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姜维之功!可比日月!姜维之劳!天下朝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7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偶遇长假,从喧嚣繁杂的生活中侧身而出,直奔川西北高原的汶川姜维城寻古探幽。
  岷江东岸山梁上如长龙盘旋而卧的姜维古城,沧桑不改伟岸。登至点将台,置身茫茫天地间,顿感人之渺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旷世沧桑的感觉即刻涌上心头。
  果林间劳作的老人,热情地和我摆谈他们所能涉及到的姜维城当年的模样和传说。使我们在山岗采撷传说,学习历史,同时也收获高原的纯朴与率真。
  山下,汶川县城威州镇一览无余,岷江、杂谷脑河交汇于城边,峡谷风光尽收眼底。山上,千年风雨,墙成了残墙,树成了老树,姜维城也成了荒芜的古城,寂寞无语。在起伏的山脊上,断断续续的墙体如大山突起的“血管”,向前绵延伸长。落日斜照下的断壁残垣,以及弥漫其间的宁静,与其曾有过虎踞龙盘的威严,金戈铁马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照。
  凝望古城遗址,我承受着来自一个陌生而久远的年代的冲击和洗礼。古城的风骨、古城的气节、古城的灵魂和精髓,的确值得我们用心灵的触觉去加以领悟、用精神的炼炉去加以融汇、用生命的真诚去加以注释。谁能说清,我们现在栖居的闹市,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到底是更繁华的都市,还是后人凭吊的废墟。
  姜维城积淀千年的那种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实实在在地让我痴迷,让我敬畏。被时间之手剥蚀得斑驳龟裂的老墙,无声地展示着世事的沧桑、岁月的无常。那怕只是静默短暂地看上几眼,也让我感觉到历史的悠久深厚和生命的源远流长。
城墙两侧散失着零星的称砖和陶瓷碎片。我拾起一块陶片,碎片釉面较平整,且有花纹,背面则蚀痕斑斑,铭记着风沙千年的岁月痕迹。如今,洗净的陶片已静倚我的案头一隅,时时提醒我“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生短促何必计较太多,成败得失不用放在心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年少时父亲战死,和寡母相依为命。姜维个性冷静,好学孝顺,文武双全。史籍上记载,姜维年少时就已精通郑玄之儒学,虽为布衣,在当地很出众。再因其父昔日颇有战功,且因功殉职,由太守赐姜维中郎官,参与郡中军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由于天水太守马遵疑神疑鬼,逼使姜维不得不投奔诸葛亮。在和诸葛亮深谈后,姜维大为感动,决定为光复汉室的大志而努力。  
  不久,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从陇西紧急撤军,姜维随军行动,因而与寡母散离。不久,其母派人送家信要求姜维回到故乡,姜维却说:“如今我已立志为光复汉室而效力,只好移孝为忠,无法遵母命回乡了。” 
  诸葛亮闻之非常感动,乃任命姜维为参谋本部的仓曹撰,并加封奉义将军、当阳亭侯。姜维当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非常喜欢姜维的的才气,他在写给留府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的信中表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之上士也。”又称:“姜伯约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不久,又朝廷加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北伐期间,姜维是参谋本部地位仅次于杨仪的重员,由于他文武兼备,在战术上承担了更重要的任务。诸葛亮病逝后的撤军行动中,负责抵挡司马懿追兵断后重任的便是姜维。返回成都后,姜维受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实际统领诸军,进封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姜维随侍在侧,实际指挥军事作战,不久,蒋琬升迁大司马,姜维也以司马职衔,参与军政决策,并数度由祁山西战线,领军北伐。延熙六年,蒋琬表姜维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使,俨然成为蜀汉北伐军团的总军头。这段期间,蒋琬和姜维配合甚佳,也是姜维最得心应手的时刻。  
  蒋琬去世后,姜维升迁卫将军,和大将军费袆共录尚书事。姜维连败汶山平原夷人,魏大将军郭淮军团,声势大振。但费袆却以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损,反对大规模用兵。姜维虽数度计划出大军北伐,但费袆常只批准一万以下的兵员而已,让姜维无法发挥实力。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7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延熙十六年,费袆遇刺逝世,鹰派立刻掌有实权。连续三年,姜维三次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十九年,姜维升为大将军,和镇西大将军胡济会师于上圭,共同北伐。不幸胡济迟至,致使姜维大军为魏将邓艾所败,死伤惨重,这是姜维北方用兵,首度严重受挫。  
  隔年,姜维趁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由秦川率军北征响应。曹魏大将军司马望和邓艾连手对抗,姜维力战无效,后闻诸葛诞败亡,乃领军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黄皓专政,朝风败坏,人人自危。加上姜维连年征战,功绩不立。黄皓煽动后主刘禅,有意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姜维。姜维乃长期驻扎汉中,坚守剑阁,对付曹魏南征军团的主力邓艾及钟会军团。 
  景耀六年,邓艾自阴平越险攻入,击溃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军团。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至此亡国。
  固守剑阁的姜维军团未受丝毫损伤,闻讯后,立刻由广汉南下以探虚实。至培关时,接到刘禅全军投降之旨意,全军哗然,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姜维不得已,率军向钟会投降,钟会以盛礼待之,问道:“将军为什么这么迟才来呢?”姜维正色流涕道:“今天来,已经太早了呀!”钟会甚奇之。  
  姜维暗中煽动钟会于邓艾互斗,以设法再兴汉室,并密书给刘禅表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将可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也。” 
  不久,邓艾果然为钟会所害,姜维更煽动钟会以益州牧名义,据守蜀中发动叛乱。但曹魏南征军团将领不支持,双方在成都发生争战,钟会与姜维双双遇害。姜维为乱军所杀,对方剖解其尸体,见其胆大如“斗”,皆奇之。姜维之妻子家人,也同时遇害。 
  《三国志》上记载,姜维虽贵为大将军,掌蜀汉军政大权,但他生活非常俭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舆马取备,饮食节约,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并且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7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电视三国演义中,姜维是心脏痛发作,举事无望自杀而死的.魏军都感其忠义,给姜将军跪下了,最后将其厚葬.但历史的真实却不是哪样,姜维及已八九十岁廖化、周苍等人“事露后“与魏军展开激裂巷战.壮烈牺牲.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常璩的《华阳国志》对方剖解其尸体,见其胆大如“斗”,皆奇之。 
  《世说新语》中:维妻子皆伏诛;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这无疑是整部三国中最悲惨的死法了。姜维战死于乱军之中后,被支解剖尸,心脏肝肺等内脏都被血淋淋的剖出。姜维被血淋淋剖出的胆大如斗状。魏军兵士很惊奇。诗人江怀庭诗赋姜维:“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姜公衣冠琢曾有一副对联写道:“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肝心,披开大胆;剩不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衣冠家。姜维兵变被乱军杀后,碎尸荒野喂兽,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其骨。有蜀人设法偷得姜维衣冠靴子,送回姜维故乡,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家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特制《招魂曲》两揆,世代传唱,以慰藉这位壮志未酬的大将。 
  1988年,甘谷县人民政府组织重修姜维衣冠冢,冢前立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姜维故里”碑。今墓前所植合欢、松柏已亭亭如盖,时有游人前来凭吊忠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06-27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悟性太差,没有得到诸葛的真传,尤其是妖,仙之术[em07][em07][em07][em07][em07][e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