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8|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对新人有帮助的好帖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帮助军团新人尽快成长,报效军团!!我会到处搜寻好帖子,不断更新!请勿灌水!!)

转帖]三国人物难读字音
董旻、何旻,min,二声, 旻,秋天也。
傅嘏,gu,三声,
傅肜,rong,二声
韩暹,xiān,一声。“暹罗”,就是古代泰国。
韩矍:jue,二声,精神矍铄。jue shuo。别错了!
李傕,jue,二声
泠苞,ling,二声
李歆、孙歆,华歆:xīn,一声
刘谌、荀谌,chen,二声,嗨!我念错了20年。
潘濬、王濬、周濬,两个读音jun,和xun,人名时都读jun。
桥蕤,rui,二声(念起来好诡异。。。),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秦宓, mi,四声,可洛神赋中宓妃怎么念fu??
全怿,yi,四声,悦也,乐也
邵悌、张悌,ti,四声
眭固的眭,suī,一声
王粲、吾粲,can,四声
王昶,chang,三声
辛毗,pi,二声
荀顗,yi,三声
羊祜,hu,四声
杨祚,zuo,四声
杨阜, fu,四声,阜新,地名
笮融的笮,ze二声,或者zuo二声,做姓氏应该念ze
张嶷,yi,二声,幼小聪慧的意思。
蔡邕:邕yōng 一声
蔡琰: yan, 三声,文姬姐姐真是漂亮,成熟女人的味道。另崔琰。
张闿:闿kai四声
王垕:垕hou, 四声,就是那个被曹操剁掉的可怜粮官
马谡:谡su,四声这个知道的人多
夏侯楙:楙mao,二声
步骘:骘zhi,四声
阚泽:阚kan, 四声,我见过这个姓的
彭羕:羕yang, 四声,意思和漾一样
蒯良:蒯kuai 第三声
韩胤:胤yin , 四声,认识赵匡胤吧
张纮:纮hong, 二声,张昭他哥。
陈珪:珪guī,一声
荀彧:彧yu,四声,趣味高雅的意思。
皇甫郦:甫fu,三声,别念成pu了!郦li,四声
郭汜:汜si,四声,汜水关
士燮:燮xie,四声,也可以写成爕。喜欢乒乓球应该知道“张燮林”
嵇康:嵇ji,二声,竹林七贤,现在看来绝对酒肉之徒。
孔伷:zhou,四声,通“胄”,还有司马伷
刘璝:guī 一声,古同“瑰”
毋丘俭,guan,四声,不是“毋”,这个也不认识?!wu,四声。
麴义,qū,一声。连字典里都说“麴义”,牛x。
袁燿,yao,同“耀”
夏侯惇: 惇dūn,一声。这个知道,有个mm名带这个字却一直读错,臭大了!
车胄:zhou,四声。
朱儁: jun,四声,通“俊”
许褚:chu,三声,这个字还有zhe(三声),zhu(三声)。
管辂:lu,四声,刚查字典,原来一直读ge,汗颜!
傅巽:xun,四声。
贾诩:xu,三声,“自诩”,吹牛。
全琮:cong,二声,还有刘琮,刘表的小儿子。
何晏:yan,四声,多做姓。
刘晔:ye,四声,别再念hua了
费祎:yī,一声,别wei了
戏志才:xi,四声,同“戏”。
郤正:xi,四声,通“隙”
师纂:zuan,三声,不卷舌的哦!
钟毓:yu,四声,“毓停”,这个不知道?长大了就知道了!
沮授:ju,三声
张勲:xūn,一声,古同“勋”。巧了和“复辟”的张勋同名。

另外,大家可以下在一个很好的小软件:诸葛卧龙(可以不用记录将表,非外挂)下载处:

http://sgc.17173.com/content/2006-08-31/20060831174252502.shtml

http://images.17173.com/sgc/images/setup/soft/20068293583291250.ra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3 1:48:12编辑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ichardian在2006-3-29 5:52:00的发言:

这两天又玩了冀州和凉州,对骑兵的优劣,有些看法,大家看对不对 :)

骑兵优势一:机动性强,行动距离远,可以在敌人打不到的位置攻击对方。

因此,目前流行骑兵一前一后,一退一进,打弓打刀,后仙刀加气,此法的缺点是,骑兵若不够强,无法一击杀敌,而对方若有仙刀,可以加回气,若有妖刀,加上侦查到你意图,则有可能上去反被妖。

