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三国策的时候,总感觉有很多时候和现实生活有很多想似之处,
在我经过几年的表现,终于从组长升为段长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老板给我加了一千块,明片也印了,业务员领着客户来找我讨论生产时,对我很客气,小妹也给我沏杯茶时,一切都很惬意,当时玩三国时也很爽,有钱了,8马刀统11甲用凉州,我从孙坚主从江油出发绕开梓潼第二季配合从南乡出发的杨奉枪,下了成固的兑州大刘,当时真的是豪言壮语啊,我在战局中说,只要有一匹兔子,我就能发动闪电战.
在当时,我觉得凭我的技术,不管是现实还是游戏我都能运筹帷幄,旗开得胜.哪知道指挥人真是太难了.我把工艺图画好,交待下去,做出来不合格,查原因,不按我交待的工艺做,告诫他们,完全按我的指示做,这回尺寸又不对,时间已经很紧了,告诉这些人不要修了,重新下料重新做,这些死人想节约,到客户要来了,我去一看,修得是惨不忍睹.我当时气得破口大骂,你以为你比我还行?你这样做,是不服我还是觉得比我聪明?要不要比一下?你觉得你哪项强,你跟我比一下.对方跟本不敢比.后来老板知道了,告诉我不要这样管理,我说我不骂他们一下,不好管,老板不说了.
说来奇怪,在游戏里面也是这样,我分析了形势,叫他们快出兵,先打哪,没人听,记得有一次,我方陈仓司马,眉是马腾,扶风好象是公孙,我在汉中是吕布,对方在剑阁,武都,上庸,我说他们首攻肯定是汉中,出人来汉中集结,看情况下季下成固,司马跟来了,下了五丈到汉中,第二季司马查一指,我录一指出两将,连第一季出的一骑,一共三骑,这个时候查了成固没人没阵,我想是机会,全力攻击成固应该能下,叫他们帮我守下汉中,我就去成固了,眉和扶风一个出人去天水,一个去长安.我说先不要去,来我主,不听,一直按他们的打法打,武都的人已经下了阳平了,只要他们给我守一季,我下了成固马上回马汉中,胜利在望.结果是,我下掉成固时,成固两垃圾兵和武都一枪,和剑阁骑营(对方招神用幽州)也下了我汉中,这些都是一个例子而已,总之一句话,指挥不动.
不过很巧的是,军团团长也给我说,很多团员反映我骂人,我跟团长说,就刚才,有一位团里的,迁主后要加声望,我说下季给他加,结果第二季他自己加了,我的令就浪费了.我问他,他说不好意思,他忘了,我说我也没对他说过分的话啊.团长也不说了.
在厂里和游戏里骂骂咧咧的过了几个月,我又回到组长的位置,宝也买不起好的,也不再骂人了,心灰意冷.真的感觉自己象水浒里面写的杨志在黄泥风.有本事还是失败.
我玩三国策的时候,总感觉有很多时候和现实生活有很多想似之处,
在我经过几年的表现,终于从组长升为段长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老板给我加了一千块,明片也印了,业务员领着客户来找我讨论生产时,对我很客气,小妹也给我沏杯茶时,一切都很惬意,当时玩三国时也很爽,有钱了,8马刀统11甲用凉州,我从孙坚主从江油出发绕开梓潼第二季配合从南乡出发的杨奉枪,下了成固的兑州大刘,当时真的是豪言壮语啊,我在战局中说,只要有一匹兔子,我就能发动闪电战.
在当时,我觉得凭我的技术,不管是现实还是游戏我都能运筹帷幄,旗开得胜.哪知道指挥人真是太难了.我把工艺图画好,交待下去,做出来不合格,查原因,不按我交待的工艺做,告诫他们,完全按我的指示做,这回尺寸又不对,时间已经很紧了,告诉这些人不要修了,重新下料重新做,这些死人想节约,到客户要来了,我去一看,修得是惨不忍睹.我当时气得破口大骂,你以为你比我还行?你这样做,是不服我还是觉得比我聪明?要不要比一下?你觉得你哪项强,你跟我比一下.对方跟本不敢比.后来老板知道了,告诉我不要这样管理,我说我不骂他们一下,不好管,老板不说了.
