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蜀国最后一个名将--罗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宪(?年 - 270年),字令则,襄阳人。三国后期蜀汉将领,巴东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于蜀汉灭亡后投降曹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冲永安。

生平
父亲罗蒙,蜀汉广汉太守。年轻时以才学著名,十三岁时便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来进入太学就读,拜谯周为老师。当时同侪们将罗宪比喻为子贡。罗宪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不经营家产。任蜀汉太子舍人、宣信校尉。曾经出使吴国,很受吴国人的称道。 蜀汉末年,黄皓干政,罗宪对黄皓不理不采。所以被外放为巴东太守。蜀汉后主降魏后,孙吴派遣盛曼溯长江西上支援蜀汉,并要罗宪开放永安通道。但实际上孙吴是想夺取巴东,进而取得入蜀通道,退而守卫巴东以保护长江。罗宪面临江山覆辙,盟友劝降之下,久久难以抉择。

坚守永安
罗宪招集众人,表示孙吴不守信用,意图趁机并吞巴东,便归顺了曹魏。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孙吴先派遣步协强攻白帝城。罗宪沿著长江防守,同时派遣参军杨宗向魏廷求救。之后吴军攻入巴东,罗宪退入白帝城坚守,吴军屡次强攻皆被挡住,之后又派遣陆抗率3万人支援,这场攻防战长达六个月之久。

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事件,目前已无力支援。所以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军入蜀据点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后记
永安之围结束后,孙吴武陵的部份地区投降曹魏,罗宪加封武陵太守。司马炎篡魏后罗宪改封为西鄂县侯,罗宪的之子罗袭也任给事中。西晋时期,罗宪举荐不少蜀汉人士。例如巴西陈寿、琅邪诸葛京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官员。 最后罗宪攻下了孙吴的巫城(今重庆市巫山县),同时也向司马昭进献伐吴之策。西元270年,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避乱於蜀,官至広汉太守。
宪少以才学〔知〕名,年十三能属文。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性方亮厳整,待士无倦,軽财好施,不営产业。后主立太子,为太子舎人,迁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再使於呉,呉人称(羡)〔美〕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与不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拝宪〔领军〕为宇副弐。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二(干)〔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辺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安。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於都亭三日。呉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呉为唇歯,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呉何得久,吾宁能为呉降虏乎!”於是缮甲完聚,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呉闻钟?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呉使歩协率众而西。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囲北出,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诣晋王。协攻城,宪出与戦,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率三万人増宪之囲。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疫大半。或勧南出牂牁,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晋王即委前任,拝宪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県挙众叛呉,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泰始元年,改封西鄂県侯。宪遣妻子居洛阳,武帝以其子袭为给事中。三年冬,入朝,进位冠军将军?仮节。四年三月,従帝宴於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高)〔南〕阳吕(稚)〔雅〕?许国,江夏费恭,琅琊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顕於世。宪还,袭取呉之巫城,因上伐呉之策。六年薨,赠安南将军,谥曰烈侯。
子袭,以陵江将军领部曲,早卒,追赠広汉太守。袭子徽,顺阳内史,永嘉五年为王如所杀。兄子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7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蜀汉末年尽忠职守,威武不屈的永安白帝城守将,蜀亡后归降于魏晋,抵抗步协、陆抗的进攻,完全阻挡了欲分一杯羹的吴军;同时也是轻财好施、正直光明、善于推荐人才的西蜀子贡。
 
罗宪字令则,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父亲罗蒙,早年避乱而入蜀,官至广汉太守。兄长罗式,官至牂柯太守,不过早亡,留下了儿子罗尚交给罗宪抚养。

年轻时代的罗宪以才学著名,十三岁时便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来罗宪进入太学就读,拜谯周为老师。当时同侪们将同为谯周门下的文立比喻为颜回,陈寿与李虔比喻为子游与子夏,而把罗宪比喻为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善问、善推论,善于观人、观己、观察环境。

罗宪的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不经营家产。后主刘禅立太子时(238年),看上了罗宪的才学,任命他辅佐太子。后来罗宪转任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的身分出使东吴,很受吴国人的称道。

