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瑜亮情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瑜亮的情节确是让人难以磨灭的。罗贯中把两个本来没有多少联系的人放在了一起,成全了诸葛亮的完美形象,平添了三国的一段精彩篇章。然而,易中天来了,他犹如一道闪电,刹那间照亮了这个生活在文明黑洞里的人们!使本已习惯了黑暗的人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番样子,尽管非常短暂,尽管短暂的让人几乎没有看的真切,可是这一道闪电,注定了背后的隆隆雷声和一场狂风暴雨!诸葛亮,作为那些茂密丛林里最高大的一株,自然要经受更多的雨水,承受最强劲的飓风!

于是瑜亮情节又重新提出了桌面,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著名军事将领,因为他领导了光彩夺目的赤壁之战,加上少年得志,小乔初嫁,雅量高致!自然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羡慕和尊重的楷模,宋代文豪苏轼先生哙及人口的赤壁怀古便是众多文人墨客纪念这位几千年前大都督的代表作品!诸葛亮的形象应该有两个层面了,文化层次上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提到诸葛或者是孔明,便让人不由的产生对智慧的联想。提到智慧者,我们又第一感觉便是诸葛亮,那么三国演义里那个半人半仙的诸葛亮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从史书记载可能能窥见一二!辞海和大英百科全书里对诸葛亮称谓是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以及随后的晋帝司马炎都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唐代开始设武庙,诸葛亮便赫然与姜尚、孙武、张良等人合作一处!以后历朝历代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在民间诸葛亮死后,蜀地人民要求为之设祠。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陈寿语:“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可见诸葛亮深得民心,所以对他的传说和爱戴不仅表现在官方,更多的表现在民间,而且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周瑜和诸葛亮一个是将,一个是相,一个更多的表现在战争,一个更多表现在治国,好比韩信和张良,本不是一类人,但是由于500年前人们一时瑜亮的情节传承到了今天让双方粉丝不由的不对两个人进行一番对比!看过很多人将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音乐情操品德甚至老婆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比较,其结论更多的是让人更加瞠目结舌罢了!其实政治能力不必说,诸葛亮:“管萧之匹也”。现存最广泛的争议是军事能力的问题,而这个争议更多的是存在在诸葛亮身上,周瑜因为有赤壁之战这样赫赫的战功,自不会有多少议论,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三国时期称上军事家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曹操,诸葛亮5次北伐总体是没有成功的,因为没有达到他恢复中原的目的!陈寿在三国志里对他的评价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在这里我们似乎很怀疑这样一个不但没有赫赫战绩,而且还背负着失败,有被陈寿评价为奇谋短的人,怎么会有军事家的称号呢?而同期或者后人的评价却与陈寿截然相反,甚至晋书认为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不好是因为公报私仇(寿父为马谡参军,曾受诸葛亮消发这样侮辱性的惩罚),吴国大鸿鹄张俨默记里:“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裴松之也认为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评价太低!而司马懿父子孙三代都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和重视,司马懿曾经赞叹诸葛亮:“天下奇才”。司马昭则不顾诸葛亮曾经侮辱其父:“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到了司马炎更是感慨:“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 而唐代大军事家李靖在与唐太宗对答里更是说:“管仲,乐毅,诸葛亮,攻必克,守必固。”他评价陈寿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有着广泛的支持者,而且这些人都是既有史学家政治家,也有军事家,那么是不是说明陈寿的评价是错误饿的呢?或者诸葛亮没有掷地有声的战绩怎么会有如此广泛的好评呢?我们再看看陈寿的原话:“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陈寿首先肯定了诸葛亮治军之才,说他奇谋为短,又给出了北伐失败的三个理由,或值人杰、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总体来说大致是公允的!如果陈寿的意思是诸葛亮军事不行的话,那一定不会说出后面种种理由的,陈寿的意思应该是因为他说的三种情况的存在,导致诸葛亮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通过所谓的奇谋,也就是出奇制胜!而恰恰奇谋是诸葛亮不行的!由于这四个主要原因,所以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我们知道,所谓的奇谋是什么呢?奇谋是一种军事手段,在战争中也是最能体现人智慧的一方面,而奇谋更多的是依赖对方的失误,而不是单纯的自己抓战机!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中大多为防守性战役。例如官渡,赤壁,肥水!而每一场战争对方都有很多错误。官渡的曹操正是抓住对方的不重视保护粮草而扭转战局!赤壁曹操骄傲自大,被火烧连环船。肥水里的苻坚部队里的内奸,无不是致命的错误,而进攻的一方由于频繁的运动和求战心态更容易被人抓住漏洞。所以以少胜多的战争更是防守战,历史也有攻坚战,例如韩信几万人破赵国20万,但是可以说这种案例的失败方多为一窍不通将领,例如韩信所对的那个成安君,史记记载:“成安君,儒者也”。其部下给他提出了深沟高垒,奇兵截道的必胜策略,他竟然仗着自己人多不采纳。结果身败被斩!而诸葛亮的对手曹真和司马懿是怎么做的呢?从三国志我们可以看到,出了马谡街亭失守以外,到处是(曹真)拒之,亮不得战,(司马懿)不肯战的局面。而凡是魏军主动进攻几乎全败!有破郭淮,斩王双,杀张合!这样一个用弱势步兵打的敌人只能龟缩的人!难道是不善奇谋?诸葛亮甚至送上女人衣物,司马懿也坚守不出,连他身边的将士都说他“畏蜀如畏虎”,司马懿也就是不出来,诸葛亮又能奈何?