骑兵优势二:近战克刀弓。

因此,有强骑抢位,撞死群弓之爽,有群骑乱入,踩死群弓之酷。当然,他有克星,枪,同样训练度的骑和枪,骑兵单撞是送死,射的话,必须齐射,否则也是没用。枪克骑大约15点左右,也就是说100攻的枪,能打115的骑掉气。而骑兵要想单射掉枪兵气,攻击得高5以上,当然,如果你看准了他枪站在黄,蓝地上,赶快射吧。 

骑兵优势三:能砍还能射。

因此,经常看到可以看到一两只骑兵在敌人城池周围,时进时出,射死刀弓无数,却能躲开妖刀,让敌人无可奈何,只能看着兵一个个死去,将一个个离开。用刀弓被骑兵慢慢折磨,绝对是每个玩家的噩梦。当然,遇到三阵围城,不出兵,或者出兵埋伏的对手,骑兵就要小心了。

骑兵劣势一:砍城72折

因此,一般200训出头的铁骑攻不到110,打个72折就是80不到,两骑合击120不到,三骑合击160不到。普通三铁骑下不了主,只能下副再下主,需要比较好的计算和走位。而且合计打城若攻击高不多,损失极大,很快就到必死500。。。。。。

骑兵劣势二:精兵不可失

为了,提高攻击,一般都会把骑兵往高处训,到了接近300就可以三骑下主,也不怕200训的枪了。可是,这些精兵,如果一个不小心,或踩阵,或中妖,或被齐射,死了一个,都是很大的损失。因此,打凉州,若能弄死他前期的一骑,对他的打击就很大.

骑兵劣势三:师营耗钱粮

为了,让骑兵更加无敌,300训的枪也不怕,那就要出营出师了,可一个营15000以上的人口,没有三四个城是很难支撑的。因此,要出营,一定要抢城,不能一味在家狂训,否则训好了发现,出去就要饿肚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下第七在2006-7-26 1:48:00的发言:

维护,睡不着觉,写下自己心得,欢迎高手指点,一起提高。文笔不好,欢迎批评。

首先,骑兵的责任,每个兵种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和兵种自身优势挂钩,所以骑兵的责任是把自己的速度与骁勇优势发挥出来攻则一击致命,守则十面埋伏。用两个字概括,我选择——掌握。

其次,骑兵的精神,一个战队有个好骑手是幸运的,只要骑手还活着,无论处于什么劣势,这个战队的防守体系和进攻体系都不会散,每个人不是在各自为战,这就是骑兵的神,因为只有你快,只有你能千里驰援,只有骑兵能让盟友感觉到我们城市没连在一起,但兵在一起。呼吸在一起。用两个字概括,我选择——斗魂。

再次,骑兵的技术,玩策要有基本技术,但玩骑仅这些技术还不够,有人说关键看谁先动,其实不尽然,别说走位有讲究,用骑的特别用凉骑的把自己队伍和敌人队伍放在运气天平两边本身就是不明智。把握自己的运气试用骑兵的技术的一部分。两个字,我选择——磨练。

再次,骑兵的怯懦,凡事有两方面,使骁勇还是莽撞只在于你有无自知,要对战局走势有直觉,该退就退,骑兵是战场上输不起的并种。刀彼得是妖,弓拼的是阵法,枪比的是狠辣,骑比的却是一骑一将得失,两个字,我选择——韬晦。

最后,骑兵的王道,刚用骑习惯单打独斗,一般是出两骑作为主力试图灭掉里自己最近的一家,成功率还是很高的。现在我基本刻意避免局部单条,而是靠近我的同盟。要知道对于苦战的盟友,你过去一个垃圾骑,也有可能改变盟友的命运。不是我害怕局部单条。只是由于我感觉那样杀人很无聊。两个字,我选择——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下第七在2006-7-26 10:14:00的发言:

冀骑和凉骑最大区别在于单兵种作战问题,冀骑一直只靠骑兵作战只能说浪费了冀州其他兵种,(我也用过冀州,有很多的局没出过骑兵基本大局已定。为什么?配合盟友灭人,一个好将带100训刀,一个兔子,一个鬼谷,一个干将,已经什么都可以干了。有时候群英盟友爱犯一个错误,比如,我看见一个盟友打城兵接近我的战场,我说来帮我怎么样怎么样。。。盟友说好,并回营了。我问为什么回营?给我答案,我练得是骑,换兵。嗬嗬,希望朋友们仔细算算是直接过来快,还是换兵快,对盟友需要你干什么自己要清楚。让你帮忙未必是让你来和敌人单条。)

凉州就不用说了,不想单兵种只能依靠盟友(出白刀白弓白枪除外),实际上,选择凉州的人因该具有仅靠骑兵对付各个兵种对付各种城池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下夷陵在2006-9-2 16:38:00的发言:

