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龙啸9天
引言
三国之时,杰出之士辈出,造就了一片在群星璀璨天空。而在这其中,嫡系武将又可以说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分量。作为曹魏嫡系武将中的曹洪而言,他没有夏侯渊那样骁勇善战,也未及曹仁那般可以独当一面,更并非是夏侯敦那样的首义之臣。然而,当我们再次翻开厚重的历史,于字里行间仔细品味其生平时,或许我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曹洪。
据史料载,在曹操平定中原诸雄的过程中曾于建安十三年时南下征讨刘表。但仔细翻阅《三国志?武帝纪》,关于这个“征讨刘表”却不是仅此而已。按照《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建安二年,曹操在将发生叛逃事件的张绣击败后,张绣“便奔穰,与刘表合”,曹操也随即引兵自回。同年间,即自曹操返回许都后,不料南阳、章陵等诸县“复叛为绣”。于是,曹操便派遣驻屯于叶县的曹洪击之,但却屡遭失败,无奈曹洪只得“还屯叶”。而后,当地又“数为绣、表所侵”。战事进行到十一月,此时已被惊动的曹操决定亲自南征。当曹操率军与曹洪的守军会合并到达宛县后,战争随即全面打响。刘表令部将邓济据守湖阳一带,曹军“生擒济,湖阳降”,再“攻舞阴”,也“下之”。与此同时,作为另一路主力人马的曹洪同样没有错失战机,据《三国志?曹洪传》载,曹洪“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到此为止,战事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从《三国志?武帝纪》与《三国志?曹洪传》所涉及的地理位置来分析,曹操所进攻的湖阳与舞阴,位于宛县的东南方向。而曹洪“破表别将”所处的舞阳、堵阳、博望等地同样在宛县以北或东北方向。换而言之,上述关键的地理位置均属于宛县的辖境之内,而这也正是当时曹操与刘表交战主要的战区。答案显而易见,曹洪的这次“破表别将”自然应该同曹操的首次南下属于同一个时期,即建安二年末。 战争尚未结束。公元218年,已据有益州之地的刘备欲集中兵力攻取汉中。一方面,刘备先令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即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另一方面,其亲率法正、黄忠、赵云等人主力进攻夏侯渊所据守的阳平关。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事即将拉开序幕......不久,当曹操闻得这个消息后,便赶忙派遣曹洪等人支援汉中地区。这里,虽然在《三国志?曹洪传》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下辩之役的记载。但是,通过翻阅散落在其他人物传记中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少许当时战事的状况,而对于这次战事,似乎也成为了曹洪生平的最后一次征战。 下辩之役,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战略性意义,这自然使得曹操极为重视,临行时其特意安排曹休、辛毗二人作为曹洪的参军。然而,通过《三国志?曹休传》中的记载,曹休这位名义上的参军,其实早已“篡夺”曹洪手中的实权——“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於休。”这里,或许曹操还是有些担心曹洪的轻佻浮躁会使战局的形势继续恶化,所以三思之下,他选择了相对比较沉着稳重的曹休作为军中主帅。公元219年3月,张飞、马超等人率军攻入武都,与曹洪部队相遇。战事之初,马超利用其在西北羌人中的影响力,联络当地羌人万余打算在曹洪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击败;而张飞更是分兵至固山,并扬言打算截断曹洪退路。面对着如此强劲的敌手,久经沙场的曹洪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一筹莫展。然而,正当曹军束手无策之时,曹休倒是拉了曹洪一把。曹休明确的指出,张飞若是真的要截断归路,必“当伏兵潜行”。但如今却“先张声势”,那么这正表明“其不能也”。计议之下,曹洪便听从了曹休的建议。随即,曹洪趁张飞还未集结吴兰时,迅速联合雍州刺史张既成功的击退了吴兰军,并斩其将任夔等,无奈张、马二人也只得引兵退走。 故事还在继续着。下辩之役曹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曹洪这最后一次的演出此刻却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曹操屡战屡败,最终还是失去了汉中之地,而天下自此也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年代中。至于曹洪本人,自然不难想象,失去了战马,没有了战场,带着几分落寞的他随即缓缓的走了下来,逐渐在众人眼前开始变的模糊...... |
| |
| |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