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技术经验总贴,较多大家可以按楼看(不准灌水) [打印本页]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49
标题: 技术经验总贴,较多大家可以按楼看(不准灌水)
三国策是一款角色扮演对战类游戏,所不同于其他游戏的是战局中人数有相对的限制,要在战局中取得好的战绩,除一些运气因素外,技战术同样重要,以下就对三国策中的一些技战术资料浅略介绍下.
兵种篇
刀:
刀是4大兵种之基础,用刀者必须要保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进攻要快,防守要稳.因为刀移动距离短(6格)所以用刀的一定要带马,不管是偷袭还是阵地战都是有好处的.用骑高手必须懂弓兵的站位,而任何一种兵种都必须懂刀兵种的站位.刀兵是防守考虑的第一主力兵种,对进攻方来说,不了解"妖刀"属性那是致命的.在敌主一半防御一半气(被下了副)之后,3阵+主,有一妖刀,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进攻敌主,答案是多变的,一般"该防守妖刀"只有火技能,而没有混乱技能的话,而你兵力超过5000,就应该大胆进攻,因为你被火中至少是2次才可能受伤回家(这个和进攻部队防御力有关系)一般来说进攻下主的部队基本是铁的,如赵云之类,被一般的"火妖"中了才掉1000多,这些刀兵知识如果进攻方不了解,将可能犹豫而失去战机.我通过简单的举例想说明一个问题,刀你可以不用来进攻,但人家基本会用刀来防守主营,做为高手,知己知彼,你必须清楚掌握"妖刀属性".这个全面的"属性"知识就是写上1万字也未必讲的完.另外刀兵站位是极其苛刻的,到什么位,要什么兵卡位等等.当然刀兵还有偷袭,爬山之类.这个对高手,用起来就比较难,真正的偷袭高手,应该制造人在长安兵已经到汉中甚至到成都的假象,<三十六>计里有两计,一为声东击西,一为瞒天过海,这两计在孙子兵法里面被变相演绎多次,而用到三国策里,绝对是妙用,真正王者级别高手就会明白,任何兵种都是可怕的,都难以用好,不了解刀的可怕所以就说骑可怕,这个理论何其幼稚.但说实话,能把刀用到豪颠的有几人.要想在刀兵上突破,要制定一个计划,第一熟背各妖刀将的"属性"第二,有条件去看看兵书,开拓思想.第三,其实就是一个瓶颈口的问题,想成为一大兵家,除前面基础练习的努力投入,还要实践战局的时候,灵活用脑子,不要一根脑筋,要有创意.任何要想成"大家"没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
弓:
弓,冷兵器时代的远程之王,强悍的远程攻击和合击再配以合理的技术运用,使其攻击如水银泄地,非常之流畅,真正能做到不废一兵一卒而全歼敌人.往往能以极小的损失换来极大的战果.劣势,近身防御能力极差,一旦与对手发生遭遇战,则很有可能N队弓淹死在同一条河里,初期对任何兵种的防御能力都很差,中后期较强.适合类型,去援型,相持型.神出鬼没的用弓技巧如太极推手,让你有力用不出,想打打不到,绝对能让对手体会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似乎弓的打法很固定,很多人用弓都是配合妖刀侦查层层推进,而忽略了弓的远程攻击和合击能力的另一个用处----偷袭.君主中,孙家三君主,董卓都能使用孙系水军.而孙系水军不会弓伏的少之又少,即便没有会水伏将,所带的宝物中加水伏的甚多,即便不是孙系君主也可能很容易出两队会水伏的强弓兵.将中至少有一个将带宝后攻击能过110以上.对于没有山路阻隔的临近敌人主城,不管有没有阵,出不出兵,都能在一到二季内发动致命攻击.也就是说,弓不论分到什么君主,一般分宝都可以出两队综合攻击平均110甚至更高的190训强弓队.如能等一季,则可出队攻120以上训280左右的铁弓,顺水而下,两弓合击,一般主城一季可下.用弓偷袭,其妙处在于即使对方有防备,三阵一妖,仍不能幸免.如果能带9宝以上,带三匹马出弓偷袭,则把握更大.这一点是很强悍的.这里提醒一点,弓偷袭,很大程度上是种赌博,赢了海阔天空.输了,形式可能因此极转直下,因此只能作为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手段.在高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绝对要慎用,不能图一时之快而使全队处于不利局面.弓偷袭的强悍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因为弓的速攻或偷袭的防守,也是相对薄弱的.由于弓对近身攻击的防御能力极差,一旦对方了解你的打法,出埋将在城的侦查范围设以外,依据有利地型设伏,那你的偷袭行为就无异于送死.但正是由于其高风险,在成功的情况下才会有高回报,世事皆然.对于弓的防守,初期特别要防敌人速攻,如果与交州相临或路程不超过一季,特别是当有水路可通的情况下,则出二队以上方为稳妥.初期弓很难形成妖刀混编弓群,因而进攻能力较差.后期多为铁弓妖,仙刀群体推进,这时要很好的利用高机动力,攻击力的埋伏将,于必经之路设伏,多用侦查,能打粮打粮,能打仙打仙.对待弓群也可在实力稍强时采用正面进攻,但必需要有仙,妖刀配合.如有营以上部队,再配以一到二队一到二个妖仙刀,成功防守弓群甚至全歼并不是难事.同时,对待任何群体进攻都有一个原则,集中全力打一到二个,保证一击必死.关于弓箭带宝的问题,弓箭带什么宝?弓箭最重要的是带鼓舞士气的宝,其余带马和甲,带宝就是为了弥补弓的缺陷,弓兵移动距离短,防御低,攻击并不弱,弓箭带仙书,鼓舞士气,这样--弓也能很快的加满士气投入到战场中去,弓箭带马,这样加快移动速度,不至于离同盟很远的时候不能赶过去救援,加快整个战局的进攻步伐,带上马就和枪的移动距离差不多了,也就不很吃亏了,弓箭防御低,带上甲这样能弥补些弓防御低的缺点.带甲还有个优点,先拿邓艾来说,邓艾带两宝出来99气,如果带三宝出来就100气,如果带马和甲的话,这样的两宝邓艾出来也是100气,省下这一宝用在别处不是很好吗?还有就是带上甲之后原本一些一次吃米只能涨4点士气的将就可以一次涨5点士气,别小看这一点士气,在战场中,一点士气就等于一点生命,一点士气就多一次胜利的机会.
枪:
枪移动力较强,下城,断线,半路伏击.初期在与铁骑对话中不落下风.劣势,对骑对刀打法单一,容易被控制,生存能力较差.适合类型,速攻型.枪乃百兵之王,一寸长,一寸强.但策IV最大的一点不足就是过度削弱了枪兵的威力,枪骑之间的克制关系不甚合理,这直接造成了现在难觅用枪高手的身影.新手们通常还会练枪打骑,但高手早己改为用弓群与妖仙刀配合或妖,仙刀群来打骑.枪兵速攻能力仅次于刀兵,但同等装备下其移动能力强于刀兵.在高级宝物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只有枪兵的移动能与骑兵一较长短.不能爬山对其构成一定影响,但任何忽视枪兵攻击能力的想法都是极度危险的.2到3队会伏的枪兵游弋于敌人副城的补给线上,以高机动力弥补对刀,骑的劣势.扬长避短,快速移动,多点开花,极尽其骚扰牵制之功.另外枪兵存在的重要一点就是对骑兵的心理震慑作用,没有骑兵愿意撞上枪兵.充分利用枪的高机动力和合理利用红黄地型,枪兵仍能对骑兵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枪兵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目前很少见到枪群作战,因为无论弓群的合击,还是骑兵群的合射,都足以对枪造成致命打击,更不用说妖刀群了.而枪的合击是最受占位影响的,只能近身做战.同时单枪的威力又很有限.因此只要技术运用合理,枪兵可以说是最好解决的,甚至1-2队妖刀就有能力解决3-5队枪兵.和其他近战兵种相比,移动不如骑但能够单兵下副,下城不如刀但移动更快,但受制于好将少特别是不能妖不能射,这就决定了枪对其他兵种PK没有优势.所以不要总想着满训成为主战兵种.更多的应该是配合盟友进攻,骚扰和偷袭.如果只几个词来表达兵种特点,骑可以定义为“杀兵”和“控制”,刀可以说成“妖”和“下主”,枪则是“奇袭”和“骚扰”.这么多弱点为什么还要执著用枪?我的答案很实在,二级以上将单枪就可以下副,两枪就可以偷袭.用枪速度第一,枪一定要争取做出兵速度第一的兵种!慢了优势会大减!理由三个,一是开始高训后来优势就没有了,二是抢占战略地形,还有比枪抢地形更快的吗?三是以攻代守,用枪防守差,个人认为应该多下副,打不过就跑,时间换空间,对付骑兵和弓尤其有效.总之,有一个将你就出一个,有两个你就出两个,反正前两个季度必须出.其他兵种也一样道理,个人认为两季度不出兵绝不能算好手.开始进攻有两个好将足够了,会埋伏的更好,不要贪将,切记将有的是,宝只能分两个啊!后期以好将出营师为主,群枪打不过群刀群骑,多了还挡路,单营单师下主是最常用的,防守能力也大增.分兵,这个高训州的都应该有研究,单举一例,7000枪曹仁(3680)和张郃(5480)怎么分?要分情况对待,如果是灭兵,可以选择先出曹仁,两将平均点,这样都不容易成500.如果是偷主,先出张郃吧,火阵上去就踩他吧,嘿嘿!
