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灌水]"智者联盟",智者接龙 [打印本页]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 14:43
标题: [灌水]"智者联盟",智者接龙

智者联盟

----- 从"盟"开始,先解释"盟"字的含意盟: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 结盟. 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又如: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喻主要的事物;主宰);盟坛(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盟会(犹会盟。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
个人向天发誓,永不变心.
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赵长卿《贺新郎》
又如:盟文(盟誓的文辞);盟契(盟约。又称盟要,盟信);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我接:盟誓在心


作者: ytsunbozww    时间: 2007-9-2 15:54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基本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

我接:心旷神怡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2 17:26

happy; joyful;


(1)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2)
同本义 [cheerful;happy]
怡,和也。――《说文》
公乃为诗以怡王。――《书·金传》。郑注:“悦也。”
下气怡色。――《礼记·内则》。注:“悦也。”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
[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国语》
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心旷神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怡心(和悦心情);怡目(悦目);怡怡(怡悦神情);怡情(怡悦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养(和乐);怡声(犹柔声);怡颜(和悦的容颜);怡宁(安宁)
(4)
喜乐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pleasant]
怡,乐也。――《尔雅》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如:怡色;怡愉(喜悦);怡裕(安乐,欢乐);怡畅(欢畅);怡荡(怡悦放荡);怡乐(安乐,快乐);怡穆(愉悦和睦);怡怿(愉悦;快乐)
(6)
[名]∶姓
怡和
yíhé
(1)
[kindly]∶愉快和悦
神情怡和
(2)
[fine]∶风日和美
怡乐
yílè
[joyful] 安乐;快乐
怡怡
yíyí
[happy] 形容喜悦欢乐的样子
融融怡怡。――唐·李朝威《柳毅传》
怡然
yírán
[happy;joyful;cheerful] 喜悦的;安适自在的样子
怡悦
yíyuè
[happy] 喜悦;高兴
心情怡悦

yí ㄧˊ
和悦,愉快:~色(容色和悦)。~声(语声和悦)。~和。~乐(lè)。~神。~悦。~目(快意于所见,悦目)。心旷神~。
郑码:UZJ,U:6021,GBK:E2F9
笔画数:8,部首:忄,笔顺编号:44254251
happy;joyful;
篆体:



我接:怡志养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17:32:11编辑过]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2 18:50

shén
【名】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神应该是一种……神是推动所有生命前进的……

神不会高高在上的对我们说‘今年我需要一座新的神殿!你们马上给我建!我还需要三百万的金币!’神不会,神不会这样做。

神会给我们帮助,但是神绝对不会向我们索要什么!是的,

神可能什么都不要,也不需要我们时时表明对他的虔诚,更不排斥异族!我们可以从神那里攫取力量!不需要付出其他的东西!”

神,会眷顾每一个生命…

不分贵贱贫富…

神秘莫测…

虚无缥缈…

不向我们索取供奉…

只要我们起码的尊重…

陪伴在需要帮助的人身边一起度过…

不论何时何地……

给与所有生命生存的勇气…

给与所有生命自我的尊严…

给与所有生命闪动的智慧…

给与所有生命燃烧的热爱…

给与所有生命坚持的信念…

给与所有生命探索的权利…

是不可能被打败的

神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1]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2]泛指神灵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
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
3]精神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4]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如:神工(指能工巧匠)
5]神韵;韵味。
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
6]表情;神色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
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
7]肖像。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
8]姓

shén
【形】
[9]神奇;神异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津液);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
[10]灵验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神验
[11][方言]聪明。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
★部首: 礻 笔画: 4 外笔画: 5
☆笔顺码:452425112
呵呵,难了 我接:神气盎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18:55:23编辑过]

作者: tyclear    时间: 2007-9-2 20:20


rán
【动】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burn〗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耀;照耀〖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以为…对;同意〖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形成〖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宜;合适〖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rán
【连】
但是,然而〖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于是〖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记》
然后;才〖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rán
【形】
是,对〖yes〗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rán
【代】
如此,这样,那样〖so;like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ran
【助】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宋·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礼记》

Rán
【名】


然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袁枚《祭妹文》
然后
ránhòu
〖then;afterthat〗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然诺
ránnuò
〖promise〗允诺,答应。——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史记·游侠列传》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后汉书·申屠刚传》
重然诺
然则
ránzé
〖then〗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题无解~鉴定完毕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9-2 20:23

然也然也


作者: ytsunbozww    时间: 2007-9-2 20:54

我接:然糠照薪

继续哦~~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2 21:36
偶接:欣欣向荣
作者: 黑龙将军    时间: 2007-9-3 08:57

〈名〉

同本义 [grass;hay]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firewood;faggot;fuel]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
薪xīn

⒈柴草,柴火:釜底抽~。

⒉[薪水][薪金]工资,又简称"薪":领~。年~。

我接:薪尽火传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3 09:04

[em01][em01][em01][em01][em01]

【动】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burn〗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耀;照耀〖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以为…对;同意〖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我接:燃情岁月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3 09:13

晕,已经到"传"了

薪尽火传


(傳) chuán (1) ㄔㄨㄢˊ (2) 转(zhu僴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3)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4) 郑码:NBZS,U:4F20,GBK:B4AB (5)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154


(傳) zhuàn (1) ㄓㄨㄢˋ (2)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3)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4)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5)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6) 郑码:NBZS,U:4F20,GBK:B4AB (7)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154


傳 chuán 〈动〉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zhuàn


傳 zhuàn [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我接:传班接代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3 09:21

哈哈

偶接呆呆相传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3 09:23

晕死,不准绕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3 09:25

那偶接:

李代桃僵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3 09:30
不行哦,代字要在第一个位子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3 09:38

接龙没有那么难吧

[em03]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3 15:44
代代相传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3 15:44
代代相传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4 09:02

雪MM又来 代代相传

”“”的含义是指一站一站的意思.引申为相传继续,代代相传的意思.“统”,本义是茧的头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
源自: 传统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年 武冬
来源文章摘要:传统武术要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发展。其中,自身科学化是基础,推广是关键,传统武术人才培养是保证。具体途径是认定传统武术的基本标准、利用段位制模式推动各个传统拳种发展、培养现代型的传统武术人才。
”是指时间上的延续性“统”是指其权威性.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开头所说的“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虽然是在给文化下定义其实他所说的正是传统

