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转帖]部分古人与现代人对周瑜的赞美 [打印本页]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8-6-12 08:48
标题: [转帖]部分古人与现代人对周瑜的赞美
词典释义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权与陆逊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孙权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刘备间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三国?孙权
◆吾得卿,谐也。——三国?孙策
◆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三国?孙策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程普
◆谋无不成,规无不细。——三国?王朗
◆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西晋?陈寿
◆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西晋?陆机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於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8-6-12 08:48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东晋?袁宏《三国名臣赞序》
◆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南宋?陈亮《史论?酌古论?吕蒙》
◆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五
◆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即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南宋?萧常
◆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清?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清?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民国?卢弼 《三国志集解》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8-6-12 08:49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周瑜以弱者而具有“横行天下”的气概,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敢以数万敌百万”(毛泽东对《南史.韦睿传》的批注。他在该传记叙南朝梁将韦睿率兵兼程参加钟离之战的文旁批注道: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的思想、并获得成功的突出代表。——当代.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史》

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当代.荆州市三国演义研究会名誉会长雪年《周瑜---孔明没有比赢的三国英杰》

好周瑜!这‘操自送死’四个字,是何等的雄壮!周瑜,你真不愧为周瑜!当时,整个江东,整个中国,有没有另一个人,敢能说,曹操是来送死的呢? ——当代.华人学者黎东方《细说三国》

关公这样的义士也有不少,诸葛亮还有一个庞统对着,但综观三国百余年,只有周郎一人空前绝后,国士无双!——当代.韩唐《三国十讲》

孙子说:“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司马法》:“新气胜旧气”。周公瑾正是有一股朝气或新气。曹孟德在不战而得荆州之后,则是一股惰气杂以骄气。而张子布则是头巾气未除,加上一股暮气。故闻“谁步八十万”之虚声恫吓,便自茫然无措,从表面现象来立论。而周公瑾在强敌之假象前,神志不为之摇,剖析敌情,入木三分。“进住夏口”,先占地利心细于发,气壮如山。孙伯符谓之“英俊异才”,刘玄德叹为“文武筹略,万人之英”洵不虚也。以“枭雄”目刘备,以“熊虎”目关、张,品题恰到好处。而“徙备置吴”,娱以“宫室”“美女”,拆开关、张。“挟与攻战”之计,老谋深算,何等可畏。郭奉孝、程仲德辈,何曾想到这一层,只是劝曹孟德动刀耳!人之高下,计之短长,其相去又岂可以道里计哉!“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此绝妙谈辞,又五言佳句也。公瑾平生精意音乐,又安知不能诗耶?——当代.刘季高.《东汉三国时期的谈论》

他们一个个或醉心宦达,夙怀青云之志,或自比管仲,乐毅,或谓仕可进至刺史郡守,何尝有半点甘于淡泊的思想?以后他们以退为进,冠冕堂皇的自白,只能是自欺欺人。周瑜是三国时期文物兼备的军事人才,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一身系东吴安危,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领。平心而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远不及周瑜。——当代.雍国泰.《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

想想看吧,一个24岁的年轻人,担任了一个地方的高级将领,驰骋战场,建功立业,而且娶得这个地方最美丽的女孩子为妻,作为一个男人还有比这更令人羡慕的吗?连苏东坡提起这件事情来还表现出他的无限羡慕呐!我们去品读一下苏东坡的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家了”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去忌妒别人呢?我们忌妒他还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会被别人气死呢?那是不可能的。————当代.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