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说完这个话以后,刘禅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果然,不久司马昭再次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你某个大臣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乍一看,刘禅的确是一幅没皮没脸的嘴脸,而且无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可细细一想,刘禅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司马昭的阴险毒辣是出名的,不光专权夺势,且欲谋篡帝位,就连魏帝曹髦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烟雾弹,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大智者。 而吴国的亡国君孙皓,被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俘虏,却不懂得明哲保身,结果被司马炎赐毒酒杀了。所以阿斗实在称的上是一个大智者。前期因为刘备嘱托诸葛亮主辅助阿斗,所以阿斗没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后来诸葛亮因繁务劳重而病死。从此后,因为从没有政治经验的阿斗一下子,一人担当治理一个国家的重任,而手下能用之老臣相继去世,以导致蜀国快速灭亡。所以当时降服于他人篱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总上所述阿斗不仅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仁君,而且大智者。(忘了说了)阿斗终年65岁,当时算是高龄了! 说了这么多,别忘了顶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