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从张松献蜀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2 08: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在隆中之时曾用此语问过刘备,这实在是问得好。其实隆中对中的原话不是如此,但意思却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这个问题刘备根本无须回答 , 莫说刘备这种绝非池中物,心兼天下的英雄,天底下哪一个有点野心的诸侯不眼谗益州这块肥肉?

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益州之主刘璋若是抱着“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美好憧憬而幻想置身于战火之外,那是绝无可能的。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旦战火降临益州, 暗弱的刘璋,是绝对没有办法守住益州的。那么,这块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宝地,在乱世中就像一座不设防的宝藏,实是天资而待赠于英雄也 !


益州别驾从事张松,无疑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或许,在张松看来,与其等到别的的诸侯来兼并益州,自己随着刘璋成为降虏,倒不如趁着益州还没被兼并之前,自己把益州献给他人,使自己成为功臣。岂不是要好得多。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准备征讨处于益州北面的,盘踞在汉中的张鲁。

刘璋就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张松自然知道刘樟在害怕什么,于是向刘樟进言道:“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曹军灭掉张鲁后,乘着战胜之威,顺势而取益州,益州谁能抵御之?”

刘璋忧虑道:“吾对此亦忧之而未有计策啊!

张松便乘机道:刘备,与主公您有宗室之亲,而又是曹操的深仇大患。而且善于用兵,若请刘备入蜀,使之讨张鲁,则张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兼有刘备在此,那么纵然曹操亲来,益州亦不惧矣!

刘樟是无谋之人,听信了张松的这条所谓“良计”。就派遣张松,法正为使,去荆州请刘备入蜀。

殊不知,张松此言此语此行,乃是早有预谋的。张松心下早有算计,这一去,已是欲把这全蜀之地,天府之国,千里益州双手奉与刘备矣!

史载,刘备见得张松,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刘备问及蜀中阔狭,兵器府库及人马众寡,及诸要塞道里远近,张松具言之。张松又画蜀中地形山川处所,由是使刘备尽知蜀中虚实也。(难怪无论是玩三国志系列还是三国群英系列的游戏中,张松身上总有一件叫作“西蜀地形图”的宝物~~~)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2 08:20:00 | 只看该作者
2
于是,刘备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步卒万余人入益州。刘樟亲自出城迎接。携刘备之手入城。这就是真正的引狼入室了。

刘樟这个傻瓜又增刘备之兵,并使刘备督益州水军,于是“刘备得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当时来蜀名义上是替刘樟讨张鲁的。可事实上“刘备及到葭萌关,未讨张鲁,先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等到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刘备欲代刘樟而自领益州之心日益彰显。而张松与刘备的往来书信密谋也更加频繁,站在自身利益上考虑的张松,极力怂恿刘备尽早尽快下手,早定益州。好使自己尽快脱离这有如玩火般的险境。

无奈张松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大功将成千钧一发的关头,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向刘樟告发了张松的叛益密谋。刘樟斩掉张松,并且敕令全益各关隘向刘备宣战。可惜了张松,为献蜀忙活了半日,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反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不过刘樟此时对刘备宣战为时以晚,刘备在蜀汉根基羽翼已成。领黄忠等勒兵与刘樟军战,并在培城大败刘樟军的冷苞,张任,邓贤等诸将。益州败军纷纷退保绵竹,刘樟派遣李严总督绵竹诸军,以图阻挡刘备。李严却率众降于刘备。至此刘备军势大盛。于是分遣诸将下平益州各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亦将兵从荆州出,定白帝,江州,江阳。关羽仍留镇荆州。

建安十九年夏,刘备破雒城,进围成都数十日,刘樟出降。至此,益州全境,落入刘备之手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2 08:21:00 | 只看该作者
3
其实张松,早在献蜀于刘备之前,曾也与曹操见过面。张松或许最先想到的是献蜀于曹操。

当时刘樟以张松为使者,献礼贺曹操。“张松身材短小,相貌猥琐。曹操甚不礼之”。对张松的态度很是冷淡。

曹操的主簿杨修可能是于张松同病相怜,也可能是看出了张松的“身怀异宝”,乃劝曹操应对张松加以礼遇,暗示曹操这样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只可惜,向来对能够虚心听从下属谏议的曹操,偏生往往对杨修的良谏颇有抵触。对杨修的话并没有听进去,也没有把张松放在心上。

正是这样“张松身怀异宝欲献,而曹操不能识”,  才有了后来的张松“献蜀于刘备”。 可叹!若曹操当时厚待张松,岂有刘备后来三分天下之事乎? 正是齐恒一骄矜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矜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而弃之于一念之间。岂不可叹哉!此可叹之一也。         

张松之兄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张肃出使曹操之时,曹操甚嘉之,表肃为广汉太守。而张松“短小猥琐”,出使于曹操之时,曹操甚不礼之。本是同胞而生,奈何兄弟二人相貌如此悬殊哉?人有贵贱,貌有美丑,本无可叹,奈何天下人多以貌取材,岂不可叹哉!此可叹之二也。


又曹操自己容貌身材亦非伟岸倜傥,君忘自扮捉刀人见匈奴使者之事乎?“最看不起穷人的实际上正是穷人,鄙视丑陋者的人未必就是仪表堂堂。”斯言诚不谬哉! 岂不可叹哉!此可叹之三也。


汉高祖斩白蛇而举兵,据汉中以争逐天下,承两汉四百年基业。刘焉,刘樟,汉室正统宗亲。名正言顺而据全蜀之地,不但不能以此为基本以安天下,而且无法自立,无法自保。拱手将基业让与他人,岂不惜哉!生子当如孙仲谋!斯言诚不谬哉! 为汉家宗室之先祖,亦当有一叹,此可叹之四也。


刘备定蜀之后,极为重用献蜀的另一大功臣法正。法正官拜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位之尊崇,仅次于诸葛,关,张数人而已。可惜了张松,百般献蜀,却在刘备定蜀之前身首异处。张松若是不死,日后在蜀汉地位之尊崇,定当在法正之上。这正是张松思之以久的夙愿,也是他费尽心力献蜀的原因。
结果空有千般算计万般辛苦,俱付之于流水,天道戏人,岂不可叹哉!此可叹之五也。


遥想刘备当年客居荆州依附刘表之时,思一锥之地立足而不可得。尝入厕时见自己髀里肉生,慨然而流涕。(要知道,自古美人绫,英雄泪,最令人心碎)。刘备又时感慨:“备恨无基本,若备有基本,则天下碌碌之辈,何足道哉!”
而今刘备据荆州,又得益州。马不旋踵,便挥鞭直指汉中。此时曹操也从长安举众来征汉中。两雄对峙与汉中之时,刘备笑而遥指之曰;“今我有益州为基本,曹公亲来,亦无能为也!汉川必我之所有矣!”
果然,对峙数月,曹操不能胜,于建安二十四年夏,引兵还长安。刘备遂平汉中。

一代枭雄,早年颠沛流离,依袁绍,投曹操,附刘表,寄居于人下,思一锥之地立足而难得。半生戎马,如今是据跨荆益二州,并兼汉中之地,三分鼎足立于天下。当一代枭雄,终于得以勒马扬眉之时,天下还有谁敢正色视之哉?岂不可叹哉!此可叹之六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07-24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