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掐死在摇篮中」下得很好,要是周瑜真能在孙权底下另起炉灶,还组织成集团,总会有人出面掐死。比较一下刘备,如果在其「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所、无立锥寸土时下手歼灭,也不会有以后据荆跨益、称王称帝的发展。周瑜就坏在被掐死,否则以南郡太守周瑜又攻拔成都,形势将会据荆跨益,与曹操、孙权及刘备四足鼎立。 周瑜在理想中可以成为刘备,但是历史上周瑜却选择助人一生,拙文称之「周瑜天生的缺陷」。 赤壁战后,曹操、刘备及孙权皆大有斩获:按战前曹操未能涉足荆州,战后却有荆州文武百官、南阳、章陵及南郡(虽江陵被攻陷,但还留襄阳樊城在);刘备则是囊括武陵、长沙、零陵及长沙荆南四郡;孙权则是占有江夏及南郡部分。就实力来说,曹操的「中国士众」(按:周瑜原话)几无损伤,首先有名有姓(指历史留名)的将领没死半人,难道全死小兵?其次即以火烧船计算,只有水军在船上走避不及被烧,弓马上船被烧的可能极低,或者沿烧营寨也限于临江各团,曹操兵力无太多损失,所以曹操后来能四越巢湖、中间还抽空北伐乌丸、鲜卑及西征马超、韩遂及张鲁,并非像小说所言的曹操再也无力南下或发动战争。 否则守樊城的曹将是曹仁,与守江陵的将领同为曹仁,两人同一人,但是周瑜却不再北伐襄樊,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曹仁,何以周瑜不再出击?莫非赤壁及南郡争战的曹军损失,不如宣传中伟大?而且居然能让敌将率众撤退,不知是曹仁突围太强还是周瑜围城或有疏漏? 后来终东吴一世,再也无法北伐荆州成功,应是曹军兵力太多太强的关系,这种双方兵力对峙,也许起自赤壁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