在策战中,我一再强调战略制胜的重要性。在本文,我通过几个例子,对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说明。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战略是全局性的、指导性的,也是决定性的。一场策战的战略家,或者说本次战役的总指挥,只能有一个,他首先应该熟悉本次战役的地图地貌,以及敌我各洲的特点,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时间优势、空间优势来狙击敌人,消灭敌人。战略的核心总是依仗上述3个优势狙击敌人,培养局部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至于围城打援、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等,皆是具体战术,不在战略层面。至于先天君主优劣,洲别的相生相克,录将的顺利与否,随机的运气好坏,则不足以影响整个策战生涯----尽管这些因素可能决定你一两回战役的成败,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因素出现几率对大家都是相等的。

举例如下:祁山地图。我方:武山、广汉、白帝城 敌方:武都曹操、长安刘璋、合江孙策

敌方第一季曹操攻打阳平关、刘璋攻打扶风,孙策暂无动静。

敌方曹操下阳平后汇合一路西进的刘璋,攻击武山,这是典型的局部2打1。依仗阳平关和长安的屏障,曹操和刘璋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远处边陲的武山狂轰乱炸。我方远在广汉的一家应该快速上去增援武山吗?答案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即便你以最快的速度挺进到见阁,面对铁壁----阳平关,你依然无可奈何。

与远在白帝城的盟友遥相呼应,对川中的孙策进行夹击,形成另一个局部2打1,是战略的关键。但不去增援孤军奋战的武山的前提是,武山盟友占领上圭,可以依托上圭的特殊地形,进行有力的1对2防守。请记住:上圭面对天水方向的来敌,35、46两阵,可以挡住除刀以外任何兵种的前进。

例2,祁山地图。我方:白帝城、永安、巴西马腾、扶风 敌方:合江公孙、武都、见阁、五仗原

一个显然易见的思路是白帝城、永安2家合击合江,待消灭公孙后再上去支援。2打1灭公孙想法是好的,而且近在眼前,但更应该预见,川中从成都到白帝城共7个城,任何一城都可以有效地抵抗1个方向的2家进攻,更何况人家还可以迁主到成都,甚至更远!做徒劳的事比什么事都不做更蠢。你应该充分利用白帝城有利地形给你提供的安全后方----在白帝城建阵吧!然后白帝、永安2家人马向汉中挺进。真正的急所是巴西的盟友!如果你真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在汉中或者巴西附近的会战中。你方总是显得轻松,毕竟是4打3嘛。

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如果整体兵力较敌没有优势,至少要形成局部优势。为了形成上述优势有时你就要采用迂回、运动等方式;在不利的情况下你甚至还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准备防守反击。正是在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共产党取得了4次反围剿胜利,完成了长征的大转移,抵御了强大的外蔟亡我中国的野心,打败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半个世纪过去了,伟人的战略思想依然对现实有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高手区作战的几个好习惯

发布时间:05-12-07

作者:夏羽飞

(一)录将
1)在行政指令阶段(特别是在游戏初期)先看在野武将情况,有自己不准备录或不能录的好武将要马上通知盟友。要说明谁,几将,哪里。能说明哪个盟友可录更好。千万不要问某某某有人要吗,即使在战斗中或上一次行政阶段说过该武将在哪里,也不要省略地名。没有好武将时报个“0”,免得盟友等将。
2)录盟友报的将前,尽量先通知:某某某我要。避免自己或盟友浪费指令。
3)有好武将时要优先让给在前线的和受围攻的盟友。有把握时可帮着录掉几个垃圾将,最高境界是自己录下后挂好宝再解雇给处于危险中的盟友录。
4)垃圾将少的城里的好将尽量留给拿垃圾君主的盟友录。
5)记住好武将的录用地点,以防万一。

(二)占城
1)有危险时非必要不占空城,防止副城被打主城掉气。
2)无危险时尽量早打多占空城好为盟友找将。
3)有盟友相邻时打空城尽量先协商,间隔打空城可避免副城被打后连环掉气。
4)打空城时要注意给穷盟友留吃饭的城和给处于危险中的盟友留逃命的城。

(三)占关和变态城
1)关和变态城的重要性毋庸多说。开局后不能马上打自己主城附近应该由自己打的关或变态城时要尽早告诉盟友。以免失去屏障。
2)骑弓兵或将弱无法打重要的关或变态城时,可以先派一将到关的附近埋伏骚扰,拖延时间以便盟友赶来抢。

(四)配合
1)有危险时要早求救。至少要给盟友出兵补气赶路的时间。不能死到临头才叫救命。
2)对可能有危险的盟友提前准备救兵是真正的高手风度。
3)对于出营出师的看法见仁见智,但我至少反对开局练师:等你是练好师盟友都死了,你一打四还不是死路一条!

