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原创]三国策中孙子兵法36计之运用系列(一)---瞒天过海 [打印本页]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9 22:35
标题: [原创]三国策中孙子兵法36计之运用系列(一)---瞒天过海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在三国策游戏里,我对此计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让对方逐渐“接受”于自己布置的假象 ,在自己正在进行的对方可以预料到的战略过程中,去实施另一个对方所不能预料到的制敌战略。一般情况下,此计在三国策里基本上都和偷袭挂钩,但瞒天过海不是一般的偷袭,他是正面进攻或者防守和侧面偷袭的结合体,主要表现在中期和后期阶段。那么,该怎么样去实现瞒天过海的计划呢?

 

  首先.似攻非攻,似守非守。一般情况下,敌我双方的实力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优势也没有明显的劣势,若哪方先挑起战端,那哪方必然在进攻侦察上耗费指令,若侦察没有到位,很可能会导致失利而归,而且整体实力大减。所以似攻非攻,似守非守的目的在于保护好自己的兵力,在非侦察的状况下对敌人形成正面牵制的战略,不断的骚扰对方的前线或者防守自己的主营,让对方疲于奔命。

 

  其次.假痴不颠。意思就是在对方的眼里摆出你弱智的一面,让对你逐渐对你产生轻视的想法。此举在于混乱他们的正常思维,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优势的不断提高,从而进入我方的圈套。当然,虽然这么说,但你也决不能拿你的主力去做赌注,这样可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哦。

 

  再次.日夜兼程,暗渡陈仓。在有正面兵力牵制的前提下,派出对方不能预见的精英将领(在对方主城因副城被下掉气的情况下,能一击下主,一般都为营级以上),走另外的路线直奔对方的主营,在对方主营附近埋伏,等待时机。当然,如果对方知道你有关羽赵云之流,却没有发现存在于视线之内,必然生疑。现在高手很多,这些情况他们还是能注意到的。所谓对方不能预见的精英将领,指的是对方所不知道的,而且能完成使命的将领。比如,郝昭,孙恒之流的中等将,这些将领一般都不会为对方所重视。

 

  最后.两面夹击,一举破敌。其实前面几点可以说都是大战前的准备,都是让对方逐渐走向灭亡的布局的过程。一旦这样的布局形成,对方即使是如来转世,也是回天无力了,只是可能会感觉这一切来的那么突然,那么无可奈何。对我方来说,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最后的战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起,他们就该回老家咯,哇哈哈哈哈。

 

  瞒天过海在三国策战役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偷袭过程。如果能善于利用此计者,必然可以挤身于高手的行列之中。对于大部分策友来说,也许还无法去运用此计,只要你们善于积累经验,不断的熟悉各项数据,相信总有一天瞒天过海的战略会在你的思维中逐渐清晰起来。

 

  下文预告:三国策中孙子兵法36计之运用系列(二)---围魏救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0 10:40:27编辑过]

作者: 爬墙头等红杏    时间: 2005-12-9 23:11
好深好深!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1 11:37
以下是引用爬墙头等红杏在2005-12-9 23:11:00的发言:
好深好深!

我说的不是那么难懂吧?对喜欢研究三国策战术的人来说,此文对他们的思维肯定有一定的开拓作用,触类旁通。
作者: 郁昊    时间: 2005-12-11 12:08

Hao tie a !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2 10:27
郁闷啊~太高深~[em05]
作者: pengjun56224    时间: 2005-12-12 10:32
以下是引用笨笨不哭在2005-12-11 11:37:00的发言:


我说的不是那么难懂吧?对喜欢研究三国策战术的人来说,此文对他们的思维肯定有一定的开拓作用
还是很难的 要不都是高手了 不过是好贴哈 ! 希望能再多点注释就好了

作者: 张飞_007    时间: 2005-12-12 11:34
高家庄的高!
作者: 小可人儿    时间: 2005-12-16 12:40
以下是引用笨笨不哭在2005-12-11 11:37:00的发言:


我说的不是那么难懂吧?对喜欢研究三国策战术的人来说,此文对他们的思维肯定有一定的开拓作用,触类旁通。

不是很难懂啊,又不是八股文,呵呵[em17][em17][em17]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6 21:43
以下是引用小可人儿在2005-12-16 12:40:00的发言:


不是很难懂啊,又不是八股文,呵呵[em17][em17][em17]

你懂八股文?
作者: 小可人儿    时间: 2005-12-17 10:06
以下是引用笨笨不哭在2005-12-16 21:43:00的发言:


你懂八股文?

