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 | 在关公文化的上述诸要素中,勇是比较表层的内容,但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它是忠、义、仁、智、信、礼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保证。在汉末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局面中,关公要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行事守信、礼等,没有勇武的精神和能力是办不到的。靠着他的勇武绝伦,才能过关斩将,千里寻兄,做到对刘皇叔的忠诚;靠着他的勇武,才能行侠仗义,斩杀豪霸;靠着他的勇武,才能行仁德,做好事,等等。在后世,关老爷的勇武超群,鼓舞了一代代社会下层民众惩恶扬善的士气。 关公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忠义。关公“彻底一忠”,“义贯千古”,他就是忠义的化身,其一生就是一曲忠义的歌。忠义是关公文化的核心,关公文化的研究者对此已形成共识。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从忠义的内涵与重要性看,忠与义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两个范畴,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它涵盖了人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忠调整着封建社会中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父子之间纵向的人际关系,要求后者无条件地服从前者,从而形成等级森严、以皇帝为至尊的社会秩序;义则调整着朋友、同级、同辈一类横向的人际关系。忠义的内容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但忠更为统治阶层和正统社会所推崇,而义则更受市民社会、江湖社会的拥护,忠义结合,可谓上下沟通,左右逢源。崇祀关公,宣扬关公文化“欲使君臣劝忠,朋友效义”。这对封建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是绝对重要的。其二,从忠义与关公文化中仁、智、信、礼、勇等内容的关系看,忠义是最能反映关公文化精神实质的部分,是规定、联结关公文化各方面内容的核心。忠体现着封建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义、仁、智、信、礼、勇的基础和前提。义必须是忠义,即忠君前提下的义,才是封建社会所认可和提倡的。信也必须是忠信,信用要服从对皇帝的忠诚。勇也必须是忠勇,造反者的勇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忠是贯彻关公文化所有内容的,如此才“彻底一忠”。义则是更明显地渗透于关公文化其他诸内容之中的,仁、智、信、礼、勇都贯穿着义的内容,是仁义、义智、信义、礼义、义勇。可见,忠义是统帅仁智信礼勇的,是关公文化的本质与灵魂。其二,从人们对关公文化的评论和赞誉看,对关公文化称颂最多的集中在忠义方面。“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彻底一忠,耿耿乎生死不相背负;横绝千古,洋洋哉云天常著英灵”“英贯金石,壮节植纲常。平生一片心,皎如赤日光。当其忠义直欲凌太行。”……自古至今,歌颂关公忠义精神的文字不计其数,仅从关庙楹联这种最能揭示关公文化精髓的形式看,赞关公忠义的所占比重很大。又如:“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秉烛岂避嫌,昼夜思汉室;华容非报恩,始终藐奸雄?”“志在春秋,自昔尊王伸大义;身骑箕尾,于今配帝答孤忠?”“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忠悬日月;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于右任先生曾为马来西亚关庙题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如此等等,不列举了。这些楹联无一例外地高度赞誉关公的忠义精神和壮举,歌颂了关公平生对刘汉王朝的无限忠诚,对兄弟、朋友的参天大义。由此不难看出,人们是把忠义作为关公精神的代表来看的。在这一点上,封建帝王并不愚蠢,他们宣扬关公也知道关键之点。三国之后,历代皇帝对关公的封谥中突出地宣扬“忠义”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