来源文章摘要:本文把“章句”与“传”、“说”、“记”、“笺注”、“训故”、“条例”做了比较 ,归纳章句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分章析句解释古代经典的意义 ;二是紧密依附所阐释的对象 ,不单行。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白虎通义》是汉代的‘皇家章句’说”不成立 ,因为《白虎通义》在著述形式上与章句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阐释经义的思想方法与汉代经师造作章句时所习行的方法也不相同 ,在本质上 ,《白虎通义》不属于章句之学 ,而属于义理之学。
传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原因所谓传说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那么,为什么在藏区会广为流传“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而产生西藏的人类”这样的传说,必定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原因
源自: 关于藏族起源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的民族... 《青海民族研究》 2005年 邢海珍

来源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对“罗刹女与猿猴结合”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民族学的解读,并针对这一传说对藏族的起源说进行分析、探讨。

我再接:传经颂教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4 10:15

<会意>、<形声>字

小篆:「教」,从 、从孝,是执以教导人者。「孝」音教,作效解,上之以示儆,下顺之而从所施为教,其本义作「上所施下所效」解。即长上对下辈指导督责之意。

其义为:

1.教化曰教。如《管·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2.规矩曰教。如《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注五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训诲曰教。如受教、就教、请教等。

4.令曰教,命令之称。如《易·管》「圣人以神道设教。」

5.教育曰教。如《诗·周南序》「教以化之。」

6.传授曰教。如《孟·滕文公》「教人以善谓之忠。」,又如

教课、教书等。

7.训练曰教。如《焦仲卿妻诗》「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8.使曰教。如《朱熹·答梁文叔书》「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

小篆「教」,从孝、从是象形文字,像手有所执持之形,含举手做事之义,换句话说,就是实践、落实。故教之原义就是让人们学习如何力行孝道。《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此,无「孝」不成「教」,「孝」乃「教」之本。有了孝作为根基,才能受教有地,一切的教育才能扩展开来,才真正能化育人民。

为什么教育的根本,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父子关系、君臣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和朋友关系。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主旨: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妇恩爱、兄弟和睦、朋友有信。

如果不了解这五伦关系、违背其运转法则其结果必是:个人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是故,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

现实为我们证明:

懂得孝的孩子,知道自己要用功读书,不令父母担忧;懂得孝的孩子,会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顺父母心愿地点滴做起;懂得孝的人,会爱惜自己的身体,起居有常,不使父母担心;懂得孝的人,知道在工作中,敬业乐群,以请父母宽心。

敬爱父母者,自然会和睦亲朋、尊敬老师、领导与同事;敬爱父母者,自然能自重守法,谨慎做人;敬爱父母者,就有博爱大众,忠诚国家的人品基础……

由此可见,落实孝道才是握住了教育的根本。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不论在家庭抑或在学校和社会都偏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如何做人的教导。这样培养出的人,不懂得如何按自然的法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乱象定会愈演愈烈。目前青少年严重的道德问题(如杀父轼母等令人发指的事件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失去传统做人教育的必然结果。失去了人伦之本的社会,即使科技再发达,也会迷失为人类服务的方向。

教就是孝的落实。从这字的结构,我们可以体会,蕴含在汉字中古人深邃的智慧。《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恢复以孝为本的人伦教育,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

偶接: 教书育人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4 10:34

人之常情!!!!!!!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4 10:37

情深似海


作者: 望月狼    时间: 2007-9-5 10:27
海枯石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5 10:28:10编辑过]

作者: 望月狼    时间: 2007-9-5 10:29
烂额焦头
作者: 望月狼    时间: 2007-9-5 10:30
头头是道
作者: 望月狼    时间: 2007-9-5 10:31
道貌岸然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5 10:50
怎么又饶回来了?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5 14:45

正好以前的没有接,现在用上了

【动】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burn〗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耀;照耀〖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以为…对;同意〖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我接:燃情岁月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5 19:07
偶接 跃跃欲试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6 09:25

是月不是跃,我自己接了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moon〗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month〗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月令(寿数);月生(出生的月份日期);月日(指几个月的日子);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月大(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月分(亦作“月份”,月限,指规定的时限)
月光,月色〖moonlight〗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陶潜《归园田居》
又如: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径(月光下的小路);月浪(月光);月阴(月影。借指月光);月皎(月色皎洁);月明(月光明朗)
指妇女的月经;月事〖menses〗
月信不通,当归酒下。——《博济方》
又如:月闭(妇女月经不通)
指妇女怀胎的月份;又指分娩后的一个月以内的时间〖monthofpregnantorconfinement〗。如:在月子里
〖颜色或形状〗像月亮一样的〖moon-like〗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又如:月洞窗(形圆如月的窗户);月光门(月亮门儿);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堂(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月镜(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月羽(白色的羽毛)
每月〖monthly〗。如:月例香供银子(施主按月给庙宇道观供奉神佛的香火银。也称“月例银子”);月分银子(月银,月例,月分钱。月钱);月表(按月记事之表);月佣(按月受雇佣的人);月朔(每月的朔日)

我接:月晓风清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6 14:58

接字游戏哪有那么死板的?

同音谐音就行!·!啊陪


作者: 望月狼    时间: 2007-9-6 16:27
清尘浊水
比喻聚会无期。语本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作者: 不灭晨风    时间: 2007-9-7 05:27

水滴石穿


作者: 黑龙将军    时间: 2007-9-7 15:08

川流不息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8 09:18

熙字

【卯集上】【心字部】 息 ·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解釋: 〔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東觀記】此蓋我子息也。【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註】息,勞也。【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註】息國,汝南新息縣。【釋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姓苑】今襄陽有此姓。又息夫,複姓。 又叶私列切,音屑。【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考證:〔【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我接 息事宁人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9 12:59
人是种载体,里面住着某些奇妙东西