骑:
首先先说说骑兵能力,骑兵打城攻击是原来的70% 综合攻击高于126就能一次下50气的副城.骑兵综合攻击不要比刀兵低25点就能打刀兵掉气,至于骑射需要高于刀兵7点才能打掉气,骑射打弓兵要高于5~7点才能打掉气.骑兵近战攻击要比枪兵高20点才能打动枪兵,至于骑射需要4点才可以射枪兵掉气.骑对骑无论什么攻击都要高于3~5才能打对方掉气.骑营和骑营对打,如果能力差距不大,一次对兵以后掉的兵在700~800,师1400左右.骑兵在红地攻击减少50%.黄地30%,水里25~30%.骑兵防御弓兵的射需要防御比弓的攻击高30以上.合计的数据是攻击那个部队的原来攻击+合击队伍总攻击X50%,依次类推.大家可以看出骑克刀,被枪兵克,玩骑打枪多用骑射,打刀,弓多用近战.骑兵打枪,数量要比枪多,抓住地理位置,枪群打不赢骑群,有条件后面跟着刀兵.对方出营或师,需要配合刀兵防守打粮为上策.利用骑射打枪的时候,如果距离远而跑去的路非平原上的地型,要考虑枪兵先动的后果.骑兵打刀,首先注意刀兵的妖的数量,少则多用近战攻击(小心不能被围),如果妖的数量较多,需要利用突袭先打鼓舞刀兵为主.特别要注意,刀兵除了在水里,其他不受地形影响,千万不要在地形不好的情况下上去撞刀兵,也许会自己掉气.骑兵打弓,多多利用突击的方法用流水仗打法(多用埋伏兵),如果弓兵后面跟妖刀多则先不进攻,退回自己家防守为主,用同盟来救,有条件的可以用包围法破之.少则先上去骑射鼓舞刀兵要他弓兵自己撞你 .不利在狭窄的地形和弓对战,弓兵也和刀兵一样不受地形影响,所以再次建议和弓兵打要在宽敞的地形或自己家里.骑兵对骑,出营为先,如果敌人主地形不好,如江油4个出兵口有2个是荒地,所以你将出兵口的平原占领,就能压制敌人打.玩骑一般选凉州,兵少训高,但开始出不了几只,二三支左右,如何打刀群,打游击,打打就跑,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如果对方是刀群,气一百,你骑也一百,你先动,冲上去打了.而刀群,首者是攻击刀,中者是妖刀,后者是仙刀,即使没仙,但妖总该有的,这时候他的攻击刀被你打的掉了气,看到了你,你们一见面,他放妖,你跑,有中的可能,那样损失就大了.这里提一种参考打法,刀群一般走直线,我们的骑不要走直线,从前迂回到二翼,从二翼进行攻击,先灭妖刀.再灭其它的就好了,千万不要以为有的妖刀智商低就无效,张飞有时也能妖到陆逊之辈.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0
秋猎比赛中, 最关键的还是配合!
秋猎比赛中, 最关键的还是配合! 一个组的实力有多强, 就看他的配合有多完美~~配合好的就打得行云流水,无丝毫纰漏!
1. 最常见的是集中兵力,要形成绝对优势灭人! 保证不让对方有任何机会! 在走位和占位上配合默契,无丝毫纰漏给对手机会!
2.尽量不要单打独斗,如果1V1,没绝对把握不要轻易进攻,拖住敌人,在控制住敌人后,考虑援助盟友进攻.
3.要分析好局势, 同盟给围, 是去救人划算还是下一家划算! 如果侦察后, 好下人,就要学会放弃! 一家换一家也是一种战术.那样同盟也要学会牺牲! 要尽量拖延住对方时间,拖得越久,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反之,如果不好下人,就要得尽力救助同盟! 那怕是赌运气,都的先考虑救人!
4.要学会防守,其实游戏比的就是耐心, 运气是给那些能把握住机会的人! 如果没90%的把握能下人, 千万不要赌运气! 学会坚强的防守,顶住对方一轮进攻,抓几个带宝将,就值得了,没将没宝,看他拿什么打!
5.小心,细心,信心! 小心敌人的进攻,不要给敌人空隙;细心留意战局信息,用活系统给的指令提示;要有自信,进入了战局就就一定会胜利出来!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1
转帖]必须掌握之作战经验
作战经验之过河技术
过河技术 (转栽)
一会水,一不会两队同时过河法
编者龙腾-天下
前言:在SGC打局中旱将遇到河流往往束手无策,有时候被人家据天险而守,自己空有一番力量都用不上,还有的时候处于劣势想偷袭,却发现水将不够而又隔着江河。我要讲的就是一种旱将渡河的方法,至于是否具实战意义让时间来考证吧。
工程简述:
1、单个过河。例如你有2将准备偷人,1个会水1个不会,水将入水定住,旱将在水将上游1格入水(每条河流都有流向的,例如长江向东流),入水后原本旱将会随水漂流的,但现在因为有水将挡住下游,流不下去,那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龙腾的浮桥渡河法。运气好的话,入水出水,两回合就过了(比某些绕路快),运气背的话,会在水里停1回合不动(也不慢吧)。
2、进阶工程。你如一定要大军渡河,却刚巧只有1、2个水将,可以在上述方法上改进。我们把水将堵住的位置编号0,依次编号1、2、3、4...你旱将依次排列同时入水,同时出水,运气不错一次全部过了;运气不好时过了部分,剩下的下回合继续过,例如1位过了,2、3没过就可能漂到1、2位继续过...当然你要把旱将按先后动顺序(一般就是士气顺序)依次排列过河可能会省点时间,这要看你的安排技巧罗,不必强求。[建议:每座浮桥合理载限为3个旱将]
3、继续研究。不能排除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某些渡河位置可能一渡而过或成功率特高,这可能就是游戏暗设的渡口了,大家发现记得公布啊!这个方法在实用过程中也有很多变数,具体效率看个人技巧啦,可能还有新的发现。
4、切记。为将者应该掌握好天时地利和战术的配合,选择有利的地点和时机渡河。兵法说“半渡而击”就是一个警戒,在有敌人驻守时这样渡河风险很大。渡口伏击也是击败大敌的方法,切记!
作战经验之建米篇
1,早就出来的兵,在城里等着养气。如果当月,在野外的部队本来不饿,当月开始饿的冒金星,则地图上绝大多数兵补不上米。不包括在主的部队。这种情况,只有在主的部队才能吃到米。(我发誓,鬼才知道原因。我只知道结果。)
2,打不连线的城,与第二点相似。1月下,如果当月地图上全部部队不饿,则自动吃米。2月一样。只要野外有任意一只部队饿了,就吃不到米。
3,部队饿的时候,如果是第二个月下的城,而且自己在第三个月的米为零,则不加米。系统鄙视你,谁叫你上季不加米的?
4、部队出门7个月吃完米。也就是说你第三个月出城,原则上2季后加米,第三季的1月正好吃光。不会在屁股后面留下可怕的“蒙古包”。如果当月也就是你出门的第七个月正好有一个部队饿死回城,你的米吃不上,仓库还在那,但是不掉士气。如果恰巧这时你的米被人打掉,嘿嘿。。。。。你就倒霉了。。。。。。
如果你是在第一个月出城的。在野外走了一季,不用补米。第二季你必须补,不补,第三季第一个月,你下了一个副,这时所有野外部队都不饿,你自动吃上米。如果恰巧这时有一个野外部队饿了,你就倒霉了。。。第二个月就开始掉气。。。即使你打下的是连线的城也不行。
如果你是在第二个月出城的,在野外走了一季,不用加米。第二季也必须补,不补,第三季情况会复杂些。
A,你第三季第一个月下了一个副,这时所有野外部队都不饿,你自动吃米。
B,第一个月没下副,第二个月下了,所有野外部队都不饿,你也吃不上米。等死吧你!因为第三个月,系统开始鄙视你了。。。
综上所述,部队出城,连续3个月加不上米的情况非常非常罕见,他实现的可能是:你某季第二个月出门了,走了2季,第三季第一个月,下了一个副,这个月有人饿,你没补上,第二个月你在城,但是有人饿伤回营了,你还是吃不上,第三个月,即使有人也饿昏,只要你在主,还能吃上米,但是你在副,玄乎。。。
所以出门打仗,原则上是第三个月出门,第三季加米。这时不能出意外。。。(这个是我不愿意跟3星打仗的原因,他们太不爱惜自己的兵,该加的时候不加,他饿死回去就罢了,偶常被牵连。。。好无辜。。。)
如果是第一或者第二个月出门的,第二季必须加米。不加,后果非常严重。。。千万不要指望第三季回城或者下个副,那太不保险了。。。野外部队哪个不是忍饥挨饿?他一饿你就倒霉了。。
西门PS:在路上遇到敌人遗留未吃完的米,某些团员打米选择气高的,因为他们先动,这是一个误区,打米要选择未满气的,比如:关羽100气,张飞95气,路上碰到别人吃遗留米3000米,此时你给关羽吃了,下季度要吗你为了让张飞满气给他2加米,要吗不加,等第2季度没米了再加,你还是得给关羽吃米(当然关羽与张飞分头行动例外),那我为什么叫他误区了:因为张飞如果吃了米他的米的数量>张飞所带兵数量的话,再下个月的时候,张飞会自动长气到100气,因为他米过
作战经验之组合将领
昨天和别人打了一仗,由于自己的将领组合没出对顺序,结果,一队失误,全军覆没。下面我把我的经验说出来,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象我昨天的那一队失误的骑兵组合,我刘备凉洲主天水,录到陆逊和黄忠,我想出这一对组合骑兵,刘备骑,周喻和魏延组合骑然后去偷袭在眉的小曹主,小曹没有军师,我怕小曹主三阵,就又出了会埋伏的--骑准备去踩阵。
结果我4骑到了眉城外埋伏,查得小曹主果然三阵,他下的副城五丈桥上一阵,于是我想两个会水的骑过去打掉5丈,然后期于一骑下主。结果我的那个--骑去踩5丈桥上的八卦阵的时候没有中计,我意识到小曹没有军师,在一看,果然小曹没有军师,然后我就毫不犹豫的用刘备踩阵,结果成功,周喻主将带魏延踩阵成功,而另外一骑,黄忠主将带的陆逊去踩火,结果中计,陆逊被抓。最后我的骑被小曹和他同盟打掉了,全军覆没。
后来想了下,主要是我黄忠骑出了问题,如果是我陆逊主将带黄忠的不是黄忠主将带陆逊话,踩阵就不会中计了,就能成功灭掉小曹了。
下面我将一些组合将领的关系说下,希望对这些概念模糊的同志一起纠正下观念。
例如:骑兵,黄忠主将+陆逊副将。踩阵的话按黄种来算,单条的话也是按黄忠来算。
例如:骑兵,陆逊主将+黄忠副将。踩阵的话按陆逊来算,单条的话按黄忠来算。
例如:骑兵,周泰主将+孙权+吕蒙。踩阵的话按周泰来算,单条还是按周泰来算。如果是孙权主将+周泰+吕蒙,踩阵按孙权来算,单条按周泰来算。
例如:骑师,吕布主将+张辽+纪灵,踩阵和单条都是按吕布来算。如果是张辽主将+吕布+纪灵,踩阵和单条都是按张辽来算。如果纪灵主将的话就按纪灵来算。
其实这只是个例子,现在我把一般规律说下,踩阵都是按照主将来算的,单条按主将来算,主将不会,按第一副将来计算,第一副将不会的话按第2副将来算。
组合将领:文官主将+第一武将,踩阵按文官来算,单条按第一武将来算。
文官主将+第一武将+第二武将,踩阵按文官来算,单条按第一武将来算。
文官主将+第二武将+第一武将,踩阵按文官来算,单条按第二武将来算。
第一武将主将+文官+第二武将,踩阵和单条都是按第一武将来计算。
第二武将主将+文官+第一武将,踩阵和单条都是按第二武将来计算。
如果是第一武将主将+第二武将+第三武将,踩阵和单条都是按照主将来计算的。
其实这个是小小的IF从句的C程序,学过的都明白,系统是这样判定的。
碰到单条情况:如果主将不会该技能,系统判定第2武将为单条将领,如果第2将领为0,单条失败,就输出:不上你单条之当,同时士气-5。
如果主将会单条技能,系统则判定主将为单条将领。
如果主将不会单条技能,系统判定第2武将,如果第2武将还不会单条技能,系统判定第3武将,如果第3武将会单条技能,就按第3武将来算,如果第3将领还是不会单条技能,则输出:不上你单条之当,同时士气-5。
在次纠正下,不象有些人想象的,文官主将带武将副将的话,就一定不和对方单条。其实碰上单条的话,就一定会发生单条,而且按我上面的规律来算。
希望大家下次带组合将领的话一定要按:文官主将+武将副将的模式来出。
如果你出的是营或者师有三个将领,而且都是武将的话,就按照武力高低的顺序来出:第一武力主将+第2武力副将+第3武力副将。
有的时候大家不以未然,其实,这个小小的技巧有可能帮你扭转整个战局,象关羽,诸葛亮,关兴,如果这三个将领出营或者出师一定要按:诸葛亮主将+关羽副将+关兴副将,如果你按照诸葛亮主将+关兴副将+关羽副将的话,碰上别人单条,你关兴上去条输了,整个营或者师掉50气,那么全军覆没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战经验之兵种移动力