不懂~~~~~装懂~~~~~~~[em08]
作者: 孔明    时间: 2005-12-17 13:44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7 22:11
以下是引用小可人儿在2005-12-17 10:06:00的发言:


不懂~~~~~装懂~~~~~~~[em08]

还是不懂,哈哈~!
作者: 小可人儿    时间: 2005-12-19 12:29
以下是引用笨笨不哭在2005-12-17 22:11:00的发言:


还是不懂,哈哈~!

嘘~!

[em08]
作者: donglovemoon    时间: 2005-12-19 14:32

瞒天过海无非就是偷袭。

现在祁山之战图,偷袭各种方式已被公开,只要稍有注意,你怎么偷袭?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1:30
以下是引用donglovemoon在2005-12-19 14:32:00的发言:

瞒天过海无非就是偷袭。

现在祁山之战图,偷袭各种方式已被公开,只要稍有注意,你怎么偷袭?


我所说的瞒天过海指的是一整套战略布局的过程,不是单单纯粹意识上的偷袭,你明白吗?它和你出2小队、或者单师、或者其他成分的部队偷袭是截然不同的,建议你再仔细看一下这篇文章。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9 21:48

笨笨不哭~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要做到~很难~我觉得叫瞒天过海这个不好~你这一招已经包含了三十六计中几计了~你第一例子就是瞒天过海可是第二例子已经不是了~有空切磋一下~

[em05]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1:54
以下是引用在2005-12-19 21:48:00的发言:

笨笨不哭~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要做到~很难~我觉得叫瞒天过海这个不好~你这一招已经包含了三十六计中几计了~你第一例子就是瞒天过海可是第二例子已经不是了~有空切磋一下~

[em05]

计中计本来就很平常,很多都是相辅相成的,每一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相信这么说你总能明白吧?~!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9 22:02
我明白可是就不是你所说的瞒天过海了~叫连环计了~其实你所说的全部三十六计说白了也是要看个人的打法[em05]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2:08
以下是引用在2005-12-19 22:02:00的发言:
我明白可是就不是你所说的瞒天过海了~叫连环计了~其实你所说的全部三十六计说白了也是要看个人的打法[em05]

连环计和瞒天过海不是同一回事,连环计指的是将几条计策综合使用,而漫天过海虽然包含了一些其他计策,但影响不了瞒天过海在整条计策中的主导地位,其他计策不过是起辅助作用而已,以增加瞒天过海的可行性。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9 22:12

像你说的游戏里的例子我看不出瞒天过海的主导性

[em05]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2:17
以下是引用在2005-12-19 22:12:00的发言:

像你说的游戏里的例子我看不出瞒天过海的主导性

[em05]

  哪个例子?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9 22:30

我如果猜的没有错的话~你一定是团的~主心(指挥)~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2:33
以下是引用在2005-12-19 22:30:00的发言:

我如果猜的没有错的话~你一定是团的~主心(指挥)~

  恩,这不用猜的呀~!


作者: 智    时间: 2005-12-19 22:36
又在脸上贴金[em06]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19 22:38
以下是引用在2005-12-19 22:36:00的发言:
又在脸上贴金[em06]

  事实还用贴金,晕倒~!早知道不说了~!
作者: gkgk777    时间: 2005-12-20 05:25
[em01]
作者: donglovemoon    时间: 2005-12-20 10:56
以下是引用笨笨不哭在2005-12-19 21:30:00的发言:


我所说的瞒天过海指的是一整套战略布局的过程,不是单单纯粹意识上的偷袭,你明白吗?它和你出2小队、或者单师、或者其他成分的部队偷袭是截然不同的,建议你再仔细看一下这篇文章。

就是偷袭而已。或者叫惑敌之术。此等战法下等。


作者: yueying717    时间: 2005-12-21 01:11
dddd
作者: 笨笨不哭    时间: 2005-12-21 20:37
以下是引用donglovemoon在2005-12-20 10:56:00的发言:

就是偷袭而已。或者叫惑敌之术。此等战法下等。


我最讨厌不懂装懂,乱发表评论的人。
作者: qiangengfz    时间: 2006-3-30 00:50

[em01]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