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于新三国策VI游戏(2006年8月20日)
刘禅: 刘备的长子,蜀汉第二代皇帝。诸葛亮死後沉溺酒色,後来向魏国投降。 刘琮: 刘表次子,在蔡夫人与蔡瑁的阴谋下,被册立为刘表继承人,日後投降曹操被杀。 刘岱: 兖州刺史,叁加了反董卓联军。向挢瑁借粮遭拒,遂加以杀害。後成为曹操部将。 刘备: 汉景帝後裔。叁加讨伐黄巾贼与董卓等战役,後为汉中王,并成为蜀汉首位皇帝。 刘表: 荆州刺史,曾经为荆州带来一时的安定,收容了许多逃避战祸而来的难民。 刘辟: 本为汝南黄巾贼的馀党,後来将汝南献给刘备,与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刘封: 刘泌之侄,成为刘备的义子。後来被孟达劝说,而没派军救关羽,以致被处斩。 刘繇: 扬州刺史,尽管麾下拥有猛将太史慈,依然被孙策与周瑜所制。 廖化: 刘备部将,曾与关羽共守荆州,之後叁加了蜀国的大小战役,直到蜀汉灭亡。 梁兴: 韩遂部将,因为中了曹操军的离间计,以致被马超亲手斩杀。 凌操: 孙策部将,官拜破贼校尉。与江夏黄祖交战时,被甘宁一箭射死。 凌统: 憎恨杀父仇人甘宁,曾企图取其性命,後被甘宁所救,两人便化敌为友。 吕凯: 永昌郡的功曹,据城死守来自孟获的攻击,并担任诸葛亮征讨南蛮的向导。 吕义: 本为刘璋部下,日後出仕刘备。北伐之际担任前军领兵使副将,随军出征。 吕旷: 袁尚部将,後成为曹操部下。与其弟吕翔一起攻打新野的刘备,却被赵云斩杀。 吕翔: 袁尚部将,後成为曹操部下。与其兄吕旷一起攻打新野的刘备,却被张飞斩杀。 吕范: 本为袁术的幕僚,後来投靠孙策,担任使者促成刘备与孙夫人的姻缘。 吕布: 先後为丁原和董卓的义子,生性反覆无常,履次背叛他人,最後因部下背叛而死。 吕蒙: 吴将,经孙权劝说而奋发向上,成为智勇兼备的良将。并攻下了荆州且擒获关羽。 鲁肃: 孙权部下,周瑜死後继承了都督之位,致力改善刘备与孙权的关系。 卢植: 刘备与公孙瓒的老师。黄巾之乱时,因未向宦官贿赂,以致被免官。 杨仪: 蜀国将军、任尚书。指挥蜀军撤离五丈原,并照诸葛亮之计与马岱等人处斩魏延。 羊祜: 晋国都督,与吴国的陆抗对峙於国境,双方还结为好友。 杨修: 本为曹操的主簿,因机敏过人受到厌恶,以致被曹操藉机处斩。 杨秋: 韩遂部将,韩遂决心背叛马超时,担任使者前往曹营。 杨奉: 李催部将,与宋果造反的计划被察觉後,遂逃至袁术处安身,日後跟随了吕布。 雷铜: 刘璋部将,刘备进军成都之际,追击魏延失败,遂投降。 雷薄: 袁术部将,对自称皇帝的袁术死心,引军盘据於嵩山,日後袭击败走的袁术军。 骆统: 孙权部下,反驳企图与吴国结盟的诸葛亮,结果被黄盖拦阻。 李异: 吴国武将,与蜀国的张苞交战,就在给予致命一击之前,遭到关兴斩杀。 李恢: 本为刘璋之臣,後来离开刘璋归降刘备阵营,并说服马超归顺。 