★人,在网络用语中,与硬件(hardware)或软件(software)相对,又称为wet ware。
1.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人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成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
人口:人的数目
人事1)旧时所谓人情世故.
(2).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手:指参加某项工作的人.人手齐全
人次:若干次人数的总合.
2.别人:助人为乐.
3.指人的品质.性情如这位同志人不错.
4.指人的身体:我今天人不大舒服.
人体比例关系: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研究中,他发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体绘画规律:标准人体的比例为头是身高的1/8,肩宽是身高的1/4,平伸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两腋的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乳房与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的厚度,跪下的高度减少1/4。达·芬奇认为,人体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这一人体比例规律在今天仍被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称也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的形体构造和布局,在外部形态上都是左右对称的。比如面部,以鼻梁为中线,眉、眼、颧、耳都是左右各一,两侧的嘴角和牙齿也都是对称的。身体前以胸骨、背以脊柱为中线,左右乳房、肩及四肢均属对称。倘若这种对称受到破坏,就不能给人以美感。因此,修复对称是人体美容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对称也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人体各部分假如真的绝对对称,那就会反而失去生动的美感。
关于人体美的规律最伟大的发现,是关于“黄金分割定律”的发现。所谓黄金分割定律,是指把一定长度的线条或物体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体之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部分之比。这个比值是0.618∶1。据研究,就人体结构的整体而言,每个部位的分割无一不是遵循黄金分割定律的。如肚脐,这是身体上下部位的黄金分割点:肚脐以上的身体长度与肚脐以下的比值是0.618∶1。人体的局部也有3个黄金分割点。一是喉结,它所分割的咽喉至头顶与咽喉至肚脐的距离比也为0.618∶1;二是肘关节,它到肩关节与它到中指尖之比还是0.618∶1;此外,手的中指长度与手掌长度之比,手掌的宽度与手掌的长度之比,也是0.618∶1。牙齿的冠长与冠宽的比值也与黄金分割的比值十分接近。因此,有人提出,如人体符合以上比值,就算得上一个标准的美男子或美女。造型艺术按照黄金分割定律来安排各个部位,确实能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更为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按照黄金分割定律来安排作息时间,即每天活动15小时,睡眠9小时,是最科学的生活方式。9小时的睡眠既有利于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活动,又有利于机体各系统的协调,从而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恢复体力和精力。而这样的时间比例(15∶24或9∶15)大约是0.618。
正因为黄金分割如此神奇,并在人体中表现得如此充分,因此有人把它视为人的内在审美尺度。按这种观点,任何东西只要符合黄金分割,就一定是美的。例如,我们的各种家具肯定不能都做成正方形,而几乎都要做成有一定长度比的形状,而这个比值一定与0.618接近。电视机的荧屏、电冰箱的开门、门窗的设计等等,无一不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黄金分割定律。就连舞台上报幕员所出现的位置,也大体上是在舞台全宽的0.618处,观众视觉形象最为美好。在舞台正中出现的效果肯定是不如那种位置的。
黄金分割经过大数学家华罗庚的研究,发现了其中深奥的科学道理。前些年由他推广的“优选法”(又叫0.618法)在科学实验和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许多难题方面,都做出过伟大贡献。而这种科学的奥妙竟然能在人体中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不能不说是神奇大自然的造化。
中国人在使用中具有多个涵义,现在其范围可能是指: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于中国的居民。是以“国籍”概念界定的。
中华民国的国民,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间的中华民国国民。1949年后,一些认同“中华民国等于中国”的中华民国国民,也会自称是中国人。
某些调查显示,过半数台湾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且其中部分认为“中国”就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并不会认同自己就是“中国人”,但一般都认同自己是华人。根据某些民意调查结果,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因包括种种因素逐渐减少;但另外一种看法认为,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增,情况或转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方向发展。
汉人或具有汉族血统的人。是以“人种”概念界定的。但有人并不同意这种糢糊民族与公民权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汉族主要是文化认同,血统并不是主要因素。
指“华人”或“华裔”,但华人或华裔并不一定拥有中国国籍。这是以“宗族”概念来界定的。
界定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国籍(法律因素)、居住地(地理因素)、人种血统(生理因素)和宗族(历史因素)以外,还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与之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同(价值观因素)也非常重要。诸如民族原因,不少西北方国家民族也为中国人。

自称为“中国人”和“龙的传人”的现代人却名不符实,因为实际情形是,现代中国人既不懂得“中国”的深刻含义,也不懂得“龙”究竟是什么。

“中国”起初并不是现在的地理概念,而是在指一种学问,即是关于“中”的学问。尤其是,“中”的学问的成果是要能建立起“国”。“国”是关于宇宙的“方”,而“方”是由“龙”来表现的。古中国人之所以尊崇“龙”,是“龙”可以“御天”。现代人在讲到宇宙的“龙”的现象时,其所使用的词汇为“膨胀”。

中:“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本定律,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庸定律”,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关于“中”的规定性,其最根本地是要能够将任何事物作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转换为一个关于“时”(时间)的过程,从其过程特征中去找到“中”。简单地说,任一过程都有“始”和“终”两端,而两端之间的部分就是“中”。

国:为“格物”的结果。所谓“格物”,就是在格子(古人也称其为“方”)中放置可供区别的物件,如“身”(=元素):单一之物件,“家”:物件(或元素)之集合,“乡”:物件(或元素)之更大的集合。许多连在一起的(方)格子可以称为“网”,最特别地是将其称之为“天网”,因为是用“网”的办法来了解“天”(宇宙)。大概,伏羲时代的男人主要进行放置和计算格子和物件的工作,当时的女人“女娲”则负责织“天网”,甚至炼石取色,将“天网”染上不同色彩,以更便于分别,同时,若“天网”破了,也负责修补,即“补天(网)”。

“国”是关于“卦”的表述形式,是“数”的集合。“卦”最初是在“格”之中“挂”上不同的物件来作出区别并便于计算。“卦”共为八个,是为八卦。“国”的最完整形式是“方”,一个完整的逻辑正方体。

龙:“龙”是位于逻辑正方体“方”之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支撑着“方”的存在的根本规定性,由于有费尔马大定理的支撑,使得该坐标系在扩展时不产生形变,所以该坐标系不管膨胀到多大,其逻辑形态并未改变,永远都是“八卦”。正方体“八卦”有八个角,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记上1379和2468,而且,可把5放在1379四角正中,可把0(古时记为“十”)放在2468四角正中,从而构成一个数字化的正方体。然而,当“方”扩大即膨胀时,“方”之中的数字却不断增加。研究“方”之中的数字的增长就构成了八卦学术系统。空间直角坐标系xx’yy’zz’六个方向构成“六龙”,其闭合的运动构成宇宙的膨胀机制。

