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父亲的次子,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丕,一个罕见而冷僻的字。 也许是因为我是丞相的儿子,也许是因为我的独特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我生来就与人不同,总之,四岁时的我就很讨厌那些孩子们幼的稚的游戏。我的爱好,是骑马,是击剑,还有诗歌和兵法。 记得就是在我五岁时,父亲讨伐图谋不轨的张绣,并带上了我的堂兄曹安民和哥哥曹昂,只是不带我,说我太小,不能参战。当天晚上,我在饭桌上和父亲发起了辩论,我们父子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叔敖斩蛇”“甘罗拜相”“缇萦救父”这些典故不都是在证明“英雄出在少年时”吗?可是,我自信可以打动任何人的词藻与典故,却在父亲面前通通失效。他只是摇了摇头,笑道:“古人是古人,你是你,你小小年纪,应该踏踏实实地读书练武,不要总想着随军打仗。” 我突然想出击败父亲的方法了!“那么,‘谯水击蛟’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个杀死蛟龙的弄潮儿当时又有多大呢?” 父亲的笑容僵住了,但他随即放声大笑:“好!说得好,真不愧是我曹操的儿子。记住,一味的说教不能使你在舌战中胜利,抓住对方语言上的弱点和纰漏,利用现实中的尤其是与对方有关的事例才能将论敌击倒。这一点千万切记。”“那么,随军出征的事…” “好!这次就带上你,一同出征!”“谢丞相!” 我高兴地行了个军礼——我成功了!我战胜了父亲,赢得了参加实战的锻炼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