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举国精锐亲征北伐,而且趁曹操正在攻击汉中,无法赶回,这场战争胜算原本是操之胜算,不过后来被张辽所阻挡,可谓是孙权一生中的最大败笔。以下就探讨张辽成功抵抗的原因。 东吴十万大军,合淝守城才七千人,十倍以上的悬殊比例,而且曹操的主力又不在场,东吴可是潘璋、徐盛、凌统、甘宁、吕蒙、诸葛谨、陈武、吕范、丁奉及君主孙权本人,精税尽出,动员十万士兵,照理说,仅攻击一个合淝城池,应该绰绰有余,在孙子兵法中所提的带甲十万,就是这个规模。 孙权出师北伐,首战是皖城之战,孙权很顺利的击败芦江太守朱光,取得皖城。再来是合淝城,再接下来就是一路北伐,徐州精华,想必孙权不会没有兴趣。不过孙权因为屡攻合淝不下,后面的美梦,就不用多提。 面临压力,大部份贪生怕之徒,恐怕早就投降,或是大起内乱,卖国求荣,不是不可能,十万攻打七千,全面屠杀都有可能。尤其是南宋后期,虽不乏文天祥等人的抵抗,但是更多人投降蒙古,为敌担任先锋,所以铁骑大军才能侵掠如火,大举前进。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吕文焕,曾经担任宋朝襄阳城守将,守城五年,可谓忠贞,后来举城投降,担任蒙古伯颜的先锋,还带蒙古士兵攻打劝降宋朝的鄂州,后半生的评价,与前半生的忠贞,可谓两极化,截然不同。 张辽没有必胜的道理,孙权更没有会输的条件,不能说因为张辽是猛将,所以就所战皆胜,其实张辽受到孙权的围攻,大有可能战死。吴国的精锐猛将尽出,还有人数众多的实力,这种威力实在没有失败的道理。而以一击十,小敌之坚,大敌之擒,这些都是兵法上犯忌致败的地方。 而事实的演变却是张辽等人能坚守合淝城,还能大破孙权,正因为张辽有勇猛力战的心,所以能克服先天环境的劣势。张辽率领敢死队才八百壮士,进攻十万大军的孙权,还能斩将杀敌,提升守城士气,挫折敌人攻城的企图。而张辽还挑衅孙权出战,令孙权不敢轻举妄动,攻城的被守城的人挑战,真是情何以堪。后来孙权攻城围了十几天,都攻不下,只好撤军。可能十万人的每天米粮消耗也相当惊人,不过如果国内无法供应长时间的作战,勉强出征,一但粮尽还是得撤军。后来在撤退时,孙权被张辽追击到逍遥津,差一点还被张辽俘虏。 虽居弱势以一击十,仍抱存企图追击敌人主将,张辽果然是英雄战士。这正是典型的勇士,永不妥协于敌人的威胁,虽然敌人强劲那又如何?只要有心,移山填海之难,亦可完成;若是无心,翻掌折枝之易,还不是作不到。这就是张辽的志气,除非敌军十万人一条心集体行动,没有差距,否则孙权军队前锋前进时,离后面大军太远,张辽就发动攻击;后退时,孙权军队有人落单,张辽就发动攻击。孙权十万精锐大军又如何?张辽也是堂堂的武将,并没有因为人数比人少,而志气比人少。注意到其中奥秘吗?张辽没有运用什么奇谋妙计,也不是巧设圈套埋伏陷害孙权,仅凭一颗奋勇杀敌的雄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