下交易,是刘备一生的重大转折,但陈寿在《先主传》里自然不能明说,于是不置一词。 不过,对于徐州改换门庭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当时的其他史书是不能不说的。徐州方面如何去袁绍那里投诚并取得支持的经过,裴松之在注引《献帝春秋》里,就说了个详详细细、明明白白。 袁绍看到这样的信,不由得喜不自禁,于是痛痛快快地表了态:“刘玄德这人不错,宽厚仁义,我也久仰其名了。现在徐州人民拥戴他,那是名至实归,我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袁绍这么爽快地接受刘备领徐州的事实,自然不是从徐州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打着自己的算盘。刘备领徐州一是可以断去公孙瓒一臂,并使青州陷入绝境,这是袁绍对公孙瓒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二是徐州成为袁绍集团的属地,也可避免曹操染指徐州、继续做大,因此这也成为遏制曹操发展的一步妙棋。这是很容易看清楚的事,袁绍怎能不爽快答应呢?但有人会问,袁绍为什么不派自己的人去领徐州呢?那时,各地早有归属,想成为刺史或州牧,必须自己打下来,或要当地实力派或士民的拥戴,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资望,那时袁绍在自己的阵营里岂能找得出这样的人选,因此暂时让刘备先占住徐州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陈登把活干得多么漂亮,一封书信就给刘备捞了那么大的面子和实惠。反观后来诸葛亮出使东吴孙权,其实不过是央求人家与以联合,而家孙权其实本来就有这个打算。跟陈登一比,诸葛亮差了很多呀。其实,三国历史最妙曼的时代,诸葛亮并没赶上。即使到了火烧赤壁之时,诸葛亮也仅仅充当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其地位及作用也远远不及庞统。要是庞统、法正不死,在西蜀哪里抡得上诸葛亮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