蜀汉末年,黄皓干政,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迎合黄皓,但是正直的罗宪却对黄皓不理不采。黄皓便把罗宪外放到巴东(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当太守。当时巴东是右大将军阎宇的驻地,罗宪被任命为阎宇的副手,统领军队。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刘禅将阎宇及其所部调回成都,以抵抗魏国攻击,留下两千人给罗宪,让他防守永安。

不久,成都战败的消息传回永安,城内登时人心惶惶,长江沿岸官员都弃城而逃,而罗宪斩了一个散播谣言作乱的人,平息了动乱。后主出降后,罗宪又率军镇守于郡县中的都亭(维持治安的机构)三日,安定人心。吴帝孙休听说蜀国兵败,便派遣将军盛曼溯长江西上,名义上是救援,实际上是要分一杯羹,想趁虚取蜀。罗宪招集众人,大义凛然地表示:「我们的国家可说是灭亡了,没想到吴国虽与我国唇亡齿寒,却不但不体恤我们的危难,反倒想分一杯羹。这种不顾盟约的举动,简直是不仁不义!更何况蜀汉灭亡,吴国又如何能长治久安?我还宁可投降魏国为俘虏!」便归顺了魏国。

于是罗宪整顿兵马,激励士卒以节义,使得将士用命。而成都虽然陷落,但是邓艾、锺会相争,不久便双双横死,西蜀一时之间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吴国见有机可乘,又派遣了步协领兵攻打。罗宪沿着长江防守,眼见快要抵挡不住,便派遣参军杨宗突围北上,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求援,同时将自己的印绶及儿子交给司马昭,表明自己不可能降吴的决心。在援军抵达之前,罗宪退入永安城内据守,步协强攻,被罗宪杀得大败而回。吴帝孙休愤怒,又派陆抗等人领兵三万支援步协。

264年五月,罗宪死守永安城已经超过六个月了,可是援兵不但没到,城内也开始有传染病流行,不少士兵因此丧失了战斗力。于是有人开始劝说罗宪放弃永安,逃往南边的牂柯或北边的上庸,以保全性命。罗宪义正辞严地回答:「我身为一城之主,是满城百姓的依靠。有危险时不能转危为安,遇上急难却舍弃百姓,独自逃生,这可不是君子该有的行为。大不了与这座城池共存亡。」

同时,陈骞将罗宪的状况禀报给晋王司马昭,于是司马昭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两万支持罗宪,攻打吴军入蜀的据点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永安下游约180公里)。一直到了七月,陆抗才领兵撤退。永安之围解除后,司马昭让罗宪担任原先的职位,同时拜为陵江(也作「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

不久,吴国的武陵(今湖南、四川、贵州省交界处)四县举众反叛,投向魏国,司马昭又任命罗宪为武陵太守,监巴东军事,将魏国的版图向东推进。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罗宪被改封为西鄂县侯。同时罗宪让妻子家人前往洛阳定居,司马炎也任命罗宪的儿子罗袭为给事中。

约267年,司马炎下诏,称罗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召罗宪入朝,升为冠军将军,持节。268年,司马炎在华林园大宴群臣,同时也向一些蜀汉旧臣询问,是否有堪用的西蜀人才。罗宪便举荐了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官员。

罗宪回到永安后,攻下了吴国的巫城(今四川省巫山县、永安下游约30公里),同时也向司马昭进献伐吴之策。公元270年,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注一)。

※ ※ ※ ※
注一:根据《晋书》,包括持节、武陵太守及西鄂侯等权位官职,都是在罗宪死后追封的。不过以上依然采《三国志》裴注引襄阳记之说,认为是其生前所受。

※ ※ ※ ※
参考数据:

晋.陈寿《三国志》暨裴松之注〈卷41.霍弋〉

唐.房玄龄等《晋书》〈57.罗宪〉、(91.文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78〉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西晋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7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正史记载:

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兄子尚)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 吾彦 张光
赵诱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
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泰始初入朝,诏曰:“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泰始六年卒,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初,宪侍宴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人常忌、杜轸等,皆西国之良器,武帝并召而任之。
子袭,历给事中、陵江将军,统其父部曲,至广汉太守。兄子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