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信步漫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国情事[长篇小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5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其三就是‘魔教’了,魔教又称摩尼教,据说创於西域。此教中人行事乖张,性好杀戮,且一贯是对抗朝廷的。也因而江湖朋友骂他们是‘魔教’了。但是其实力也不容小视。
  四公子则是‘天运公子’孙策孙伯符,‘天威公子’马超马孟起,‘孟尝公子’袁尚袁显甫,‘逍遥公子’吕幻吕瑶仙。这四公子里,年纪最轻的是袁尚,只有15岁,主公怕是还未有听说吧?可是他12岁时已经播名江湖拉。武功最强的是马超,所谓‘天威’就是指的功夫。最有人气的是孙策,有人说他是受天运的,而且当初‘受命於天’的玉玺不是就在他手上吗?”
  “哼,玉玺有德者可守之,否则反受其害!”我忍不住打断了李斌的话,发表了通议论。说著说著却又觉得自己过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这持有者是孙策我怕也不会这麽气愤。我还是嫉妒他了。
  “主公所言甚是。”李斌微微点头,似乎若有所思,“孙公台殒身非命莫不如是。”
  我心想,那位丢了玉玺的皇帝莫不也如是,可是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我是不敢说的。
  李斌继续道“四公子里最神秘,却是实力最强的则是吕幻儿,但她却是吕奉先的女公子。”
  “什麽,吕布的女儿!”我惊呼。
  “是的。不要小看她是女儿之身,其实所谓四公子前三者都可以说是拜受家赐,但这吕幻儿反是以之旺家。世人虽佩服吕布的武功,也知其是反复之人,有勇无谋,但很多人却愿意追随逍遥公子,比如当世有名的英雄张辽张文远,若不是被吕幻迷个神魂颠倒,又怎麽会不识时务的跟著吕布呢?”李斌说起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居然八婆的紧。
  不过尽管李斌跟我解释了很多,我还是不大相信的,一个女子出众无非在其外表,难道这个时代还有女强人?但是吕布有女儿,我是知道的,记得袁公路似乎还向他提过亲呢。不想竟然是如此了得的人物。
  “成德,我们相识不久,我是否是你所相信的星主还很难说,况且,你们只是看出那人近日在这北海现身,那个‘天运公子’孙策不是也来了麽?都说他是天运,你怎知道不是他呢?”
  李斌一楞,我又是笑笑,接著对他说,“不要跟我解释,我是说不过你的。总之你跟我,我很高兴,但我不想误你!”
  李斌坚定的说,“李某愿终生追随主公,不敢有他念!主公是天命之人,斌深信之,绝无耽误之道理。”“那麽,如果你真的跟我,不要喊我什麽主公,就叫我公子好了,我未有成大业,不乐意听到那个称呼。可否?”
  李斌听我有同意之意,大喜,虽然觉得叫“公子”有些不伦不类,还是答应了。
  我深知自己无权无势,又是寄居孔融之处,妄有动作真怕会受人猜忌,徒生变故,便嘱咐李斌先不要泄露此事。
  李斌离开之时,已初闻鸡鸣啼晓,我的酒劲过去了,竟睡不著了。平日里没日没夜的玩,一昼夜里只有两个时间困,一是晚上11点,一是凌晨5点,其余时间还真的很难睡著,也曾想过都是电脑惹的祸,否则类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好!只是没有想到回到古代的第一夜仍然是未眠的。
  我躺在床上默默沈思,忽听的“倏”一声,下意识的一抬手,竟接到一件东西。我吃了一惊,起身来看,是一支紫色的翎羽。
  “紫翎!”我大喝一声,冲到窗前,窗外渺无人迹,只隐约有一丝遗留的清香。
  我终於还是睡著了,似幻似真的梦境,我和紫翎在这梦境里无边的缠绵。在激情的顶峰紫翎终于答应要嫁给我,我兴奋抓著她的手疯狂的喊著。
  “公子,您醒醒啊。哦,好痛啊!”
  我忽的睁开眼,原来正抓著小童的手摇来摇去。
  天光大亮,恐怕已经是申时了。随童子去见孔融,他正与糜竺,李斌闲谈,说是闲谈,可是那郁闷的样子,实在容易给人同感。看到我来了,他面色才似有好转,强做一笑容对我说,“西才,肚子饿了吧?”
  我知道他们等我多时了,谁让我昨天吹了牛,说今天有计策解围呢?於是忙说,“不妨事,战时本应以要事当紧,况且我肚子还没感觉。还是先看看敌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5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怕是饿过头了吧?”糜竺难得竟开了个玩笑。
  我们登城遥望,贼势浩大,我偷见孔融又增忧恼。忽然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我向孔融怒喝道,“明公何不开门,这正是我说的解围之策啊!”他才忙命人开门引入。其人下马弃枪,径到城上,拜见孔融。孔融问其姓名,那人答道:“某东莱黄县人也,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重蒙恩顾。某昨自辽东回家省亲,知贼寇城。老母说:‘屡受府君深恩,汝当往救。’某故单马而来。”孔融大喜。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未识面,却晓得他是个英雄。打听到太史慈的老母住在离城二十里之外的地方,就在太史慈远出之时,派人每每送去粟米衣帛;那太史慈的母亲是个贤惠的母亲,她也感激孔融之德,也明白孔融这施恩德的意思。因而一听到孔融有难的消息,就特意派儿子来救助。
  孔融忽的眼珠一转,问我道,“君怎知子义今日来救呢?”
