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8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蜀五虎将之谥号(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羽所得壮缪,实在不能说是个好谥号,有人说是武而不遂曰壮,这是一个讹误,武而不遂曰庄才是正确的谥法。也有人说壮通庄,是为了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用此字,汉明帝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但在西汉初年,就有壮这个谥号,击杀项羽的五位将官死后都谥为壮,此说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壮字当有另解,下面慢慢分析。魏国有很多大将被谥为壮,查三国志共有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桓阶、邓艾、曹休8人,由于只是在我所认为可能是武将的传中查找,可能会有错漏。现在就这几个人的情况来分析一下壮字会是什么含义。首先这几人都是当时镇守一方的大员,都有着或者说曾有着不错的领兵作战的战绩,在三国时都有很高的声望;其次这几人都亲历战阵,作战勇敢,用游戏里的话说叫做武力值很高;再有就是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死于任上。他们的相同点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爵位都比较高,但这是得谥的前提,就不算在内了。
再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死于军事的有张郃、庞德、桓阶,曹休兵败之后惭愤痈发而死,邓艾虽然是在晋朝的时候才得谥,但晋延魏制,也可以把他统计进来,从现在的资料看得善终的有徐晃、文聘、许褚。再看魏国大将,死于军事的除了夏侯渊外,就是上面这几位被谥为壮的将军了。夏侯渊被谥为愍,在国逢难曰愍,这个谥号在谥法里只能算作是平谥,考虑到夏侯渊和曹操的渊源还有他以往的功劳,一旦兵败身死,也不过得了一个平谥,那这几位也都是兵败身死,评价应该是不会高过夏侯渊的,最多也是平谥。这样就又牵扯出来一个问题,徐晃、文聘、许褚都是善终,他们的谥号又该作何解释呢?还是先看一下庞德的谥文:“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从这里看谥文对三位善终的将军并不是非常贴切,那么壮字至少当有两个解释,牺牲于战场的人主要就是取这个“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的含义,魏承汉制,蜀汉也以汉朝正统自居,两方的谥法都应当是依据汉代的谥法得出联系到关羽也是死于军事,其含义当和庞德相差不多。当关羽斩杀庞德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庞德得到一样的谥号吧。这样看来壮字的含义有一种应该是壮烈,也就像现在我们民政部门所说的非正常死亡,悼词里说的牺牲,关羽的谥号应该是这个意思,再加上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有武力但是没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功败身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原先人们认为,蜀之名将唯羽,关羽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他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就一般了,好容易带领几万人马将魏国几千守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后路却被东吴给抄了,不但落得功败身死,还丢掉了蜀国一大块重要的地盘,给他这样的谥号也就不奇怪了。还有的专家考证说谬通穆,是布德执义的意思,是个很好的谥号,这也是站在维护武圣的立场上用后世的名声来反推当时的评价了,蜀国刘备的吴皇后就被谥为穆,在同一时期两个谥号是并存的,谥法一字千金,说成互通有点勉强。

张飞所得谥号为桓,辟屠服远曰桓,辟土兼国曰桓,不但说他攻城略地有功,还暗示他性情凶暴,从张飞的结局上看,这个谥号也是恰如其分的。

马超得谥威,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黄忠得谥刚,强毅果敢曰刚。这两个无论用哪一个解释都是不错的谥号。

问题比较大的是赵云的谥号,大家都知道原先追谥时是没有赵云的,但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追谥,这里面就说明在姜维等大臣心目中赵云是不配得谥的,但后来不知道是由于赵云后人的争取还是后主感念赵云在长坂坡没有将他丢给曹兵,总之赵云被照顾了一个谥号,叫做“顺平”,姜维还对后主解释说:“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好像是个不错的谥号,这完全是在欺负后主不读书。按照谥法:慈和便服曰顺,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威仪的老好人,这对一个文官可能还算不错,但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讽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眚是过失的意思,从这里看这几个解释虽然都只是说赵云没有什么过失,还不算太坏的谥号,但关键是还有一条:惠无内德为平,这条可就很严厉了,总之一句话,赵云就是不配得谥,可是又拗不过领导,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这里“克定祸乱曰平”是在糊弄人,“克定祸乱曰武”才是谥法。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分析了关张马黄的谥号,确实有点道理,不过到赵云这似乎就开始胡乱猜测了,明显是云黑的又一篇力作。首先他说〈还不算太坏的谥号〉之后又来了这么一句〈但关键是还有一条:惠无内德为平,这条可就很严厉了,总之一句话,赵云就是不配得谥〉赵云的谥文我自己找了一遍,原文是这样的:“〈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我怎么就没找到什么<惠无内德为平>呢?作者为了诋毁赵云竟然自己乱改别人的谥文........无耻之极。