(五)开局不利
1)开局不利不要自暴自弃,拿刘备几年录不到好将的情况经常发生,杨奉开局录到关羽陆逊也不少见。你的形势不好对方也未必好。
2)不要抱怨同盟,不要发牢骚,特别是同盟已经尽了力时
3)不要过于拘泥枪将骑将。我有一次出周瑜铁骑被盟友大骂,但就是周瑜骑配合几个士气只有30左右的骑将用合击救了汉中(对方的部队士气也不高了)。
4)我见过高手用一堆垃圾将纵横天下的。
5)在盟友还在努力时不要向对手暴露你的不利形势。
6)地形不利时更不要灰心,要尽量拖时间等盟友支援。盟友的支援可以是部队,也可以是好的在野武将。有了2-3个猛将又何惧四面对敌!我有过3个盟友1个被灭1个投降1个逃跑后独灭三家逼和第四家的实际战例(绝不吹牛,实际上第4家我也可以灭掉的,没打好),关键就是在第2季连录3个好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从《孙子兵法》谈三国策战争艺术

发布时间:05-12-07

作者:风雨飘香

很早以前就拜读了《孙子兵法》,不过那时还是一战争盲,似懂非懂。近日又仔细研究了孙子的大作,综合平日打三国策的经验,写了如下的文章。因为本人理解力的局限性和三国策本身的原因,只截选了孙子兵法13篇中的少数几篇,还请大家谅解。
1、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里截取了计篇中对三国策有现实意义的一段,因为“计”本来就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所以接下来我就通过具体战例和大家探讨一下。
有一盘祁山战局,我袁术君主出在安定,盟友一家在千阳,敌方汉中一家,南乡一家,下面是我们另一家和敌人1v1。开局一看形势,我就知道这局的关键地方就在于长安,谁取了长安,谁就在以后的战局占据主动。但我跟敌人距离长安差不多远,直接去抢的话,未必能抢下。这时候心里基本有了腹案:等敌人打下长安再取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我先出一强刀打下新平,然后强刀转向湄,等到秋季内政,直接从新平出了太史,张辽267训练铁枪,绕过北地不打,直取长安。冬季内政的时候,我强刀打下了湄,2铁枪到了北地下边。这时候敌人的部队围到了长安旁边。我侦察了以后,发现没他快,埋伏在长安旁,等他打下。然后下月直接拿下长安。这里就有近而示以远的味道,因为我没打北地,打下了湄,给敌人一种2家合击汉中的想法,故而就放松了对长安的防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果我打下北地再出兵,结局就很难说了。最后这局的结果是,南乡那家因为强攻长安被我全歼主力,从而我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上庸,白帝,从敌人背后开了个口子,从而控制了整个战局。
还有一盘,也是祁山图,我曹操君主在街亭,手下没好将,但有仙。敌人1家庸州在武山,一家豫州在天水,盟友全在下边,远水不解近渴。开局我就分兵曹操枪去打城,想直接向长安方面撤退,家里放了2阵的同时练铁枪营。开始一断时间风平浪静,我曹操一路打下安定,新平,北地,武山一家打下陇西,上帮,不过,奇怪的是,天水一家一直没有动静。这时,是冬季内政。我想迁都北地,不过,曹操下季就能打下长安,天水一家一直没动。我就想,过一季打下长安再迁多好,而我家里3阵,武山那家不可能一季灭我,断粮道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放弃了当月迁都。可惜的是,我错了。天水一家在春1的时候就围了我安定。同时因为我家里没出兵,主城被轻松拿下。而我要是迁都北地再迁长安的话,家里很快就出铁枪营,有仙刀的情况下,守住长安不是什么难事。虽然这局输在我没有及时迁都上,不过天水的敌人打法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他打下了千阳,那么我肯定毫不犹豫的迁都,就是因为他没有动,使我没了压迫感,从而放松了戒备,心里有了侥幸的思想。
以上2个战局,充分体现了“近而示之以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思想。其中巧妙运用,存乎一心。
至于“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在三国策里也是屡试不爽的战术。具体来说,进攻一方都要比防守的一方吃亏的,所以在没有把握吃掉对方以前,最好是能进攻的情况下也不进攻,摆出一副弱势的姿态(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另一个战线上虚晃一枪,摆出一个强攻的架势),诱使对方来攻,引诱对方在你的地盘里进行主力决战。此所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是也。若敌人势大,我不能敌,此时应该全力防守,避免野战,同时出小队精锐打断敌人补给,此所谓强而避之,怒而扰之。
因为计在三国策里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故而这一节我也写的相对比较罗嗦。希望大家看了不要反感。