李催: 董卓部将,董卓死後权力在握,後来中了杨彪的离间计,以致失势。 陆绩: 孙权之臣,向前来吴国游说的诸葛亮挑起舌战,结果被驳倒。 陆逊: 吕蒙攻打荆州时的指挥官,日後任大都督。於夷陵之战中火攻蜀军获胜。 李严: 由刘璋旗下转而归降刘备。北伐之际由於怠忽职守谎报军情,以致被免职。 李儒: 董卓女婿,任叁谋之职。奉董卓之命,杀害少帝与何太后。日後被吕布斩首。 李肃: 为了让吕布归顺董卓,赠与「赤兔马」说服吕布。 李典: 曹操的部下,攻击新野的刘备时,识破了敌人的计谋。 刘琦: 刘表的长子,母亲为陈氏。与後母蔡夫人有嫌隙,遂逃往江夏,日後奉迎刘备。 刘璋: 益州牧。张鲁前来攻打时,邀请刘备入蜀,日後归降刘备。 糜竺: 本为陶谦部下,陶谦死後成为刘备的叁谋,其妹为刘备的夫人。 糜芳: 糜竺之弟,与兄长共同出仕刘备,於关羽攻打樊城之际向吴军投降。 傅士仁: 关羽在荆州时的部下。和糜芳向吕蒙倒戈後,有意返回蜀国,结果都遭到处死。 文鸯: 本名文淑,武勇可比赵云。由於其父遭诸葛诞斩首,遂与其弟文虎一起投降魏国。 文钦: 扬州刺史,气愤司马昭越权专横,与毌丘俭、诸葛诞等二度造反,最後败北。 文丑: 袁绍部下,与颜良并称,是袁绍引以为豪的大将。据说身长八尺。 文聘: 刘表麾下武将,志节忠贞,向攻打荆州的曹操投降。远征吴国时救了曹丕一命。 忙牙长: 孟获部将,担任先锋与王平交战,最後与孟获一起被擒获。 法正: 本为刘璋之臣,後与张松等人策动奉迎刘备入蜀的计划。 庞统: 刘备的叁谋,相对於「卧龙」诸葛亮,被称为「凤雏」的奇才。 庞德: 马超的心腹,败於曹操之手後投靠张鲁,日後归降曹操。 鲍隆: 赵范的部将,企图向赵云诈降,结果被识破而遭到斩首。 木鹿大王: 南蛮八纳洞的洞主,善於驱使猛兽。帮助孟获与诸葛亮的大军对阵。 满宠: 曹操幕僚,与杨奉交战之际,说服敌将徐晃成功归降。 迷当大王: 羌族之王,与姜维联手出兵赶往北伐军所在,结果误中郭淮之计而被其利用。 毛玠: 曹军的从事,於赤壁之战蔡瑁和张允死後,担任水军都督之职。 孟获: 南蛮王,於诸葛亮征讨南蛮的战事中被七擒七纵,最後终於归顺。 孟达: 先後成为刘璋、刘备、曹丕的部下,曹丕死後,欲回归蜀汉却失败被杀。 孟优: 孟获之弟,向诸葛亮诈降,结果饮酒入醉,与孟获一起被擒。 董承: 车骑将军,也是国舅。与献帝同甘共苦,日後图谋诛杀曹操但失败。 董卓: 任河东郡太守镇压黄巾之乱有功,趁宦官被屠杀之际入京,掌握了权力。 董荼那: 南蛮王孟获的部下,由於怀恨遭到处罚,押解孟获献给诸葛亮军。 蹋顿: 北方乌丸族的族长,由於藏匿败於曹操之手的袁尚与袁熙,遂与曹军交战。 董和: 刘璋部下,任益州太守。阻止有意向逼近成都的刘备投降的刘璋。 马玩: 韩遂部将,出兵援助马超为父报仇的战事,却中了曹操的离间计而被杀。 马休: 马腾的次子,由於杀害曹操的密谋被察觉,与父亲一起被补处斩。 马忠: 吴国大将潘璋的部下,擒获了由麦城败走的关羽及关平父子。 马谡: 马良之弟,出仕取得荆州的刘备。由於防卫街亭失败,被诸葛亮问斩。 