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3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试看在官渡之战中荀攸的四件大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一件大功:从救刘延于白马,画策而斩颜良。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四月,曹操亲自往白马救刘延。荀攸以军师身份相从。

这时,荀攸分析道:“今我军兵少,难以与敌军相敌。必须分敌军之势乃可。主公应到延津,佯作出将兵马渡河向敌军西侧的样子,袁绍必定分军而西应之。然后我军以精锐袭白马,颜良则必可擒矣!”

曹操依计而行,果然不出荀军师所料,袁绍听闻曹操将西渡河,果分兵西应之。曹操于是引军
亟回,兼行而取白马,及到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方知曹军至,大惊,亟出战。史载“曹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荀攸在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二件大功:不急不徐,稳定军心;妙弃辎重,得斩文丑。

曹操既用奇计,拔白马,斩颜良。袁绍既惊且怒,自率军来战曹操。当时袁绍兵多且强,曹操兵少,不能抵敌。只有带着拔白马而获得的辎重物资,循河而西。

袁绍以怒疾追不舍。曹军诸将皆恐,俱劝曹操放弃辎重,以避敌为上。他们都劝道:“宜先弃辎重,我等率精锐骑兵保得主公先还营为上。”

只有荀攸曰:“差矣!此正是擒敌之际,奈何逃而还营!”史载,当时曹操闻得荀攸此语,“乃目视荀攸而笑”(示赞叹之意)。

于是曹军用荀军师计,众骑皆下马藏于野,并将辎重就道而至,有顷,袁绍军大将文丑及刘备将五,六千骑追至,骑兵漫野而分取辎重,荀攸曰:可攻矣! 曹军骑兵皆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满六百,却纵出击之,大破绍骑,并斩文丑。

颜良,文丑,俱是河北之名将,经此二役,悉斩之。史载,“令绍军为之气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第三件大功:慧眼如炬,识得许攸来降是真非诈

建安五年,十月。 许攸叛袁绍来投曹操。(本小文盖叙荀军师之事,至于许攸来投曹操的原因不予详述。)

许攸之叛袁投曹,是整个官渡之战的的一大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许攸给曹操集团带来的一条关于袁绍军的重要军事情报,即:

“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

何所谓稍纵即逝,逝不再至的良机?这便是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延误战机不仅仅是对敌人的宽容,更是对己方的残忍!因为延误一条重要战机而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失之交臂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特别是作为当时兵势偏弱的曹操一方来说,更加有必要牢牢把握和抓住每一个机会,特别是许攸投曹所带来的这条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而面对许攸的“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这条颇为诱人的军事密报,据三国志载,“曹军诸将皆疑”,即怀疑许攸来降的真实性和这条军事密报的可靠性。

唯有荀攸和贾诩二人深信不疑,并深劝曹操袭取乌巢。曹操信然。

后来的事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将步骑五千往,衔枚缚马口,步兵抱束薪,连夜袭取乌巢。淳于琼在天明时于乱军中被斩杀。在乌巢的一把映天大火中,曹操取得了整个官渡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场重大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6:00 | 只看该作者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第四件大功:慧眼如炬,识得张合来降是真非诈,受降张合,得添大魏一员上将!


在乌巢大火映天的同时,和曹洪共同留守于本营的荀攸再为魏军立了一功。

原是袁绍派往乌巢的援军,张合,高览竟带着兵马反戈,直奔往曹营投降。(本篇盖主叙荀军师之事,张合,高览叛袁投曹的原因不予详叙。)

主帅曹操带兵袭取乌巢,不在营中。而面对张合,高览的带兵来降,曹洪惊疑不定,不敢开寨门受降。

荀攸却果断道:“张合计画不为袁绍所用,怒而来降,何所疑哉!”乃受张合高览之降。从此大魏得添张合这一员上将!



白马延津一役,斩得颜良,文丑; 乌巢一战,斩却淳于琼,张合投降。河北四员大将,也是袁绍麾下最得力的四员大将,或死或降。 至此,官渡之战的曹胜袁败,便几成定局了。


以上便是荀攸以军师身份从曹操历官渡之战所立的四件大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荀攸还有后话,建安八年,曹操方欲南征刘表,而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冀州又自相残杀了起来。曹操面临到彻底平定河北的大好时机。

对于是南征刘表还是北定冀州这个问题,曹操向群臣询问意见。群臣多以为刘表强,应该先平之。而袁谭,袁尚不足为虑。眼前当务之急在于先平定刘表。若贸然征冀州,刘表在后突袭,乃是大患。

只有荀攸清楚地看清了时势,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于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清楚而明确地指出若征讨冀州,不必过于担心刘表的在后发难。

曹操从荀攸之策,北征冀州。建安九年七月,大破袁尚。八月,斩审配于邺。建安十年正月,斩袁谭于南皮。

冀州平。曹操向汉献帝上表赞封荀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封荀攸为陵树亭侯。

建安十二年,增邑七百,转为中军师。魏国建,荀攸为尚书令。

时人赞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也!(荀令君,指的是荀YU;荀军师,指的就是荀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9 08:08:00 | 只看该作者
荀攸的表现一直是最出彩的,这场奠定曹操势力地位的关键战役公达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当为首功,文若对此役的贡献也不小
————————————————————————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02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所言甚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