只有当人们知道了“中国”和“龙”的深刻意蕴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和“龙的传人”。

经过长久的内战,中国在隋代的开国君主领导下,于公元581年再次统一。尔后一千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与先进的民族。由于她的地理位置与西方不相通,因此能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文化,并传播至亚洲各地。

皇帝逐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称为天子。天然的灾害和其它灾难则证明上天不再眷顾这个皇帝,经常是人民起义的正当理由。官吏都是保守的公仆,他们从地方、省、到中央各阶层,管理着大部份的政府体制。士人可以透过以儒家经典为范围的科举,来考取他们的官职。

公元618年到907年,中国由唐朝统治。中国在唐朝的统治之下,成为一个版图辽广、富裕且强大的国家。上层阶级拥有庞大的对外贸易,喜好附庸风雅。印刷术和火药此时已经发明。唐朝在最后一百年的统治里,虽然目睹了激烈的农民暴动和地方将领互相征战的局面,但是皇室仍未衰亡。公元907年到960年之间,是五代时期。中国的北方被蛮族所控制,而南方却分裂为十国。后来北方有一位名叫赵匡胤的将领夺取权力,并统一南方诸国,建立宋朝。二十年后,他的继承者再度统一中国。

到了1279年,宋朝虽然只统治了中国的一小部份,却成为另一个文化顶盛的时代,也就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它在经济活动上(包括大型的海上贸易)也有引人注目的发展︰人口和城市都在扩展、粮食的生产速度可超越人口的增长、货币经济得到发展,工业的出口并且增加。在当时,没有一个欧洲城市的人口,可以与长安、北京、和广州相比,因为这些城市都有超过二百万以上的居民。

然而,中国令人垂涎的财富终于引致大祸,蒙古人自1206年起就开始不断地入侵。到了1279年,他们全面征服中国并迁都北京。由于蒙古征服了宋朝,并导致三千万人的死亡,宋代那些让人赞叹的经济发展也自此告终。蒙古的元朝在统一中国后恢复她在军事上的强大局面,一跃成为世界强权。中国的影响力传遍亚洲,曾经三次占有河内,并从缅甸榨取贡品,与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湾的贸易也开始发展。马可波罗就是在这段时期探访中国。

十四世纪时,自然灾害和重税引发了农民的暴动。一个佛教僧侣乘机冒起,成为秘密组织红巾军的领袖,反抗在北京的蒙古皇帝。在1356年,这个起义军占领了南京,并在十二年之后把蒙古人从北京赶走,然后建立明朝。明代主导了另一次文化的灿烂期,并确立了一个政治上的整体,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明代强行一个严紧的保守主义和孤立政策,不仅不鼓励变更与革新,更禁止对外旅行并且丝绸之路关闭。

偶接:人杰地灵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9 12:59


ren
1.human being
2.a person
3.people
4.person in a particular line of work
5.others; other people

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2]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词性与应用〗

rén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能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1]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2]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魏。──《韩非子·十过》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3]人材;杰出人物。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4]指人手,干事的人。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5]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6]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7]智人。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8]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9]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世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0]尘世;人世。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1]人的身体。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2]指人情事理。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3]男女性交。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14]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15]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16]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17]人、仁——“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以孔子之话作本论,《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观过斯知仁矣’、‘井有仁焉’,这些仁字,都应作“人”解。而一般学者以其字之为仁,多曲为之解,求其说,而不得要领。故上例我以‘仁’字应作“人”解。否则,‘井有仁焉’,作仁义之‘仁’解,难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为旁证,可知人、仁同义。例如《礼记表记》说,人也谓施以人以忠恩也。人与仁同义……《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即本此义。皆由于人、仁同出于一源,且关系密切。把仁字均解为‘仁义’,难以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4-46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rén

【代】


[17]每人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rén

【形】


[18]人为,人造成的。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部首: 人 笔画: 2 外笔画: 0
☆笔顺码:34
人是一种能够利用聪明智慧谋取幸福的动物

【前言】

做人从思想活动的状态来讲就是一种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灵性动物,而当人被他自己用语言文字命名之后,人就不再是一种只具有自然属性的生命了。有圣人说我们是灵魂在内的高级生命;有神人说我们是属神的等等。这一切明确指示都已经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了,这赋予人生更高的意义和追求,从此我们也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生命现象,而是一个展现多种人生色彩的生命传奇了。人生在世是从孩子开始来体验生活的,我们不会创造世界却要来认识它和它背后的创造者,而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和充满人生意义的游戏。能够最终认识这一切的人算得上是完成认识使命的人,而当我们确认自己就是正在认识过程中的使命者,我们就离目标不远了。

