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或古籍中,大家是否常常看到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什么什么的,而因此感到奇怪呢?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不过三国乱世,思想反动,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现在我试以三国人物的名与字说出名与字的关系。
先说说名与字取自古书。曹操字孟德,“德”与“操”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一句。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瑾”“瑜”都是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就有“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一句。另外,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就是云由龙所生,风由虎所造,如果赵云的哥哥叫赵风的话,那也就是赵子虎了。亦由此可见,名与字是有关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