2、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里大多都是讨论现实战争中的问题,但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和三国策也是相通的。劳师远征,不仅补给上浪费指令,而且需要指令去侦察,这样比起对手要浪费许多指令。而且,主力全在外,家里的防卫必然空虚,给人以可乘之机。说到这里,禁不住说一下我对偷袭的看法,奇正相合,是战争里所必须的。但奇不一定指偷袭,也指奇兵,奇袭。本人严重反感主力全出远程跋涉偷袭对手的人,这不能算是偷袭,只能算是赌博,除非万不得已,不偷袭就输定的情况下可以博一博,一般情况下一定要首先保证正面战场投入的兵力。善于偷袭的人都善于把握时机,比如迅速打下一个你主城附近的一个城(多半是补给不通的城),然后在你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挂了,再比如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利用一部分部队佯攻来掩护偷袭,使你没有时间来考虑。任何纯粹的,想法单一的偷袭,都应该被屏弃。

3、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很多人对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这句不大理解,认为在三国策里面没有用处,前几天有人还在17173质疑过我,现在我就在这里解释一下。在三国策里面,外交功能目前还没什么作用,伐交这一句暂且可以去掉。那么,剩下的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伐城。
谋是最重要的,这点无可置疑,不管是开局的战略计划,还是进攻时的战术手段,都属于“谋”的体现。谋运用的好,就可以避实就虚,可以请君入瓮,可以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就算面对强势敌人也不用担心,而一旦全局上能迅速形成以多打少,那么胜负的天平更是会很快倾斜。其次是兵,兵的重要性大家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再有谋也是白搭,但有兵无谋,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兵就象两个人手中的武器,武器再好,也得看各人使用的方法才能分出高低,故而兵次于谋。至于城,肯定不如兵重要了,没兵你再多城也守不住。
关于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善于进攻的人会努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如果形势相当,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以消灭敌人的部队为目标,实在不得以才会浪费兵力去攻城(除非有些战略要地不得不攻),但因为三国策里有不死500的存在,有时候攻城并不浪费什么兵力,所以,是不是攻城就要看情况了,当然,如果你浪费6,7000铁兵去攻一个副城,那么就是头脑有问题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任何战争游戏中都同样适用。进攻时注意敌人防守的兵力,判断他主力的位置,僵持时随时注意着敌人的动向,用会侦察的部队在主城附近来回巡逻,这些相当重要。有时候打着打着,敌人的主力半天没见到,就应该知道他做什么去了,呵呵,80%是偷袭去了。防偷袭的重要一点就是知彼,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就家里硬放上3阵3刀几个栅栏。保证没人能偷到你。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知彼,中期以后家里3阵2刀也是至少的。

