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之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2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诸葛亮不从魏文长其理有二:
1.从战术上看,魏延“兵出子午谷,下长安,直取洛阳,而后捣许都擒曹操”的良策算不上什么"良策"至多是一支奇兵.其实大家都知道诸葛在"隆中对"已经构思了如此的战略.不过这支部队是关羽的荆州兵马.为什么关羽可以和主力分路合击而魏文长不行呢?这到不一定是两个人的能力差异,主要在与后勤补给的问题,关羽可以利用荆州的便利的水路交通不断的补充,而且有荆州这么一大块后勤基地支持他,所以诸葛可以放心的让他指挥另一路攻势.反观魏文长,

一.后勤补给线太过单一,就算他攻下了长安,洛阳.就如诸葛所说魏延是"欺魏国无人了"只要有一人领兵断了子午谷的粮道,蜀军前后不能呼应,魏文长必遭惨败.当时蜀国的国力是不是可以承受的了呢?可能有人说"六出岐山,九伐中原"蜀国的国力就承受了?我在后边会细谈.

二.当时荆州已失,诸葛出兵多以屯田的粮食为用,试问魏延可以绕道,粮食基地也可以绕道吗?就算诸葛的"木牛流马"厉害大概运输量也赶不上火车吧.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2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2.从战略上看,这里有很多我个人的推断,拿出来大家批斗.

进攻姿态与实际进攻

诸葛六出岐山是为什么呢?可能大家会笑,当然是伐魏了.的确,从形式上是伐魏.但是真的打的垮魏国吗?诸位看官相信吗?如果荆州还在,关张黄忠马超还在,没有火烧联营800里.刘备利用孙刘联盟和曹丕废献帝的机会起兵,或许还算占得天时,中取地利,合乎人和.但是这都是假设,无数虚拟刘备统一天下的三国故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战争往往不是单纯的兵力比."人心"占了多大的因素?刘备为了小节而放弃大节举国伐吴,最后客死白帝,断送了唯一的打败魏国的机会!临终时大概可以想到其是如何的追悔莫及了.托孤于诸葛的只留下他未尽的野心...其他的还剩下什么???

诸葛本人知道事业终究不成吗?因该说他是清楚的,南征过后时过境迁,中原人心思安.曹丕又没有犯大的错误,还要硬着头皮北伐吗?诸葛用一篇>表白了心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啊,诸葛明知北伐无望还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罢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可能考虑,曹丕稳定国内之后定要消灭吴蜀,首当其冲是蜀,然后借长江上游之利灭吴.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坚持北伐的不归路.原因并不是灭魏,而是不断的骚扰,疲惫魏国,使之忙于防守而疏于组织有效的大规模进攻.他摆出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以攻为守.朋友们也许会说:"借蜀地险要固守不是更好"?君不见姜维守剑阁的下场?进攻是灵活机动的,防守是被动的,进攻一方可以选择任何他认为合理的进攻地点,防守则要处处防备.这就是魏国兵多而不合,将广而不利的原因吧...

可蜀国又有几人知晓诸葛的内心想法呢?魏文长显然没有领会到,他还在作着"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梦呢...姜维不愧为诸葛的接班人,他是明白的.可刘禅不明白.不过姜维在诸葛死后又维持了蜀国的存在十几年已然不易.灭国了还狂使反间计,不愧胆大如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2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对手的司马懿也是懂诸葛的,所以每次都在正确的地点等着诸葛.他知道诸葛不过是装装样子,不敢决战的.一旦没了老本就完了.

多年的战事使蜀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倒下了,这大概是诸葛早就料到的.可是如果没有诸葛的进攻姿态蜀国可以维持多久我们不能想像.诸葛算是用自己的余生报答了刘备...

不过多年的征战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千万壮士成枯骨,万里人家俱缟素.正所谓"兴,百姓苦.败,百姓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2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魏延之计:
《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看法:
魏延所献之策虽然有些冒险,但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一、魏军主力被诸葛亮所牵引,还有一部份主力是用在防范吴国上;
二、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
三、不论是五千,还是一万,魏延的兵将能征善战(《三国志》: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四、子午谷离长安相对要近得多,且一路上可避开魏军主力,有到达长安的可能性;
五、魏延用的是霍去病的打法,讲究的是突袭,攻其不备,独立作战,且人数少,隐蔽性好,不易被敌方发现,就算被发现,也是表现得机动灵活,好转移或调整路线迷惑敌方,还有就是这种打法属于闪电战类型,不需后方支授,也不用带太多的粮食,一路上,打到那,吃那,攻下长安后,直接威胁洛阳,魏军必乱,只能把最近的主力(也就是与蜀军诸葛亮军团作战的军团)回兵护洛阳,这时将为诸葛亮军团制造绝好的进攻机会,而魏延明指洛阳,实向西进,与诸葛亮东西合击,魏军前线主力必然首尾受敌,造成军心混乱,只有向咸阳以北溃败,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诸葛亮军团与魏延会师后,则长安可稳守,成蜀之地也!为下一步夺取洛阳赢得了跳板,赢得了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入了关中,蜀国必然将实力大增,为一统三国又增加了一份致关重要筹码;
六、魏延之用兵之法,来源于多年的实战总结,不是纸上谈兵,有很大的可行性,其实在当时的蜀国,历史上的魏延是最有咨格对军事作战前计划的行家,乃蜀国最具代表的实战派人物。何况魏延带的只是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用起来更是比谁都应用自如,毕竟他是小规模的部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七、魏国虽然能将多多,但在这种突然状况下,也是难以速速解围,毕竟那时通信和交通工具不发达,要救长安,必然要晚了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07-07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07-07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07-09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少爷也学灌水了~这几天南方,北方都有大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