类型----颜色-----------消耗行动力
道路----绿格(含桥梁)---行动力2
平原----浅蓝格-----------行动力3
河流----淡绿格-----------行动力2
森林----红格-------------行动力 枪、弓/5,骑兵/8,刀兵/4
山地----黄格-------------行动力 枪、弓/5,骑兵/8,刀兵/4
高山----深蓝格-----------行动力6(只有刀兵能通过)
各兵种的原始行动力为:
刀兵:12
弓兵:12
枪兵:16
骑兵:20
刀:
道路:12/2=6
平原:12/3=4
河流:12/2=6
森林:12/4=3
山地:12/4=3
高山:12/6=2
弓:
道路:12/2=6
平原:12/3=4
河流:12/2=6
森林:12/5=2.4(算2格)
山地:12/5=2.4(算2格)
高山:无法通过
枪:
道路:16/2=8
平原:16/3=5
河流:16/2=8
森林:16/5=3
山地:16/5=3
高山:无法通过
骑:
道路:20/2=10
平原:20/3=6
河流:20/2=10
森林:20/8=2
山地:20/8=2
高山:无法通过
作战经验之如何判定打掉对手的士气数。
明白这个算法最有用的地方是在面对妖刀时,判断打完后对方能不能放出妖来,再有就是使打仗指令更加有效率。
比如你本来一只部队已经可以打掉对方部队,结果你又用了一只去合击这只部队,后面的这个指令就使费指令了。
首先,我先讲解同种兵之间的战斗,也就是刀砍刀,枪砍枪,骑砍骑(弓的稍后介绍)
这里的战斗是在绿地上的战斗,除去地理因素的影响。
再者双方的部队数要多,因为不死500是破气就死的。(题外话:大家打仗不光看士气和攻防,还要看部队带兵,看到不死500,要优先攻击)
下面已一组数据讲解:
我方部队赵云刀141综合攻击力,140综合防御力,士气100
敌方部队徐晃刀105综合攻击力,102综合防御力,士气85
这里可以准确的断定赵云打徐晃后,徐晃要掉19左右的气,(误差不超过1,因为有小数问题)
那么是怎么算的哪?看公式:
敌人掉的气 = (我方攻击力-敌人防御力)/敌人防御力×100×0.5 ;
(141-102)/102*100*0.5 = 19.1网络民工……
掉的气和徐晃的当前士气85没有关系,打完后也就是徐晃剩余85-19=66的气,如果剩余的气小于0那么徐晃就挂了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验证。
同理,枪打枪,骑打骑,也是这么算,这里告诉大家骑兵打骑兵时,射的效果和砍的效果是一样的
下面是重要章节兵种相克:
游戏里所谓的兵种相克也就是在部队综合攻击力的基础上在加相克的系数
还是以数据为例:
我方部队赵云刀141综合攻击力,140综合防御力,士气100
敌方部队徐晃枪105综合攻击力,102综合防御力,士气85
呵呵,徐晃变成了枪兵……
这时他会降多少气呐?我来告诉你,答案是24左右
双方的兵种换一下,赵云枪,徐晃刀
徐晃又会降多少气呐?答案是14左右
我们知道两个人同种兵打是徐晃掉19,现在兵种相克后就不一样了。
现在告诉你怎么算,
敌人掉的气 = (我方攻击力 + 兵种相克系数 - 敌人防御力)/敌人防御力×100×0.5 ; (我克敌)
敌人掉的气 = (我方攻击力 - 兵种相克系数 - 敌人防御力)/敌人防御力×100×0.5 ; (敌克我)
24 =(141+10-102)/102×100×0.5
我来公布兵种相克系数:刀克枪10,枪克骑15,骑克刀25(有点狠了)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骑克刀,由于骑兵有两种攻击方式近攻(砍)和远攻(射)
打刀时砍有相克提成,而射没有!这就表示你砍刀是要加25的攻击力的,而射确没有加
打枪时砍有相克提成,而射没有!这就表示你砍枪是要减15的攻击力的,而射确没有减
所以骑兵的打仗要诀是射骑枪,砍刀弓
接下来介绍弓兵:
大家知道弓兵远攻克所有兵种,弓兵近攻被所有兵种克制
相克系数是%50
还是举例说明:
许晃弓 100气 120综合攻击力 115综合防御力
赵云部队 100气 140综合攻击力 135综合防御力(赵云是什么部队不影响计算)
许晃运气好先动打了赵云,那么赵云掉多少气呢?
答案是16左右!
计算公式:敌方掉的士气 = (我方攻击力×150% - 敌人防御力)/敌人防御力×100×0.5 ; (弓远攻敌人)
重要提示:知道公式了在实战当中,由于时间也不可能算的非常清楚,但是可以算出个大概来!
比如上面的赵云刀克许晃枪
(141+10)-102=151-102=49
49/102大概是1/2,
所以粗略计算大概掉25的气,和准确计算的24的气也相差不大
所以这些常数要知道哦:1/2=0.5 1/3=0.33 1/4=0.25 1/5=0.2 1/6=0.16 1/7=0.14 1/8=0.12 1/9=0.11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1
新手必须注意打秋的问题:
1\进入游戏后,大原则:先看同盟所处位置和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决定自己是守还是支援同盟
2\自己如果距离敌人教近,(现在有+10的马再远的城市1\2个季节甚至1\2个月就到了),第一个季节要分宝出两将,(在门交换位置养满),三月没发现敌人就埋伏\第二季节 任命军师 加2阵.
3\如果自己离敌人很远,那你必须一个季节分宝任命军师(或者训练),出将一路打出去救援盟友不要因为害怕连城而不敢下副救盟友,如果你不去救援那么盟友很可能被挂出局导致全队的失利,要知道盟友在等着你去救他啊
4\前三个季节下不了敌人,那么要做好长期战的准备,中后期都是营师的天下,那时是多打一才能有效保证下人,不要自大没有必须的保证时不要一家去下人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1
转帖]一个准高手的评判标准
一个准高手的评判标准,本人水平有限,希望大家能给个面子
本人集毕生功力写出这份参考标准,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我的苦心哦,我想看看能拿满分的策友还有多少,鄙人自当登门拜访
1。真心热爱三国游戏,不段加强自身的技,战术学习,善于总结分析(10分)
2。开局第一件事不是先看在野武将,而是综观全局,地形,位置,敌我君主和势力等,第一时间做出发展目标和反应(10分)
3。遭遇战时不与对方赌先动,冒死一击,而是首先考虑自己如果后动,该怎么打(10分)
4。能提前1到2指就对未来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提前准备和实施的,或者提前一季内政就对未来做准备,而不是根据眼前的情况在动脑子(10分)
5。2季之内必定出兵取副或者防守,除非极个别情况,绝对不会等到第3季(10分)
6。能熟记各地图的偷袭线路,红黄地位置,各兵种在不同的地形上能够走多少格(10分)
7。能把握形势,驾驭自我,善于根据不同形势采取不同变化,团结同盟,善于发掘同盟潜力,从士气和实战上达到对同盟指挥(10分)
8。正面敌人两年内所有指令都能从一些打城,兵力,训练度上去判断,会设身处地的把敌人当成自己去考虑他应该如何行动(10分)
9。牢记每个君主能录到的武将和几率,各武将的大概属性,没有把握二指内必到的情况下绝不轻易下指(10分)
10。尊重你的每个对手,每场比赛都认真对待,带新人积分时,能现场指导,而不是一味责怪和漫骂(10分)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2
录将口决:
孙策可录孙吕曹,(孙策可录全部孙系、吕布系的武将和曹操系的大部分武将)奈何司马不奉招。(但是曹系的司马家族孙策不能录)孙权孙坚备老将:(孙权和孙坚还可以录一些刘备的老将)刘张四关亮魏赵。(主要有刘备、张飞、关家四将、诸葛亮、魏延和赵云赵统)董卓袁术司马认,(董卓和袁术在孙策的基础上还可以招司马系的将)吕布还把孟获交。(吕布除了孙策的武将和司马系的武将,还可以招孟获夫妻)特别注意司马系除司马4将外,还包括羊祜、庞德、王浚、文鸯、邓艾、郭嘉(后三人袁术不能录)董卓不能录孙妹妹,吕布不能录孙妹妹和颜良文丑,但可录夏侯霸司马不能录孙袁,(司马能录除了孙系和部分袁绍系外几乎所有的将)刘表偏有妹妹缘。(刘表能录除纪灵外司马能录的所有的将,还可录孙妹妹)刘璋少了董华管,(刘璋不能录董卓、华雄和管亥)颜良文丑来补全。(但刘璋可录颜良和文丑,实际上还有沮授和田丰)马多朱恒没有诞,(马腾比刘璋多录朱恒少录诸葛诞)吕贾弭陈张郃怨。(马腾也不能录吕布、贾诩、弭衡、陈宫和张郃)公孙孟获只缺诞,(公孙赞和孟获只比刘璋少录一个诸葛诞)两曹偏能录孙权。(两曹可录孙权父子3人和周瑜、鲁肃、黄盖、纪灵,但不能录孙妹妹)两张徐晃与李典,(两张指张辽和张郃)黄盖孙策诸葛诞,华吕管董加陈到,(华雄、吕布、管亥、董卓和陈到)刘备录将人最全。(刘备录将最全,上面12人却是他不能录的)袁绍3将加邓艾,杨奉孙刘一把抓,(杨奉除了录孙将和刘将外,还可录颜良文丑和袁绍,还有邓艾。注意夏侯霸是刘将杨奉可录)绍缺邓艾和夏侯,(杨奉的可录将中袁绍不能录邓艾和夏侯霸)管华董诞也不差。(但袁绍可录管亥、华雄、董卓、诸葛诞)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3
1. 打掉对手士气数公式
1. 打掉对手士气数公式
兵种同:敌人掉气数=(我方攻击力—敌方防御力)÷敌方防御力×50
我克敌:敌人掉气数=(我方攻击力+兵种相克数—敌方防御力)÷敌方防御力×50
敌克我:敌人掉气数=(我方攻击力-兵种相克数—敌方防御力)÷敌方防御力×50
弓射敌:敌人掉气数=(我方攻击力×1.5—敌方防御力)÷敌方防御力×50
未破防:自己掉气数=(敌方防御力+相应提成-自身防御力)÷自身防御力×50
刀克枪10 枪克骑15 骑克刀25
弓兵远射任何兵种攻击要×1.5
刀,枪,骑近战弓兵攻击要×1.5
2.出城士气计算公式(声望200小数不计)
出城士气数=(统御+攻击+防御-50)÷5+50
3.打城掉气公式(小数不计)
城墙掉气数=(部队攻击力×部队攻城系数-城墙防御力)÷城墙防御力×75
兵种攻城系数:刀兵1.05 枪兵1 骑兵0.72
4.征兵降低训练度公式
降低的训练度=征兵数÷(征兵数+原兵数)×0.4×原训练度
5.带兵数计算公式
武将带兵数=(统御值-50)×120+2000 (统御不满50按50算)
6.城墙防御力计算公式
一般主城防御力=士气÷100×160 (按四舍五入计算)
一般副城防御力=士气÷100×107 (按四舍五入计算)
变态主城防御力=士气÷100×222 (按四舍五入计算)
变态副城防御力=士气÷100×148 (按四舍五入计算)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3
组长的职责 (秋猎秘笈 3 )此帖转来仅供参考,正所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组长的职责 (秋猎秘笈 3 )此帖转来仅供参考,正所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何做组长
如何成为一个战队的组长,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组长? 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个4人的战队,组长的作用是全队的50%,做不到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组长。
1、领导力
要成为一个战队的组长,首先你能够领导你的队员,在比赛能够听从你的指挥。
很简单的要求,但能够做到和做好却很难,如果你不能领导你的队员,要么换掉那个不听话的,要么自己不做组长,团结对于战斗很重要,组长要有绝对的威信!
