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信步漫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三国人物介绍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郝昭,曹魏名将。深通兵法,官拜镇西将军。曾率军守陈仓拒诸葛亮,蜀军多次攻城无功而还,使诸葛亮一时难以取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乐进,字文谦,曹操猛将。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后跟随曹操讨吕布,攻张绣,战袁绍,多有战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李典,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九年,曹操大将。山阳巨野(今山东省巨野东北)人。喜欢读书学问,一生征战,不与其他将领争功,为人敦厚,军中将士称为长者。

个人事迹:
话说曹操要挥军攻打袁谭、袁尚,他派李典和程昱负责运送粮食。当时运输捷径是通过河水而走,曹操明知敌人会在上游载断水路,便对他们说:『倘若船不能通过,就下来走陆路吧。』不出曹操所料,袁氏官兵居然将河道改道,李典、程昱再不能将粮食运往前线支援曹操军队了。面对这困难的时候,李典想到一个办法。他跟负责该项任务的将领商量。『现在敌人只是居于有利位置才截了。他们的优势令他们松懈。只要对国家有益,我们不要被朝庭或上司的意思控制。』于是,李典他发动突袭,将敌人打败,河道得以畅通。可见其有勇有谋。

关于李典的智谋,有一次曹操派李典和夏侯惇出兵对抗刘备。两军对持不下,一天早晨,刘备毀营寨撤退,夏侯惇要领兵追击,李典说:『贼兵无故撤退,恐怕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能去追。』夏侯惇不听,坚持去追,李典只好押阵留守。后来,夏侯惇果然陷入敌人埋伏,战斗失利,李典只好派兵去救,才将夏侯惇救出。﹝火烧博望坡﹞

李典是一个有纪律性的人。话说一次张辽、乐进、李典等驻兵合肥,孙权率众围困合肥,张辽按照曹操的指示去对抗,但一向以来,张辽、乐进、李典平常不和睦,张辽怕他们不合作,互扯后脚。李典慨然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的计谋如何,我们难道会因私事而忘公义吗?』说完,他们三人便齐心合力,将孙权打败了。﹝逍遥津一役﹞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庞德,字令明。原为西凉勇将马超部下,后被曹操收降。曹操命于禁帮助曹仁守樊城,庞德自告奋勇作先锋,临出战前令人做好一口棺材,抬棺与关羽决战,箭伤关羽。后水淹七军,被周仓抓获,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邓艾,生于公元一九七年,死于公元二六四年,魏国名将。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曹操占荆州时,家迁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早年丧父,年十二随寡母移居颍川(今河南许昌市)。邓艾家世寒微,无祖荫可庇,且少孤贫苦,但他少年壮志,聪明好学,精通兵法,打仗善于利用地理,有谋略。任兖州刺史时,引兵在祁山多次与姜维交战,有功封为安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率兵从阴平小路翻越峻岭,奇袭成都,灭了蜀国,创造了三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战争奇迹。后被钟会诬陷谋反,与儿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杀害。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后得赦罪,冤案昭雪。

代表性战役:
1. 249 年,洮城攻防。
2. 255 年,毌丘俭兵变。110 回。
3. 255 年,洮西会战。110 回。
4. 256 年,段谷会战。111 回。
5. 257 年,长城之战。112 回。
6. 262 年,侯和会战。115 回。
7. 263 年,灭蜀汉战役。117、118 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钟会,生于公元二二五年,死于公元二六四年,魏国儒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有才艺,志向远大,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二年)与邓艾分兵灭蜀,与姜维结为兄弟。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被卫瓘领兵所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本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袁绍。曹操任司空时,征召辛毗,他不受命。官渡战后,辛毗事袁绍的儿子袁谭。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上表推荐辛毗任议郎,后为丞相长史。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公元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逝世,谥肃侯。

辛毗也是三国时期一个有胆有识的治世之才;他能够洞察时势,深谋远虑。加之他性情耿直坦率,刚正不阿。所以,不论是他仕魏王曹操,还是仕文帝、明帝时,都有过很好的谏言。未投曹操之前,辛毗在袁谭麾下。袁谭袁尚兄弟相残时,袁谭派辛毗到曹营中求和。曹操开始很高兴,后来变了主意。他想让袁兄氏弟相斗,自己先取荆州。辛毗从天下全局的角度分析,认为夺取河北最重要“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有了河北就有了 牢固的基础。再说取河北易而取荆州难,取河北则袁氏兄弟不相救,“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而“荆州丰乐,国未有衅”,百姓不乏衣食,国内没有矛盾,既得天时又得人和。所以只能先取河北邺城。曹操对辛毗的分析极为赞同,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破邺城后即委以重任。辛毗非常重视民情,关心农业生产,体恤百姓。他认为国家实力的强弱,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和农业生产状况,只要百姓生活有保障,国家就富足,军队就强盛。文帝在位之初,曾欲兴兵伐吴。辛毗认为不妥,他劝谏文帝“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敬政,则充国之屯田……兆民知义,将士思奋,然后用之,则役不再举矣。”显然,他的治国方针是正确的。

辛毗为人刚正,常常犯颜直谏。曹丕曾准备把冀州百姓迁移到河南十万户,辛毗及群臣的谏言他都不采纳。辛毗“随而引其裾”,继续陈述自己的意见,其忠心辅国之志可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郭淮,曹魏名将。曾引军在天水一带多次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昭被姜维困在铁笼山后,郭淮军相救,反被姜维一箭射伤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蔡瑁,原为荆州刘表妻弟。军中大将,熟知水战。赤壁大战前,为曹操训练水军。后被周瑜设反间计,借蒋干之手,丧命于曹操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人少闲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