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战略上看,这里有很多我个人的推断,拿出来大家批斗.
进攻姿态与实际进攻
诸葛六出岐山是为什么呢?可能大家会笑,当然是伐魏了.的确,从形式上是伐魏.但是真的打的垮魏国吗?诸位看官相信吗?如果荆州还在,关张黄忠马超还在,没有火烧联营800里.刘备利用孙刘联盟和曹丕废献帝的机会起兵,或许还算占得天时,中取地利,合乎人和.但是这都是假设,无数虚拟刘备统一天下的三国故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战争往往不是单纯的兵力比."人心"占了多大的因素?刘备为了小节而放弃大节举国伐吴,最后客死白帝,断送了唯一的打败魏国的机会!临终时大概可以想到其是如何的追悔莫及了.托孤于诸葛的只留下他未尽的野心...其他的还剩下什么???
诸葛本人知道事业终究不成吗?因该说他是清楚的,南征过后时过境迁,中原人心思安.曹丕又没有犯大的错误,还要硬着头皮北伐吗?诸葛用一篇>表白了心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啊,诸葛明知北伐无望还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罢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可能考虑,曹丕稳定国内之后定要消灭吴蜀,首当其冲是蜀,然后借长江上游之利灭吴.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坚持北伐的不归路.原因并不是灭魏,而是不断的骚扰,疲惫魏国,使之忙于防守而疏于组织有效的大规模进攻.他摆出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以攻为守.朋友们也许会说:"借蜀地险要固守不是更好"?君不见姜维守剑阁的下场?进攻是灵活机动的,防守是被动的,进攻一方可以选择任何他认为合理的进攻地点,防守则要处处防备.这就是魏国兵多而不合,将广而不利的原因吧...
可蜀国又有几人知晓诸葛的内心想法呢?魏文长显然没有领会到,他还在作着"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梦呢...姜维不愧为诸葛的接班人,他是明白的.可刘禅不明白.不过姜维在诸葛死后又维持了蜀国的存在十几年已然不易.灭国了还狂使反间计,不愧胆大如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