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6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水战请观周郎,陆战请周郎观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1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掐死在摇篮中」下得很好,要是周瑜真能在孙权底下另起炉灶,还组织成集团,总会有人出面掐死。比较一下刘备,如果在其「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所、无立锥寸土时下手歼灭,也不会有以后据荆跨益、称王称帝的发展。周瑜就坏在被掐死,否则以南郡太守周瑜又攻拔成都,形势将会据荆跨益,与曹操、孙权及刘备四足鼎立。
  
  周瑜在理想中可以成为刘备,但是历史上周瑜却选择助人一生,拙文称之「周瑜天生的缺陷」。
  
  赤壁战后,曹操、刘备及孙权皆大有斩获:按战前曹操未能涉足荆州,战后却有荆州文武百官、南阳、章陵及南郡(虽江陵被攻陷,但还留襄阳樊城在);刘备则是囊括武陵、长沙、零陵及长沙荆南四郡;孙权则是占有江夏及南郡部分。就实力来说,曹操的「中国士众」(按:周瑜原话)几无损伤,首先有名有姓(指历史留名)的将领没死半人,难道全死小兵?其次即以火烧船计算,只有水军在船上走避不及被烧,弓马上船被烧的可能极低,或者沿烧营寨也限于临江各团,曹操兵力无太多损失,所以曹操后来能四越巢湖、中间还抽空北伐乌丸、鲜卑及西征马超、韩遂及张鲁,并非像小说所言的曹操再也无力南下或发动战争。
  
  否则守樊城的曹将是曹仁,与守江陵的将领同为曹仁,两人同一人,但是周瑜却不再北伐襄樊,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曹仁,何以周瑜不再出击?莫非赤壁及南郡争战的曹军损失,不如宣传中伟大?而且居然能让敌将率众撤退,不知是曹仁突围太强还是周瑜围城或有疏漏?
  
  后来终东吴一世,再也无法北伐荆州成功,应是曹军兵力太多太强的关系,这种双方兵力对峙,也许起自赤壁战后。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09-19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滴答滴答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09-18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奉旨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09-14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今日是莲蓉;我欲乘舟观月,又恐飞船太慢,远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搬场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09-12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已阅.....了两眼.....[em07][em07][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09-12 02:36:00 | 只看该作者

这长,谁看完下面的举手,我是就看了俩眼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1 10:04:00 | 只看该作者
3.结论
  
  抬头为周瑜军团,却未说明周瑜何以组成军团的理由,或者诸将加入周瑜兵团的经过。以为周瑜为赤壁之战总指挥,虽可罗列有利的史料,却也可以反之亦然,罗列不利的史料,反证明刘备是赤壁之战总指挥。这种先有结论,再来找史料,常常可与其他反向史料互为矛盾。
  
  明明讨论周瑜攻南郡,却在关羽及甘宁身上大作文章,主要的描述太少,有点关系叙述太多,旁枝繁多反而压倒主干。虽讲借荆州,结果却在各郡太守打转;既谈攻讨南郡与南四郡,反而未对荆州战略作分析。从所收集资料来看,琳琅满目,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
  
  赤壁战前孙权拥兵十余万(取《三国吴兵考》),但是却只给周瑜一万(详拙文《赤壁三方兵力详析》),周瑜请战时向孙权要五万,结果孙权杀价砍成三万,而且还打折扣让三将领三万,而非周瑜原先主张的一将领五万。世人常取笑赵云一生没有独当大局,事实上周瑜也差不多,永远助攻一生。这些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比较起来更深刻。美周郎美在何方也许想象无限,只是受孙家冷落这种事实,却鲜人承认。从对孙策给兵济粮开始,然后被孙权长期不升官,周瑜退缩得任劳任怨,要是他有刘备或曹操的一半野心,也许下场又不一样。有兵给人不如自用,长期被冷落不如改投明主,立下赤壁之战也才升偏将军,关羽斩个颜良就有偏将军可当,孙策及孙权不是官小,早在建安五年、十三年就升别人当将军或偏将军,但是对周瑜却如此小气。庞统在江东只有当功曹,刘备的见面礼就是耒阳令,然后高升军师中郎将,难怪庞统要弃孙权而投刘备。
  
