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档次:张飞(99)、马超(99)、赵云(99)、小黄忠(99)
1、张飞的理由: (1)张飞醉酒丢了徐州,但吕布并未为难张飞,因为他“素知飞勇”,这个认识应该来自虎牢关一战,虎牢关之前大概吕布从未遇到过能和他单挑到50合还不败的武将。“素知飞勇”就是吕布对张飞武力的一种评价,由吕布作出的这个评价可以看出张飞的武力之强。第二档次,当之无愧!(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2)为何张飞老喊着要和吕布“打300合”?张飞一定是觉得虎牢关之战3打1,胜之不武,以张飞武力之强,总想要找个机会再单挑一场,于是一再的挑衅!终于,在吕布夺了张飞留守的徐州之后,张飞抢了吕布的150匹好马,双方在小沛再次交手。演义中再无第二个人敢这样多次冒犯吕布,不把吕布的武力当一回事! 吕布因为“环眼贼,数次渺视于我”,准备给张飞一个教训,而张飞终于有个机会和吕布“大战300回合”,也算是得偿所愿!结果双方“酣战”了100合,“未见胜负”。刘备“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兵”,说明100合战下来张飞下风。即便是这样,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绩了!(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2、马超的理由: (1)最主要的理由是平张飞。马超与张飞那一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刘备评价马超 “真勇将也”,并“急鸣金收兵”,显然有点担心张飞,但显然又是多余的,因为张飞第二阶段主动叫阵,当然是对第一阶段的结果不满意,不服! 第二阶段“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双方平手,又是刘备“鸣金收兵”,少了一个“急”字,显然比上次从容。回去后“张飞杀的性起,哪里肯休”,并要求刘备“多点火把,安排夜战”,这表明张飞对继续打下去,还是有信心的!但要说明的是,之前马超阵前等的时间太长,体力应该有所影响! 第三阶段,马超主动要求夜战,正和张飞之意,在这一阶段马超使用了暗器铜锤!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这至少说明马超越打越觉得凭自身真实武力赢张飞实在太困难了!但是马超也未败,他“到20余合”假装败走用铜锤时,张飞也提防,那一定是马超并未失败的突然“败走”,让张飞起了疑心。因此马超与张飞为同等档次!(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2)马超攻打瑕荫关时,孔明对刘备私下说:“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孔明的这句话,实际就是对张飞、赵云、马超的武力评价:三人武力相当!请注意“方可与敌”,并不是“方可胜之”。由战斗的结果来看,孔明的眼光很准,用词很准。(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3、赵云的理由: (1)赵云的强: 和文丑五、六十合平手。文丑成名很早,并且与颜良并列,武力应该超一流。(见三国演义第七回) 长坂坡一战,砍了曹营50多员武将。曹操非常喜爱赵云的勇猛,才下令不许放箭。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四十二回)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颤,不敢迎敌。”看看这个描写,没有办法,赵云至少第二档次。(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2)最强的战例,非体力充沛的情况下,30余合打败张郃,绝对超一流。(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3)马超攻打瑕荫关时,孔明对刘备私下说:“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孔明的这句话,实际就是对张飞、赵云的武力评价:二人武力相当!张飞与马超战成平手,说明孔明眼光很准,换成赵云去战,应该也是平手。所以赵云与张飞、马超并列第二档次。(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4、小黄忠的理由: (1) 加个“小”是想强调一下老黄忠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有一回一上战场就被人耻笑,“黄忠、严颜到关上,孟达、霍峻见了,心中亦笑孔明欠调度:‘是这般紧要去处,如何只叫两个老的来!’”夏侯渊还是在这之后被黄忠斩的。(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2)老黄忠与关羽的战斗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斗100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急鸣金收兵”,说明100余合下来,应该关羽略占上风。