【人】

思想与肢体都很灵活的人,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代表造物主来管理有形世界的主体与感受造物主成就的精灵一族。神与灵魂交流信息,灵活的人成长为神话代言人,行驶来自神的能力与权利继续创造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因为有爱而具备仁慈的本性,能够忍耐,能够承担各自责任,办事也能认真负责,是值得信任的一种神奇杰作。
“具体的人”:一种组织器官与各种系统都十分健全与发达的生命体系,再加上各自灵活的思想体系,一个灵活的人就可以到处活动了。在生命体上的表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外貌特征,以及相对独特的能力;在思想体系的表现上看,一个人成为自我而不是另一个人的替代品,灵活的思想必然是独立存在又与外界相关联的唯一体系。一个具体的人可以在言行上与大众保持一致,而在思想上极少有两个同样的人。
[拥有想象力]人字造成而演变到最后,让人看上去是由天上划下来的两笔。一笔向左撇去,另一笔向右伸展,这么简单地描绘出人字意味着什么呢?天上下来的神灵,在大地上展开,相互支撑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类?再看一眼天字不也是有一个人字在中间么?一个最伟大的人和最伟大的人类一起构成了天!所以中华文明有着‘天人合一’的成语流传至今。
[一名京人]勇献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各个层面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真核总界 动物界 后生动物亚界 后口动物总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羊膜总纲 哺乳纲 真兽亚纲 灵长目 类人猿亚目 狭鼻猴次目 人猿超科 人科 人亚科 人属 智人种(拉丁文为Homo sapiens),拥有高度发展的头脑。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人型动物作对照。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生物学上人的学名为Homo sapiens(拉丁文的意思为“knowing man”),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合趾猿同属人科的灵长目动物[1]。人类与其它灵长目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直立的身体、高度发展的大脑,以及由高度发展的大脑而来的推理与语言能力。
行为学上来看人类的特征有:懂得使用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互助性社会组织,喜欢发展复杂的科技。这些行为学上的差异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 传说, 仪式, 价值观, 社会规范。
人,在哲学的意义上来讨论,也许是更适合的。因为哲学给出了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各种说法。
暂取几个说法如下:
劳动创造了人,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不是说劳动使猿猴变成了人,而是说人的独立性,人的地位,人的主动性,人的文化创造力,人的在外物的直观都在劳动中体现。
我思故我在:即肯定人的存在是基于会思考,能够思考。
此外海德格尔、 黑格尔 等等都对此有所论述。
人,都是指社会的人,自然界创造了人类,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没有所谓人的本质的抽象的总和,而只有个别的,具体的人.人总是带有社会性,阶级性和个性的共同体.人的本性是善或是恶就是由这个多重性的共同体决定的,正是人在社会中的阶段地位不同,于是才有了各种不同的善恶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上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灵长类动物,人科.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使用大多数工具,但是本质是不变的!
人 永远有着不劲动力的能源库
人 一个有着美丽奇妙世界的天体
人 一份有着最美好花语的鲜花
人 一种可以精神常存于世的动物
人 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话题
人 一种可以体现时间的遁环的象征
人 一个由无数的原子组成的一个大团体
人 一种能毁掉一切的神
人 一种文化没有止境的小数
人 一种能体现不同颜色的开花筒
人 不同形式的地图
人 有着无限关爱的群体
人 可以感动宇宙的音乐
............
对不起你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无止境的
人很美也很丑陋
人很局限而又是个无限的生物必境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人是个体的而又是整体因为人必须在团结中才可以生存下去
人可以制造美丽而又在毁灭美好的事物
人啊!
也很可恶的!
人可爱,也有些可悲
人永远是在人在想人过程中活着的……
人-一撇一捺写做人,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人要有其他人的支持那才能称作是人,你是人的一撇,其他人就是那一捺。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人才有那么多繁复的人际关系,也只有有那么多人际关系的动物才能称作人,所以说人就是要与其他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这就是人这个字的含义了
行为最残暴的动物 ,不知有多少物种从人手下消失……
但是,人也是最聪明的动物,世界上那么多高科技的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


作者: ytsunbozww    时间: 2007-9-9 15:00

吹雪..好长的人字篇哦..

<名>
(形声。从巫,靈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dancing witch;sorceress]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神灵 [gods]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
灵(靈)líng


⒈有效验:~验。~丹妙药。

⒉聪明,机敏,敏捷:~敏。~活。~机。心~手巧。

⒊活动迅速,准确:这部仪器很~。失~。

⒋传说中或迷信者称"神"及"关于神仙"的:神~。

⒌属于死人的:~柩。移~(移动装着死人的棺材)。

我接:灵牙利齿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9 17:40

呵呵 偶接:痴心妄想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11 08:34

  想

xiǎng

(1) ㄒㄧㄤˇ

(2) 动脑筋,思索:感~。思~。~法。~象(配置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入非非。异~天开。幻~。

(3) 推测,认为:~必。~见(由推想而知道)。~来(表示只是根据推测,不敢完全肯定)。~当然(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不堪设~。

(4) 希望,打算:休~。理~。~望。妄~。

(5) 怀念,惦记:~念。朝思暮~。

(6) 像:云~衣裳花~容。

(7) 郑码:FLWZ,U:60F3,GBK:CFEB

(8) 笔画数:13,部首:心,

解釋:- -【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 又【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 又【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文字义 去贴吧找更多资料
purpose;allot;call to;thought;conceive;believe;opine;think;desire;force her mind to;cast around for;ween;should like to;would like to;call to see;call;want;thinking of;expect;be in the mood for ;be interested to ;be wishful to ;find it in her heart to ;find it in his heart to ;find it in my heart to ;find it in one''''s heart ;find it in one''''s heart to ;find it in our hearts to ;find it in their hearts to ;have a wish to

字义 去贴吧找更多资料

想动{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1.penser;réfléchir;considérer;méditer让我~一~.Laissez-moi réfléchir.{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2.supposer;estimer;juger你~他会来吗?Penses-tu qu'il viendra ici?{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3.désirer;vouloir~试试吗?Voulez-vous essayer?{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4.songer à;penser à你~念他们吗?pensestu à eux?

文字去贴吧找更多资料

かんがえる;...とおもう;...しようとする考 える;...と思 う; ##度し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1. 考える.配慮する.{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2. 思い出す.思い起こす.思い出そうと考える.振り返って考える.{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6-20 19:27:52 uname.cn}
3. 推測する. 像する.…すると思う.

我接:想方设法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9-11 19:03
偶接::法网恢恢
作者: 我老人家    时间: 2007-9-12 08:36

恢恢有余

恢恢:宽广的样子。非常宽广,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有高超的技巧或本领,可以毫不费力或轻松地处理好某些问题。与“游刃有余”意思相同~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13 08:51


我:“余将老”。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农历四月的别称。
姓。
beyondImore thanoverremainingsurplus


笔画数:7;
部首:人;
笔顺编号:3411234


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haveeatenone’sfill;befull〗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remain;leaveorer〗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
剩下的,多余的〖surplus;spare〗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空余的地方〗的老师)
残留的;遗留的〖remaining〗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唐·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杜甫《客至》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次要的〖second〗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不尽,无穷〖infinite;endless〗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其余,其他,以外〖other〗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odd;over;morethan〗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杜甫《杜鹃》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
闲暇〖leisurely〗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I,my,me〗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我接: 余味无穷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14 09:06


(窮)
qióng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完了:穷尽。山穷水尽。日暮途穷。
推究到极点:穷物之理。穷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穷究。
贫富

