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三国不能不说袁绍,而一提起袁绍,常用的词语总是多谋寡断、羊质虎皮等。一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但袁绍真的是这样无用吗?我认为不是。 袁绍拥有一个好的出身,家族四世三公,声望真可谓是登峰造极。而少年时的袁绍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背景,并凭着自己个人的努力闯出了名声。董卓专权时,他也敢于反抗。那句“奴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至今读起也会热血沸腾。之后讨伐董卓时,他被选为盟主,可见声望之重。在随后的几年,他从韩馥手中夺得冀州,战败黑山军的张燕,打垮盘踞燕地的公孙瓒。一步步发展为据有幽冀并青四州的最大的割据势力。是时,他手下文有田丰、沮授、许攸,武有张颌、颜良、文丑、高览等。可谓,势大力强。这时的他是最有实力一统天下的人。 然而,随后的官渡之战确使他几乎丢掉了一切。我无意在这里评价这一战役。关于它的文章,不胜其数,大家尽可去看。我认为袁绍发动这一场战役的时机,并无过错。田丰给的建议,实际上也不是多好的方法。我想说的是,袁绍在这一战役中输的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一、这一战役中袁绍多次暴露了自己性格上的缺点。正是因为这些缺点,造成了他的一次次失误,最终输掉了整个战役。二、他遇上了曹操这个可怕的对手。无可否认,曹操从各个方面都要比袁绍强。三、确实有运气的原因,假使许攸没有叛逃,张颌没反水,也去结局会改变。 可是,历史没有可能,他输了。于是,人们在津津乐道三国的故事时,谈到他时,总会忘了他的功绩。而一次次用他在官渡中犯下的错误教育着人们。从这一点上看, 袁绍确是悲哀与可怜的。 我无意为袁绍辩护。他的一些做法如:杀田丰,确实叫人无法接受。官渡之战曹操赢了确实比他胜了好。但,作为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一个曾为中原的统一作出过贡献的人。我们应对他有一些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