  我只是发笑,道“明公不是相信占课之道麽?贝恰巧精通於此,我卜算出了哦!”孔融眼楮一亮。我对太史慈道“仰子义大名久矣,未尝一见,今日得见,方知英雄气概啊!”太史慈只对我还礼,眼中一片疑惑。李斌忙解释道,这位是汉室宗亲,刘贝,刘西才先生。太史慈又对我再拜。我拉过他道,“英雄多礼了,只听说扬州刺史刘繇有信邀请君去,我还怕你来不了呢!”
  太史慈大惊,问我如何知道,我又道“未卜先知,未有不能”。众人更奇。
  眼见我们又开始无休止的闲谈,太史慈忙道:“某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杀贼。”我见孔融面露喜色,只得喝住太史慈,“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不可轻出。”太史慈道:“老母感文举公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亦无颜见母矣。愿决一死战!”
  “呵呵,本来不必战!”我高声道,一时间那种久违了的豪情似乎回到了我身上。暗恋是最辛苦的事,其次是单恋,不巧的是我在一步步走过来。从为紫翎心动的那一刻开始,我的精神就似乎一天比一天衰,闭上眼楮都是她的影子,儿女情长,男儿气短!可是,可是这种无意义的心理悸动会有什麽收获呢?我的心神游走,一转到了紫翎身上,一时间那网络世界里的紫翎,与瑶池的紫衣使者紫翎,两张面孔挤在我眼前,把我的思绪生生搞乱了。我满目里只剩下紫翎的面孔,她还好吗?我答应给她打电话的,哦,她怎麽会和孙策在一起?她一直很关心我,是不是也喜欢我呢?我的脑子越来越乱,思念情切既然导致气息混乱,就觉得眼眶一湿,竟是几滴眼泪。我慌忙欲掩饰,却已经给众人看到了。见众人愕然,李斌解释到“主公是感慨征战惨烈,苦的只是百姓,因为即另黄巾也是发於百姓啊!”
  原来李斌竟又想起了我的“水舟论”。众人于是皆为我的忠义爱民所叹,糜竺忽而道“成德,你怎麽唤刘君‘主公’呢?”李斌脸红了。我见此情景,心里只是生气李斌明明答应我的,怎麽会如此不小心。转念一想,他本也算是孔融的门客,转投了我必然要给个交代的,恐怕也是有心这麽一个“不经意”的吧?可是我并不喜欢下属有这样的机智。知道不必也不能再隐瞒了,我便简述了昨晚收了李斌一事。谁知众人竟都为李斌能投我这麽一个主公而庆贺。糜竺甚至道,“我糜家受陶公恩深,不敢有负,否则,也愿投明公帐下!”
  李斌忽对孔融道,“师伯,师傅此番遣我来投您,如今我拜了刘公为主,实为见愧!”孔融道,“你能得明主,我与你师傅都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怪你。况且你师傅是让你寻那星主,本就有让你投他之意,如今有此结果,也是意料之中。”说罢,暗那目光扫我,见我正盯著他,赫然而笑,显得十分奸诈。
  我本没有打算和他们探讨我的身份之事,况又真的不敢宣扬自己是什麽“救世星主”。否则那三圣教,四公子,或者等等对天下有图谋的人,岂不是都要杀了我啊?於是急忙转移话题来讲眼前的围城之急。其实我昨晚已经想好计策了。参考《三国演义》所讲,那是太史慈向刘备搬救兵,关羽一刀斩落斩了管亥,太史慈张飞带人一阵掩杀,黄巾自破。现在我可以让太史慈杀管亥,李斌带人掩杀,黄巾军本来是乌合之众,必然大败。可是破黄巾虽易,只是可惜了管亥一员大将。毕竟我对此人很有兴趣。但是要收服他,想来也只能是情动之,义服之了。於是如此这番交代下去。
  太史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开城门挑战管亥。管亥一看,我不攻城,你们倒来的主动,於是出马迎战。
  我在阵前喝到“管将军稍候,且闻在下一言,将军还记得天公将军否!”
  管亥一怔,我接著道,“天公将军张角得南华老仙的《太平要术》,本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哪知後来萌异心,乃获恶报。诸位黄巾聚义,皆为求一腹饱身安,可多年叛乱,几遭围剿,你们得到锦衣美食了麽?安得身家性命了麽?今张角去世久矣,诸位何故痴迷呢?黄巾大军来自百姓,我大汉军队也来自百姓,说不定,你我军中还有一家中人呢?两军相斗,若骨肉相残,又是何必呢?”我还想再多说些话,已是一阵干咳,因为两军阵前,我为了能让更多人听到我的话,当然是尽力扬声的,也几乎是扯著嗓子喊了。可我本无武功,不能凭借内力,这般强发高声,是伤的自己的嗓子,于是几句话没说完,已经声嘶力竭了。
  管亥沉声道,“我军缺粮,北海富庶。你道众人兄弟,为何你们锦衣美食,我弟兄没的饭吃!”
  “是啊,为什麽啊?”“为什麽啊?”黄巾军中喊声大起,我才发觉原来刚才讲话时,四下里越来越静,两军众兵士居然都凝神倾听呢!看来我的吹牛还蛮有效的哟!本欲再说些花哨的言语,可是开口时才发觉嗓子已经哑了,登时汗下。
  注:
  1、其实“正一道”的“二十四识”与张角“太平道”的“三十六方”本无关系,小说写作需要,牵强一处了。不过,“正一道”是道教流派却是事实,大约始於汉安元年(公元142年),而太平道始於汉光和(公元178-184年)中。
  2、历史上的摩尼教即後人称道的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於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後逐渐发展起来。也是为了小说需要,我提前把他们引入中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07-25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没耐心看,别人也许与我一样。[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