笔画数:7;
部首:穴;
笔顺编号:4453453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end;limit〗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理屈词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无穷(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穷了(穷尽,终止);穷生(尽其生年,终生)
贫穷,缺乏衣食钱财〖poor;poverty-stricken〗
穷,贫也。——《广雅》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
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穷饿无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
边远的〖out-of-the-way〗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
特指不得志〖nothaveasuccessfulcareer〗
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可谓穷矣。
又如:穷人
小;浅〖small;shallow〗。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大〖great;big〗。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高〖high〗。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陸(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破旧;破烂〖worn-out〗。如:穷破(陈旧残破)



qióng
【动】
寻根究源〖gettothebottomofthings〗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
揭穿〖expose〗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


qióng
【名】
终端;终极〖end;limit〗
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
缺陷〖defect〗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陈亮《酌古论·曹公》
恶人〖villain〗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
通“躬(gōng)”。身体〖body〗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
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荀子·正名》

穷棒子
qióngbàngzi
〖pauper〗非常穷的人
穷兵黩武
qióngbīng-dúwǔ
〖adoptawarlikepolicy;exhaustallresourcestobuildupmilitarypower;wagewarfrequently〗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穷兵黩武,动费万计。——《三国志·陆抗传》
穷不失义
qióngbùshīyì
〖pooryetnotlosingone’srighteousness〗虽然贫穷,但礼义不可失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穷愁
qióngchóu
〖dejectioncausedbypovertyandsorrow〗穷困忧愁;穷苦而忧伤
穷当益坚
qióngdāngyìjiān
〖themorehard-pressed,themoreonemustfightback〗境况越艰难,意志更加坚定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穷冬
qióngdōng
〖thedepthofwinter〗隆冬;深冬
穷冬暴露。——宋·苏轼《教战守》
穷冬烈风。——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穷冬寒未已
穷乏
qióngfá
〖poverty-stricken〗缺少衣食,穷苦
穷乏者得我欤。——唐·张志和《渔歌子》词
穷根究底
qiónggēn-jiūdǐ
〖inquirethoroughlyinto…;gettothebottomofthings〗追究事物的根底
他穷根究底地问个没完
穷光蛋
qióngguāngdàn
〖pauper;pennilessloafer;poorwretch〗旧时对贫苦农民的蔑称
穷极无聊
qióngjí-wúliáo
〖beutterlybored;beabsolutelydingustingfindpovertyhangheavyonone’shands〗困窘之极而百无聊赖
穷极无聊,在店中结识了弄把戏的沧州孙海仙。——清·李绿园《歧路灯》
穷家富路
qióngjiā-fùlù
〖practicethriftathomebutbeamplyprovidedwhiletraveling〗谓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穷诘
qióngjié
〖lookinto;gettothebottom〗深入追问,追根寻源
不可穷诘。——〔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穷尽
qióngjìn
〖end;limit〗∶尽头;终点
群众的智慧是没有穷尽的
〖followup〗∶探究到尽头
穷尽事物的本质
穷窘
qióngjiǒng
〖poverty-stricken〗穷困窘迫
穷究
qióngjiū
〖gointothoroughly〗∶彻底追究;深究
穷究根源
〖chat〗∶聊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穷寇
qióngkòu
〖hard-pressedenemy;totteringfoe〗走投无路的贼寇,泛指残敌
穷寇勿追
qióngkòu-wùzhuī
〖don'tpressonadesperatethief;don'tpushanybodytothewallthestagatbayisadangerousfoe〗对陷入绝境的残敌不要去追。意指避免敌人拼死挣扎,反而陷于不利境地
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孙子》
穷苦
qióngkǔ
〖poverty-stricken〗贫穷困苦
穷匮
qióngkuì
〖bedeficient〗缺乏;缺少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汤问》
穷困
qióngkùn
〖destitute;poor;poverty〗∶生活贫穷困难
穷困潦倒
〖havenowayout〗∶不得志,走投无路
以穷困来归丹。——《战国策·燕策》
今多穷困。——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穷忙
qióngmáng
〖toilalldaylongjusttomakebothendsmeet〗∶为了生计而忙碌奔走
〖bebusyfornothing〗∶事情繁冗,非常忙碌
穷目
qióngmù
〖lookasfarastheeyescansee〗用尽目力;极目(向远处看)
穷目远望
穷年累月
qióngnián-lěiyuè
〖foryearsonend;yearafteryear〗形容时间长久。也作“穷年累世”
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荀子·荣辱》
穷人
qióngrén
〖poorpeople;thepoor〗∶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
〖needy〗∶经济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须接受某种公共救济或私人救济的人
穷弱
qióngruò
〖thepoor;poorpeople〗指穷苦人
抚穷弱。——清·张廷玉《明史》
穷山恶水
qióngshān-èshuǐ
〖barrenmountainsandunrulyrivers〗荒山与泛滥成灾之水。形容自然条件极坏
穷奢极侈
qióngshē-jíchǐ
〖livealifeofwantonextravagance〗极端奢侈
末世衰主,穷奢极侈。——《后汉书·陆康传》
也说“穷奢极欲”
穷奢极欲
qióngshē-jíyù
〖profuse〗形容极端贪欲尽情享乐
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缅荒淫。——《汉书·谷家传》
穷酸
qióngsuān
〖(ofascholar)poorandpedantic〗穷困而迂腐(旧时用来讥讽读书人)
穷酸秀才
穷途
qióngtú
〖deadend〗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处境艰危
穷途潦倒
qióngtú-liáodǎo
〖crackupunderthestrainofpovertyandsorrow〗形容没有出路,十分失意
他的一生是穷途潦倒的一生
穷途落魄
qióngtú-luòpò
〖nowaysandmeansforliving〗比喻无路可走,潦倒失意
穷途末路
qióngtú-mòlù
〖strait;atone'slastgasp;bedrivenintoanimpasse;be(stand)atbay;cometotheend〗形容处境窘困,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亦作“末路穷途”
穷乡僻壤
qióngxiāng-pìrǎng
〖by-place;remote,backwardplace〗∶偏僻的地方,冷僻的角落
〖waste〗∶荒芜凄凉的地区或地方;特指人为地造成贫脊或荒凉的地方
一个宁静的乡村,被铁器制造商们变成了人所能制造的最丑陋的穷乡僻壤
〖platteland〗∶荒凉偏僻的地方;特指非洲南部的偏僻的乡村地段
穷形尽相
qióngxíng-jìnxiàng
〖meananddistastefullanguageorconduct〗形容细致地描绘出事物的形状
穷形尽相,陋燕壁之含丹;写妙分容,嗤吴屏之坠笔。——唐·卢照邻《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
亦作“穷形极状”
穷凶极恶
qióngxiōng-jí’è
〖vicious;actinaviciousandunvestrainedway;extremelyviolentandwicked;extremelyvicious〗原义是指极其残暴凶恶,现在常用来比喻言行过分
保护这一地区的全体居民不受那些穷凶极恶的年青犯罪分子的侵扰
穷原竟委
qióngyuán-jìngwěi
〖gettothebottomofthematter〗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别人亦只能略举大凡,不能穷原竟委。——《负曝闲谈》
穷源溯流
qióngyuán-sùliú
〖tracetotheverysourceofsth.〗追求事物的根源并探求其发展经过
穷则思变
qióngzésībiàn
〖povertygivesrisetoadesireforchange〗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就要发生变化。《易·系辞下》:“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后谓人处于穷困艰难的境地之中,就会想办法找出路,力图改变现状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穷追不舍
qióngzhuī-bùshě
〖goinhotpursuit〗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对敌人穷追不舍

