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终章
自公元36年吴汉灭公孙,屠成都以来,到公元264年,足足二百二八年成都未见兵戈,即使其间刘备和邓艾的到来,也都是以无血开城结束。可是在公元264年正月十八日,随着哗变的魏军入城放火开始,成都完全处于失控状态。本来由于这次魏军哗变是打着诛杀钟会的旗号,可是起初连牙门、骑督的基本指挥系统都不存在,可以说是一群十足的无头苍蝇。诛杀钟会对于那些在伐蜀之役中“功高不封”的外军将士根本是个借口。故此城内乱成一团。魏军将士们个个趁火打劫,数日里,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①
钟会一死,邓艾本营亲信将士自然认为邓艾该无罪释放,他们连忙追上押送队伍,打破槛车救出邓艾父子,打算将他们迎还成都。构陷邓艾卫瓘有份,把邓艾打入槛车的也是卫瓘,以邓艾那忌克诡狭,性情刚急的脾气,必然会找卫瓘报仇。而在当时成都无政府状态下,邓艾杀了卫瓘,恐怕卫瓘也是白死。一怕邓艾报复,二想独自吞没诛杀钟会的大功,故此对身在成都的卫瓘来说,除去邓艾、势在必行。为了万无一失,他找来了公报私仇的最佳人选——征蜀护军田续,在公,邓艾尚是囚犯,打破槛车,等同死罪,田续是其护军,有权诛杀;在私,田续于江油胆怯不进差点被邓艾军法从事,可谓宿怨。故此卫瓘一句:“可以报江由之辱矣。” ②田续就明白了。田续带军赶到绵竹西三造亭,邓艾又在里面高卧不醒,猝不及防之下遭到夜袭,父子一齐丧命。③
随着邓艾的死,卫瓘等于做了个坏榜样。魏军顿时个个以其为鉴,上行下效,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钟会的幕僚几乎全灭,姜维一家也被灭门那是意料之中。可更有甚者,如魏将庞会,因为其父庞德在四十五年前樊城之战为蜀汉关羽所杀,干脆带兵把关羽孙子关彝一家灭门,而他真正的杀父仇人关羽和他父亲一样也死了四十五年了。④构陷邓艾的益州刺史师纂为人性急少恩,也死于成都之乱,据说死后身上没一块完整的皮。⑤师纂为司马昭的亲信,可谓当时成都仅次于卫瓘的第二号人物,连他也这样糊里糊涂的被杀,可见当时成都城里无论魏蜀两家高官大将,都命如草芥,人人不免,小民百姓更是不用说了。
其后一方面卫瓘部署诸将平息兵乱,一方面诸将乱军也报仇的杀人灭门,抢掠的满载而回,该杀的都杀了,该抢的都抢了,一场打乱才平息下来。本来成都城的兵乱只要有卫瓘、邓艾这样的高官约束乱兵,严明军纪,应该可以阻止兵变的扩大,可是监军卫瓘、护军田续却公报私仇,杀死邓艾,使得成都之乱一发不可收拾。对此杜预当众发言,认为卫瓘身为名士,行径等同小人,对这场动乱该负有责任,以后定然不得好死。换了别人说这话,恐怕会被卫瓘乘乱杀之,可是杜预是晋公妹夫,卫瓘那敢得罪,又怕日后追究责任真算到自己头上,吓得不等备车,马上跑去杜预谢罪。⑥
一月壬申日(十一日)司马昭还故作太平,派遣使者以璧币祭祀华山。那知不到八天成都已经乱成一团。毫无疑问,谋反、抢掠、公报私仇按律全该处死,可是司马昭深知此时十几万大军酿成兵变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能采取怀柔政策。结果一拖再拖,直到二月中,长安才做出决断。辛卯日,朝堂下诏特赦诸在益土者。⑦也就是既往不咎,抢了白抢、杀了白杀。这道命令一到成都,无论跟随钟会、姜维有异心的,还是烧杀抢掠的,都是皆大欢喜。
对于首逆钟会更是宽容,按照以前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惯例,不但得传首天下,还要夷灭三族。钟会本人无子,可是其兄四子除钟邕随钟会死于成都,剩下钟毅、钟峻、钟辿全部下狱,理应连坐伏诛。可是这次司马昭不但默许钟会功曹向雄收敛钟会尸体,对钟会一门只杀钟毅和随同钟会造反的钟邕子息。钟峻、钟辿得到特赦,并恢复官爵。有人以为那是因为钟会之兄钟毓曾密启司马昭,说其弟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司马昭曾许诺:“若如卿言,必不以及宗矣。”其实不然,试想司马氏对于政敌、反乱素来心狠手辣,往日司马懿也许诺保证曹爽宗族性命,结果是株连九族。所以这次钟家幸免,完全是因为钟家三祖之世,极位台司,门生故交,遍于天下,既然钟会已死,司马昭犯不着得罪大众,故此善待钟家。 ⑧
罪大该死的钟会家族得免,罪小冤死的邓艾却没这么幸运,邓艾父子死后头悬马市,家族更是无一幸免,留在洛阳的诸子悉数被杀,妻子及孙子流徙西域,沦为奴隶。⑨何以两家遭遇天差地别,那是因为前文所说,司马昭本来也怕邓艾一死,其在陇右的部曲搔动,派遣唐彬前去探访。如果陇右为邓艾叫屈,司马昭是不会杀邓艾家属惹起众怒的。可惜得到回报是:“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得到此消息,司马昭自然对于邓艾一族能肆无忌惮的动手。