在退一万步讲,奇谋不是作为将领所必备的军事素质!在无论是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还是 《三略》里的十二能: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阻”、能“制军权”。都没有强调奇谋的重要性!而这里的素质,诸葛亮可以说都能具备!他能熟练的掌握汉中地势,知道敌军的优势是“骑兵”,发明对付骑兵的连弩!军纪严明,斩马谡,都反映了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军事家!孙子兵法有一个大意是创造机会,诸葛亮看似没有创造多少机会!但是,这里我们再反观一下历史。进攻一方面对敌人铁桶防御的时候只有两个伎俩:诱敌出城和离间!李牧是此,袁崇焕是此,岳飞是此,林则徐是此。对于诸葛亮来说离间计是不可能的,曹真是曹丕亲戚,而魏文帝魏明帝都是明君,能离间的了吗?那一个被离间的人不是君主昏庸就是朝政党争!而魏国恰恰没有!所以诸葛亮只有一个选择,诱敌出城!我们可以看到曹真和司马懿前期是出过城的!诸葛亮第二次、第三次北伐时,有王双出城,被“斩之”!后来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阴平,魏国郭淮出击,诸葛亮本来大约是想自己不上阵,麻痹对方出来的,结果等“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人家不给交手的机会!第四此北伐,司马懿让大将张合阻挡,并派郭淮,费耀阻击,结果“亮破之”!后来在张合请求出奇兵,(司马懿)“不从”!“贾栩、魏平数请战”,(司马懿)“病之”!“诸将咸请战”,还是不战!到了五月下,“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结果诸葛亮“大破之”,并且杀了张合!最后一次北伐,相持于渭水的五丈原附近。“亮自至,数挑战”。但是司马懿最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且狡猾的司马懿为了稳定军心假意上书魏帝请战,魏帝也深知其意,“不许”!可以说魏国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除了做不了主的武将们以外没有一个敢跟诸葛亮正面交锋的,诸葛亮在占一州之地,率5W疲惫之师的情况下,采用伤害极大的攻坚战是不现实的!所以魏国的坚守政策让诸葛亮的才华没有得到完好的施展!使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从整个战局来看,诸葛亮在如此弱势的情形下打的敌人没有还手的余地,难道不该称为军事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演义神话诸葛亮的同时何尝没有神话周瑜呢?赤壁之战的周瑜不过是一个合格的主帅,至于奇谋的“火攻”那是黄盖献上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周瑜采纳了。而曹操的失败原因原也不只于此!《三国志》里对赤壁的记载,非常平淡,而刘备传和曹操本纪里更是只承认败给了刘备,只有吴志说败给周瑜,周瑜传对赤壁记载是最详细的!所以败给周瑜是大抵可信的!但是赤壁曹操是在瘟疫,不习水战等很多综合因素下失败的,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周瑜的冬天一把火!陈寿在《三国志贾诩传》里说道:“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所以500年以后的杜牧在赤壁写下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当然把如此经典的战争说成天时有些牵强,周瑜在赤壁还是应该记上首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易中天没有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三国历史,他的一道光仅仅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黑暗,仅仅带给我们一些模糊的身影,精彩的三国,不世的英雄更应该我们去爱戴,历史的真相更应该努力去探求,只是我们到底需要两个真切的面庞还是两个朦胧的身影呢?

后记:这篇文章说了太多诸葛亮的好话,厚此薄彼,要说公正,谈不上了,只是最近看了很多玉米们黑亮的帖子,故而有此一文。我只想说明历史跟演义不是相反的,不是只有黑白,只有神或者庸才之分,诸葛亮尽管不是神,但确确实实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我挺尊敬诸葛亮的,但也喜欢周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周瑜的老婆比诸葛亮的老婆漂亮

这也说明了周瑜的魅力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24:00 | 只看该作者
周瑜是孙吴的鹰派[em01][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04-15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是神仙[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