4、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这段势篇写的比较晦涩,理解起来也比较难。我就只从和三国策关系比较密切的奇正方面说一下。大家知道,用兵分奇和正,所谓正,一般指正面战场的,在对手意料中的兵力以及战法。奇,一般指出乎对手意料的攻击。奇兵运用的好,甚至能使对手整个进攻/防守体系崩溃。举个例子来说,荆州的进攻都是集团式的,这样补给就成了问题,防守荆州的进攻,就要奇正相合。正面留下主力,牵制敌人,另派小队精锐(最好有侦察、埋伏2种技能,不会侦察也勉强可以)埋伏在敌人的进攻路线上,离大路5格以上距离,等敌人米粮消耗的差不多,该放粮仓补给的时候,这奇兵从后面杀出,一下就能尽歼敌人主力。再比如说,战争相持阶段,自己占了优势,但敌人凭借地利死守一城,就可以考虑留下一部分部队牵制敌人,另出部队打断敌人补给,这样敌城就不攻而破。有的时候在一条战线和敌人拉锯战,如果你突出奇兵打下另一战线的城市,往往就能使敌人疲于奔命。奇兵的用法层出不穷,我只是随便举两个例子,要想灵活运用,需要深厚的战术素养(随便说说,我见过的运用奇兵和防奇兵最好的是天炎的战斗组合)。另外说明一点,不要太依赖“奇”,“正”才是硬道理,首先应该保证的兵力不要跟敌人相差太大,如果敌人出了师,你却连营都没有,那就很危险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5、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这段在原作里面很长,但我看来,真正的精髓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一句。能把常规战法进行到完美,已经到了高手的地步,但要想更进一步,达到顶尖高手的境界,必须把所有战法全部忘记,根据形势来判断战术的运用。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战略思想,不要困扰于固定的作战模式,最大限度上发挥你手中的兵力的作用,才是“兵无常势”的真正注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些战局。有一局,敌人一家从白帝城经上庸打到汉中附近,而陈仓,眉上面我们2家同盟已经消灭了一家,眉那家主力基本全灭,但陈仓一家主力仍在,就在汉中和敌人展开火拼。这时候,眉的同盟一路从长安打到了魏兴,就在这时,他停下了,没有继续去打上庸,后来战局结束以后我质问他为什么不打,回答是,我师还没练好。等他打下上庸已经是3个季度以后,这时候陈仓同盟和敌人拼的也大伤元气。试想,打一座没有防守的空城,只要2队强兵就可以,虽然你兵没练好,但你只要能打下上庸,敌人必定回兵防守(主城白帝),那样,汉中,成固,南乡等不攻自破。那时集中2家主力消灭一家,还不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还有一局,巨鹿地图,我在真定和敌人范阳对峙,敌人出兵打了定和蓟。敌人将很猛,我没有法将,靠铁枪支撑有点吃力,于是要求北平的同盟出兵打下蓟,给他点压力(同盟君主司马),结果,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有一个枪将。我¥#%……%¥*(,要你打一个空城,又不是让你全力进攻,去2强刀不可以?去一铁枪一强刀不可以?分兵去一队500人左右的铁枪不可以?没2枪就不能出兵打人?实在把我郁闷的要死。有时候,打敌人不需要什么很强的部队,只要能打下他一座城,就能给他严重的威胁。现在有的人出兵必300,营师全要铁,全都太拘泥于常规,有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兵,出去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达成这个目的需要什么样的兵力。学会思考很重要。而对战机的把握,对局势的判断,能否充分利用手头的兵力,决定你是否能突破常规的战法。只有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势,那么你的兵才会成为你手上最锐利的武器,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就先写这几篇吧,孙子兵法里剩下的内容,和三国策的关系不是太大,也许,随着三国策的完善,也有能用的上的地方,那是后话,暂且不表。一下子罗里罗嗦写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看了有没有什么帮助,反正我是越写越冒冷汗,孙子兵法毕竟是博大精深,有些东西我也难以理解,却要在这里不懂装懂(大汗````)。感觉是要被砖头砸了。。。
总之,我希望的是,大家看了这篇东西以后觉得能有一点点用处,就不枉费我2个通宵的熬夜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弓的妙用 (转贴)


在这里说说对弓兵的简单认识...

1,首先弓兵的特性是攻强防弱,攻击力是所有兵种里最强的,而防御是最弱,只要被对方撞到都会死得很惨,所以要尽量发挥弓兵的特性,简单说就是要打到对方而不被对方撞到,当然这个说起简单,真能完全做到那成神了,但我们可以尽量增大机率.

2,要打到对方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看到对方,所以在可能接敌处侦察和出侦察兵是必不可少的,能自已侦察的尽量不要盟友帮查,侦察兵行军时在前,后面弓群应适当保持距离,避免靠得太近侦察兵撞死的同时弓群也撞死,那就失去侦察兵的意义了.

3,那么要想不被对方撞到,就要看走位了,
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接敌时,弓群避免沿一条路线前进,特别是不能沿道路走,那是骑枪的机动车道,不是你弓能走的,经常看到有人沿道路前进被对方一硬兵先动整个弓群废掉.

2)接敌时注意行军格数,有时少前进两格或主动后退一两格,可能对方兵就停在你弓群的射程内了,呵呵,下月阵亡还是抓就你安排了.

3)利用好道路两侧的第二格,对方枪骑冲撞你一般情况下是沿道路走的,那么弓的走位就要避开道路和路边的一格,比如你弓群与对方正面交锋时,如果正面对冲可能就算你射他后他再撞你也吃不消,如果后退你又跑不过对方,那么这时咱就在道路两侧第二格列队欢迎对方从中间通过吧,只要你弓群分散走位合理,一般对方会出现在你的射程之内,下月的合射应该是比较心情舒畅的.

4)利用好红黄地,弓的攻击力只有在水里是下降20%的,在红黄地上不受影响,所以有红黄地就尽量把对方带过去玩吧,枪骑攻防在红地下降50%,黄地下降30%,在红黄地上,枪骑对弓的伤害会小很多,而弓打他们真得很愉快,190训三宝大曹弓黄地打230训三宝吕布骑掉多少气知道吗,整掉100气!

4,关于弓的先动.弓的先动机率比较大,但不到万不得已,不提倡与对方拼先动,因为一旦对方先,弓的损失太大,所以应该利用先动机率大合理走位,使对方尽可能停在你弓群的合射范围内,再一举歼灭.

