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终于稍停。
中军帐,曹操召集众谋士武将,商议此次北伐该如何继续。
“众卿可畅所欲言,我军当下何去何从?”从郭嘉的军帐出来后,曹操的心情平静了很多。
张合先上前一步道:“禀主公,傍海道开路进度缓慢,苦于没有工器,又兼军马疲乏,此路难开,且粮草恐怕不继……”
徐晃亦上前道:“主公,前方傍海道委实难通,而无终以北除此道皆崇山峻岭。据探马回报,几处险要均发现乌丸兵卒扼要而守。末将认为,只有强攻一途。”
荀攸摇头道:“徐将军所言差矣,我军长途跋涉,拖沓时日,粮草不继。乌丸以逸待劳,又扼守险要,诚不可强攻也。依我看,除非寻到蹊径绕行,否则……”荀攸停顿了一下,看了眼曹操,续道:“否则不若回军,待秋冬时节水退复讨之。”
曹操叹了口气,荀攸所言确是实情,可是就这样无功而返,曹操实在是不甘心。
张辽向前一步进言道:“主公,昨日属下部将回报,此处东二十里处,有一碣石山,背靠大海,地势险要,不如待属下再去详细查探,看是否能找到沿海小路绕过傍海道。”
“唔,碣石山?”曹操默念着,“也罢,诸位将军约束各自军卒,继续派探子四下寻路,我与文远去碣石山那边看看。”
……
东海边,怒涛拍岸,乱雪穿云。
碣石山一直延伸到大海内,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坟。
“碣石山,唔,莫非这就是当年秦皇东巡入海求仙之处?”曹操登临山顶,面向大海,自言自语道。
“回主公,当地故老相传,确有此传说。”曹操没有带侍卫,连许楮都特许放了假,只带了张辽一人,张辽自不敢大意,紧随曹操回复道。
曹操不语,双手背负,面向大海,任海风吹面,看海天奇观。
张辽见曹操若有所思,也不再多言,静静的站在曹操身后,一手按剑,一手牵马,警惕的向四周张望巡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缓缓的声音响起,“主公?……”张辽一楞,旋即明白了曹操乃有感而发,便不再多言,把曹操所吟诵默记在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张辽平素亦好读书,听到此处,不禁也百感交集。眼前的这个并不高大的背影,鬓角的那缕缕白发,面向着苍茫大海……
不知为何,张辽心中,亦想起了另一个背影……
九年前。天下第一飞将在白门楼被押赴刑场,在走过张辽身边的那一刹,与张辽四目相交。
“当时他笑了,似乎带着对自己、对命运的嘲弄……”刘玄德的一句话,将无双飞将吕奉先彻底送上了不归之途……
“他的眼神里,有一种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毅然昂首走下台阶……而他转首的瞬间,我看到了他鬓角飞扬的白发……”
十年前。
“当啷”一声,张辽的长枪掉在了地上,方天画戟指在自己的心口。
“哈哈,文远,你这次大有进步!”吕布大笑,收回画戟。
“主公武艺的确天下无双,文远拜服……”
“服了?那可不行!”吕布眼神中精光闪烁,“想打败我,就不能服我!你尚年轻,加之日夜勤练,十年后当可与吾一战!哈哈……”
“十年后当可与吾一战!”……十年了,当年的飞将早已归于尘土,而眼前的主公曹操,鬓角也见斑白。 “文远,文远?”曹操的声音把张辽的思绪拉了回来,“想什么呢,都出神了?”
张辽急忙拜倒道:“文远刚才听主公诗词,一时有感出神,保护主公失职,请主公降罪!”
“呵呵,快起,我自己不也一样被这海天奇观所感,文远无罪。”曹操微笑着把张辽扶了起来。
二人正交谈间,只见远处一人一马正飞速奔上山来。
“主公请退后。”张辽警觉的发现了山下来人,左手顺势将马拉过,挡在曹操身前,右手抄起长枪,运起内力遥指山下喝道:“来者何人!”
来人策马不停,亦运内力回道:“主公、文远勿惊,是隽义有紧急军情通报!”
“唔,是张合张隽义将军,文远过虑了,呵呵。”曹操笑道。
张辽虽知来人确是张合,但长枪仍未离手,凝视着来马渐进。
张合策马奔至距二人数丈处,即翻身下马,拜倒道:“主公,大帐外有人自称田畴来投,称有紧要军情相告。”
“什么?田畴?莫非是徐无山义士田子泰?!”曹操闻言大喜,“快,文远,立即回营!今此人来投,吾事济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