2、战略战术
组长能够指挥全局,能够指挥关键战斗,能够带领团队取胜!
开局一定是要按照组长的指挥下命令,一般前3个季度所有队员的内政命令都由组长下达(时间上完全允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作战的最大利益。——前3季度非常重要,组长要懂得统筹。
关键战斗中,组长要能够指挥,给队员更多的信心。
3、判断力
战场上什么变化都有,组长要有非常好的判断能力,高手之间不在于走位的差距,而在于判断能力,越是好的团队,越能判断对手的发展方向。
4、组长是战队的一半——50%
一个4人的战队,组长的作用是全队的50%,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组长。
不论是组长还是队员都要有“组长=50%”的概念,这不是说其他队员不重要,而是因为组长考虑的是全局,队员更多的是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工明细、更加团结。
5、技术
前面4点都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但千万不要认为技术是最重要的。
组长要的是全局观、指挥能力,不一定要队内技术最好的出任
6、责任
组长要负责战队的平时训练,只有一起训练多了才能够真正提高,才有默契,比赛中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即使4个顶尖高手首次配合也会经常出错,何况谁敢说每个队员都是顶尖高手呢?
训练、比赛完毕要有总结,能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高水平的训练非常重要,很多新人没有用过15级宝,如果不给他们在训练中使用高级别宝的机会,他们的思维
容易停留在积分水平,8级宝是不能打出15级宝的战术的。还有高水平训练要有高水平的对手)
胜败有常,不必过分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好你的战队,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好了
补充 看过之后可以各抒己见,修正完善后为我名人所用.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4
所有新手必须看:州战秋猎比赛经验谈
州战秋猎比赛经验谈
1、千万不要希望别人将差,比赛中大家将都是比较好的,因为现在有了会六技的宝物,即使对方用骑拿到周喻也是比较厉害的。估计官方是为了更公平的比赛才设定了会六技的宝物吧。但更大的可能是为了赚钱。呵呵!!!
2、千万不要低估对手,能打秋猎和州战的都是高手。
3、千万别给偷袭了,只要不死就有机会。
4、局部2打1、3打1或者4打1就要坚决快攻。这里说的局部是指自己和同盟离对方不超过三个城以上的局部,而不是非要到和敌方就在眼前的局部。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带BT宝物一季基本上就到对方的主跟前埋伏了。
5、对同组的战友一定要有信心,大家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一般情况都能处理好的。
6、自己的打算要告诉战友,他们或者配合你或者给你建议。
7、千万不要对BT宝物估计不足,现在都有会水的宝物,即使对方搁着一条河也有可能过来的,敌人援军会来得很快的。能够2打1但是敌人的援军只离开3、4个城,那就等于2打2,不要轻易快攻。因为敌人同盟第一季出兵的话,第二季就到了,这样你杀他也比较困难的。敌人的行进速度比我们平时打盟战要快很多,有别于常规的推算。平时很少使用BT的要切记。一定要对敌人的行进速度有准确的判断。
8、要有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局不要轻易录将,可以说没有100%把握一指令到的将基本上不要录。没有政治将不要乱录,加了太公就算60多的政治将训练一次也有将近25。如果是凉州的兄弟,怎么都3指令到300了,不要太顾虑训练的速度。如果你能控制敌人,或者杀灭敌人有生力量,战局有利的话,大不了多用2、3个指令训练,照样比别人快!
10、如果被敌人两家围了,有将第一季一定要出兵的,不要等到第二季训练成300的在出。这样即使你比别人的训练高,但是敌人士气满一下就可以射掉你兵很多士气。或者合击了你的兵。这样你的高训练等于没有用。
11、秋猎一般的最好是用高训州,因为高训州可以立刻出来防守或参与进攻。这样对于你和你的同盟支持力都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建议用高训的。一般是两枪一骑一兑州,或者一骑三枪。不过现在其他的州用的好也不错的,建议使用高训练的州,推荐使用并州,兑州,司州和雍州.
12、如果有空闲指令的时候家里一定要加阵,不要以为敌人的主力刚刚被你消灭掉,你家里就是安全的。因为往往被偷着都是以为最安全的时候被偷掉了。加了阵,最好的是家里在出妖刀。千万不要在局势占优的情况下被偷。
13、前3个第季度非常重要!
要计算敌人的每个指令是怎么用的。
初期要快,快攻、偷袭、占据有利地形,或者压制敌人。
中期要出高训练的兵,不能还是--兵在那里乱窜!
后期就得出师营打阵地战了。
14、在局中别相互指责,影响作战情绪,如果同盟有什么失误的话,提醒他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老是在那里说。什么事情都要等打完了,大家在出来讨论,尤其是现在用语音通话,很容易造成一言不和而发生争吵,所以这点一定要注意。
以下问题一定要注意:
1、一对一的时候尽量出兵
一般大 的原则是1对1有将的话分宝出兵,没将的话放阵任命军师。
我发现很多人都特别追求训练,在1对1的时候不出兵,也不放阵,结果被人家很轻易的灭掉。
在三国策最重要的是士气,训练高了固然好,但如果时机出的不好,被别人先发,则全军覆没。训练虽然低,但如果是3阵2兵,只要守好,怎么都不会被速杀,可以等到同盟来支援。
另外,我这里说的1对1是指主城相临,或者主城相临3个城以内。比如你是汉中,对方是上庸,如果你2季度不放阵不出兵,则非常危险。
2、要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真正的高手之间,在将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谁也灭不了谁的,必须依靠同盟以多打少。
我看到过很多的团员大多都是单打独斗,能配合的比较好的很少。这里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是的.
配合很重要,比如同盟士气高的兵打副,你去打主;或者请同盟断线;请同盟协助偷袭........利用同盟帮你侦察。要注意的是,和同盟配合前,一定要有一个人主打,就是同盟要按照他的打法去打,最忌讳各打各的想法,必须统一思路。
4、要善于利用地形
游戏中很多地方都是红色、黄色、水,要善于利用这些地形,尽量走位的时候自己站蓝地,卡住对方,让对方红地
5、走位
这个很难一下说明,走位的问题非常多:
(1)比如当和对方交战的时候,500兵尽量不要走前面,避免被撞飞;
(2)100士气的兵要和前面的兵保持几格距离,这样当前面的兵被挡,或掉了士气之后,你还有合击对方的机会;
(3)围城合击打对方的时候,注意最好士气低的兵先围,这样士气高的兵打完后,士气低的兵还能有1次合击的机会,就尽可能在战斗月就灭掉对方;
(4)当你副城被下的时候,主城有阵是远远不够,要善于用100士气的兵挡位配合法刀,不要给对方自杀踩阵打你的机会。
6、宝物的使用
宝物里马是最重要的,一般龙要多走5格,速度会比平时快一倍。
攻击性的宝带了之后要特别注意,单骑兵149可以打副了,2个综合攻击就可以下主了,不过实战当中到是很少有人用两骑砍别人的主因为那样要5个月才能下,不过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要去防守了,防守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比较重要的。
统一步调,一起协商,指令最慢,果断坚决特别对敌人的将要有一定的准备,肯定有好将的!
还要对BT宝要有充分的估计,特别是现在策4的宝物都会水,还有会六技的。所以这点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搁着一条河就没有事!
补充几点:
1,战局相对有利时千完别把君主置于险境,阵亡对手是翻盘的常用手段;(去年第一轮出枪神亭岭,在2对4的情况下,我阵亡了对方孙坚.最后打了13年2对4反盘了.此仗是我打三国策以来最经典的一仗)
2,不管是大优或大劣的形势,头脑都要保持冷静,化优势为胜局也有个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自己必死局面也要千方百计给对手制造麻烦,消耗对方指令,兵力,时间,往往会拖出变数;
3,准备一击必杀对方时,不要一个人查了盟友就不查了,这个指令不要省,一起去个7.8个兵时下指的时间有限,分析走位也需要时间,打字也要时间,即使语音也有时间的限制的,这里多说一下,有语音指挥的最好一个人说,其他人就不要多说了,大局一个人指挥,局部可以自己参考.说话时候不要大家都说,这样容易造成指令没有下完的尴尬.不过每一步都要考虑好,不要随随便便的走位,因为一步走错可能满盘输掉.