5,料敌在先.用好弓兵的关键还是事先判断对方会怎样走,弓的走位尽可能出其不意,一般而言枪骑对弓的打法主要是车轮战,即前面的兵退后面的冲,轮番冲撞,那么弓打前面兵时就要注意避开后面的冲撞,如果没法避开,不如主动后撤,不要为打一兵损失一群弓,要打就要歼敌主力.

6,弓的基本数据,弓攻击的基本数据公式有人说是弓的攻击力*1.5>敌防,这个是不准的,70攻的弓肯定打不动105防的枪骑,我试验的公式应该是弓攻*1.5-5>敌防,这是比较准确的,也就是说弓的自身攻击力越高,能打动的敌防就越高,即70攻弓可以打掉100防1点气,100攻弓可以打145防,110攻可以打160防,所以好将训稍高点的单弓打营是没问题的,而弓只要能打掉对方1点气,对方基本就死定了.另外提供点平时很少用到的数据,比如弓兵肉搏打兵,大概攻击力的一半大于对方防可以撞(这个数据不准确),如果枪骑打城弓兵帮围,弓的攻击力要按除以7算,简单点记大概一个弓兵算10的攻击力差不多,另外如果弓兵砍米肯定会挂(当然不会有人这样砍了~呵呵,但是我砍过555~)

7,最后说说弓应该以量取胜,而不以将,训取胜,弓群要多出队,面对一个有7,8支兵的弓群我想大多数对手都不敢轻举妄动,另外注意弓刀配合,注意满兵出队等等,最后说下不提倡训弓营,一个弓营的攻击力还不如两队合射,而一个营的兵力可能出三四支队都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益州兵种(随笔)

益州兵种:16500训150的刀,8000弓,8500枪

益州兵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我只是把我怎么用的写出来.

我以前用扬州的兵种,因为我喜欢用弓,弓在偷袭和短兵相接的时候都很厉害.唯一的弱点就是防守比较薄弱.对弓的依赖性太大,如果录不到弓将,就很难打.

所以我后来改用益州的兵种.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所录的将来决定主力兵种,我曾经写过<<美女貂禅传和经典打法>>,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益州遇到各种兵种的打法.在这里我不在重复了.

今天主要讲的是益州兵我是怎么用的?

第1:自己拿了垃 圾君主,比如刘表,董卓,吕布.这些君主即使有军师,报的基本都是2流将,"傻瓜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盟友的身上,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不注重配合,我的意思是把一切想的最坏,就是盟友那里也没有好将,这种情况怎么打?自己城里全是垃 圾,盟友那里也没好将,自己又是垃 圾君主,这种时候,我一般情况都是出个兵打空城找将,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1对1的时候可以这种,2家打你,最好别拿副,当然如果你主是长安,敌人在扶风和北地,你拿魏星是必然的,但是你在天水,敌人在南乡和陈仓,你拿五丈就是错误,原因很简单,不用说.还是那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继续说,我觉得无论用什么君主弄个军师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加强了敌人中阵的几率,二是即使不报1流的好将,他至少也会报一些将的,自己乱录总没有军师告诉你一个2流的将好.其实,每个人的打法都不同,有的人喜欢偷袭,有的人喜欢速灭,有的人喜欢训兵出好将,有的人喜欢配合盟友来打,都是依据战局的形式和个人的性格来决定的.三国里没有常胜将军,再厉害的高手也有输的时候,但是的确存在高手,高手怎么打?高手的打法是变化莫测的,主要依据战局的形势来打,他们会用垃 圾将把你的好将都收拾了,为什么?呵呵,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不是高手.

第2:对于远距离作战,我一般都给一个比较好的将带上幻龙和轩辕和昆吾的刀去冲锋,去偷袭敌人的一个副城,然后在家训弓,一般这种情况,敌人肯定会慌的,肯定会废指在主建阵和出兵,但是我的目的就是叫他防守,不是偷袭,我真正的目的就是赢得训弓的时间,在断了敌人一个副之后,敌人离自己主的近的那些副城比空城还要好拿,因为过2个季度后防御会变成3,出任何一个垃 圾刀打通粮道,根据情况在离敌人最近的副城出兵,这个时候我肯定会出5到6只的铁弓,2到3只的会侦察的刀,1到2只会鼓舞的刀,组织大规模的进攻.

第3:对于1对1,或者1对2,进距离作战.大家参考<<美女貂禅传和无敌打法>>我在那里边写的还算比较详细.