说来奇怪,在游戏里面也是这样,我分析了形势,叫他们快出兵,先打哪,没人听,记得有一次,我方陈仓司马,眉是马腾,扶风好象是公孙,我在汉中是吕布,对方在剑阁,武都,上庸,我说他们首攻肯定是汉中,出人来汉中集结,看情况下季下成固,司马跟来了,下了五丈到汉中,第二季司马查一指,我录一指出两将,连第一季出的一骑,一共三骑,这个时候查了成固没人没阵,我想是机会,全力攻击成固应该能下,叫他们帮我守下汉中,我就去成固了,眉和扶风一个出人去天水,一个去长安.我说先不要去,来我主,不听,一直按他们的打法打,武都的人已经下了阳平了,只要他们给我守一季,我下了成固马上回马汉中,胜利在望.结果是,我下掉成固时,成固两--兵和武都一枪,和剑阁骑营(对方招神用幽州)也下了我汉中,这些都是一个例子而已,总之一句话,指挥不动.
不过很巧的是,军团团长也给我说,很多团员反映我骂人,我跟团长说,就刚才,有一位团里的,迁主后要加声望,我说下季给他加,结果第二季他自己加了,我的令就浪费了.我问他,他说不好意思,他忘了,我说我也没对他说过分的话啊.团长也不说了.
在厂里和游戏里骂骂咧咧的过了几个月,我又回到组长的位置,宝也买不起好的,也不再骂人了,心灰意冷.真的感觉自己象水浒里面写的杨志在黄泥风.有本事还是失败.
精典。。。。
我玩三国策的时候,总感觉有很多时候和现实生活有很多想似之处,
在我经过几年的表现,终于从组长升为段长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老板给我加了一千块,明片也印了,业务员领着客户来找我讨论生产时,对我很客气,小妹也给我沏杯茶时,一切都很惬意,当时玩三国时也很爽,有钱了,8马刀统11甲用凉州,我从孙坚主从江油出发绕开梓潼第二季配合从南乡出发的杨奉枪,下了成固的兑州大刘,当时真的是豪言壮语啊,我在战局中说,只要有一匹兔子,我就能发动闪电战.
在当时,我觉得凭我的技术,不管是现实还是游戏我都能运筹帷幄,旗开得胜.哪知道指挥人真是太难了.我把工艺图画好,交待下去,做出来不合格,查原因,不按我交待的工艺做,告诫他们,完全按我的指示做,这回尺寸又不对,时间已经很紧了,告诉这些人不要修了,重新下料重新做,这些死人想节约,到客户要来了,我去一看,修得是惨不忍睹.我当时气得破口大骂,你以为你比我还行?你这样做,是不服我还是觉得比我聪明?要不要比一下?你觉得你哪项强,你跟我比一下.对方跟本不敢比.后来老板知道了,告诉我不要这样管理,我说我不骂他们一下,不好管,老板不说了.
说来奇怪,在游戏里面也是这样,我分析了形势,叫他们快出兵,先打哪,没人听,记得有一次,我方陈仓司马,眉是马腾,扶风好象是公孙,我在汉中是吕布,对方在剑阁,武都,上庸,我说他们首攻肯定是汉中,出人来汉中集结,看情况下季下成固,司马跟来了,下了五丈到汉中,第二季司马查一指,我录一指出两将,连第一季出的一骑,一共三骑,这个时候查了成固没人没阵,我想是机会,全力攻击成固应该能下,叫他们帮我守下汉中,我就去成固了,眉和扶风一个出人去天水,一个去长安.我说先不要去,来我主,不听,一直按他们的打法打,武都的人已经下了阳平了,只要他们给我守一季,我下了成固马上回马汉中,胜利在望.结果是,我下掉成固时,成固两--兵和武都一枪,和剑阁骑营(对方招神用幽州)也下了我汉中,这些都是一个例子而已,总之一句话,指挥不动.
