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为伊销得人憔悴 我是爱大家才爱三国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我们偶然相遇,普普通通的平凡的我来到三国世界,英雄的名字让偶着迷,英雄的故事让偶魂牵梦萦,策友我真诚的朋友,与你们朝夕相处虽然未曾谋面,但是靠策4的连接,就足够了,生活已经让我满足了。虽然走在大街上不能相识,但是在这里我们都是老朋友。我喜欢这样,这另一中交流方式也是好的,这令我感到安全。。。

为了玩三国,我犯了很多规矩:绝食;与家里人冷战;出走;与BF翻脸;退婚。。。等等。。。

我的三国故事。。。我的内心 我的苦楚 问君能有几人知?

######夜空照明镜,长江入雪川。

都是一个故事,都是同样的遭遇,都有同一份心境。即使是陌生的邂逅,两行问候,一处微笑,便是对知己如水的诠释

三国的朋友,我里外的好朋友

你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知足的,也是幸福的,但愿此长久

我的生活是压抑的,渴望新生的,也是有希望的,只求爱相随

我在这要感谢很多人

智、者要靠大家努力~~

谁有时间就来支持下。。。漫步,和其他斑竹辛苦了

呵呵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1-29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0-29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哦,以上不是我写的,是诗经里的

我的灵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都是偶写的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出灵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0-24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00:09:00 | 只看该作者

夜来幽梦欲还乡

此城思君愁断肠

而来八百柳絮里

几日英姿对故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0-22 16:09:00 | 只看该作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22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2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是压抑的,快乐就好!

论坛是孤独的,常来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