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标题: 我的三国策情结 [打印本页]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1-29 01:27
标题: 我的三国策情结

1.初识三国策

06年春节前后,从联众世界看到三国策IV公测,本着对三国的那份热情和试试玩的心态, 在公测的当天经过一阵忙活,终于见到了这款游戏的真面目.在毫无目的的情况下,选择了临江仙服务器,并注册了帐号,首试ID-北极星不成功,想了想最后定为明月,从此临江仙二就多了一个明月玩家,诞生地是荆州,当时也不知道有换州,更不知道兵种的变化.

一开始,对这个游戏的玩法是一无所知,又找不到人指导,只能通过观看初级任务的录像教学掌握游戏的基本要领.几个基本任务过了以后,又在练功区游荡了一天,终于达到了可以进群英会和大家PK的级别,清晰记得当时还是二星.进行战局时,看到其他7人都是三星,就我是二星,其中一人说不要二星,可主控没听,还是把我带入了战局.可惜没记住主控的名字,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游戏中,真应该好好谢谢他.进入战局后,根据过任务时掌握的基本打法到处乱录将,当时根本不会看再野将,也不会训兵,第二季直接从城里出了一枪,没有目的向空城走去,打了一个空城后,第三季发现有人来打我的副城.我拼命防住了来范之敌后,枪去另一个空城准备下副,此时看到一刀在此城附近但气比我低,就看他说把这个城给我我没副城,但我还是一枪把城打下来了,我根本不知道我和谁是同盟,不过已经会用了游戏聊天功能,但当时用的不是私聊,哈哈不要笑话我.于时我随口问了一句,我和谁是一伙的.你们猜收到的回答是什么?


作者: 黄瓜    时间: 2007-1-29 08:06
顶  继续
作者: abigfatgirl    时间: 2007-1-29 09:24
期待继续ING
作者: 松松    时间: 2007-1-29 10:37
支持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1-29 15:51

回答是:主控不让你带二星你非要带.无语......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2-6 14:28

2.邂逅乱世豪杰

经过几天在群英会里的磨练以及不断的请教,查阅资料,学会了看在野将、报将、任命军师、建阵、妖等基本技法,知道了怎样去“砍人”和怎样不被“人砍”,也明白了出来的将为什么会“发光”,哈哈!!!可真累啊!此时孤独但自由的我随意畅游在三国策4的游戏中,打群、过任务,忙的不亦乐乎。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当时只能算一个初级选手,但在战局中也结识了一些玩家,虽然没有语音聊天系统,但大家通过打字相互交流游戏的心得,好不痛快。某一天和“乱世豪杰”一连打了几局,可能是彼此感觉对方都还玩的可以,所以一局下来后密对方继续玩,几局过会他告诉我了一个想法,他成立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军团,不想要太多人,主要是找一些玩的还可以的人入团,我欣然应允。从此我便有了组织,记得当时团里也只有4~5个人,团长当然是乱世豪杰。可两天之后,遇到团长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2-6 14:30
[em01][em01][em01]
作者: 曹天衡    时间: 2007-2-6 14:38

快说,他有什么新的想法?

后来呢?。。。。。。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2-6 14:44

老曹你跟帖真快.

军团解散,入主天下军团,介绍我去天下.

年轻人变化真快,经过后来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他是一个极爱冲动的人,此君酷爱使用杨州弓,带上三个玉花,美其名曰:闪电弓.与现在带兔子相比他只能算是"蜗牛弓"了,哈哈.


作者: xiaoxu    时间: 2007-2-7 12:50
待续啊~
作者: xiaoxu    时间: 2007-2-7 12:52

后来就到了现在的军团~~并当了团长~

是寒冰请您来的吧~真该谢谢他啊~让我们有了一个好团长~


作者: 千喜小熊    时间: 2007-2-10 22:54

好帖!顶一下!继续......

[em27]
作者: 马腾云    时间: 2007-2-11 17:37

煮酒君临成绩虽然不佳 但以现有的人力资源能取得如此成绩 已算难能可贵 明月居功至伟 很难想象没有明月煮酒君临秋猎会是个什么样子

哥哥 您辛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2 17:08:23编辑过]

作者: 君临天下明月    时间: 2007-2-14 15:54

哈哈,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

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春节期间要回老家,上不了网,提前给大家拜个年。


作者: 寒江独钓    时间: 2007-2-18 20:53
好帖要顶~~祝大家新年快乐啊!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