不过很巧的是,军团团长也给我说,很多团员反映我骂人,我跟团长说,就刚才,有一位团里的,迁主后要加声望,我说下季给他加,结果第二季他自己加了,我的令就浪费了.我问他,他说不好意思,他忘了,我说我也没对他说过分的话啊.团长也不说了.
在厂里和游戏里骂骂咧咧的过了几个月,我又回到组长的位置,宝也买不起好的,也不再骂人了,心灰意冷.真的感觉自己象水浒里面写的杨志在黄泥风.有本事还是失败.
出发点是好的,方法是不正确滴
换个方式方法,看看
人不能改变社会的时候,就只能去适应社会
本末倒置
先现实
游戏是来娱乐的
老兄我也是做工艺的,很多实际情况远远比我们做的东西重要
别人想要什么,首先是尊重,即使你对他错,也没人愿意拉下面子承认错误
人至察则无友 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也爱冲底下师弟师妹们的发火,后来慢慢就知道 发火是没用的 夸一句再劝一句比较好点吧 你原来的手下想省钱,出发点已经给老板欣赏了 还说不定是请示了老板呢,还有不知道你中间有没有去看过哦,总不能就一开始(布置) 一结束(客户来了)才看一下吧?或许你是生产精英,但管理没跟上哦,不能放羊似的(标注:本人还是学生,如有不妥,见谅)
厂里生产已经萎缩成休大星期了,老板还每天不急不噪,闲情逸致好的很.以前这些同事都很佩服我,我一上去请吃饭,都给我说绝对配合我,服从我,结果是该配合的不配合,自己干,芝麻大个事要请示,我每天都在做杂事了.
这管理当的,现实中就不说了,到论坛里想找个知音都没有,全是说我不对的.郁闷啊!
玩完游戏都是冲动的 控制不住情绪 游戏中更是无法控制
导致出口成脏,别人叫你你不理等等是该改一改了
你真是打击我啊,做产品,不要技术行吗?不按我说的做,做砸了,我还要去哄他?
我理解不了.反正他们愿咋地就咋地.我看哪个把他们管得好,空降来的能?
我理解不了.反正他们愿咋地就咋地.我看哪个把他们管得好,空降来的能?
楼主,经验就是人生的财富,你有了这次经验,要是能吸取教训,多审视一下自己,不要总抱怨别人,相信你还会再起来的。
怕就怕错了还不知道怎么错的,失败了还埋怨别人。
当领导,管着手底下一批人,要德字为先,不是不管里手底下的人,而是要分别对待,该严的时候一定要严,该松的时候要适当放松,区别对待手下的人,发挥其长处,严管其短处,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我理解不了.反正他们愿咋地就咋地.我看哪个把他们管得好,空降来的能?
我跟他们讨论的是技术,老大,事实面前,他拿什么驳我?怎么做效率高,工艺等等那是我练出来的.
他们老出错,我还笑脸?到时间交不了货,挨骂的是我,就加了一千块,我头发都白了一些.
所以水浒里描写的杨志,真是经典啊.出了事还能把屎盆子扣杨志身上.
楼主,经验就是人生的财富,你有了这次经验,要是能吸取教训,多审视一下自己,不要总抱怨别人,相信你还会再起来的。
怕就怕错了还不知道怎么错的,失败了还埋怨别人。
当领导,管着手底下一批人,要德字为先,不是不管里手底下的人,而是要分别对待,该严的时候一定要严,该松的时候要适当放松,区别对待手下的人,发挥其长处,严管其短处,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他没错几次,我就下来了.堪忧那你就猜对了.我想走人,不过那就要考虑很多了.也许不走也不成了,厂子的生产比我更堪忧.
我知道的这两位,一位被砍断腿,一位家里人被害,最后自己也被杀了.我不想成那样的人,我也没那么本事.我现在知道我没领导人的本事,不过已经晚了.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