第4:盟友之间的配合.盟友之间的配合最重要,这种情况需要配合.比如,自己和盟友主挨着,敌人的2个主也挨着,而且离自己和盟友都不远,这种时候,我觉得要速度出兵,先不说敌人什么兵种,什么兵种也打不过人多,和盟友配合先速度下一家再说.这种时候充分体现了兵贵神速.具体打法?具体打法就是一句话:有啥出啥,冲吧!如果敌人有副,可以派2刀拿副,因为刚开局2年内,任何玩家都不想在副城的身上废指建阵或出兵防守.当然也有例外.在这里,我只能讲到这样,还是要大家自己多体会,玩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第5:用的君主不好,或者录的将都是垃 圾,并且弓将很少,这种时候不得不选择刀为主力兵种,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刀.刀怎么用?我认为刀主要是偷袭和防守,和敌人短兵相接,如果纯用刀的话,胜算不大,而且运气占很大比重,比如谁先动的问题,在三国策这个游戏中,运气在战局中有一定的关系,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高手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如果纯用刀,就要以数量取胜,一般这种时候是没录到好将,而且弓也特别少,这样必须多出刀,毕竟遇到敌人的刀,骑,弓,枪,他们的数量没有你多,你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注意不会妖的在前面,而且走位必须紧凑,刀的妙处就是妖.

(说句题外话,我去过很多书店买关于三国策4的游戏攻略,哪都没卖的,为什么?因为三国策这个游戏在群英里是变化莫测的,攻略没法写.所以我所说的肯定也不全面,只是一个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3 00:22: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浅谈豫州

为了不至于沉底,所以请大家回复了再看,有写的不好的请多多指教。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豫州的兵种以枪为主,弓次之。一般都是使用枪,有时候配合弓在防御和进攻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枪,以青州的训最高,出来就有200训,但是兵太少,只有7000,只能出2队。青州枪是以打快攻为主,豫州就不一样,可以快攻,也可以发展好了在进攻。有好将就打快攻,将差点就慢慢来,没有枪将可以出弓守家,配合阵也可以守几季,等他的后援部队来了的时候,你的枪已经训好了,用高训枪打初训兵肯定站优势,对弓的打法又不一样了。

豫州出来有枪14000兵,训是150,弓有6000,训是90,虽然豫州的枪训比青州要低,但是兵多,省这点就可以出3-4队了。如果有政治将较高的话(上了80也可以),在2-3季就可以出高训兵了,如果将好的话出3队枪照样下敌方的主(变态城除外)。如果运气不好,没到枪将也没什么关系,家里还有6000个90训的弓兵,训一指就成强弓了,2把强弓+阵守家也可以顶会了。

用枪主要对将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近距离搏斗的兵种,将差了是不行的,所以带宝最好是带加攻,防和统率这一类的。这样在碰到敌人的时候自己掉气的机会很少了。

枪最怕的兵种是刀,刀克枪,就算你打的掉他气,他给你妖一下,你就喊倒霉了。所以遇到刀的话就要加倍小心了,最好用枪弓配合,枪走前面开路,弓走后面,遇到刀少就合击,多了就先退后,利用阵和自己城的可视距离打防守反击,最好在同时派2队兵去骚扰他的后方补给。枪和骑的综合攻防差11就算平,枪打骑,攻防比骑低11点就可以和骑打平,如果是11点以下,骑就会掉气。要主要在黄地和红地上,攻防都要降30%和50%,在这种地形上打会吃亏,骑可以射,枪必须靠近打。所以尽量不要跑到红地和黄地上去了。

“以正合,以奇胜”。枪的打法主要是用奇兵胜敌,包括偷袭,扰敌后方。如果将好可以正面交锋。偷袭是枪的拿手好戏,利用枪的速度和攻城优势,出2-3队攻击上了110的枪就可以偷主了,有兵的话出个营或师偷的更快(营或师偷主要是针对敌方主有3阵)。

用枪在用游兵上也有很好的效果,派1队会埋伏的枪去敌人的后方,断他的补,打他的副,让他不得不派兵来打你,你就用他的速度优势跟他打游击战,不要让他把你那队打死了,打不过就跑,让他无法全力顾及前线,也许你一队枪可以牵制敌人很多队兵,那样在前线就轻松了。

豫州的优点是枪弓配合,在下关和城弓也有很大的优势,下关不用说,枪是没法的,下城如果遇到有3阵或变态城,就用弓射,枪的任务是打出来的兵和断他的线,包括下副,弓可以合击城和出来的兵,因为阵对弓是没法的。

在实战中要运用好的话,还需要不断的实际操作,在实战中积累经验,那样才能真正的运用自己的优势兵种进行打击和消耗敌人。

这只是本人的浅表认识,希望有经验的同志都来谈谈,大家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