收拾完自家人,司马昭当然不会放过刘禅君臣。随着一声令下,后主刘禅举家东迁洛阳,其宫女嫔妃赏赐于诸将无妻者。剩下蜀汉蜀汉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全被迁徙到河东及关中。其余如谯周、樊建、董厥等众臣,大多征辟到洛阳为官⑩,名为迁徙征辟,实为就近软禁监视。那管你什么东州西州,川人荆人,可以说是一网打尽,无一不漏。随着这些命令,汉家遗臣故旧一片悲声。
后主昭仪李夫人一闻要将其赐于魏将为妻,说了一句 :“我不能二三屈辱。”后自杀。⑾宗预、廖化两位曾追随关张、刘备、孔命,见证蜀汉两代兴亡的老臣,在内迁路上先后病死。⑿谯周有功曹魏,封封阳城亭侯,可是一到汉中,就托词生病,死活也不肯去洛阳了。⒀
公元264年,蜀汉灭亡于曹魏,可是在曹芳被废,曹髦被杀后,魏国形同灭亡;蜀汉也随着君臣东迁,人去楼空、曲终人散,只留下昭烈陵墓、武侯祠庙屹立在烧毁的成都城中,历经千载,供后人凭吊;剩下东吴苟延残喘,亦去日无多了。自黄巾起义至今,绵延了八十年,波及十三州的扩大战争终结了,一个英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的时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邓艾、钟会之死,伐蜀之战的功劳却让最后入蜀的贾充揽在自己身上,在一次宴会上,这个小丑吹嘘自己:
“充辅佐二世,荡平巴、蜀!”⒁
①《三国志,后主传》: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②《三国志,邓艾传》注引《汉晋春秋》:初艾之下江由也,以续不进,欲斩,既而舍之。及瓘遣续,谓曰:“可以报江由之辱矣。”
③《晋书,卫瓘传》: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又欲专诛会之功,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
④《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⑤《三国志,邓艾传》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
⑥《三国志,邓艾传》注引《汉晋春秋》:杜预言于众曰:“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将何以堪其责乎?”瓘闻之,不俟驾而谢。
⑦《三国志,三少帝纪》
⑧《三国志,钟会传》:会兄子邕,随会与俱死,会所养兄子毅及峻、辿等下狱,当伏诛。司马文王表天子下诏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极位台司,佐命立勋,飨食庙庭。父毓,历职内外,干事有绩。昔楚思子文之治,不灭斗氏之祀。晋录成宣之忠,用存赵氏之后。以会、邕之罪,而绝繇、毓之类,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或曰,毓曾密启司马文王,言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故宥峻等云。
注引《汉晋春秋》曰:文王嘉其忠亮,笑答毓曰:“若如卿言,必不以及宗矣。”
⑨《三国志,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于西域。……. 九年,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头县马巿,诸子并斩。
⑩《华阳国志》:后主既东迁,内移蜀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于河东及关中,复二十年田租。董厥、樊建并为相国参军。
⑾《三国志,二主妃子传》注引《汉晋春秋》: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⑿《三国志,宗预传》: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⒀《三国志,谯周传》: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
⒁《晋书,庾纯传》:充曰:“充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为之凶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