马岱: 马腾的侄儿,跟随马超归顺蜀国,活跃於征讨南蛮战役,日後斩杀了造反的魏延。 马超: 马腾的长子,为了替父亲报仇,投靠韩遂并向曹操挑起战争,日後成为刘备部将。 马铁: 马腾的三子,密谋败露後遭到曹军围困,虽然守护父亲死战,最後仍被射杀。 马腾: 西凉太守,叁加了反董卓联军。日後协助献帝的密谋败露,被曹操处斩。 马良: 马谡之兄,被刘备延揽後出仕。担任留守於荆州的关羽辅佐官 潘璋: 擒获关羽并取得青龙偃月刀。由於此刀相当醒目,遂被一眼瞧见的关兴斩杀。 樊稠: 原为董卓部将,出仕李催时,坐失追击西凉韩遂军的机会,以致被李催问斩。 潘凤: 韩馥麾下武将,联军与董卓交战时,经韩馥推荐後,向华雄挑战却遭到斩杀。 费祎: 本为刘璋部下,因为受诸葛亮赏识,於北伐之际负责留守成都。 费诗: 本为刘璋的部下,任绵竹县令。日後亲自开城献降於刘备。 陈矫: 魏国大臣,曹操死後为了让曹丕继任王位,斩断袖袍後向文官斥喝。 陈群: 早先於刘备麾下仕官,後在曹操麾下任侍中,在曹丕的时代创立「九品官人法」。 陈圭: 与其子陈登共谋由吕布手中夺回徐州,并交给曹操。 陈登: 陶谦部将。曾将徐州交付刘备治理,吕布窃取後与其父夺回徐州,并献与曹操。 陈到: 刘备麾下武将,从豫州时代起就一路跟随,地位仅次於赵云。 陈武: 吴国武将,十八岁时拜谒孙策,率领庐江的精锐集团作战。 陈琳: 原本担任何进的主簿,後出仕袁绍,日後担任曹操的侍从。是建安七子之一。 程昱: 曹操的叁谋,经荀彧的推举出仕曹操,於仓亭之战用计大胜袁绍军。 程银: 韩遂部将,叁加了马超的复仇战。虽然攻下了长安,却於渭南之战阵亡。 祢衡: 弭衡有才但性傲。某年,因得罪曹操而险些被杀。後来曹操把他送给刘表。 程普: 吴国三代老将,曾经建议取得玉玺的孙坚登基帝位,後於赤壁之战担任副都督。 丁奉: 出仕吴国四代的老将,日後诛杀了企图谋反的孙綝。 典韦: 曹操麾下武将,与吕布交战时,从烈焰冲天的战场上救出曹操。 田楷: 青州太守,曹操攻打徐州时,应陶谦之请派遣军队往援。 田畴: 本为袁绍旧臣,受曹操延揽後,於征讨乌丸之际担任向导。 田丰: 袁绍部下,曾经数次规谏袁绍,结果意见完全不被采纳,最後下狱而死。 邓艾: 魏国武将,奉司马昭之命攻打蜀国,以奇袭战术攻抵成都,逼使刘禅出降。 陶谦: 徐州刺史,叁加过反董卓联军。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後,随即病死。 邓芝: 本为刘璋部下,日後出仕刘备,并完成了出使吴国的重任。 张休: 张昭的〓儿,担任太子孙登的太傅,为其讲义「汉书」。 张嶷: 刘备入蜀後的部将。担任马忠部下,跟随诸葛亮征讨南蛮,日後亦跟随姜维北伐。 张郃: 本为袁绍麾下武将,深恐遭到袁绍杀害,遂引军投降曹操。日後成为司马懿部将。 张竑: 吴国幕僚,与张昭并称为「二张」,於临死前劝孙权迁都至秣陵。 张绣: 张济侄儿,投降曹操之後叛变。最後在贾诩的建议下,再次归顺曹操。 张松: 刘璋部下,担任使者出使魏国时,被曹操冷落轻视,愤而邀请刘备入蜀。 