下来后的关羽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100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次日是第二阶段,“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彩。”关羽诈败,老黄忠追了上去。但是马失前蹄,关羽的拖刀计没有用的上。拖刀计有没有用上,用上是否就一定成功等问题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下面真正的分别来了,关羽没有杀黄忠,而是让他回去换马再战,这充分说明关羽是有必胜信心的。为何对一个“全无破绽”的对手有必胜信心呢?肯定是欺负其老,老年人的体力肯定不比关羽,黄忠体力不支的时候,也就是其破绽出现的时候。 第三日为第三阶段,黄忠战“三十余合”后诈败,用箭射关羽,但只射了盔缨,关羽领悟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这是报昨日不杀之恩,所以领兵退去! 韩玄则因黄忠不杀关羽违背军令,要杀黄忠,其第一条理由是怪黄忠“前日不力战”,前日即指第一阶段的100余合单挑,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不力战”的一战:这一战是“不分胜负”,基本算平手;这一战让关羽佩服黄忠“名不虚传”;这一战让关羽感到凭真实武力胜黄忠很不容易,所以决定用拖刀计。韩玄肯定是听说过关羽的,而与名震天下的关羽打的几乎成平手,却还是“不力战”,这句话道出了:韩玄对黄忠的武力期望很高,以前的黄忠应该从未偿败绩。快六十岁的黄忠都这么厉害,年轻时的黄忠是多么的能“力战”!个人认为:只要黄忠这个老年人的体力一项恢复到关羽那个年龄,关羽大概就赢不了了;要是黄忠的力量、敏捷都恢复到关羽那个年龄,关羽应该不是黄忠的对手。所以我把颠峰时期的黄忠排在了第二档次,称为小黄忠!(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第二档次武将之疑难解答: A、有人觉得,张飞对张郃多次交锋,最多一次用了三、五十合未胜,而马超20合就打败了张郃,所以马超>张飞! 解释: (1)马超和张飞相遇,并且恶战了一场,这一场的结果就是2人武力评定的最可靠依据,结果就是平手。所有的其他战例应该都另行解释!而不能动摇二员武将直接交手的结论! (2)如果疑难A大家不能解释,我就胡乱解释一下:张郃对张飞,能撑多少是多少,情形不对就逃跑,可以坚守不出,可以等明天恢复了体力继续再战。我甚至可以说,张飞故意和张郃打这么多回合,是为了等一个机会,一招致命,(只有斩了张郃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只是没有等到! 当然我刚才就说了,我在胡乱解释!你还可以有其他解释,我的目的只是想强调:其他任何间接战例,都不能动摇两员武将在正常情况下直接交手的结论!
B、有人觉得马超从天明等到午后,以疲劳状态对张飞,双方战平,故马超>张飞 解释: (1)等这么长时间究竟对骑在马上的马超体力影响有多大,无法衡量。个人觉得骑在马上,马会很疲劳,对人的影响应该小很多吧,且马超的马战斗中未出问题! (2)要是马超完全是由于体力原因,完全可以明天再战,光明正大的凭真实实力打败张飞,没有必要主动夜战,用铜锤来暗算张飞。 (3)从“张飞杀的性起,哪里肯休”,并要求刘备“多点火把,安排夜战”,这表明张飞对继续打下去,还是有信心的!考虑到马超体力受影响,还是算作平手吧!
C、有人觉得马超四、五十合才打败二流武将曹洪,而怀疑马超的武力。 解释: (1)马超的武力平张飞、平许褚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四、五十合未打败曹洪应该另行解释。 (2)我胡乱猜测:曹洪刚犯了严重的错误(丢了潼关),命是曹操留情给的,为了保护曹操,拼命来战马超(也许马超刺他胸口他不防守,却只是去砍马超一只手),当马超真的遇上不要命的,也就只能耗了,四、五十合后曹洪体力耗尽,终于不支。
D、有人认为赵云在长坂坡是由于曹操不许放箭,才这么勇猛的! 解释:这句话说反了,先是由于赵云勇猛异常、“威不可当”,才使得曹操起了爱才之心,这才传令不许放箭的。
E、有人觉得马超20合击败张郃、赵云30余合击败张郃,马超>赵云。 解释:此2例不能说明他们之间的强弱。赵云此战不是正常状态:先给刘备杀出一条路,“许褚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的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捱到天明”,又前有张郃、后有高览,“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合。”张郃“与云战30余合,拨马败走”! 赵云是怎么摆脱许褚的,不得而知;赵云是怎么找到刘备的不得而知;赵云不可能有心情睡觉,应该也是捱到天明吧;杀了高览;杀散后军,以上哪一件事不费体力!这样的赵云30余合击败张郃,就一定比20合击败张郃的马超弱?个人感觉难以据此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