我接:穷奢极欲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15 10:20

人少呀,没人接我自己接了呵呵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念。欲望。欲火。食欲。情欲。禁欲。纵欲。
想要,希望:欲盖弥彰。欲罢不能。欲速不达。
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
能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婉顺的样子。
【名】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同本义〖desire;pleasure-seekingdesire〗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
想要;希望〖want;wish〗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爱好;喜爱〖like〗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我接: 欲罢不能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15 14:51
拼音: néng, 笔划: 10
部首: 五笔输入法: cexx


基本解释



néng
才干,本事:能力。能耐。才能。
有才干的: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胜任,善于: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能走路了。
应该:你不能这样说他。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能。热能。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nài
古同“耐”,受得住。

笔画数:10;
部首:月;
笔顺编号:5425113535


详细解释

néng
【名】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bear-likebeast〗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才能,能力〖ability〗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有才能的人〖atalentedperson〗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嫉贤妒能
〖物理〗∶作功的本领〖energy〗
能量的简称〖power〗。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通“熊”。形状〖form;shape〗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néng
【动】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can;beableto;becapableof〗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嗢wà噱jué)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会;善于〖begoodat〗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有才能,有才干〖able;talented〗。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友好,亲善;和睦〖amicable;cordial〗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通“耐”。忍受〖beabletobear〗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néng
【代】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so〗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我接:能征善战

[em01][em01]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15 14:56
拼音: zhàn, 笔划: 9
部首: 五笔输入法: hkat

基本解释



(戰)
zhàn
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战。争战。
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姓。


笔画数:9;
部首:戈;
笔顺编号:212511534


详细解释




zhàn
【动】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battle;war〗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fight〗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后作“颤”。发抖〖shiver〗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zhàn
【名】
战争;战事〖war;warfare;battle〗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在接:战无不胜

秋猎团友战无不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5 14:56:18编辑过]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15 15:01
拼音: shèng, 笔划: 9
部首: 五笔输入法: etgg

基本解释

(勝)
shèng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胜利。得胜。胜券(指胜利的把握)。胜负。无往不胜。
超过,占优势:胜似。优胜。以少胜多。
优美的:胜地。胜景。胜境。胜迹。胜状(胜景)。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胜。彩胜。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卬g ):胜任。不胜其烦。
尽(旧读sh卬g ):不胜感激。
负败

笔画数:9;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31121


详细解释


shèng
【动】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canbear〗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战胜,打败〖defeat〗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宋·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胜过;超过〖surpass;prevailover〗
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beequalto〗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克制;制服〖exerciserestraint;check;subdue〗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通“升”。上升〖rise〗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shèng
【名】
特指名胜古迹〖scenicspotsandhistoricalsites〗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胜迹
通“升”。容积单位〖liter〗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古代妇女首饰〖jewelry〗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又如:蓬发戴胜



shèng
【形】
胜利〖victory〗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非常美好;美妙〖wonderful〗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shèng
【副】
尽;完〖exhausted;completely〗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继续接: 胜券在握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17 09:07

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握手。握拳。握别。把握。掌握。握力。握笔。握管。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
量词,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握粗。

笔画数:12;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513154121

【动】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grasp;grip;hold〗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屈指成拳〖fist〗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掌握〖grasp〗
握踣家五十室。——《管子·戒》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韩非子·主道》
又如:握枢(掌握中枢之权);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握雾拿云(驾驭云雾);握柄(掌权);握要(掌握要领);握守(把手)
控制〖control〗
握乱以治天下。——皮日休《原化》
用同“捂(wǔ”)。遮盖〖cover〗
〖黛玉〗说着,便两手握起脸来。——《红楼梦》

我接:握手成交


作者: 一飞    时间: 2007-9-20 02:07

交淡若水

释义 指道义上的往来。
出处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0 13:02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汉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笔。墨水。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姓。
Adam's aleAdam's wineliquidwater


笔画数:4;
部首:水;
笔顺编号:2534


详细解释



shuǐ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特指河流〖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昨前天上海台风,公司上不了网,呵呵我就来个: 水火无情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1 08:50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
私意:情面。说情。
状况: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

笔画数:11;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11212511


详细解释



qíng
【名】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本性〖aperson'scharacter;innatequality〗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再接:情急生智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2 14:02

聪明,见识: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形】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同本义〖resourceful;wise〗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名】
智慧,智谋〖intelligencewisdom;resourcefulness〗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又如:智着(智慧;知识);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计谋;策略〖stratagem〗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
又如:智计(计谋;智谋);智术(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计策,计谋);智算(谋划,计算);智虑(智谋;谋划)
知识〖knowledge〗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
智士。有智慧的人〖sage〗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
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
春秋时晋国地名〖Zhitown〗,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姓
智慧者同盟——21世纪网络游戏三国策八阵图一军团称呼[em07]

【动】
通“知”(zhī)。知道,认识〖know〗
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
而不智也。——《墨子·号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

再接:智勇双全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5 08:27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5 08:29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全。
姓。
齐都

笔画数:6;
部首:入;
笔顺编号:341121


详细解释

quán
【名】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purejade〗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古州名。全州〖Quanprefecture〗。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quán
【形】
完全〖whole;entire〗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完备,完整〖complete〗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5 08:29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5 08:41

刚才键盘有点问题一回车就发了,晕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全。
姓。 齐都
【名】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purejade〗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古州名。全州〖Quanprefecture〗。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形】
完全〖whole;entire〗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完备,完整〖complete〗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红纸折成,用于隆重的礼节);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挂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全衣(完整的衣着);全具(用于祭祀的牲畜身体完整无损);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气(精气完整);全功(完满的功业);全安(完满安乐);全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我再接:全心全意


作者: dyt198591    时间: 2007-9-26 12:05
以下是引用一飞在2007-9-20 2:07:00的发言:

交淡若水

释义 指道义上的往来。
出处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第50楼的 不地道 !什么叫“交淡若水”啊 !!!这样也算??

