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看一下曹操的一生,不管他自己怎麼说,他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在一条通向帝王的道 路上一步步前进著。如果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只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铺埝,那麼从建安元年起,他就开始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 步伐。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 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後来因为袁绍不满,曹操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改任司空,兼车骑将军,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 随著实力的增强,曹操对於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建 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诸侯有权享 受的学宫沣宫。六月,曹操任命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同时,封长子五 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就这样,曹操完成 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曹操不但早已在事实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权,使自己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皇帝,而 且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没有什麼两样了。曹操惟一没到手的,只不过是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後的 一步。他要把这最後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曹操为什麼自己不称帝呢?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