其实很多是靠平时基本功的积累加上大赛经炼,一步步来吧,不可能一步登天,走位不熟炼完全是因为平时的练习不够,对形势判断不明,不知兵该往哪走,出兵时机何时出营等,也是平时对局面分析思考的不多,总之,要善于思考,多多总结.
杂论三点:
一,开局不敢拿城的问题!这个问题仍然很严重,很多人都用的理由是:拿了副城会掉主城士气!我也不想再说多少主动拿城的好处与对战局的影响,光比防守,被人直接压到主和先有副城做缓冲,哪个更容易有机会守,可以计算的。
二,往后拿城,不去接敌!这个问题我最头疼,说了多少次心理方面的问题了,很多时候道理都懂,做起来却都难。心理作用是相互的,你往后打说明你怕了,那对方胆气就足,与第一个问题同样,当对方向你靠近拿城,直接连着你的主了的时候,我想你肯定会心慌慌,要放阵要防守,形势不全倒?有些话重复也没意思,大家实践中多多比较好了,我说说我的大部分战局吧:除非地形限制,一般我都有前后很多城,有时候主城连3个副,我都不在乎,阵基本是看情况,大部分战局中用阵都是在其他地方,往往我主都空。这样我兵压出去的时候,根本不用太担心家的,因为我把防家的指令都用在进攻方面,我往往在兵力上要高过对方,那对方防守都来不及,哪还有空来偷我,用荷兰足球教父克鲁伊夫的一句话(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即使他想来偷,走都要他走几季度,我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当我占主动的时候,我肯定有多的指令去慢慢建阵出法刀之类的,当在劣势的时候,指令都是宝贵的很,往往不够防守用,所以,抢战机占主动才是关键,用空间换时间,有足够的回旋地方就有足够的发挥机会,外加迁城的时机把握,声望问题根本不用多考虑,一局迁个4到5次,到最后声望都没满是常事。还是那句老话不死总有翻盘的机会,你出局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三、其实防守诀窍很简单:算对方的行动时间出最有效的兵种!每季度3指令都要用到最佳,什么时候出环保兵可射粮食,什么时候出法刀,什么时候出主力兵,都是有选择的,可能现在说起来有点空洞抽象,大家可多在战局中琢磨,放阵都是有先后的,往往3阵没2阵一环保刀作用大。
最后借孙武先生一句话做结束语。用兵着攻心为上,功城为下。所以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对手你对自己都要有十足的信心去赢他。不要一开始就在气势输与别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5
游戏数据区
兵种互克:
刀克枪,11点攻防,也就是说综合攻击110的刀,打不动防御122的枪,高于16点防御本体会掉气
枪克骑,15点攻防,115的枪,打不动131的骑,高于21点本体会掉气
骑克刀,25点攻防,90的骑,打不动116的刀,高于35点,本体会掉气
克弓,综合攻击力60的骑枪近战可以破90防御的弓,刀兵55综合攻击可破90防的气
弓克近战,对刀,不要底于22点,对骑不要底于30点,对枪不要底于26点
骑射其它兵种的情况:骑射枪,互相满气,需要综合攻击高3+.骑射骑:需要综合攻击5+.骑射刀:综合攻击9+
兵力消耗:
队和队之间,攻防差距不大,战斗消耗在200-300兵之内
营战,攻防御差距不大,战斗消耗在700-800之间
师战,攻防差距不大,战斗消耗在1400左右
攻城数据
一下打下空城:
刀空城:综合攻击86+
刀下变态城:综合攻击118+
刀关卡: 综合攻击126+
枪空城: 综合攻击90
枪变态城:综合攻击122+
枪关卡: 综合攻击129+
骑空城: 综合攻击127+
骑变态城和关卡,队是不用做个这梦了!
骑兵砍城市的加成准确的数据0.72
枪兵没有加成(城防是以枪为主设计的)
刀兵砍城市加成的准确数据是1.05
掌握攻城技术数据非常重要,可以让玩家出个合适的将迅速下城,向同盟及时靠拢以便支援,可以在出兵偷袭时了解出多少攻击的将合适,不一定非得等接近满训才出兵,可以在抢关时出个合适的将,争取一击或两击下关。经过多次演练以及推理,我推导出了下城公式,在练功区经过多次验证,准确无误。这里我以枪兵为例说明,因为枪兵攻城系数为1,便于计算,刀兵攻城系数为1.05,骑兵攻城系数为0.71,由枪兵攻城数据换算即可得出刀兵和骑兵攻城数据。
首先,我在这时解释一下士气和防御力的关系,以便于大家理解,大家都比较关心能下掉对方多少士气,实战中也是显示掉气多少,其实防御力和士气的意义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如普通副城满气时城防107,半气时(空城)城防54即为它的一半,这里有个小数取整的问题,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之所以强调防御力,是因为我推导的公式是基于防御力进行计算的.
公式如下:
城掉防=(枪攻-城防)/城防×满防×0.75
城掉防是指每次攻击城所降低的防御力,枪攻是指枪兵的攻击力,城防是指攻击前城的防御力,满防是指城满气时的防御力,0.75是系数,其中满防是个容易搞混的关键数据,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普通副城和空城满防都是107,普通主城满防是160,变态副城和空城满防是148,变态主城满防是222,关的满防总是205。
我们把一击后城剩下的城防用A表示,则:A=城防-(枪攻-城防)/城防×满防×0.75
我们首先计算单兵下城数据
如果想一击下城,则A=0,代入数据可得,并换算刀骑数据:
一击下普通空城: 枪攻90 刀攻86 骑攻127
一击下变态空城: 枪攻125 刀攻120 骑攻177
一击下空关: 枪攻127 刀攻122 骑攻180
一击下普通半气主:枪攻134 刀攻127 骑攻188
一击下变态半气主:枪攻187 刀攻178 骑攻263
我们把二击后城剩下的城防用B表示,则: B=A-(枪攻-A)/A×满防×0.75
如果想二击下城,则B=0,代入数据,解二次方程可得,并换算刀骑数据:
二击下普通空城: 枪攻61 刀攻58 骑攻86
二击下变态空城: 枪攻87 刀攻83 骑攻123
二击下空关: 枪攻95 刀攻91 骑攻134
二击下普通半气主:枪攻93 刀攻89 骑攻131
二击下变态半气主:枪攻134 刀攻127 骑攻188
二击下半气关: 枪攻121 刀攻115 骑攻170
二击下普通副: 枪攻142 刀攻136 骑攻200
二击下变态副: 枪攻203 刀攻194 骑攻286
二击下普通主: 枪攻222 刀攻212 骑攻312
二击下变态主: 枪攻324 刀攻308 骑攻456
我们把三击后城剩下的城防用C表示,则:C=B-(枪攻-B)/B×满防×0.75
如果想三击下城,则C=0,代入数据解方程,这可是四次方程,
三击下普通副: 枪攻120 刀攻115 骑攻169
三击下变态副: 枪攻171 刀攻163 骑攻241
三击下普通主: 枪攻187 刀攻178 骑攻264
三击下变态主: 枪攻271 刀攻258 骑攻382
由以上数据计算一下两兵围城下城所需的各兵最低平均攻击力,这在出兵偷袭时判断能否成功非常关键,单兵数据/1.5即得:
二击下普通副: 枪攻94 刀攻90 骑攻133
二击下普通主: 枪攻148 刀攻141 骑攻208
三击下普通主: 枪攻125 刀攻119 骑攻175
四击下普通主: 枪攻116 刀攻110 骑攻163
再计算一下三兵围城下城所需的各兵最低平均攻击力,骑兵常用此数据,单兵数据/2即得:
二击下普通主: 枪攻111 刀攻106 骑攻156
三击下普通主: 枪攻94 刀攻89 骑攻132
四击下普通主: 枪攻87 刀攻83 骑攻122
军队攻击防御计算
1 部队的分类
队→500-15000人攻防x1
营→15001-30000人攻防x1.5
师→30001攻防x2
2 怎么计算各个武将带领军队的攻击防御
部队攻击=武将的统御+武将的攻击/2
部队防御=武将的统御+武将的防御/2
如果是2个武将带领一支军队,需要把2个将领部队攻击防御相加/2
如果是3个武将带领一支军队,需要把3个将领部队攻击防御相加/3
如果是营或者师就相应攻防x1.5或者攻防x2
3 兵种技能的影响:
刀兵不需要武将有相应的技能,都不会影响部队的攻击防御枪兵弓兵骑兵
都需要武将有相应的武将技能,如果该武将没有相应的技能,部队的攻击
防御减半。
4 士气的影响:
对于士气是三国策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推荐士气需要达到100
弓兵是个特殊兵种,一般情况能对对方军队造成士气下降
一般合击,如果是差不多的攻击防御和士气,
5 训练度的影响
部队训练度对军队攻击防御有很重要的作用
兵种特点:
枪兵:攻击最强
刀兵:可以使用魔法
弓兵:进行远距离作战,可以使敌方军队士气下降
骑兵:移动最快,比较适用于速攻 合击数据
合击攻击力计算为:本体攻击力+合击兵攻击力一半,合击对兵加层5-7点!所有部队都是家上其他部队的攻击一半, 比如说100的队和其他3个100的队围城那加城攻击是不是到了250.
弓的叠加,其实计算和刀枪骑是一样的,只是合击模式不同而已!至于黄地,红地的换算方式,我给大家一个模糊数据,红地,综合防御,综合攻击,综合防御下降50%以上,黄地,综合攻击,综合防御下降20-30%,黄地位置好象对枪和骑影响比较大,对弓和刀影响小点!
