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大杀人事件:吕伯奢一家灭门惨案 证据:三国演义 证人:陈宫 证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
据三国演义所写,陈宫“捉放曹”后,与曹操来到吕家。吕伯奢外出买酒,儿子门在家杀猪,准备一番热情款待。没想到曹操误以为吕家人要谋杀自己,所以将吕家八口全部杀死,正准备清理犯罪现场时,不想被吕伯奢发现。丧心病狂的犯罪嫌疑人,又将吕伯奢杀死,还毫无悔意,且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豪言壮语”。故恶劣性杀人罪成立。
宣判: (1)《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捉放曹”的不是陈宫,而案发当时,陈宫还不曾见过曹操,所以“证人”之说不成立。
(2)《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魏书”。案发时,吕伯奢外出,他的儿子和宾客要加害曹操。不想,反被曹操所杀。故此案,本应属于正当防卫。
(3)《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世语”和“杂记”。都说吕伯奢外出,而曹操以为吕家人要杀害他,所以先下手。
结论:“魏书”,“世语”,“杂记”。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误杀?莫非……是枪杀?自杀?毒杀?还是…… 总之,不是象三国演义说的那样“知而故杀”。
2。孔融被杀事件
证据:三国演义 内容:曹操欲南征,孔融劝之,曹操不听,孔融叹了口气,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让曹操“喀嚓”解决掉了。
宣判:《后汉书》,《三国志》相关记载。个人总结四点。 第一,孔融的嘲笑。他曾说曹丕娶袁绍的儿媳,就好比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第二,孔融言词多有侮慢。 第三,政治问题,对曹操不满 。 第四,他是不“支持”曹操的士人代表者。
结论:一方面,孔融是对曹操构成不了威胁的“敌人”,再加上他的“嘴”有问题,造成两人性格不合,曹操杀之。这个我认为大多是政治上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