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9|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整理】曹操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祠令》
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履。吾受锡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又临祭就洗,以手拟水而不盥。夫盥以洁为敬,未闻拟(向)[而]不盥之礼,且“祭神而神在”,故吾亲受水而盥也。又降神礼讫,下阶就幕而立,须奏乐毕竟,似若不衎烈祖,迟祭不速讫也,故吾坐俟乐阕送神乃起也。受胙纳(神)[袖],以授侍中,此为敬恭不终实也,古者亲执祭事,故吾亲纳于(神)[袖],终抱而归也。仲尼曰:“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


《述志令(一作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盲“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 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弧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 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思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愿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本篇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这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当时,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了汉朝政权,并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就在他为进一步统一全国而作努力时,有人说他将篡汉自立,“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为此,他写了这篇令(令,上告下的文书)以明心志,并奉还了大部分食邑(让县)。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剀切感人。他说自己起初只想作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阜,也不想多拥兵马。——如此再三说明白己的志向本不广。然后,他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 汉自立之心。最后,笔锋转到当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封地可退,兵权不能放弃,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韦凤绢)


《军谯令》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本篇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献帝建安七年(202)曹 操打败袁绍、刘备后,驻军故乡沛国谯县,下达了这道《军谯令》。令中,作者以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自己对遭受战祸的故乡人民的关切之情。“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言简意深。不事雕琢,尤令人惊心动魄。文末“魂而有知,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则感情真挚,意蕴深沉。全文虽仅百字左右,写来意思正大,既有位尊者的气 派,又不失坦诚亲切的风度。(韦凤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严败军令(—作败军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重功德令(一作论吏士行能令)》
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所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管仲曰:“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木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

《建学令(一作修学令)》
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举士令(一作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选举令》
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才能谨慎,典曹治事,起草立义,(文)[又]以草呈示令仆讫,乃付令史书之耳。书讫,共省读内之。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书之不好,令史坐之;至于谬误,读省者之责。若郎不能为文书,当御令史,是为牵牛不可以服箱,而当取辩于茧角也。



《选令》
谚曰:“失晨之鸡,思补更鸣。”昔季阐在白马,有受金取婢之罪,弃而弗问,后以为济北相,以其能补鸣也(一作以其能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选令》
今诏书省[司]隶官钟校尉(司)材智决洞,通敏先觉,可上请参军事,以辅闇政。


《求逸才令(一作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求直言令(—作求言令)》
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诚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以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椽)[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名)[言]其失,吾将览焉。


《封功臣令》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其馀各以次受封反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分给诸将令(一作分租与诸将掾属令)》
昔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掾属进得失令》
自今诸掾属侍中、别驾,常以月朔各进得失,纸书函封,主者朝常给纸函各一。



《效力令(一作清时令)》
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让礼令(—作礼让今)》
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抑兼并令(—作收田租令)》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禁比周令(一作整齐风俗令)》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存恤令(一作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给贷令(一作赡给灾民令)》
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