张昭: 吴国幕僚,与张弘并称为「二张」,日後出仕孙策。 张任: 刘璋部将,由於拒绝刘备的劝降,结果被刘备处斩。 貂蝉: 王允家中的歌妓,利用「连环计」唆使吕布杀害董卓。 赵统: 赵云的长子,向刘禅与诸葛亮父亲的死讯,继赵云之後统括军事。 张飞: 刘备、关羽的结义兄弟。是一位勇猛过人而为人所惧的武将。 张苞: 张飞的长子,将父亲的遗体收敛入棺後,向刘备报告。与关兴有结义兄弟的情谊。 张辽: 吕布麾下武将,与吕布一起被缚後,投效曹操的旗下。曾经击破孙权的大军。 张鲁: 五斗米教的教祖,汉宁太守。原本觊觎益州,後来遭到曹操攻打遂投降。 陈横: 刘繇的部将,驻屯扬州。由於不肯投降孙策,出城应战时反遭蒋钦射杀。 陈宫: 中牟县令。对於出仕曹操一事感到失望,日後成为吕布的叁谋。 孙桓: 孙权麾下武将,於蜀军挑起的关羽复仇战中,追击蜀军至夷陵城。 孙权: 孙坚次子,於其兄孙策死後治理江东,是吴国初代皇帝。 孙坚: 孙武的後代,人称江东猛虎。於洛阳城发现玉玺,後与刘表交战时,战死於砚山。 孙乾: 出仕陶谦之後,成为刘备的叁谋。担任派往各地的使者与留守等职务。 孙皓: 孙权之孙、也是吴国的末代皇帝。极其荒淫无道,以致吴国为晋所灭。 孙策: 孙坚的长子。与周瑜有着结义兄弟的情谊,人称「江东小霸王」。 孙韶: 孙家的义子,由於攻打吴郡时违逆主帅徐盛之故,以致触怒孙权。 孙礼: 魏国武将,奉曹睿之命,前往援助与蜀军交战的大都督曹真。 太史慈: 原为刘繇的部下,後来归降孙策,於合肥之战阵亡。 带来洞主: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之弟,建议向木鹿大王请求援军。 朵思大王: 南蛮秃龙洞的洞主。与诸葛亮决战之际,因部将杨锋与诸葛亮串通,遂被补。 谭雄: 吴国孙桓部将,曾一箭射中蜀将张苞的座骑,日後被关兴斩杀。 张允: 刘表部下,篡改刘表的遗书,改立刘琮为继承人。 赵云: 蜀汉五虎将之一,怀抱刘备之子阿斗,即刘禅,单骑突破曹操大军包围的猛将。 张英: 刘繇的部将,刘繇置太史慈於不顾,令张英迎击孙策,结果大败而还。 张卫: 张鲁之弟,与前来攻打汉中的曹操交战,虽然击破夏侯渊,却遭到许褚斩杀。 张燕: 黑山贼首领,与公孙瓒勾结联手对付袁绍,日後归顺曹操。 全琮: 吴国的绥南将军,与孙权之女公主孙鲁班结为夫妇,日後驻扎於巴丘。 曹睿: 魏明帝,蜀国入侵魏国时,任命司马懿前往讨伐。 曹洪: 曹操的堂弟,解救了追击董卓却中箭被缚的曹操。 曹彰: 曹操的三男,平定了乌丸的叛乱之後,又赶往汉中大败了刘封等人。 曹植: 曹操的四男,聪明睿智,曾经期望成为曹操的後继者,但事与愿违。 曹真: 曹操的族人,曾经叁加曹丕攻打吴国的战役,但遭到陆逊大败,攻打诸葛亮亦败。 曹仁: 曹操的堂弟,被派遣赴任荆州地区的司令官,结果樊城遭到刘备军的徐庶夺走。 曹性: 吕布的部将,一箭射瞎了攻打徐州而来的夏侯淳左眼。 曹操: 被称为「乱世奸雄」,因挟天子而成为东汉丞相,後来更升为魏王。 