还有之后的〈可是又拗不过领导,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这话更可笑,本人在研究了12个被追谥的人之后发现,这12人中基本都是有功之臣或开国重臣,只有陈祗跟夏侯霸有点可疑。在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追夏侯霸是因为有点政治因素在里边,人家来投降,在追他是给别人看的,让其他人知道蜀国优待降将。不过陈祗就有点离谱了,看到三国志中记载的陈祗似乎除了讨好了后主之外没干什么正经事,而且老是跟宦官黄浩勾结吭姜维,没有资格的应该是陈祗才对,但就因为后主想追谥陈祗,所以就追了。光看这一条就能否定姜维拗不过后主才被迫追谥的赵云的理论,姜维对这也是很无奈。


〈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这里“克定祸乱曰平”是在糊弄人,“克定祸乱曰武”才是谥法。 〉这话才是在玩文字游戏呢,我查过谥法,有克定祸乱曰平也有克定祸乱曰武,至于为什么一个词代表俩意思,想知道的话就去问那个发明谥法的家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个〈问题比较大的是赵云的谥号,大家都知道原先追谥时是没有赵云的,但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追谥,这里面就说明在姜维等大臣心目中赵云是不配得谥的,但后来不知道是由于赵云后人的争取还是后主感念赵云在长坂坡没有将他丢给曹兵,总之赵云被照顾了一个谥号〉从陈祗被追的事上来看,想追谁就是后主一句话的事。明显是后主不想追赵云,为什么呢?大家来分析一下,赵云是个直肠子这个都没意见吧。在从董允的事上来看,后主并不是那种接受逆耳忠言的人,反而会嫉恨这样的人。没追赵云很可能是后主不喜欢赵云,但为什么几个月之后有追了呢?肯定是后主阿斗受到了某种压力,压力来源于何处呢?接着往下看。

上边原文里说姜维认为赵云没资格被追,是赵云的后人争取的。其实这话也挺可笑,董允死后百姓无不思念,这样一个官都得不到追谥,赵云的后人又能做什么呢?所以补追赵云光靠百姓跟谁谁的后人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有朝廷的重臣撑腰。一说朝廷重臣大家想到的第一人就是姜维吧,很可能就是姜维跟众大臣强烈要求后主追谥赵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逸周书的谥发表如下:

谥法解第五十四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赶。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只是转帖。

另外谥法里面,并没有克定祸乱曰平,原作者没说错。平和武的谥法如下: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可见“克定祸乱曰平”不对,应该“克定祸乱曰武”才对。赵云得谥的原因我就不讨论了,因为这个并不重要,而且资料不足难以判断,反正我也不同意作者的说法。不过赵云谥号含义应该是这样的:

柔贤慈惠曰顺
执事有制曰平

对武将而言,不算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可在古代谥号大全里却能找到: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 睿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傦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民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睿哲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 慈仁短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 不思忘爱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蚤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
温良好乐曰良
慈和篃服曰顺 柔贤慈惠曰顺
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
思虑不爽曰厚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觽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
彰义揜过曰坚
华言无实曰夸
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
择善而从曰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诸葛亮的谥号“忠武”,忠是没的说的,危身奉上曰忠,诸葛亮也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武就有点问题了,除了克定祸乱曰武,还有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联想到诸葛亮死后,后主的诏书中“无岁不争”之语,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只是个毁誉参半的谥号,既夸奖了他平定南蛮,又讥讽他伐魏无功,徒耗国力,还有一点埋怨他峻法严刑,执政过厉。这也和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但偏偏却被谥为魏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04-30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05-04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