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杨州的袁术却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听天由命,谮称帝。他邀请昔日的公子哥们陈圭辅佐,陈圭严辞拒绝,不顾质子性命。徐州无主,陈氏父子宁愿让政刘备而不欢迎袁术。而袁术的晚年也变得昏愦,重用刘勋,利用孙策。孙策在得到周瑜、吕范等人辅佐下,数年之间遂有江东。而在袁术称帝后,遂与之彻底决裂。
于是孤立的伪帝袁术南边士众被孙策挖掘,西边又受以刘表的监视,北边则屡受刘备、吕布等攻夺,而曹操、袁绍也妄图吞并。杨州这块肥肉最后落到了他最信得过的部下刘勋手下,而又被孙策智取。妻子流落江东。袁术则病死在投奔袁谭的路上。
袁术是个侠者,但是并非侠之大者。他并没有以天下苍生或国家存亡来自我标榜。如果把关东义兵算作一次正义的德动的话,我们会发现在何进之乱和董卓之乱中曾建立过功勋的真实的袁术。关东义军的瓦解应由袁绍负主要责任而并非是袁术来承担,虽然他和其他同盟的将领一样要承担一部分过错,但他不是破坏者。我们从孙坚的破灭和袁术的破灭都可以看到孙、袁两家世交的情况。
三国时代是价值观非常混乱的时代。如果我们能仔细审读一下三国的历史,剔除那莫名其妙的自我标榜和名士闲聊,我们会发现袁术其实是三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三国时代是个普遍尚武的时代,文人的哀愤时世孤高自赏与武人的恃勇斗狠使性尚气,士大夫们的漂泊无依与普通百姓的流离失所,混乱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有希望建功立业或占山为王偏安一隅者。这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众生相。而袁术,无疑可以成为这众生相中最真实的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