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雕龙说孙权本已有抗曹之心,因此诸葛亮智激孙权是为多此一举。这种说法我只能同意一半。孙权确实是有抗曹之心,即便诸葛亮不去劝说他抗曹,赤壁之战亦会如期爆发,然而诸葛亮智激孙权一事还是有着相当程度的必要,这个“必要”非体现在“激”上边,而是在“智”上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对抗中无不是打着“匡复汉室”的名义到处烧杀抢掠的。董卓自称是汉丞相,以讨贼功臣而自居;十八路诸候各怀鬼胎,但讨伐董卓时也自称是在“讨汉贼”;刘表、孙坚、张燕、公孙瓒、袁绍等人以“勤王”的口号来割据中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刘备、刘璋更是仗着所谓“汉室血统”的名份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唯有袁术例外,他倒真的当起皇帝来了,所以他的结局是所有人中最为滑稽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汉朝在政客们的眼中,依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乱世安排了诸葛亮和孙权这两个年仅27岁,但都已经深谋老练的政客进行了会面。上边说到汉室仍然是块有价值的招牌,那么诸葛亮智激孙权,到底“智”在哪里?就智在了这块“招牌”上。孙权的年龄虽然比诸葛亮还要小,但他也是在政场上混过几年来的,积累有相当程度政治经验,他究竟有没有抗曹之心,这点诸葛亮不会不知道,况且孙权还曾派鲁肃去迎接刘备和诸葛亮等人,这已经说明了问题的实际,所以诸葛亮回访东吴,仅仅是起到了回应孙权问候的作用。但政治往往就是要先下手为强,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才是外交场合的关键之处。 诸葛亮“智激”的内容中说到刘备是汉室皇族,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唯刘备不可。我们首先要想到,刘备是不是皇族,这并不是曹操和孙权所关心,他们并不吃这一套,但诸葛亮这番话却在提醒着孙权等人:“你们这不过是拿着汉室这块招牌在到处起事”。这就等于竭断了孙权想要和刘备在政治利益上讨价还价的程度。 虽然说是“联吴抗曹”,但刘备当时的实力只能用“弱小”两个字来说明,东吴毕竟要比刘备强大了许多,前往东吴,等待他们大概就只有和东吴签定“不平等条约”了,因此,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盟友,如何将个这个条约的“不平等”减低到最小程度,这就是在考验外交官员的机敏程度了,因此诸葛亮就来了次“智激”暗示孙权说“你们东吴是为汉室而战,我们刘备更是汉室皇族”,这样一来,就把孙权的嘴堵住了一半,避免孙权提出像“我们为汉室立下功劳,你们打算怎么报答我”这样不平等的要求出来。既然刘皇叔是汉室,你东吴又说要汉室而战,那么你们就不能为难我们(刘皇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