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江河永驻,周郎华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8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江河奔流,日月更替,总有这么一些人永不磨灭,总会深深勾起我们的追思和怀念,谨以此献给心中永不褪色的周公谨。

   懵懂少年时,以为人生是一种享受,生命的悠远就意味着幸福的绵长。所以,一直以为周郎是天下间最不幸的人:

空有满腔才学可惜天不与寿,

空怀豪情壮志却抱憾终身,

空有一身乐感音灵却只留下轻轻《长河吟》,

空有英发雄姿却让小乔独对明月瑶琴、泪长流

空有乱世风云,豪强环伺却没能统一天下笑傲江湖。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空的,而这些,都是因为他的生命——永远只定格在了36上。人活五十而不夭,不幸,公瑾是夭折的,他的生命之花、艺术之花、军事之花,仅仅绽放了36个春秋,就在他最接近鼎盛时无声的消逝了。生命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当然也就无所谓幸福。

  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不知不觉间在长大,在承受属于自己的痛苦与欢乐。岁月流转,当我开始习惯性的哼起《YESTERDAYONCEMORE》的旋律,开始回翔生命的天空时,这么一段话给了我几乎揪心的痛——“当朋友,恋人,敌人都已离我而去的时候,唯一永恒的只有自己。然而,这是真的永恒吗?当所有承载过去记忆的人碎裂时,永恒也会朽萎,剩下的惟有这千年的孤独与恒久的寂寞凄凉。”——是啊,越是长久的生命,就要面对越多的生离死别。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些词真的好残忍,每次读来都令人垂泪不已。当我还无法看淡这一切云卷云舒时,我宁愿将冗长的生命幻化为那短短的瞬间:如同闪电刺破长空,短暂而耀眼;像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美好。

直到这一刻,重回首,才发现公谨原来是世间最最幸福的人。

  风华绝代!他的英姿,不知羡煞多少豪杰。那份从容镇定,那一股诗书华气,依稀的白盔白甲,依稀的白马,为他赢得了儒帅的美誉,也为他赢得了名动天下的江东美人。手中握着兵符宝剑,身旁依着红颜知己,英雄佳人,不枉此生矣。

  才华横溢!胸怀十万甲兵,腹有千机良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智计卓绝,腾巨焰于大江之上。弱冠之年,便追随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看一柄龙吟剑,追忆当年孙伯符,剑气如霜时,是二人携手纵横的一声长啸。抚那一张断弓,是伯符离去时的声声叮咛:“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郎。焚起一支短香,烟雾中,看到的是赤壁的火光冲天,和那张意气风发的笑脸。操起那张瑶琴,流泻出那奔涌的旋律,是它,就是那首熟悉的《长河吟》。江水不绝,情思不泯,丘壑不平,才气不息。奈何天不与寿,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生不逢时,是一种残酷:有家难回,有国难报,空有一身本事却碌碌终生,这是英雄最大的悲哀。他们不害怕对手,害怕没有对手。然而这种独孤求败的滋味,公谨永远也不会懂。因为上天不仅给了他一腔才华,还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究竟谁才是真的英雄。会猎天下,终成就孟德的半世英明。孟德的雄心壮志又在赤壁的大火中付诸东流。于是前半部三国史读来两人耳——孟德、公谨,南北对峙。

  英雄迟暮,是另一种残酷,就如同垂垂老去的美人,只能顾镜自怜,追忆曾经的年华,转眼已成明日黄花。昨天的功业,如今的衰竭,相信每个英雄都不愿意接受,才有那老廉颇的愤愤,勇黄忠的恨恨。诸葛孔明也是少年得志,曾经儒雅风流,但人们的记忆中除了轻摇羽扇,弹琴退仲达,摇舌战群儒之外,总难免这样的一笔:五丈原,中军帐内,昏黄的油灯下,一个力衰发苍的老人佝偻着审阅地图。相比之下,周郎要幸运的多。36岁,英气勃发的岁月,既留存有少年的壮志豪情,又染上了而立的成熟稳重,在这个人生最光辉的时刻,静静的离去,只留给人们最美好的回忆。

他的生,带着令人艳羡的才华、恋人、知己和对手。

  他的逝,带走了他人承载的记忆,将回忆留给深爱着他的人,将永恒的空虚与失落留给了他的恋人和对手。只有他留下的长河吟,静静的流淌,拨动每个人的心弦。

江河永驻,周郎华采。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1-28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周瑜有两子一女,女配太子孙登,长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为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