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有房有车才算“成功人士”?? [打印本页]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1-29 09:34
标题: 有房有车才算“成功人士”??
|
有房有车才算“成功人士” |
|
|
|
在中国与世界经济秩序对接的今天,成功概念第一次与世界流行空前地一致:仅仅达到自我设定目标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令人瞩目的财富、权势或名声。>>> |
“有车有楼”:香港青年成功标准 |
香港一项调查发现,最多年轻人视“有车有楼”为成功的界线,其次分别为拥有幸福的感情及能倾吐心事的朋友。有社工认为,传媒过分渲染物质的价值,加上香港金钱挂帅,令年轻人崇尚物质主义及虚荣感,认为“有钱”才是理想的生活。 >>> |
|
|
从择偶标准看“成功”标准 |
|
|
|
什么才算是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标准。最能体现这些标准的,是各个年代在择偶上的要求:包括身份地位、物质条件…… |
20世纪80年代:文凭崇拜 价值观发生剧变 |
8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有了当代的第一批天之骄子时,大学文凭又成为年轻人择偶的首要条件。>>> 婚姻往往要问“有多少条腿”,也就是有多少件家具。农村结婚讲究4大件:自行车、手表、风扇和缝纫机。城市结婚要求“四个现代化”:电视机、洗衣机、立体声和电冰箱。>>> |
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财富衡量成功 |
上世纪“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贫农,70年代嫁军营,80年代嫁文凭,90年代嫁孔方兄”。这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50多年婚恋的演变。结婚的“三大件”也变成电脑、汽车、洋房。>>> 一位白领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成功的标准非常线性化,就是挣更多的钱,过更为物质化的生活。”>>> | |
|
成功标准之变,给中国青年一代带来了什么 |
|
|
|
对于生长在“物质标准”下的一代人来说,他们的幸福,取决于社会是否认同他们的物质成就;而为了取得这种认同,他们需要做的事就是:追求财富的积累。 |
成功压力带来“浮躁情绪”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家王震宇说:“中国人的浮躁情绪也许在金钱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当代中国年轻人成功欲望特别强烈,他们承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长辈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一心指望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由于压力太大,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已未老先衰。>>> |
价值观之变:从理想到现实 |
如今的青年面对更为沉重的竞争压力和经济负担,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衡抉择。精力更多地花在争取优质教育机会、获得稳定工作岗位、建立和谐家庭上。却较少地投身社会公共事业,也较少思考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青年人越来越现实,距离“理想”更加遥远。>>> |
身份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当我们寻求的快乐是别人看着的快乐时,我们就必须走向成功,因为只有成功可以让人感觉我们是快乐的。>>> 对于贫穷的恐惧,特别是中产阶级对于重归贫困线以下的恐惧,是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隐忧。“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 |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1-29 09:38
一个人取得何等成就,才能闹顶“成功人士”的桂冠戴戴,至今未见哪家权威机构颁布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过,从近年的报刊上可以看出,凡被扣上这一桂冠,浓墨重彩、不惜篇幅地大肆宣传的人,无非富商巨贾、企业老板者流,这就给读者一个印象:无论干哪一行,只有发了大财,才有资格享此殊荣。而日积月累,这类报道渐渐使国人心中形成一根无形的标杆,即“发财等于成功”。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1-29 09:39
自古以来,发财固然可以称之为成功,但成功并非都等于发财。孔丘先生,中国之头号圣人、“万世师表”也。他开创的儒术,成为自汉以来历代王朝思想正统、官方意识形态的体现。然而,他老人家在世时并不风光,在鲁国做官时遭人排挤,被迫去国,其后一直东奔西走;途经宋国时,又被人追杀,“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了陈国,又遭人围攻,绝粮七日,险些饿死;周游列国14年,得不到任用,一辈子与发财无缘。司马迁,史圣也。他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用毕生精力撰写了《史记》。这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他一生不但与发财无缘,而且遭受了残酷的宫刑。李白,诗仙也。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诗作光耀千秋。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甚至在年近六旬时,因“附逆”而遭流放,生命的最后两年,贫病交加,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与李白并称的诗圣杜甫,一生穷困,为生存四处奔走,“不燹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时常为饥寒所迫。左丘明、陶渊明、苏轼、关汉卿、曹雪芹、吴敬梓……这些在历史、文学、戏剧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均与发财无缘,且生平坎坷。如果拿今天“成功人士”的标杆量上一量,这些人不但算不上成功,恐怕还得给他们扣上一顶“失败人士”的帽子。
在时下“成功人士”的标杆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妄自菲薄,心灰意冷;在发财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时代,不知令多少虽有成就但未发财的人产生失落感。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行业是需要投入巨大的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取得成就,并且很难发财的。而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未必就要在某一方面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理想不分大小,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就是成功;技艺不分高低,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可以靠其自立并服务于社会,就是成功。而无论在哪个方面取得成就者,尽管他并未发财,只要他取得的成就胜过周围的同行,他就是“成功人士”。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观,鼓励国民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怀着一种献身精神,在科学、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有所成就而努力,社会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 幻神 时间: 2006-11-29 10:31
有几套15级宝有大官做才算成功,嘿嘿
作者: 汗派派8 时间: 2006-11-30 00:52
[em01][em01][em01]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2-1 08:22
[em17][em17][em17]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2-18 07:37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2-18 07:37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2-18 07:37

作者: 侠义三国版主 时间: 2006-12-18 07:37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