移动力
类型----颜色-----------消耗行动力
道路----绿格(含桥梁)-行动力2
平原----浅蓝-----------行动力3
河流----淡绿-----------行动力2
森林----红格-----------行动力 枪、弓/5,骑兵/8,刀兵/4
山地----黄格-----------行动力 枪、弓/5,骑兵/8,刀兵/4
高山----深蓝-----------行动力6(只有刀兵能通过)
各兵种的原始行动力为:
刀兵:12弓兵:12枪兵:16骑兵:20
刀:
道路:12/2=6
平原:12/3=4河流:12/2=6森林:12/4=3山地:12/4=3高山:12/6=2
弓:
道路:12/2=6
平原:12/3=4河流:12/2=6森林:12/5=2.4(算2格)山地:12/5=2.4(算2格)高山:无法通过
枪:
道路:16/2=8
平原:16/3=5河流:16/2=8森林:16/5=3山地:16/5=3高山:无法通过
骑:
道路:20/2=10
平原:20/3=6河流:20/2=10森林:20/8=2山地:20/8=2高山:无法通过
破阵概率
对于无军师或者军师能力一般的阵法各系武将破阵概率分析如下:中火云阵的所造成的损失数目大致公式:伤兵≈323000/自身防御力,八卦阵是火云阵的2倍。中阵在99%以上的武将 董卓,李榷,华雄,郭汜, 管亥 樊稠 张鲁公孙渊,公孙度,公孙康, 吕布,高顺,公孙恭,郭淮, ,韩忠,藏霸, 韩玄,王双, 牛金朱灵张燕吴懿,祝融夫人赵统颜良,文丑袁绍,袁尚,袁谭,袁熙孙策中阵在70%以上的武将张合,阎圃,李肃诸葛诞张卫魏续骆统,曹性,曹彰, ,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于禁曹昂,夏候玄,郭奕, ,夏候和满宠,陈泰,毛介王基, 司马炎王浚刘岱,蔡瑁,张允蔡和,蔡中庞德公孙瓒、孟获霍峻,孟优严颜, 马腾、韩遂 马超马岱,李严关平,关兴,周仓陈武,丁奉太史慈,朱治,朱然孙坚谭雄张勋,雷薄中阵在50%以上的武将 张辽,钟繇, 许攸孙礼,夏候德州泰,桓范徐晃,夏侯尚, 韩浩, 司马师文钦夏候霸程银黄忠关羽凌统,凌操徐盛中阵在30%左右武将 陈宫, 李典,乐进曹真,曹爽高览蒯良,蒯越黄祖,韩嵩邓艾, ,张苞,魏延,赵云朱桓,陆绩周泰 吕蒙 甘宁 ,孙韶中阵在10%左右武将 钟会 程昱 贾诩 辛毗 荀攸,荀或, 王粲, ,贾充, 羊枯王朗,杨修陈群陈琳,毋丘俭文聘孔融文鸳张任李恢吴兰,张嶷张松曹操刘备马良, 糜竺,陈洼,陈登田丰, 审配沮授诸葛恪,诸葛瑾,张纮,张休程普孙权周瑜,鲁肃黄盖顾雍全琮中阵在5%左右,基本上不会中阵的:曹丕曹叡,曹植曹仁郭嘉, ,郝昭, 曹洪, 夏候惠陈矫司马懿, ,司马昭皇甫嵩,祢衡王平,秦密法正, 简雍姜维,庞统,王甫徐庶张飞诸葛亮马谡, 张昭, 陆逊,, 澉泽切记,需要踩阵的时候最好出智力低下的,因为有时候需要踩阵却破了阵,很有可能意味着整场比赛的失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5
战斗中的基本操作!送给新人和所谓的老手!
前天和封测时的盟友战斗找到了丢失已久的默契配合.回来后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可我发现真的好难! 1.下指太快,盟友在打字的时候指已经下完了 2,大局观不清.抢占有利地形的取胜的关键 3 .贪将,为录1将而贻误战机,失去最佳机会 4 ,没有快攻理念,要知道你在训兵防守的时候敌人也在训兵或出兵 5,独善其身,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不知道速出兵下副支援盟友.这些先不说了,下面再仔细说一下!先提一些基本操作与知识
一,清水报阵图:此图为大多数玩家承认并使用,准确的位置在战局中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图如下:

二.报将,在战局中有一个武将框,点一下出现自己的武将,点在野武将就会出现你城里没被录用的武将!报将最佳时间为季初开始时.季初一开始马上看城里的在野武将,看自己的盟友谁可以录.如果有盟友能录的将一定要先给有危险的盟友或是用骑的盟友!自己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尽量打副靠近盟友顺便找将报将!你离有危险的盟友远,对他最好的支援就是把好将和准确的情报提供给他!(前天和朋友玩的时候为了给盟友好将把姜维和邓艾让了2季,结果为了先出兵下敌被敌人刘备录到,就那样备还被我4满气110训的--弓下了,难怪古人说:兵贵神速!!注:我用新号,6000战功)
三,将带兵:会什么兵的将就要带什么兵,如果不会骑的将带骑兵攻击防御掉的厉害,根本没有实用(当然,为了破阵和断线是可用的)不会水的将不能下水,下水的话就会随机漂流,下的指不会服从!
四,熟悉各州兵种:对各州兵种的熟悉会让你知道如何攻击防御敌人!如敌是孙权,州是凉州,在不带将的情况下第一季最多出一将而下不了阵,或下了阵出不了将.又或敌在剑阁,凉或青州,临近的话有将出就骚扰,因为着州钱粮少,城又不富裕,尽量的拖垮敌人.各州资源如下:
徐州 8000刀兵 110训练8000枪兵 120训练 8000弓兵 100训练 12000骑兵 60训练 20000钱 35000粮食
青州 7000枪 200训练 9000钱 15000粮食
兑州 8000枪 150训练 8000骑 150训练 10000钱 21000粮食
豫州 14000枪 150训练 6000弓 90训练 10000钱 17000粮食
司州 8000刀 150训练 8000枪 150训练 12000钱 20000粮食
扬州 12000刀 100训练 14000弓 130训练 20000钱 30000粮食
荆州 2000刀,50训练,8000枪 125训练 10000弓 140训练 11000钱 19000粮食
交州 12000弓 190训练 7000钱 20000粮食
益州 16500刀 150训练 8500枪 100训练 8000弓 110训练 20000钱 30000粮食
雍州 12000刀 190训练 8000骑 75训练 10000钱 18000粮食
凉州 7000骑 230训练 8000钱 13000粮食
并州 6000枪 100训练 8000骑 190训练 10000钱 17000粮食
冀州 8000刀 100训练 10000弓 50训练 13000骑 1400训练 13500钱 23000粮食
幽州 300刀,120训练 20000骑 140训练 9000钱 18000粮食
五,下指与配合:下指一定要慢,不管是兵临城下还是高枕无忧!在危险的时候不要急着下指,也许盟友会报一关2赵云给你,这2将的威慑力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有很多时候盟友还可解将给你,让你把危险化为乌有.就算实在守不住了也要慢下指,在被下的时候帮盟友侦察或是被围城出不了将可把好将解给盟友,为最后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拖住敌人就是给盟友争到底了时间!(和朋友配合的时候感触很深,2君主各出一将就能配合走位下敌副若干!昨天和一哥们一起P的时候他被围,我说坚持,我很快就到!我在成都,他在龙西.敌在上圭.第一季我就让在健为的司马下棉竹,他去打了南安.第2季我出将下关,2月后下,我是骑,到我下天水后龙西已被下一副后围2门,我说帮我争取时间,他说好,出2妖,被射死后龙西被下,但我也围了上圭,一季后下上圭!一个坚强的盟友意味着战局的走向.所以在战斗中一定要不到最后绝不放弃,就算练一下逆境中作战也好!而如果司马下关的话我完全可以解了龙西之围,乖乖伟就曾经1V3守,然我们从远打到近支援到后反败为胜)配合一时间也说不了那么多和下指有直接的关系,主要就是要注意走位,等待盟友和你交流完毕后再下指.比如2将下城,盟友要你围33,可你去了44,如盟友要去44就会被挡住而失去一次砍城的机会,战局有可能就此改变!
六,不要因为录一好将或训一次兵而耽误下阵出兵的时机,也许就因为多录一将少下一阵而被围城.相信这些大家很多遇到过吧.兵贵神速,2V1的时候更是重要.不要说没将,君主也是将,出个刘樟也可以帮盟友堵敌一门,何况还可出2将!声东击西在战斗中用到的很多,骚扰敌副,敌不理下敌副,敌出兵偷敌主.用刀之关键!刀之精髓在与防守与偷袭下城,与敌硬砍便落了下乘.就好象用骑一样,骑为野战之王,机动,灵活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去强下敌城!当然,战局也是不一样的,只是说一下大略!
七,攻城数据:很多人以为将多兵多就可以砍城,那是完全错误的!按一般站位于绿格来说,刀砍城有加成,就是攻击有增加,枪砍城攻击不变,骑砍城攻击下降百分之28左右!合击是下敌城很重要的手段,合击的时候数据为主攻的攻击力+副攻(就是围城的将)百分之50的攻击.骑砍城就要精确计算一下主攻是减少30%攻+副攻是在原有攻击70%后再减50%,只有攻击力大于敌城防御力砍城攻击方才会不掉气!
