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0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诸葛亮由此成为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这一段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传神地演义,成为妇孺皆知的重要情节。他用刘备的礼贤下士,烘托出了一个神仙似的诸葛亮。《三国演义》花了将近两个章节的篇幅来描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会见,但是在史书《三国志》中,对于这一段,只有五个字的介绍:“凡三往,乃见”。这就是正史当中的记载,也就是三顾茅庐说。
关于三顾茅庐,史书《魏略》《九州春秋》和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不但如此,它还完全颠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中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次走进卧龙冈,拜访韬光养晦的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走出山林,辅佐刘备成就帝业。
长期以来,由于三国故事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也由于刘备求贤若渴、谦逊待人的风度,更符合社会心理,因此“三顾茅庐”说压倒“亮诣备”说而广为流传。至于历史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还要进行考证。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写的这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诸葛亮自己的说法。诸葛亮曾在出师北伐之前向后主刘禅上过一篇《出师表》,其中诸葛亮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写得一清二楚,是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自己给请出来的。很明显,西晋史学家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就采用了《出师表》中三顾茅庐的说法。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也就是正史当中的记载,也就是“三顾茅庐说”。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0-24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0-20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梦中画你在2008-10-20 17:25:00的发言:
你本拉丹啊

俺喜欢拉丹

俺崇拜拉丹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0-20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你本拉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10-19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地球人都知道啊......[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18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梦中画你在2008-10-18 19:40:00的发言:
老人家是谁?再不说就打你PP了~

支持去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0-18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老人家是谁?再不说就打你PP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12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em34][em34][em34][em34][em34][em32]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11 14:20:00 | 只看该作者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说法不一...研究<三国>的一群"专家"们也没讨论明白,所以我老人家就费那脑细胞了[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4:02: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发表出师表时提到三顾茅庐的那些证明人当时情况怎么样了?
当事人---刘备,挂了,烂都快成骨头了
当事人---诸葛亮,自己为自己辩护吗?证词可以忽略不计
证明人一----关羽:挂了,脑袋都搬家了,头在曹操那,身体在孙权呢
证明人二----张飞,挂了,他还好点,总算脑袋和身体算是凑齐了,不像关羽那么惨.
证明人三----诸葛亮的小童,由于关系太密切,根据回避原则证词可以忽略不提
那么我来总结一下,证明人和当事人全部缺席,这个只能作为悬案处理了,那么诸葛亮自己怎么说怎么行,反正已经是查无实证了,就算他说了瞎话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