曹爽: 曹真长子,曹睿托孤之臣,因此掌握一时大权,轻忽司马懿而被杀。 臧霸: 吕布的部下,於濮阳城与曹操军交战,吕布败走被杀後投降。 曹丕: 曹操的次子,与曹植相争之後,成为後继者。後来逼迫献帝禅让,即位为魏帝。 沮授: 袁绍部下,由於劝谏袁绍勿与曹操交战,以致遭到监禁。 苏飞: 黄祖部将,任江夏都督。建议甘宁前往吴国出仕孙权,後因甘宁求情也加入孙权。 祖茂: 孙坚麾下武将,孙坚遭到华雄追杀之际,假扮孙坚诱敌而被斩杀。 蒋义渠: 袁绍部将,援救了大败於官渡之战,逃往黎阳郡的袁绍。 蒋钦: 吴国武将,本来与周泰同为海盗,後来投入孙策的旗下。 谯周: 刘璋部下,赞成刘璋向刘备投降。日後出仕刘备与刘禅,并劝谏刘禅归降魏国。 向宠: 蜀国武将,向朗之侄。在关羽复仇战中遭到陆逊的火攻,不过损伤极少。 锺繇: 魏国文官。曹操即位为魏王後,担任魏相,後推举司马懿复职。 向朗: 本为刘表部下,後来成为刘备的部下。辅佐镇守荆州的关羽。 诸葛恪: 诸葛瑾长子,诸葛亮之侄。促使孙亮即位为吴帝,掌握了实权。 诸葛瑾: 诸葛亮之兄,原本居住江东,後出仕孙权,担任与蜀国交涉的职务。 诸葛均: 诸葛亮之弟,与兄长共居於隆中,曾被刘备误认为诸葛亮,日後也加入刘备。 诸葛诞: 诸葛亮堂弟,魏国武将。讨伐毌丘俭有功,日後因为反对司马昭而举兵造反。 诸葛亮: 刘备的军师,经徐庶推举後,被刘备以「三顾之礼」延揽至旗下。 徐晃: 曹操武将,前往救援樊城之急,与交谊深厚的关羽作战,依然善战且不念私情。 徐庶: 刘备最初的军师,於新野之战带来胜利的契机,日後却无奈出仕曹操。 徐盛: 吴将,活跃於赤壁之战与攻打荆州之役。奉周瑜之命狙杀诸葛亮,但被其逃脱。 审配: 袁绍部下,与逢纪共同担任总指挥官,在後继之争中跟随了袁尚。 辛毗: 辛评之弟,任魏国侍中。日後出仕曹操,并逼迫献帝禅让帝位。 秦宓: 刘璋部下,促成刘备登基为帝。後来因为反对进行关羽复仇战而下狱。 司马懿: 魏国四代老臣,经曹操延揽後出仕。日後铲除曹爽成为魏相,掌握了大权。 司马炎: 司马昭长子,司马懿之孙。逼迫曹奂禅让,即位成为晋朝初代皇帝,即为武帝。 司马师: 司马懿长子。与父亲共同发动政变,父亲死後掌握了实权。 司马昭: 司马懿次子。与兄长共同扶助其父,曾随父兄叁加对抗诸葛亮北伐之战。 沙摩柯: 武陵蛮王,叁加了刘备进行的关羽复仇战,前往讨伐东吴。 周仓: 黄巾贼馀党,曾经当过山贼,後来如愿以偿成为关羽的部将。 周泰: 孙策部将,於宣城遭到山贼袭击时,即使身负重伤,依然护卫着孙权。 周瑜: 吴国大将,与孙策为连襟,有「美周郎」之称。赤壁之战时任水军都督打败曹操大军。 朱桓: 吴国武将,曹丕攻打吴国时,施展奇谋大胜了曹仁军。 朱处: 生平事迹不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1:35: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