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看安意如的《人生若之如初见》,看的很慢,因为她把诗里溶入了太多的思想,太多的感情。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过去,再仔细想想,不觉已是半天。她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搜寻着大人物的稀疏的感情,各式各样,发生在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生上,隐没在他们诗与诗的罅隙里。没想过,他们也曾用诗祭奠他们的爱情,或者,用爱情祭奠他们的诗。他们愤世嫉俗的不羁性情,她们旖旎独特的古典韵致,共同演绎出流传千古的浪漫往事,为我们留下太多可歌可泣,可感可叹的爱情传奇。 ?从没想过,花容月貌,才情兼备的佳人也曾抚泪轻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胭脂红的桃花笺每日随水流诗,印得无数王孙公子趋之若骛,最后却无一人肯将她从断头台上救下;从没想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苏轼,一生竟兼爱着那么多的女人,爱的气宇轩昂,“对每一个爱人珍重,彼此间没有模糊的替代”,于是爱如舍利,金贵圆满;从没想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传世的爱情背后,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无奈,一曲《白头吟》,卓文君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原来女子的决绝,也会如撕裂的锦帛一样华丽灿烂。他终于回头,白发安老,再不离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从没想过,沉溺酒色的柳永,家中世代为宦,科场失意后,遂以烟花地为家,为妓女填曲写词。他对女子的感情稀贵而真诚,隔了千年去看,仍脉脉动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深情宛然可绘;从没想过,在中国历史上素以刚烈节义著称的苏武,在出使匈奴前,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一贯大丈夫衣锦还乡的意念,只默默写下一首《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他在苦寒的北海度过了漫长的一十九年,他握住了汉节,却没能握住已改嫁的妻子的心。终不如意。 ???我读诗,向来只是诗。从“春眠不觉晓”到“淮水东边旧时月”,一篇篇的读过来,读懂了句子的意思,读懂了诗的背景,读懂了诗人的处境,却独独读不懂诗人的心。诗人的心重,往往一件事便会影响了他的一生;诗人的心深,常常见得中意的那个人依稀出现,一举首,一莞尔,全是她的影子。于是,诗里曲里也全都蕴湮着她的气味。 ???她写秦少游:“我心底透出的意象里,少游这个人,应是青衫磊落,孑然立于花廊下,抬头看着楼上的爱人,脸上有阳光阴影的文弱男子,有着暗雅如兰的忧伤。那青草清辉般的邂逅,应是他的。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眉间的愁绪,是他爱的那个女子也抹不平的。”有了这样一个秦观,再读他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处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又是一种别样的哀婉感受了。 ???唐宋才子佳人纷纷如云,我最喜欢的依旧的王维。书中对他的评价极高,“他是一个可以与李杜比肩,盛唐般华丽深远的男人。” ????王维一生仕途通顺,但却没有为吏者的势力,依旧洁白故我,如谦谦兰花,花开一树,满院芳菲。他在各个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诗画两绝,音律奇才,翩翩公子,俗世丈夫,集君子、才子、公子于一身,可谓千古难觅。他在路过江阴时,曾写下《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后世有人说这首诗是王维特意写给大唐的太平公主的。他们相识于一次宴会,他抚琴,风华毕露。王维是聪明而慎重的,自知爱不起她,一心只有薛绍的公主。岁月将一切风华定格在那素衣飞扬的日子里,毕竟可望而不可及。就如同他写给息女韦的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本书的标题取自清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书的第一篇也以此为题,同样以纳兰的另一句诗结尾“被酒莫惊春睡意,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全书到此为止,前后呼应,如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