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

于斯人也岂不是也成了成语不成!!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7 08:47

嗨~都没人来了,也就凑合啦........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
【名】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胸怀;内心〖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情意;感情〖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意气;气势〖willand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意图〖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神情、态度〖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
思念;放在心上〖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意料;猜测〖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怀疑〖doubt〗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接:意味深长


作者: 东方不惧    时间: 2007-9-27 17:34
长歌当哭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9-28 10:14
哭天嚎地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8 10:19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底子:质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usedafteranadj.,noun,adverborverb,etc.toformanadverbial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名】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the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地面;陆地〖ground;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土地;田地〖land;fields〗
殚其地之出。——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领土,属地;地区〖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我接:地动山摇


作者: ytsunbozww    时间: 2007-9-28 23:32

52楼都已经接回到智字了,还接啊...

那就继续吧..


yáo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swing]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shake]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harass]。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我接:摇旗呐喊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29 08:26


大声叫,呼:喊口号。喊叫。呼喊。呐喊。

【动】
(形声。从口,咸声。本义:尝味)
同本义〖taste〗
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法言·问神》
大声呼叫〖shout;callout;cry〗。如:喊应(喊叫;招呼);喊冤(呼叫冤屈);大喊(如由于痛苦、生气或要求援助或怜悯)
唤醒〖wake〗。如:请在明天早晨六点喊我
召请;呼唤〖callsb.;summon〗。如:忽然有人喊了我一声

我接:喊冤叫屈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9-30 08:22

【动】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bend〗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委屈;冤屈〖feelwronged;putsb.togreatinconvenience〗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屈服〖subdue;yield〗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治理,收治〖administer〗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名】
古邑名〖Qutown〗。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后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形】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towering〗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stubborn;unbending〗

我接:屈己宽人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2 19:18

(1) ㄖㄣˊ

(2)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3)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4)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5) 郑码:OD,U:4EBA,GBK:C8CB

(6) 笔画数:2,部首:人,

【子集中】【人字部】 人 ·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解釋: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我接:人多势众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4 10:32
众说纷纭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4 15:41

哥们,你终于来了,这里都快成为我的桃花园了,我自己灌自己的哈

【形】
(形声。从糸(mì),云声。双音词“纷纭”。本义:多盛的样子)同本义〖numerousanddisorderly〗
纭,数乱也。——《玉篇》
纭纭
〖numerousanddisorderly〗形容多而乱

我接:纭纭众生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5 15:04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grow〗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名】
生命〖life〗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形】
天生,生来〖innate〗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生的,未煮熟的〖uncooked〗
【副】
机械地,无意识地〖mechanically〗。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很、甚、极其〖very〗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我接:生龙活虎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6 10:13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形】
比喻威武勇猛〖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比喻残酷凶暴〖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
[方言]∶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suddenlyturn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吓唬。也作“唬”〖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我接:虎落平阳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7 11:12

明亮。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温暖:阳春。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凸出的:阳文图章。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男性生殖器:阳痿。 古同“佯”,假装。 名】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southofahillornorthofariver〗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形】 凸出〖inrelief〗。如:阳沟里失风(喻在安全场合出事);阳文(镂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称阳识);阳刻(浮雕)
带正电的〖positive〗。如:阳电;阳极
颜色明亮〖bright〗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
鲜明〖clear-cut〗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吕氏春秋》
【动】 外露;显露〖appear;manifestitself〗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
假装〖pretend;feign〗
而箕子被发阳狂。——《大戴礼记·保傅》

【副】 表面上〖openly〗
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三国演义》
我接:阳煦山立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8 08:51
阳关大道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8 13:24

已经到“立”了下次再到“阳”在用了

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马上,即刻:立时。立刻。立等。
姓。
坐破
【动、名】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stand〗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副】
立时;立刻〖immediately〗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接:立身处世


作者: 东方太阳    时间: 2007-10-9 08:35
其实还有好多类似他们的团友,捐献了不少好东东和汗,这都是我们团的精华,也向你们致以最最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9 10:04

【名】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thirtyyears〗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形】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friendly〗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副】
既然,已经〖already〗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马致远《青衫泪》
从来;终归〖always〗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王实甫《西厢记》
永远〖always;forever;ever〗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李寿卿《度翠柳》
我接:世风不古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9 16:38
古惑仔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0 15:11

晕,好好来呀

名】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ancienttimes〗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形】
久远;古老〖ancient;age-old〗——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我接:古往今来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10 15:25

来去自如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1 11:04

【动】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介】
按照〖inaccordancewith;comply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干宝《搜神记》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连】
假如,如果〖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助】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我接:如花似玉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11 13:54
玉石俱焚!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2 08:48

【动】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burnweedsandtill〗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我接:焚书坑儒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12 09:05
孺子可教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3 11:26

【动】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名】
宗教〖religion〗。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教育;教材〖education;teachingmaterial〗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我接:教无常师


作者: 东方太阳    时间: 2007-10-15 13:42
我接:出有名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10-15 19:01
偶接:名山大川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6 09:19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river〗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形】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quick-boil〗。如:川丸子

川贝
chuānbèi
〖tendrilleaffritillarybulb〗中药川贝母的简称
川菜
chuāncài
〖Sichuanflavor〗以麻辣为主的四川特色菜肴,为中国名菜派之一

我接:川壅必溃


作者: 梦中画你    时间: 2007-10-16 20:33
偶来接:溃不成军
作者: 飘逸之苏    时间: 2007-10-18 00:02

军旗鬣鬣

无法继续接了,活动结束。


作者: 信步漫游    时间: 2007-10-19 13:24

鬣liè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

音同"劣"

我接: 劣迹昭著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