八.对战注意:有的人碰到敌人的时候马上就妖,但有时候是没用的,比如说还没有开战!只有在开战(敌或你已经打敌兵/城或入侵敌领土的时候才算开战,这时候才能妖到!)这情况相信有遇到的,敌对的将在路上相遇后站在一起,直接妖一个...没反映,那是因为没开战,如敌先砍你一下你后妖的才会有用!而且在上诉的没开战的情况下也断不了敌人的线,所以有时候就会有明明站在路线上可敌还可迁主的情况!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6
武将技能属性
枪将(按枪、水枪、统御排序)
武将 统 攻 防 智 政 魅 兵 马 箭 枪 水 仙 妖 魅 侦 埋
陆逊 96 75 90 95 91 88 7520 X O O O O O X O O
关羽 93 96 93 77 66 92 7160 O O O O O X X X O
孙坚 86 85 82 71 70 88 6320 O O O O X X X X O
孙策 84 91 79 69 62 90 6080 O O O O X X X X X
孙尚香 79 84 82 76 85 91 5480 X O O O O X O O O
诸葛诞 79 80 75 70 75 84 5480 O X O O O O X O O
贺齐 75 79 76 75 50 69 5000 X X O O X O X X X
甘宁 74 90 90 67 33 74 4880 O O O O X X X X O
太史慈 74 91 89 74 66 78 4880 O O O O X X X O O
黄盖 73 78 80 81 74 75 4760 X X O O X O X X O
曹操 99 79 80 93 98 98 7880 O O O X X O X O O
司马懿 97 70 86 97 91 85 7640 O X O X X O X O O
姜维 94 86 87 93 75 80 7280 O O O X O O X X O
赵云 93 95 96 87 78 93 7160 O O O X X O X X O
羊祜 89 69 70 78 75 83 6680 O X O X X O X X O
张辽 88 87 89 84 68 80 6560 O O O X X O X X O
司马师 81 64 75 72 78 80 5720 O X O X X O X O O
董卓 80 84 80 50 78 81 5600 O X O X X O X X X
黄忠 80 89 86 64 62 75 5600 O O O X X X O X X
司马炎 80 69 73 66 75 87 5600 O X O X X X X X X
夏侯淳 80 89 88 63 72 78 5600 O X O X X O X X O
张郃 79 87 87 60 53 69 5480 O O O X X X X X O
李岩 78 79 80 76 45 73 5360 O O O X X X X X X
马超 75 92 90 35 21 84 5000 O O O X X X X X X
马岱 75 79 77 53 43 70 5000 O O O X X X X X X
庞德 75 88 87 57 41 59 5000 O O O X X X X X X
张任 75 75 78 84 55 69 5000 X O O X X O X O O
陈到 74 82 82 66 21 67 4880 X O O X X X X X X
关平 72 82 75 61 63 69 4640 O X O X X X X X X
徐晃 72 89 85 64 54 74 4640 O O O X X O X X O
严颜 71 80 83 63 61 80 4520 X O O X X O X X X
张飞 70 97 88 70 20 36 4400 O X O X X O X X O
吕布 64 100 91 15 5 75 3680 O O O X X X X X X
弓将(按弓、水弓、统御排序)
武将 统 攻 防 智 政 魅 兵 马 箭 枪 水 仙 妖 魅 侦 埋
陆逊 96 75 90 95 91 88 7520 X O O O O O X O O
周瑜 96 73 83 95 85 97 7520 X O X O X O X O O
关羽 93 96 93 77 66 92 7160 O O O O X O X X O
吕蒙 91 77 90 91 78 80 6920 X O X O X O X O O
孙权 87 70 75 80 77 92 6440 X O X O O X X O O
孙坚 86 85 82 71 70 88 6320 O O O O X X X X O
孙策 84 91 79 69 62 90 6080 O O O O X X X X X
丁奉 80 79 75 69 70 75 5600 X O X O X X X O X
孙尚香 79 84 82 76 85 91 5480 X O O O X X O O O
朱桓 78 75 76 79 58 73 5360 X O X O X O X X O
甘宁 74 90 90 67 33 74 4880 O O O O X X X X O
太史慈 74 91 89 74 66 78 4880 O O O O X X X X O
曹操 99 79 80 93 98 98 7880 O O O X X O X O O
邓艾 95 85 90 90 85 85 7400 O O X X O O X O O
姜维 94 86 87 93 75 80 7280 O O O X O O X X O
张辽 88 87 89 84 68 80 6560 O O O X X O X X O
曹丕 84 65 75 80 83 92 6080 O O X X X O X O X
黄忠 80 89 86 64 62 75 5600 O O O X X O X X X
司马炎 80 69 73 66 75 87 5600 X O O X X X X X X
张郃 79 87 87 60 53 69 5480 O O O X X X X X O
李岩 78 79 80 76 45 73 5360 O O O X X X X X X
关兴 77 84 81 60 54 68 5240 O O X X X X X X O
马超 75 92 90 35 21 84 5000 O O O X X X X X X
马岱 75 79 77 53 43 70 5000 O O O X X X X X X
庞德 75 88 87 57 41 59 5000 O O O X X X X X X
张任 75 75 78 84 55 69 5000 X O O X X O X O O
陈到 74 82 82 66 21 67 4880 X O O X X X X X X
马腾 74 84 75 44 58 75 4880 O O X X X X X X O
徐晃 72 89 85 64 54 74 4640 O O O X X O X X O
严颜 71 80 83 63 61 80 4520 X O O X X O X X X
魏延 70 88 75 53 35 55 4400 O O X X X X X X X
夏侯渊 70 86 83 53 44 73 4400 O O X X X X X X O
吕布 64 100 91 15 5 75 3680 O O O X X X X X X
骑将(按骑、水骑、统御排序)
姓名 统 攻 防 智 政 魅 兵 马 箭 枪 水 仙 妖 魅 侦 埋
关羽 93 96 93 77 66 92 7160 O O O O X O X X O
孙坚 86 85 82 71 70 88 6320 O O O O X X X X O
孙策 84 91 79 69 62 90 6080 O O O O X X X X X
诸葛诞 79 80 75 70 75 84 5480 O X O O X O X O O
太史慈 74 91 89 74 66 78 4880 O O O O X X X X O
曹操 99 79 80 93 98 98 7880 O O O X X O X O O
司马懿 97 70 86 97 91 85 7640 O X O X X O X O O
邓艾 95 85 90 90 85 85 7400 O O X X O O X O O
姜维 94 86 87 93 75 80 7280 O O O X O O X X O
赵云 93 95 96 87 78 93 7160 O O O X X O X X O
羊祜 89 69 70 78 75 83 6680 O X O X X O X X O
张辽 88 87 89 84 68 80 6560 O O O X X O X X O
曹丕 84 65 75 80 83 92 6080 O O X X X O X O X
司马师 81 64 75 72 78 80 5720 O X O X X O X O O
董卓 80 84 80 50 78 81 5600 O X O X X O X X X
黄忠 80 89 86 64 62 75 5600 O O O X X O X X X
夏侯淳 80 89 88 63 72 78 5600 O X O X X O X X O
张郃 79 87 87 60 53 69 5480 O O O X X X X X O
李岩 78 79 80 76 45 73 5360 O O O X X X X X X
关兴 77 84 81 60 54 68 5240 O O X X X X X X O
马超 75 92 90 35 21 84 5000 O O O X X X X X X
马岱 75 79 77 53 43 70 5000 O O O X X X X X X
庞德 75 88 87 57 41 59 5000 O O O X X X X X X
马腾 74 84 75 44 58 75 4880 O O X X X X X X O
关平 72 82 75 61 63 69 4640 O X O X X X X X X
徐晃 72 89 85 64 54 74 4640 O O O X X O X X O
魏延 70 88 75 53 35 55 4400 O O X X X X X X X
夏侯渊 70 86 83 53 44 73 4400 O O X X X X X X O
张飞 70 97 88 70 20 36 4400 O X O X X O X X O
吕布 64 100 91 15 5 75 3680 O O O X X X X X X
刘备 88 72 78 72 80 00 6560 O X X X O X X O O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7
武将表2
潘璋---- 董卓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田丰----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祖茂----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金旋----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胡车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廖化----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潘凤----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牛金----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阚泽----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康--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燕----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孙礼----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孟优----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王匡----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樊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吴班----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诸葛瑾--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荀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田畴----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异----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贾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术----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孟达----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带来洞主-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貂蝉----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催----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杨仪----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臧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蹋顿----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德--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休----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马铁----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苏飞----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曹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续--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曹爽----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策 袁术
张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吕义----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关统----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黄权----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马忠----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吕翔----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武---- 董卓 吕布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许贡----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郭图---- 董卓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蒋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邓芝----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谭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邢道荣--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小乔----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登----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蒋琬----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大乔----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恢----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刘表----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木鹿大王-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张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公孙范--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蒋义渠--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馥----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尚----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熙----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黄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吕旷----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群----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郭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谭----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英----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程昱----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程银----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刘封----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笮融----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金环三结-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高干----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恪--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董荼那--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忙牙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于诠----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糜芳----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朱治----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郭嘉----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孔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何仪----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魏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越--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毛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满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鲍隆----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胡班----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陶谦----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刘岱----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诸葛均--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李儒----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玩----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蔡勋----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田楷----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傅士仁--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梁兴----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杨秋----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曹性----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弭衡----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韩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吕凯----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董和----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雷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贾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甄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高翔----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龚都----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荀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良----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张昭----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巩志----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骆统----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暹----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华佗----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许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琳----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贾充----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王朗----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吕范---- 董卓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陈横----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辛毗----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费椲----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张松----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乾----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锺繇----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伊籍----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刘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简雍----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夏候懋--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策 袁术
王甫----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顾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陆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杨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蒯良----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刘璋----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胤----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阎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累----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桓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休----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秦宓----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刘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虞翻----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向朗----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郭攸之--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费诗----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曹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蒋干----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糜竺----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刘禅----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张紘----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粲----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蒯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许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陈矫----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刘繇----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韩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尹默----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谯周----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王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陈珪----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黄皓----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7
武将表1
赵云----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关羽----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邓艾----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姜维----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曹操----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陆逊----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辽----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司马懿--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吕蒙----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周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淳--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亮--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黄忠----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张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超----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太史慈--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甘宁----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刘备----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庞德----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张飞----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董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尚香--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郝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吕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关兴----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徐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羊祜----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李岩----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丁奉----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诸葛诞--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徐庶----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陈到----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曹丕----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朱桓---- 董卓 吕布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马腾----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马岱----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严颜----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贺齐----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黄盖----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魏延----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张任----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司马炎--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司马师--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关平----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文丑----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典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颜良----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霸--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王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孟获----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司马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庞统----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周泰----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李典----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赵统-----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徐盛----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朱处----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许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纪灵----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平----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兀突骨--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曹彰----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公孙瓒--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程普----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华雄----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于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袁绍---- 董卓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锺会----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凌统---- 董卓 吕布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孙韶----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高顺----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卫----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祝融夫人-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关索----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文鸯----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曹仁----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夏侯惠--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曹真----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策 袁术
吴兰----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文钦----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法正----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桓----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张嶷-----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全琮----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皇甫嵩--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管亥----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鲁肃----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乐进----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王双----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策 袁术
朱隽----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吴懿----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马谡----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朵思大王-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向宠----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公孙渊--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毋丘俭--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郭准----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鄂焕----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周仓----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张苞----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董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审配----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雷铜----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凌操---- 董卓 吕布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卢植----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文聘----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夏侯和--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杨奉----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沙摩柯--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韩遂----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迷当大王-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王基----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张绣----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朱然---- 董卓 吕布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刘辟----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霍峻----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陈宫----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沮授---- 董卓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杨奉 袁绍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高览----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袁术
曹洪---- 董卓 吕布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刘表 刘璋 孟获 公孙瓒 马腾 刘备 孙权 孙坚 孙策 袁术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0:59
君主不能录的将
刘备 :张辽,张颌,徐晃,李典,董卓,吕布,黄盖,孙策,诸葛诞,华雄,纪灵
刘表: 所有孙将,颜良,文丑,纪灵
刘樟: 所有孙将,董卓,华雄,纪灵
马腾: 所有孙将,董桌,华雄,纪灵,张颌,吕布,陈到
公孙瓒: 所有孙将,董卓,华雄,纪灵
孟获: 所有孙将,董卓,华雄,纪灵
曹操; 陆逊,吕蒙,太史慈,甘宁,孙尚香,丁奉,朱恒,颜良,文丑,周泰,朱处,程普,徐盛
曹丕: 陆逊,吕蒙,太史慈,甘宁,孙尚香,丁奉,朱恒,颜良,文丑,周泰,朱处,程普,徐盛
司马懿: 所有孙将,颜良,文丑
孙权: 邓艾,姜维,司马家族,黄忠,马家族,庞德,羊轱,李岩,徐庶,严颜,张任,夏侯霸,王浚,孟获,庞统,王平,兀突骨,公孙瓒
孙坚: 邓艾,姜维,司马家族,黄忠,马家族,庞德,羊轱,李岩,徐庶,严颜,张任,夏侯霸,王浚,孟获,庞统,王平,兀突骨,公孙瓒
孙策: 同上之外,外加刘备,赵云,关羽,张飞,诸葛亮,关兴,关平,魏延,赵统
袁绍: 所曹系,司马系,夏侯霸,陈到,庞德,吕布,兀突骨,王浚
袁术: 所有刘备系,外加邓艾,公孙瓒
杨奉: 所有曹系,司马系(邓艾除外),董卓,华雄,吕布,庞德,诸葛诞,陈到
董卓: 所有刘备系,加孙尚香,文丑
吕布 :不能录除孟获系外的刘备系,能录张任,兀突骨,公孙瓒,夏侯霸,孟获,不能录文丑
作者: 161851 时间: 2007-11-12 21:01
转贴三国策玩家进入高手殿堂的必经之路——走位的历练(及对我团队员的评价)
三国策中的走位,就如同古代战争中的阵法,千变万化,制敌于乱军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凡善于利用战阵的著名将领,像春秋时的先轸,战国时的白起,汉代的韩信等等,他们都成为我们心中追忆的英雄,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料敌制胜。
没有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三国策的顶尖高手,因为历史战争本来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三国策就是古代战争的延续,虽然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用经过战争前生离死别的苦难,但是却能在其中感受到古代战争那无上的智慧,让人流连忘返!
