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曹操是怎么骂人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3-25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中,曹操无疑是最能骂人,也是最会骂人的人了。罗贯中通过对曹操骂人情节的精彩描写,刻画了曹操的性格,丰富了曹操的形象,可谓传神之至。曹操骂人很讲究策略,能抓住对方的弱点和要害,一招制敌,让对方没有反驳和对骂的机会,可谓出口不凡。

董卓被袁绍率领的关东十八路诸侯打败后,无心恋战,从洛阳逃到了长安。曹操建议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董卓,却遭到了袁绍等诸侯们的拒绝。看到大好机会将会错失,曹操“大怒”,骂道:“竖子不足与谋!”(《三国演义》第六回)

“竖子”一词,出自《史记.项羽本记》,原指男性阴茎勃起,后来演变为童仆、小子的代名词,是对人的一种蔑称。曹操用“竖子”一词来辱骂袁绍等诸侯,言语中带有非常粗鄙下流的市井流氓气息。

曹操剿灭黄巾残余势力后,一时间威震山东,于是派人把父亲曹嵩接过来享清福。徐州太守陶谦为了讨好曹操,安排部将张闿一路护送。不想张闿起了歹心,抢了财物,杀了曹嵩。曹操得到消息后,率军前来报仇,“身穿缟素”,“扬鞭大骂”陶谦:“老匹夫,杀吾父,尚敢乱言,谁当生擒老贼!”(《三国演义》第十回)

“匹夫”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昭公六年》,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后来多指有勇无谋的人,或者是家伙、东西的詈词。曹操不分青红皂白、撒泼无赖似的把陶谦骂作老匹夫、老贼,陶谦的自尊心、颜面和斗志都遭受到了沉重打击,甚至一度想“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

刘备干掉夏侯渊占领汉中后,气急败坏的曹操率军前来报仇。两军对阵,刘备派义子刘封出马。曹操破口“骂”刘备:“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据敌!”(《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后,曹操知晓,非常生气,不禁“大怒”,又骂刘备:“织席小儿,安敢如此!”(《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刘备出身低微,年轻时因为家贫,曾干过“贩屦织席”的低贱职业,这是出道后自称汉景帝后裔的刘备,感到最没面子、最无奈的伤心往事。曹操可不管什么江湖道义,他抓住刘备出身低微这件“短处”,三番两次的揭刘备不太光彩的老底,不但把刘备骂了个狗血喷头,同时也让刘备在部下将士面前颜面扫地。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具有很高的文化底蕴;同时曹操又是宦官养子的后代,深受不良家风的熏陶,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曹操骂人艺术的别具一格。曹操骂人直击要害,脱皮露骨——体现出了曹操卑鄙下流的另一面。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