  这些明显的周瑜仕宦之路很少人注意,周瑜兵团或周瑜帅气等众说纷云,也许印证郑板桥的画鬼容易画犬难,无限想象可天马行空,众所周知则难取遮掩。
  
  因此原文「周瑜兵团」的叙述过少,而不是篇幅长就评之太多,盖其主角周瑜所述不多,反倒对其配角蜻蜓点水五四三:重要的周瑜昔日加入「孙家兵团」不提,或是程普、刘备等人如何成为「周瑜兵团」的关键报告省略,反倒对赤壁之战总指挥、南郡围城及借荆州大作文章,不但无法显出周瑜的定位,反倒是突现黄盖建策火攻、刘备遣将绝北道以及荆南四郡之争。
  
  建安十三年,孙权屠城江夏之役,周瑜为前部大督,可以形容如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江东有大将,周瑜作先锋。
  
  孙策洗劫庐江之役,周瑜率二万兵卒参战,以武装士兵对付平民,城中主力已被骗走;另孙权屠城庐江之役,妇女被迫吞泥丸,事后孙权将庐江俘虏交给庐江人陈武指挥,还有庐江人雷绪率万余部曲投奔刘备,按周瑜也是庐江人,怎么不得家乡父老兄弟姊妹的民心呢?
  
  兵团诸将再精彩,毕竟是别人的故事,要是对周瑜本人能多一点描述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1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八、借荆州公案
  
  东吴史官有意隐暪,后世难得全貌。
  
  刘备既然求督荆州,孙权的反应不外乎赞成或反对,但是居然没有下文,纪录一定未被留下。但是从曹操落笔的反应,显然刘备有所得,曹操才会惊讶震动。此谓从他人记载推论,非为直接证据。否则孙权大可光明正大记载某年月日借某地方给人,何必遮掩又模糊带过呢?
  
  东吴官方史书《吴书》记载单刀会的鲁肃与关羽对话,看起看更有倒错之嫌,关羽的问题像是对鲁肃的回答,换句话,应是鲁肃先问内容,然后关羽答疑,而非现时记载的鲁肃逼人,关羽却无以答。
  
  现时记载如下:
  
  关羽问:「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鲁肃答:「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然后:「羽无以答。」
  
  字面为关羽问刘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很辛劳,怎会徒劳无地?但是鲁肃却答说想当初刘备兵不满千(一校以一千人计算),走投无路快要没命,孙权给刘备一口饭苟且偷生就是很大的恩惠,那有脸要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1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刘备任命赵云为桂阳太守、廖立为长沙太守、郝普为零陵太守,但是孙权却只任命三郡长吏,毫无任命太守的纪录,注意到两人一个任命「太守」,一个任命「长吏」。
  
  千古传说借荆州,连时间点发生在那一年都说不清楚,所借何地也讲不明白,结果当然是一团乱。事实上周瑜及程普攻南郡,刘备攻降荆南四郡,因此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立足公安(武陵郡)加上辖有三郡,正好占领四郡。
  
  这是因为南郡驻有重兵,四郡兵少将微,所以南郡难攻而四郡易下,结果周瑜硬挑难咽,刘备轻松过关,如果反过来的话,就是刘备疲于南郡围城,周瑜易取四郡,然后刘备与曹仁捉对撕杀,周瑜还可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四郡不重要的话,孙权大可不必相争,既然此如重要,为何不一开始就下手?湘水议和还把南郡割给刘备,若是南郡可以轻松送人的话,周瑜也不必冒伤死攻,改成由刘备负伤战南郡,岂不更好。
  
  可惜周瑜总是活雷峰,辛苦自己也要造就别人,徒然让刘备得利盈余,要是周瑜身边有军师那就好了。
  
  七、孙刘密谋,周郎将星殒
  
  刘备诣京见孙权,除了字面上的拜访外,其含义很多:
  
  (1)婚姻:孙权嫁妹,刘备当然要去迎娶新娘。
  
  (2)求督:刘备向孙权要求控制荆州,此含统治周瑜,按南郡为荆州属郡,刘备既得都督荆州,自然可统南郡。
  
  (3)借荆、还荆、告状、忌妒:据说刘备向孙权签合同借荆州(注:演义),或者刘备还武陵给孙权,还是刘备向孙权上眼药,以及刘备猜忌周瑜云云,虽然各皆有本,只是扯不到诣京此时,查无实据为最大的致命伤。
  
  周瑜从演义到正史一直在猜忌刘备,演义有三害刘备不成,正史则有软禁刘备,挟刘备以令关羽张飞的野心,拙文称之《天真的阴谋》。面对刘备这只老狐狸,周瑜总会不小心发生意外。从刘备网罗周瑜的手下庞统,从刘备向周瑜要求割南岸地,从刘备宠络周瑜的家乡数万人,虽可解释成庞统自愿向刘备求职、周瑜奉孙权命交地、周瑜的同乡人宁投靠刘备也不投靠周瑜,只知结果是刘备拥有了周瑜将、又取周瑜地、更拉周瑜人。
  