走位,就是与对方短兵相接时,为了能最大发挥我方攻势所要走的位置。一个绝妙的走位往往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反之,一个不成熟的走位,哪怕你胜券在握,也会兵败如山倒。一个从走位新手成长为走位高手的过程当中,可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分为三个阶段:
新手~中手 这个阶段的人,对游戏数据和常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思想都比较主观,往往只会考虑自己的走位,而忽视对方的走位,他们只坚信一个道理: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往往很多情况中,事实与自身意愿的矛盾会让他们抱怨自己运气如何如何的差,对方的运气如何如何好,其实,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他们不懂得掌握,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走位是受运气控制的。(团里这样的新手太多)
中手~高手 大凡进入这个阶段,想法相对来说都比较全面。而且在考虑走位的时候,不仅考虑自身的走位,对对方的走位也有十分的顾虑。他们会分析对方如果先动,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自己先动,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虽然如此,很多时候,他们还是趋向与对方拼先动,因为在他们意念中,如果先动了,这局的局势天平将会往自己这边倾斜,胜算也就非常的大了。对这个阶段的人,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走位是受运气影响的。(这个层次的有十几个)
高手 一个真正的走位高手,他们的走位会非常成熟。他们不仅对对方走位的心理动态一清二楚,而且会根据对方的心理来确定自己的走位,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先动会怎么样,而是考虑自己后动的话,对局势会造成多大影响,如果没有到有必要与对方拼先动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去冒险,而去选择其他更好的走位。他们经常将先动和后动做一个比较,然后选择最佳的走位来对对方形成制敌的效果,一个高手的走位,无论是先动还是后动,几乎都能对敌方形成最有效的打击。同时,他们不仅考虑当月的走位,对下月的走位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也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高手是驾驭运气的!(团里只有5个左右这样稳定的大将这里不公布,国宝啊)
在三国策战局里,不同的局势,走位都是截然不同的,那我们就对每个局势来分析一下如何走位:
㈠进攻
一般情况下都指进攻对方城池,这个时候,大部分事先都有侦察,如果对方有兵力驻守,如何能有效的打击对方的兵力或者攻下对方的城池呢?
《孙子兵法》上说:上交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后攻城,最后伐国。
在战局里,如非特殊情况:
①比如你的部队将对方主城3围或者4围,对方即使能对你形成有效的打击,但还是逃脱不了被灭的命运,这种情况一般被我们说成强下;
②对方驻守的兵力都是些乌合之众,根本对你的进攻部队形成不了威胁,士气和攻防皆逊于己方部队;
③所攻对方的君主的主力对同盟或者自己的主城已经形成威胁,旦暮且下,这时候必须当机立断,寻求最佳走位消灭对方的主城,来对己方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这种情况除非万不得已,本人不推荐这种打法)
除此之外,进攻一般都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手段,不然一味的攻城,运气不济的时候(对方总是先动,单挑等等)很容易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那这时候的走位该怎么走呢?
既然是进攻,那对方的部队一般都逊于己方,这时候对方的走位首先是确保其主城的安全,然后定下的走位,否则对方的城池都被下了,他的部队还有什么用呢?
所以,这时候对方的走位都以以下几个目的为走位参考
①确保主城不被围歼
②确保自己的部队不被合击
③确保自己部队的士气永远都不低于己方,并不被打击己方进攻部队的薄弱环节
④确保在有妖刀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妖刀,并让妖刀形成施法制敌的效果。
这时候,我方就可以根据这几点来形成制敌的走位了,在进攻的时候,千万别指望自己能够先动(当然先动下也无可厚非),要确保无论先动或者后动都能制对方守城部队于死地(至少能严重打击对方的士气),当然,在对方城池有妖刀驻守的情况下,要先动气满的的部队灭其妖,后动气不满的部队合其主力,切忌一点:不要把灭妖的重任交给那些后动的部队,不然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㈡防守 三国策中最难的走位莫过于防守,因为既然是防守,对方就有足够的实力来进攻我方,此时的己方的兵力正面不足以与对方抗衡,只能利用城池的阵法、地形及随时可出的妖刀进行防守了。这时候的走位又该如何呢?
正如前面所说:
①确保主城不被围歼
②确保自己的部队不被合击
③确保自己部队的士气永远都不低于己方,并打击己方进攻部队的薄弱环节
④确保在有妖刀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妖刀,并让妖刀形成施法制敌的效果。
以上是防守时最基本的走位思维,如果连这4点都达不到,那你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菜鸟。
很多时候,双方的水平不相伯仲,你想到的对方肯定也能想的到,这时候的走位不一定非要按照常理来定。一种情况下,能有效控制对方的走位却有很多种,虽然某个走位比另一个走位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可以确保自己能有效的守护城池同时有可能打击对方一部分的兵力,这时候你宁可放弃先动的想法,退而求其次,只要能逐渐分化对方的进攻力量,这就是防守时最大的成功。只要对方进攻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形成破绽,一旦发现对方的破绽,就可以对对方造成最致命的打击,以达到防守最后的胜利。
㈢遭遇
在三国策中,遭遇战又称阵地战,指在野外双方有意或者无意的进行大规模的战斗。这时候双方基本上都投入自己的主力,一战而胜,离战局最后的胜利就跨进了一大步,一战而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无法与对方兵力正面抗衡。因此审时度势成里此战的关键,是背水一战还是寻求全军而退,对战局都起到深远的影响。
遭遇战中的走位基本都以合击和卡位为主,合击不用我多说,只要会玩的都会知道怎么回事,尤其是卡位,一个精妙的卡位可以以弱胜强,扭转乾坤。卡位可分预先卡位和即时卡位两种:
⑴预先卡位:这类的卡位都以事先知道对方虚实为基础,而对对方形成有计划的走位。这类的卡位将领有三个特点:①会埋伏②士气不满③兵数较多且不容易被击溃。一般情况下,经常将这类的卡位将领埋伏于道路两边,数量上为1~2队,经常都以两队为主,外加自己的主力部队。假如将道路中心视为主城,则两队的位置就是中心点的四周位置(33、43、44、53),光有这样的部队是不行的,还有自己的主力随后,如果说卡位将领是捕捉猎物的陷阱,那你的主力就是收拾猎物的猎人,这种有布局的走位,如果对方的主力一旦中计而进入中心点,往往一击毙命。前提条件,必须主力走到中心点的四周位置,卡位将领全点中心点。
这类的走位如同古代战役的伏击,经常在古代战役中看到“只听一声炮响,左有某某将军,右有某某将军,前有某某将军,后有某某将军,四下合击,敌军大溃,死者不计其数....”善用此卡位的人一般都能以弱胜强,预先卡位也是以弱胜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⑵即时卡位:这类的卡位都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所做的卡位,一但卡位成功,随后的部队马上做出合击反应,这类的卡位一般运气占很大比重。但是这种卡位也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士气满且兵力充足的部队,不然的话,就算卡位成功,对方一下冲溃了卡位的部队,还是起不到卡位的效果,弄不好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那即时卡位又该怎么走呢?
既然是卡位,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后动的部队合击,如何让后动的部队形成最大的合击效果,就成了卡位的关键。卡位不一定非要紧贴着对方的部队才叫卡位,往往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卡位并不能最有效的打击对方。因此谨记一点:能让你的每个部队都能合击到对方的部队,甚至2合、3合、4合,能将对方的部队卡到这个位置,那就是你绝佳的卡位。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对方先动的因素,在什么情况下,对方先动了1~2个部队,甚至全部先动,这时候你仍然能用卡位的部队合击对方,那你就是一个卡位高手了。
我们再回来说说遭遇战,根据局势的变动,我们所做出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⑴背水一战
这时候就是要与对方硬碰硬的作战,很多时候,运气成分占很大比重,但是伸头既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与之一拼。这时候就要保证最佳的合击走位,来起到对对方形成最残酷的打击,前提条件必须有所侦察,必须对对方的兵力分布有最详尽的了解,如果不需要侦察,也要认真考虑对方所出现的部队是否就是对方的全部,不然顾此失彼,主观上的走位往往兵败如山倒。
⑵游击(车轮战)
这种情况下,一般你的城池离你很近,并且能够从你的城池出鼓舞刀来保证前方的部队的战斗力,这时候不需要靠运气,只需要你走位的技术,假如对方与你一直纠缠,那恭喜你,你离歼灭对方的时刻不远了。因为,你的部队可以死而复生,而对方却一直在消耗。这重情况下的走位,一般不提倡卡位,只注重合击。不过有一点,就是预防对方的卡位,防止对方的一个卡位,让你无法回到鼓舞刀前面补充战斗力。因此后方的部队,要注意两点:①保证与前方部队的合击;②保护前方部队能够安然撤退。
⑶全军撤退
这中情况下,对方的兵力相对于我方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就算我方先动进攻对方也不能影响对方的优势地位,这时候就要考虑全线撤退,这时候的走位就要以对方的思路为主要为主要依据,判断对方会从哪个方向来阻截自己撤退的路线。哪个位置撤退能保证将领的全权就往哪边,千万不要贪图便利,想从附近的对方可能阻截城池撤退,不然兵折将亡,一切都是空谈。
遭遇战中,要多多利用周围的山地森林水路等地形,能将对方的部队卡在这些地方,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了,关于走位的想法本人先写到这里,希望此篇大作能让大家对这个游戏有新的领悟,新的进步!
忠义关羽转
作者: liuhe 时间: 2007-11-17 11:02
顶 你
作者: liuhe 时间: 2007-11-17 11:04
这么叼的帖子 么人顶?
我扛大刀`顶你哦
你做这个帖子用了多久的时间啊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