  刘备是周瑜死亡最大的受益人,除了周瑜生前刘备巧取暗夺外,周瑜死后,刘备透过外交手段,正式取得南郡,那个一场辛苦为谁忙的周瑜,虽浴血硬啃南郡,一切全部归属刘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1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若把对话顺序倒过来:
  
  鲁肃先质问刘备穷困潦倒,孙权收容刘备有恩,现在居然刘备霸占土地,怎么对得起孙权。
  
  关羽则回答乌林之役刘备贡献良多,难道不值得占领土地吗?
  
  真正无以答的人应是鲁肃。
  
  后来才有双方和谈,以湘水为界,两家各分三郡土地。这个结果对照起关羽所求「岂得徒劳,无一块壤」,刚好相反,按孙权争三郡,鲁肃质问关羽占地,关羽辩解有功应有地,因此无以答的人才是鲁肃,所以孙权才继续割地给刘备。
  
  否则若以鲁肃质询关羽「(刘备)欲翦并荆州之土」咄咄逼人,不可能有让步还割地给刘备,按孙权嫌刘备占地,所以派吕蒙攻拔三郡,然后刘备命关羽带兵索还,鲁肃也带兵援助,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因此鲁肃责关羽占地,当然目的要关羽退兵,以便吕蒙保持占领三郡,使孙权得地;结果鲁肃却协助奉还三郡的零陵,另外还割地南郡,此举有违鲁肃质口中的「(刘备)欲翦并荆州之土」,坐实承认刘备应该有地。
  
  东吴史官杰作既出,没有反证无法相驳,但是端视其内容,却有倒置语气及颠反因果之感。
  
  九、考证「借荆州公案」
  
  奉邑本非郡地,相反的,互有冲突。
  
  太守本来就辖有南郡各地,若是特别指定其中几县特别管理,此亦代表其中几县不属该郡太守所辖。举例,若以周瑜奉邑下隽、汉昌、刘阳、州陵,其中汉昌、刘阳、州陵都在长沙,即使孙权设有长沙太守,此太守亦不能过问此三县,此三县则受周瑜节制。回头看州陵,南郡本来就辖有州陵,特地分给南郡太守周瑜,万一南郡太守后来易人,但是奉邑若仍属周瑜的话,就会变成新任南郡太守管不到州陵。
  
  黄盖任武陵太守已另文叙述甚详,以建安十五年刘备攻四郡前都不适合,因为武陵太守向刘备投降,黄盖可是「病卒于官」。建安二十年的湘水议和已把武陵还给刘备,两家之前势如水火,所以也不适合。要猜只能猜黄盖在建安十五年到建安二十年中偷偷占领武陵,然后又献给廖立,所以符合建安二十年的武陵太守为廖立,方能向攻击长沙的吕蒙投降。
  
  其实都没说到点子,各郡太守是各郡太守的事,孙权借荆州应着重于刘备、孙权与荆州之关系。
  
  十、刘备集团消失的建安十四年
  
  史书未提,所以感觉刘备集团消失,其实人在事亦在。
  
  按关羽与张飞截北道,刘备则南征四郡,既然周瑜围南郡都花了一年多,为何刘备集团不能用同样的时间出没荆州南北?按周瑜并非消失于建安十四年,而是力战难下,另一方面:关羽要连续被曹军诸将击败,刘备要征讨四郡(其中还有杀死武陵太守金旋的记载)、还有张飞及赵云等人,史载不详并非人物凭空消失。
  
  不过此与周瑜无关,可略。
  
  十一、「周瑜军团」成员
  
  军团有意少了一个主子,孙权。
  
  再说刘备集团被周瑜所绑也不尽然,日本人贝冢博士还怀疑周瑜被刘备所杀,因为岳阳巴丘有小乔墓,而周瑜尸体被迎葬还吴,小乔并未随行,最好的理由就是小乔死在巴丘。既然周瑜夫妇双双死在巴丘,这当然是一场意外,而不是得急性传染病猝死,若是像非典这种急病,一但尸体运回,病毒也伴随藏中,等于存心想害死孙权,但是孙权长寿的很,还有庞统也送葬至吴,庞统虽然早逝,死因是流矢,不是病死。
  
  无视领袖存在的周瑜,孙权若不下手,也会有其他忠臣要清君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